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思考题答案(吴汉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一般的,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不足的。即稀缺性是就相对意义而言的。
欲望的基本特点在于无限性,即人们的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人的欲望要用各种物品或劳务来满足,而物品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资源的矛盾就形成了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性。
2.
面对资源稀缺性的事实,人类社会都必须面对和解决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他们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1)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生产多少消费品和投资品。
(2)如何生产物品。一个社会必须决定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生产技术。
(3)为谁生产。谁来享用经济活动的成果?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是公平合理的吗?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进行分配?是否会出现贫富差距?
3.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可见,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即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可见,与微观经济学的几个方面相对应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而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它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增长等问题;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不同点。但并不是说二者是完全割裂开的。实际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可以说,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总体的分析离不开对个体的分析,但宏观经济学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相加,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4.
在经济学中,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是模型。在经济学中的模型是一种组织框架,它可以搭建我们思考问题的途径。模型可以忽略现实世界的某些细节而集中研究本质问题,以达到简化的目的。现实生活中的模型很多,比如地图。
第二章
1.
(1)人们决定多生孩子。即人们偏好更多的孩子,需求增加。
(2)钢铁工人的罢工提高了钢材价格。工人罢工引起工资提高,即投入品的价格提高,从而提高钢材的价格。供给的价格提高,供给量减小。
(3)工程师开发生产出新的自动化机器用于家庭旅行车。技术提高,供给量提高。
(4)客货两用车价格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降低。
(5)股市崩溃减少了人们的财产。收入减少,需求降低。
由上图可知,这个市场的均衡价格是6美元,均衡数量是81个。
如果市场上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最终会回到均衡位置。如果市场上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最终也会回到均衡位置。
3.
(1)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如下图所示。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对于反需求函数则是竖直的),也就是说供给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
(2)均衡价格为8美元,均衡数量是8 000张。
(3)需求表为:
第三章
1.
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有:
RCS 12=P 1/P 2,所以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即为其价格之比,RCS 12=20/80=1/4 。
2.
(1)消费者的收入:30*2=60(元) (2)商品2的价格:60/20=3(元) (3)预算线方程:60=2X 1+3X 2 (4)预算线的斜率:-P 1/P 2=-2/3 (5)E 点RCS 12值:RCS 12=P 1/P 2=2/3 3.
(1)列出需求表和市场需求表:
(2)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
第四章 1.
(1)
(2)该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从第5单位开始递减。 2.
平均产量为a
I L K A Q -⎪
⎭
⎫
⎝⎛=; 边际产量为a
a K
AaL
Q --='11
3.
(1)可变成本部分为Q Q Q VC 17102
3+-=;不变成本FC=66 (2)Q Q Q TVC 17102
3+-=;Q
Q Q AC 6617102+
+-=;
17102
+-=Q Q
AVC ; Q
AFC 66=
; 172032
+-=Q Q MC
第五章 1.
企业的成本曲线图如下图所示。在MC=MR 处对应的产量水平即为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2.
(1)由短期成本函数得
MC=0.3Q 2
-4Q+15=P=55;Q=20 利润为PQ-C=55*20-310=790
(2)厂商必须停产的条件是:
在MC=MR 的情况下出现P=A VC (平均可变成本)
MC=0.3Q 2-4Q+15=P=0.1Q 2-2Q+15
得到:Q=10;P=5。所以市场价格P 小于5时,厂商必须停产。 (或者:求A VC 最低点的坐标) 3.
通过专利法和著作权法对专利和著作权进行管理,是政府为公共利益创造垄断的一个例子。当一个制药公司发明了一种新药,它就可以向政府申请专利。如果政府认为这种药是真正原创性的,就批准其获得专利权,该专利权给予该公司在若干年中排他性的生产并销售这种药的权利。制造这种垄断虽然从静态上看会形成垄断价格,造成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但从动态来看,它可以起到激励创新的作用,而这一方面的作用对于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是相当重要的。所以说制造这种垄断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4.
可见在厂商数目和进入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方面两类市场较相似,都是有很多的厂商,且进入行业较容易。但二者在产品差别程度和对价格控制的程度方面则有显著的不同。
第六章 1.
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因而厂商在选择要素的使用量时也就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使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 特别的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要素边际收益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而边际成本则恰为要素的价格。所以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等于要素的价格。
2.
边际产量为MP=-0.03L 2+2L+36 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为MP*P=P L
所以(-0.03L 2
+2L+36)*10=48,由此可得L=80 所以该厂商的最优劳动使用量是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