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代笔人赵左的相关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上海地方志对赵左的记载可知,赵左原本是一位秀才,后来因为“不喜读儒书”受到官府的处分,于是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赵左,终生不再踏入仕途。他颇有诗才,年轻时在京城居住,曾经作了一首《秋草诗》,为京城的文人士大夫所熟知,因此被称为“赵秋草”。后来赵左跟着当时的画家宋旭学画,最终,他在绘画方面的造诣超过了他的诗名。他最擅长的是山水画,每次作画,总是先花很多时间构思,直到山水景物呼之欲出才落笔。其技法特点为“长于渲染,间用枯笔焦墨为之,风格秀雅”,主要学习董源的画风,

“兼得黄公望、倪瓒之妙”。董其昌非常赞赏他的画,常让他为自己代笔。

赵左作为苏松派的开创者,也是晚明一代书画宗师董其昌可考的最早代笔人。1979年,朱惠良编著的《赵左研究》在台湾出版。在该书中,作者对赵左的生平进行了介绍,并对其画风演变历程进行深入的探讨,对赵左研究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但从总体来讲,不论是前人记载还是今人研究成果,关于赵左的研究资料依然寥寥无几。

一、赵左与董其昌的关系

对于赵左和董其昌的关系,史料有着不少的记载。如,明末学者姜绍书就对赵左的绘画功力十分推崇,认为其并不比董其昌逊色。他在《无声诗史》中写道:赵左和董思白为“翰墨友,流传董迹,颇有出文度手者”。文中用一个词——“买王得羊”,比喻那些想买董其昌画作的人能买到赵左的代笔画就已经很幸运了。类似的记载还出现在清代文人程庭鹭的《篛庵画麈》中,书中写道:当今董其昌的赝品泛滥,能够买到赵文度代作的作品,“已为上驷矣”。他认为,赵左虽然为董其昌代笔,但他有自己的绘画特色,

“能自成一家”。

董其昌对于赵左也是不吝赞美,万历四十六年,他在赵左创作的《山水卷》上题道:

“文度,余畏友也。”董其昌认为赵左山水画得子久和山樵画风精髓,在秀润上还要超出他们,

“小卷峰峦浑厚,溪径纡迴,把玩令人不忍释手”。从“畏友”的称呼,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十分亲密,并且董其昌对赵左的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

实际上,赵左和董其昌还是老乡的关系,这一点记载在清初文人周亮工的《读画录》中:

“与董文敏同郡同时,笔墨亦相类。”同时,作为董其昌挚友的陈继儒,也十分欣赏赵左,认为论绘画造诣,赵左和董其昌不相上下,因此,称两人为“云间双玉笋”。不少人认为赵左也为陈继儒代过笔。如,徐邦达就认为署名陈继儒的《江南秋图》并非陈继儒的真迹,而是赵左的代笔画。

二、赵左的身份地位

由文章开头上海地方志对赵左的介绍可知,赵左曾经是一名秀才,但他止步于此,没有进入仕途。明清两朝有着严格的社会等级划分,从上到下共有三级,分别为:上层绅士、下层绅士和非绅士。秀才是“通过初级考试的生员、捐监生”①,属于下层绅士阶层。放在中国美术史的语境中理解,

“绅士”可以对应为“文人”,赵左即属于“下层文人”。

沈守正是当时一位有名的文人,他也是赵左的好友,他在自己的一首诗中将赵左称为“山人”。对于这个称呼,明代著名学者沈德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山人之名本重。如李邺侯仅得此称。不意数十年来出游无籍辈,以诗卷遍贽达官。亦谓之山人。始于嘉靖之初年,盛于今上之近岁。”②这里两位学者对“山人”的理解显然有着很大的不同,沈守正心里的“山人”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之意。而赵左对自己的定位也颇有意趣,1618年,他在自己的画作《溪山无尽图》上题到:

