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东凤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东凤镇
东凤镇位于韩江中下游西侧,与潮安县城接壤,镇域面积33.5平方公里,辖3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34个村委会即东一、东二、东三、东四、肖洪、横江、大巷、庄西陇、新光、天宁、德修、大寮、礼阳李、礼阳龙美、沟美、礼阳郑、诗阳、、文路、文路张、博士、昆三、昆五、下张、沟边、儒士、黄厝尾、龙甲、堤边、王厝陇、陇仔、洋东、下园、仙桥、内畔等村。

),总人口8.6万人,是著名的侨乡,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9.93亿元,农业产值0.97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4.18亿元,完成出口值2.35亿元,税收入库2848.5万无,人均纯收入达到4420元。

建制沿革。

东凤镇在宋、元、明、清至民国18年期间称南桂部,属海阳县,民国十五年(1926年)开始设潮安县南桂都民团局,并设潮安县南桂都警察署。

民国十八年(1929年)江东都、南桂都合并,称江桂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选举建立潮安县第五江桂区公所(1933年称第五区),区公所驻于鲲江振昆公祠。

1937年1月,区公所改称潮安县第五区联系办事处,改里为保,同年7月,办事处撤销,仍称第五区。

1939年8月,日伪汉奸将原南桂区分割成东凤乡、鲲博乡、鳌头乡和梅溪乡,四乡各成立维持会,1940年,日伪建立基层政权,成立南桂区公所,将四个乡维持会缩为东凤、鲲博、鳌头三个联乡。

1941年,潮安县国民政府将第四区、第五区合并称第四区,区署设于第四区新埠文祠(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原名潮安县政府第五区)
1946年元旦,裁区并乡,划出江东,建南桂乡,成立乡公所,驻鲲江五房公祠。

1949年10月,全区解放,合并江东建立江桂区,区署设东凤和盛。

1950年3月,改称第五区人民政府,1953年2月划出江东,南桂称第五区。

1955年5月,以区公所驻地地名为区名,称东凤区。

1956年2月,撤区并乡、建立四个乡,乡设人民委员会,即东凤乡、鲲江乡、礼阳乡、鳌头乡。

1956年12月,将四个乡并为两个乡,东凤、礼阳二乡合称东凤乡、鲲江、鳌头二乡合称鳌头乡,建立乡人民委员会,东凤乡人委会驻于东凤村乃良公祠,鳌头乡人委会驻于内畔可楼。

1958年9月,两大乡合并成立东凤人民公社,1961年4月拆社,即为东凤、鳌头两个人民公社;1963年1月,两公社合并,称东凤人民公社,1968年3月,成立东凤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12月改名为东凤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县、市合并,同年7月撤销人民公社,改名东凤区。

1987年3月撤区,建立潮州市东凤镇人民政府,各乡改为村,建立村民委员会。

1992年,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东凤镇划归潮安县管辖。

工业方面。

至目前,全镇拥有各类型工业企业1118家,其中,规模上企业20家,科技型企业12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6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13家,基本形成了塑料制鞋业、产品包装业、服装业和食品等四大支
柱行业的经营格局。

其中,塑料制鞋行业是该镇的龙头支柱产业,全镇共有制鞋企业30家,拥有各类制鞋生产产品主要有各式系列的PU、PVC泡沫全塑凉、拖鞋,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2005年全镇制鞋行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约6.85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34.4%;完成税收约1985万元,约占全镇税收总收入的69.7%;出口总产值约2115万美元,占全镇出口总产值的72%。

其中,广东众利鞋业有限公司发展迅猛,被潮州市列为二十家龙头企业之一;潮安县华达实业有限公司、潮安县鑫华实业有限公司、潮安县臻源鞋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初具规模的制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农业方面。

水稻连年亩产超吨谷;淡水养殖、芡实、蔬菜、水果种植不断发展,初具规模,其中,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芡实特产种植发展尤为迅速,种植面积达到5200亩,年创值1560万元。

教育、文化、医疗方面。

全镇现有完全中学(含高初中)一所,初级中学三所,小学三十一所,医院一所(东凤镇华侨医院)。

此外,还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图书馆、影剧院等一批配套文化设施。

基础设施方面。

全镇已建成达到国家二、三级公路标准水泥化路面40公里,村道60多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全镇拥有自来水厂6座,日供水量1万吨以上,110千伏变电站1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