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阀Cv值计算及口径选择

提供一点调节阀选型设计时有关CV值的基础知识,大家共同分享。

阀门Cv值与开度是两个概念问题,国外喜欢叫Cv,国内习惯叫Kv,Kv表示的是阀门的流通能力,它的定义是:当调节阀全开,阀两端的压差ΔP 为100KPa,流体重度r为1gf/cm3(即常温水)时,每小时流经调节阀的流量数,以m3/h或t/h计。(例如一台Kv=50的调节阀,则表示当阀两端压差为100KPa时,每小时的水量为50m3/h。)

阀门开度是指阀门在调节的时候,阀芯(或阀板)改变流道节流面积时阀芯(或阀板)运动的位置,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关闭状态为0%,全开为1 00%。

对于蝶阀由时候厂家会提供Cv—开度曲线,这时候的Cv表示的是在不同开度时对应的阀门流通能力。

Cv 值

Cv:20°C的水通过阀体的压力降为1bar时的流量

Cv = 6.6Q ‧SG/√△P …………………………….( 1 )

Q 流量

公升/分

SG 水密度1

△P 阀体两端的压力差bar

△P = SG 〔6.6Q /Cv 〕2

Cv值愈大→流量愈大→

表示阀体两端的阻力很小。

阀的选择:

所选的阀,其Cv值一定要等于或大于其额定的Cv值。

影响Cv值得因素:

管子入口的口径太小

管子的长度

阀体的开口

乱流

离大小头口端太近

阀体入口的形状

第一部分

调节阀Cv值计算及口径选择

二Cv值计算及口径选择

流量系数Cv值是调节阀的重要参数,它反映调节阀的能力(容量),根据Cv值的大小来确定调节阀的公称通径。Cv值的定义是:阀处于全开状态,两端压差为1磅/寸2的条件下,60℉(15.6℃)的清水,每分钟通过阀的美加仑数。我国流量系数是按公制

定义的。符号为Kv,Kv与Cv的关系是Cv=1.17Kv。

1.液体介质计算:

(英制)

(公制)

…………………….(1)……………(1′)

式中

Q=最大流量 gpm(美加仑/分)Q=最大流量m3/h

G=比重(水=1)G=比重(水=1)

P1=进口压力 psi P1=进口压力 100kpa(kgf/cm2)

P2=出口压力 psi P2=出口压力 100kpa(kgf/cm2)

ΔP=P1-P2

注意:P1和P2为最大流量时的压力

(1) 粘度修正

液体粘度大于100SSU(塞波特秒)或者大于20CST(厘斯)即20mm2/s时,计算所要求的Cv值应按下列次序进行粘度修正。

1)

不考虑粘度影响,用公式(1)或(1′)求出Cv

2)

用公式(2)和(3)或者公式(2′)和(3′),求出系数R。

从图2-1粘度修正曲线上,求出系数R相对应的Cv的修正系数。

4)

用这个修正系数乘上第一步求出的Cv。

5)

然后,从Cv值一览表上,选取合适的调节阀口径。

系数R的计算公式

(英制)

(公制)

……………….(2′)

(3′)

式中

Q=最大流量gpm Q=最大流量 m3/h

Mcs——进口温度下液体运动粘度系数cst

Cv——未修正的Cv

Mssu——进口温度下液体粘度SSU(塞波特秒)

备注:液体粘度≥200SSU,使用公式(3)或(3′)计算,粘度<200SSU,请把SSU粘度单位换算成CST粘度单位,再用公式

(2)或(2′)计算。

(2)闪蒸修正

当饱和温度或接近饱和温度的液体,在流经调节阀节流口时,由于流速加快,液体压力下降,液体内部会产生瞬间快速蒸发。即液体会产生大量蒸气。在这种情况小,仍然采用原液体流动的基本定律(公式)计算就不正确了,必须进行(压差)修正。修正方法

如下:

△T<2.8℃(5℉)

△Pc=0.06P1 (4)

△T>2.8℃(5℉)

△Pc=0.9(P1-Ps)……………

(5)