“辄似利家山水也”③,意思说,他看自己的画就像一位职业画家。而实际上,赵左是一位文人画家,对于他的这种题法,著名书法家启功认为这是赵左的一种自嘲。笔者认为,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赵左自谦的说法;另一种是赵左并未将自己看作传统的文人画家。

从广义而言,职业画家和文人画家代表着两类不同的创作群体。根据学者高居翰的观点,赵左属于布衣身份,其创作有着职业化的特点。但在明晚期的画坛,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之间的对立状态日渐弱化,向着融合的趋势发展,而赵左的两种身份都不明显。因此,笔者认为,要准确地定位赵左的身份,称其为职业化的文人画家可能更合适。

三、赵左为董其昌代笔年代

《小山招隐图卷》是目前发现的赵左最早的画作,创作于1603年。赵左在晚年时迁居西湖北边的塘栖居住,为其居所取名为“大愚庵”,这对于判断其代笔时间有着重要的价值。后代学者对于赵左代笔年代的分析,往往依据其居住于西湖的时

董其昌代笔人赵左的相关问题研究

□李雨若

摘要:董其昌作为晚明画坛的一代宗师,也是中国书画史上代笔现象最为突出的书画家之一。结合史料与近代研究可知,苏松派创始者赵左是董其昌可考的最早代笔人。该文通过探讨赵左与董其昌的关系、绘画风格比较,以及赵左的身份地位、代笔年代,丰富赵左的研究资料,让人们更加清晰和全面地认识赵左的成长环境与绘画成就,同时对评价董其昌的个人成就和作品真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赵左董其昌身份地位绘画功力代笔年代

28

人文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

间。如学者李慧闻就撰文指出,在1611年9月前,赵左就迁居到西湖了。依据是赵左当年创作的三幅作品上都有着“大愚庵”印。笔者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根据沈守正《雪堂集》的记载④,赵左迁居杭州的时间应在1614年,不少学者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由此可知,赵左为董其昌代笔应在这个时间之前。

根据资料记载的董其昌年表,也可以对赵左为其代笔时间进行推断。董其昌在1591年之前中举人、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一时间声名显赫,之后移居江南,巨大的名气和很高的社会地位为他引来了大批的仰慕者,其中一些人通过接近他而得以偷学他的技艺,还有少数人得到了他的亲自指点,部分人则成为他的代笔人。

从目前存世作品的数量看,1604年之后是董其昌的书画创作高峰期,也就是他50岁以后。这里,笔者大胆地推测其请人代笔的时间很可能就是从1604年开始。而赵左在1614年迁居西湖,因此,其为董其昌代笔的时间就是这两个时间之间的十年。尽管在迁居西湖后,赵左曾经去过华亭,但再次代笔的可能性很小。董其昌1612年创作的《秋山红树图》经过徐邦达和杨仁恺的鉴定,被一致认为是赵左的代笔。从时间来看,那年赵左还未迁居西湖,因此,该推断结果有一定的合理性。

四、赵左的亲笔作品、代笔作品与董其昌绘画风格比较

董其昌最大的创作特点是擅长笔墨变化,追求“神似”,不注重“形似”,重点突出事物的内在神韵,因此,其作品中的景物外形和现实中的景物有着较大的差异。不为物象所束缚,营造出自然景物的形式美,这是董其昌作品的一大特征,即形式化。同时,董其昌在创作中也不遵循固定的构图章法,从而使景物缺乏立体感,这是其作品的另一个特征,即平面化。作品整体带有浓郁的生拙感,透露着明显的利家气,淡雅中流露着天真,体现出的雅致情怀和淡泊意境正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写照。

