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学习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学者杨治良(1993)
他以无意义字母串为材料, 提出了内隐学习的“三高 特征”:高选择力、高潜 力、高效性,对内隐学习 的定义予以辅助。 我国学者郭秀艳(2001) 指出,内隐学习是指有机 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 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行为 的学习。
内隐学习是指无意识 地获得刺激环境中复 杂知识的过程,是一 种产生抽象知识,平 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 无意识加工。
内隐学习
主讲人:孙靓樱 学号:0918010145 【注:附带详细讲稿】
1、内隐学习的概念 2、内隐学习的特性 3、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联系 4、内隐学习的运用新领域
内隐学习的概念
Arthur
Reber最早 提出内隐学习就是无 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 复杂知识的过程。 Lewicki , Czyzewska 和 Hoffman认为内隐学习 是指被试获得具体知识,然而说不出他们所习得 的知识,甚至意识不到他们已有所学习的情况。 Mathews则认为内隐学习是不同于外显学习的另 一种学习模式,它是自动化的、无意识的,而且 能更有效地发现任务变量间的不显著的协变关系。
内隐学习的抽象性研究
1、邵志芳研究 认为:内隐学习 所获得的知识的 抽象性是基于刺 激具体的表面特 征的抽象性具有 一定的整体性。
2、郭秀艳提出长时功效概念: 认为内隐学习虽然具有自动性, 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跳过一定 时间的累积一蹴而就的发生, 并非从内隐学习发生之始就直 接达到对规则知识的最大程度 的掌握。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联系
1、研究指出,外显知识大都植根于内隐知识,外 显知识的增长、应用和理解都依赖于内隐知识 2、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是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协调统一的系统,无论从经验还是从理论上,我 们都没有理由认为可以找到一个明确的分界点, 割断两者的内在联系。 3、内隐认识系统和外显认识系统 更应视作互为补充、相互合作 的机能系统,正是它为我们提 供了我们活动 世界的完整信息。 事实上,任何有趣的关于内隐学习的 实验, 都包含有外显学习的成分在内,反之这亦然。
验研究推断:当经 被试掌握的内隐 近,以至于最终 隐和外显两种 资源共
研究发现,对内在关系明显的人工语 法材料,内隐和外显的协同效应中外显 学习的贡献比较大,而内在关系不明显 的人工语法材料更适应内隐学习。
种技且能学实 应能还保习验 激的有持不研 条掌利时仅究 件握于间能表 的以复更使明 适及杂长运 内 应对运 动 隐 而 各动 技 ,
三、内隐学习与外显 学习的协同效应
实验显示:学习者共 同运用内隐和外显 两种学习方式时, 其效果是最好的, 即内隐学习和外显 学习之间存在协同 效应

我国研究者郭秀艳等人通过实 历一定数量的强内隐训练之后, 知识渐渐地越来越为意识所接 在内隐加工强度的某一点上内 加工接通,彼此迅速地达成 享,从而使学习效率最高。
一、两者都具有注意需求性
注意需求性是指,学习过程需要一定
的注意资源和注意选择。 外显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指向、需要意 识参与的过程,它对注意的需求性是 无可厚非的。但近来有研究表明,一 向被认为是自动的、无需意识努力的 内隐学习也需要注意参与。
Nissen和BuUemer(1987)最早使用分心任务对内
隐学习的注意需求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分心任务妨碍了被试对序列的内隐 学习,这说明内隐序列学习仍需要一定的注意 能量。 Cohen、Ivry和Keele(1990)重复了上述实验结 果发现内隐学习的注意需求性是有条件的,序 列的内部结构会对内隐学习的注意需求性产生 影响 Mendez和Jimenez(1999)的实验要求被试对刺激 的位置序列反应。结果表明内隐学习的注意需 求性除了体现在对资源的需求上,还体现在主 动的注意选择加工上。wk.baidu.com
的认握内 应知、隐 用等运学 价方动习 值面技在 都能言 有及语 广社的 泛会掌
题域 内 的 隐 尝 学 试对 习 研专 的 究家 应 与用 新领 手 问 ——
&


:
内隐学习的特征
1.自动性:即内隐学习会自动地产生,无需有
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中的外显规则。 2.抽象性:内隐学习可以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 性,所获得的知识不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物理形 式。 3.理解性:内隐学习的产物──缄默知识在部 分程度上可以被意识到。 4.抗干扰性:具体表现为:强健性(不易受到 机能障碍和机能失调的影响)、年龄和IQ独立性 (不受年龄和IQ的影响)、平均性(个体差异小、 群体差异小)、过程的普遍性(内隐学习的内部 机制具有跨物种的普遍性)。 5.三高特征:高选择力、高潜力、高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