式中

△T=在进口压力下的液体饱和温度与进口温度之差

△Pc=计算流量用的允许压差 100kpa(kgf/cm2) abs

Ps=进口温度下液体的绝对饱和压力100kpa(kgf/cm2) abs

只有当公式(4)或(5)计算出的△Pc小于调节阀上的实际压差△P时,公式(1)或(1′)必须用△Pc,而不准用△P。

2.气体(一般气体)介质计算

如果已知标准状态,即760mmHg(14.7psia)和15.6℃(60℉)条件下的最大流量,下列公式不需经过修正,可直接计算。

(1)

△P<时

(6)

…(6′)

△P>时

(7)

……(7′)

式中

Q=标准状态下最大流量ft3/h Q=标准状态下最大流量m3/h

G=比重(空气=1) G=比重(空气=1)

T=流体温度

℉T=流体温度

P1=绝对进口压力Psia P1=绝对进口压力100Kpa(kgf/cm2)

P2=绝对出口压力Psia P2=绝对出口压力100Kpa(kgf/cm2)△P= P1—P2 Psia △P= P1—P2 100Kpa(kgf/cm2)

调节阀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及数据选择

调节阀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及数据选择 调节阀的流量系数(Cv)是指在给定的压差下,调节阀能够通过的流 体的体积流量。它是衡量调节阀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情况下,调节 阀流量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Cv = Q / sqrt(ΔP) 其中,Cv为流量系数,Q为流量,ΔP为压差。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流量系数对于调节阀的性能至关重要。以 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选择方法和公式。 1.流量系数计算公式:根据调节阀的使用场景和流体介质的特性,可 以选择不同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常见的计算公式包括: - 标准流量系数公式:Cv = Q / sqrt(ΔP) - 输入流量系数公式:Cv = Q / sqrt(△h * g) - 出口流量系数公式:Cv = Q / sqrt(△z) 2.流量系数选择方法:为了选择合适的流量系数,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流量需求:首先需要确定所需的流量范围,包括最小和最大流量。 -压差需求:根据流量要求和管道系统的特性,确定所需的压差范围。 -流体介质:不同的流体介质对调节阀的流量系数有不同的要求,例 如气体和液体,不同的密度和黏度对流量系数具有影响。 -系统要求:根据系统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流量系数。

3.流量系数常用值:根据实际经验和行业标准,一些常用的流量系数值如下: -常规控制阀:Cv=0.01~10 -高流量控制阀:Cv=10~50 -小流量控制阀:Cv<0.01 -紧急切断阀:Cv>50 4.其他因素的考虑:流量系数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调节阀的类型、阀座直径和开启程度等。不同类型的调节阀可能需要不同的流量系数。 综上所述,在选择调节阀的流量系数时,需要根据流量需求、压差需求、流体介质和系统要求等因素进行评估。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常见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和经验值来进行选择,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调整和优化。

调节阀流量系数计算

1、流量系数计算公式 表示调节阀流量系数的符号有C、Cv、Kv等,它们运算单位不同,定义也有不同。 C-工程单位制(MKS制)的流量系数,在国内长期使用。其定义为:温度5-40C的水,在1kgf/cm2压降下, 1小时内流过调节阀的立方米数。 Cv-英制单位的流量系数,其定义为:温度60C F (15.6 C)的水,在1b/in2(7kpa)压降下,每分钟流过调节阀的美加仑数。 Kv-国际单位制(SI 制)的流量系数,其定义为:温度5-40C的水,在10Pa ()压降下,1小时流过调节阀的立方米数。 注:C Cv Kv之间的关系为Cv=, Kv=1.01C 国内调流量系数将由C系列变为Kv系列。 (1)Kv值计算公式(选自《调节阀口径计算指南》) ①不可压缩流体(液体)(表1-1 ) 低雷诺数修正:流经调节阀流体雷诺数Rev小于104时,其流量系数Kv需要用雷 诺数修正系数修正,修正后的流量系数为: JCvL=