赵左的绘画特点则和董其昌有着较大的不同,他注重画面构思,善于创作长卷大轴类作品,在用笔上,通过反复使用干笔焦墨的方式,渲染出层峦叠嶂的气势。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秋山红树图》就鲜明地体现出赵左的这种画风。该作品创作于1611年,从着色上看是一幅重彩作品。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地点都由赵左本人题在画上。同时,画上还有董其昌的题字,指出这幅画为模仿唐朝画家杨升之作。该画为立轴形式,其构图和气势充分体现出画家“画山水大幅,务以得势为主”⑤的创作理念。整个画面内容可以分为远、中、近三层:近景为几株红枫树立于山石之上,画家运用干笔焦墨打造出山石极强的立体感;中景为山脚下一间小茅屋,旁边是一道弯曲的小溪,溪水上有一座小木桥,一文人拄杖漫步在桥上;远景为一块块长方形大石构成的峭壁,直插云霄,构成画面的背景。在画面的右侧留有大面积的空白,和交错的景色形成对比,衬托出山峰的险峻。整个画面的布景多而不乱,山峰的陡峭与气势和山下人物的悠闲形成鲜明对照。同时,画家采用反复渲染的笔法营造出朦胧之感,增添了画面的淡逸意境,更显出人物内心的恬淡,使整个画面充溢着淡泊致远的韵味。在着色上,作品主要采用重彩手法,用墨精简,赋色典雅,用顿挫的干笔法勾勒出逼真的造型。

董其昌款的《秋山红树图》的小页与赵左亲笔作品同名,也被徐邦达和杨仁恺认定为赵左的代笔作品。该作品为一幅绢本设色画,根据画上的题识可知,该画创作于1612年。鉴定的依据是,该幅作品同样带有明显的赵左笔法风格,即干笔焦墨法。画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干擦笔法,以渲染出柔和的画面意境,使整体景色都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雾霭中。从总体风格看,该画迥异于董其昌的生拙特色,而体现出鲜明的赵左风格,即生秀一格。将此画和赵左的同名画作相比,能够发现诸多的相似点,最明显的是画面的柔和感,此外,在山石景物的造型处理上都带有浓厚的赵左风格。因此,对于该鉴定结果,笔者深以为然。

曾有人这样评价赵左的画风:

“无笔不自古人中出,非时辈可及也。”说明赵左的画风比较严谨,体现为传承古人。学者程曦在《木扉藏书考评》中将赵左和董其昌进行了比较:从山水画方面看,赵左主要表现为重视构思,遵循古制,态度严谨,有独特的风格;而董思翁更加随意洒脱,表现为创新,不拘泥于古制。但在作品的整体运营上,两者不相上下。

可见,在创作的功力上,赵左和董其昌可谓平分秋色。对于两人的各自特色,赵左更加注重构思山水布局,遵循宋人图式,以营造高深的意境。同时,用干笔焦墨渲染气氛,追求元人清逸平淡的意韵。正因为过于师古,他的笔墨缺乏董其昌的灵动和生拙意韵,创新性不足,无法形成鲜明的特色,这也是他只能为大家代笔而自身难以成为大家的根本原因。

结语

通过研究,笔者对赵左与董其昌的关系、赵左的身份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赵左既是董其昌的同乡,又与董关系密切,然而他既非出身门第世家,也没取得功名,他的社会身份属于下层文人之列,准确地说是职业化的文人画家。尽管赵左在晚明画坛占据一定的地位,学界对他也有着较高的评价,但史料对其记载较少,大众对其生平不甚了解。由此从侧面印证了一个事实——即使赵左身为苏松派创始人,他当时的社会地位也并不高。此外,笔者也对赵左为董其昌代笔的大概年代作出判断,即1604至1614年间。赵左作为董其昌最有名的代笔人之一,虽然也极力效仿董氏,但董的华滋、洒脱是他难以企及的,他也无法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这些对于我们研究董其昌绘画作品的真伪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李荣昌,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6.

②(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585.

③启功.董其昌书画代笔人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2(3).

④彭飞.赵左生卒年、迁居杭州及其交游考.美术学报,2016(4).

⑤赵左.文度论画//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763.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编辑伍宝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