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学习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学者杨治良(1993)
他以无意义字母串为材料, 提出了内隐学习的“三高 特征”:高选择力、高潜 力、高效性,对内隐学习 的定义予以辅助。 我国学者郭秀艳(2001) 指出,内隐学习是指有机 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 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行为 的学习。
内隐学习是指无意识 地获得刺激环境中复 杂知识的过程,是一 种产生抽象知识,平 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 无意识加工。
三、内隐学习与外显 学习的协同效应
实验显示:学习者共 同运用内隐和外显 两种学习方式时, 其效果是最好的, 即内隐学习和外显 学习之间存在协同 效应

我国研究者郭秀艳等人通过实 历一定数量的强内隐训练之后, 知识渐渐地越来越为意识所接 在内隐加工强度的某一点上内 加工接通,彼此迅速地达成 享,从而使学习效率最高。
隐学习的注意需求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分心任务妨碍了被试对序列的内隐 学习,这说明内隐序列学习仍需要一定的注意 能量。 Cohen、Ivry和Keele(1990)重复了上述实验结 果发现内隐学习的注意需求性是有条件的,序 列的内部结构会对内隐学习的注意需求性产生 影响 Mendez和Jimenez(1999)的实验要求被试对刺激 的位置序列反应。结果表明内隐学习的注意需 求性除了体现在对资源的需求上,还体现在主 动的注意选择加工上。
内隐学习
主讲人:孙靓樱 学号:0918010145 【注:附带详细讲稿】
1、内隐学习的概念 2、内隐学习的特性 3、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联系 4、内隐学习的运用新领域
内隐学习的概念
Arthur
Reber最早 提出内隐学习就是无 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 复杂知识的过程。 Lewicki , Czyzewska 和 Hoffman认为内隐学习 是指被试获得具体知识,然而说不出他们所习得 的知识,甚至意识不到他们已有所学习的情况。 Mathews则认为内隐学习是不同于外显学习的另 一种学习模式,它是自动化的、无意识的,而且 能更有效地发现任务变量间的不显著的协变关系。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联系
1、研究指出,外显知识大都植根于内隐知识,外 显知识的增长、应用和理解都依赖于内隐知识 2、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是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协调统一的系统,无论从经验还是从理论上,我 们都没有理由认为可以找到一个明确的分界点, 割断两者的内在联系。 3、内隐认识系统和外显认识系统 更应视作互为补充、相互合作 的机能系统,正是它为我们提 供了我们活动 世界的完整信息。 事实上,任何有趣的关于内隐学习的 实验, 都包含有外显学习的成分在内,反之这亦然。
的认握内 应知、隐 用等运学 价方动习 值面技在 都能言 有及语 广社的 泛会掌
题域 内 的 隐 尝 学 试对 习 研专 的 究家 应 与用 新领 手 问 ——
&


:
内隐学习的特征
1.自动性:即内隐学习会自动地产生,无需有
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中的外显规则。 2.抽象性:内隐学习可以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 性,所获得的知识不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物理形 式。 3.理解性:内隐学习的产物──缄默知识在部 分程度上可以被意识到。 4.抗干扰性:具体表现为:强健性(不易受到 机能障碍和机能失调的影响)、年龄和IQ独立性 (不受年龄和IQ的影响)、平均性(个体差异小、 群体差异小)、过程的普遍性(内隐学习的内部 机制具有跨物种的普遍性)。 5.三高特征:高选择力、高潜力、高效性。
验研究推断:当经 被试掌握的内隐 近,以至于最终 隐和外显两种 资源共
研究发现,对内在关系明显的人工语 法材料,内隐和外显的协同效应中外显 学习的贡献比较大,而内在关系不明显 的人工语法材料更适应内隐学习。
种技且能学实 应能还保习验 激的有持不研 条掌利时仅究 件握于间能表 的以复更使明 适及杂长运 内 应对运 动 隐 而 各动 技 ,
一、两者都具有注意需求性
注意需求性是指,学习过程需要一定
的注意资源和注意选择。 外显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指向、需要意 识参与的过程,它对注意的需求性是 无可厚非的。但近来有研究表明,一 向被认为是自动的、无需意识努力的 内隐学习也需要注意参与。
Nissen和BuUemer(1987)最早使用分心任务对内
内隐学习的抽象性研究
1、邵志芳研究 认为:内隐学习 所获得的知识的 抽象性是基于刺 激具体的表面特 征的抽象性具有 一定的整体性。

2、郭秀艳提出长时功效概念: 认为内隐学习虽然具有自动性, 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跳过一定 时间的累积一蹴而就的发生, 并非从内隐学习发生之始就直 接达到对规则知识的最大程度 的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