在求得雷诺数Rev值后可查曲线图得FR值。计算调节阀雷诺数Rev公式如下: 对于只有一个流路的调节阀,如单座阀、套筒阀,球阀等: 对于有五个平行流路调节阀,如双座阀、蝶阀、偏心施转阀等…70700G L Rev = ----- 7 ^7 FE F R W关系曲线 pv/pc 文字符号说明: P1--阀入口取压点测得的绝对压力,MPa P2--阀出口取压点测得的绝对压力,MPa △P--阀入口和出口间的压差,即(P1-P2), MPa Pv--阀入口温度饱和蒸汽压(绝压),MPa Pc--热力学临界压力(绝压),MPa F F--液体临界压力比 系数,

阀门CV值

Cv值 Cv值表示的是元件对液体的流通能力;即:流量系数。对于阀门来讲,国外一般称为Cv值,国内一般称为Kv值。 测定 被测元件全开,元件两端压差△p.=1lbf/in^2(1磅力每平方英寸即1psi,1lbf/in^2=6.895kPa),温度为60℉(15.56℃)的水,通过元件的流量为qv,单位为USgal/min(USgal/min=3.785L/min),则流通能力Cv值为qv,Cv值是流量系数,没有单位。 计算公式 1、关系式Cv=Q*[(ρ*△P0)/(ρ0*△P)]^0.5=Q*(ρ/△P)^0.5 式中: Cv:流量系数,按上述测定方法测定得到的数值,没有单位; Q:其他流体或相同流体在不同状态(以下简称流体a)的流量,USgal/min; ρ:流体a的密度,g/cm3; ρ0:60℉下水的密度,ρ0=1g/cm3; △P.=P1-P2。P1和P2是流体a通过时元件上下游的压力,lbf/in^2; △P0:1lbf/in^2 2、流量计算公式 由上述关系式可得到流量计算公式 Q=Cv*(△P/ρ)^0.5 阀的容量系数的比较 阀的容量系数大多以Cv值来表示,因此以下将以Cv值为例进行说明。Cv值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下面将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 Cv值的大小及计算示例 Cv值的大小取决于流量、压差、比重等条件,光从概念上看比较难以理解,如果换用与配管以及节流孔等的口径相对照的形式来表示则更加容易理解,因此下面记述了相关的比较事例。(参考用进口阀门VENN VENN阀门 KITZ KITZ阀门提供阀门选型参数) ■Cv值为1时,与配管直径的对照 DL流动方向 配管的内部厚度相当于Schedule40钢管,D为配管的内径、L为配管的长度时,Cv=1时的情况大致如[表1]所示。

CV值计算

Cv 值计算公式 在确定调节阀口径时,应根据已知的流体条件,先计算出所需要的Cv 值(Kv 值),然后在《调节阀选型 样本》中的额定Cv 值表中,选取合适的调节阀口径。作为最普遍采用的Cv 值计算公式是FCI 所规定的。其具体内容如下: 1、Cv 值的定义 Cv 值定义:阀处于全开状态,两端压差为1磅/英寸2(0.07kgf/cm 2)的条件下,60°F (15.6℃)的清水,每分钟通过阀的美加仑数。(Cv=1.17Kv Kv 是我国调节阀流量系数的符号) 2、液体的Cv 值计算公式 液体的Cv 值计算公式是根据流体流过简单孔场合的理论流速(V= , 其中V :孔部分的理论 流速;r :流体的比重;△P :流体的压差)而推导出适合Cv 值定义的计算公式。 (英制) (公制) Cv=11.56Q …………………(1—1) Cv=1.17Q …………(1—2) 式中 Q :最大流量 m 2/hr Q :最大流量 m 2/hr G :比重(水=1) G :比重(水=1) P1:进口压力 kPa·A P1:进口压力 kgf/cm 2 A P2:出口压力 kPa·A P2:出口压力 kgf/cm 2 A 注:P1和P2为最大流量时的压力。 上述Cv 值计算公式中的流相为紊流,即雷诺数较大时的场合成立。但当雷诺数很小时,介质流相接近层流时需要进行修正。对于粘度在20mm 2/S 以上的液体,需按下列顺序进行粘度修正。(1mm 2/S=1cst ) 1)粘度修正 ①、不考虑粘度影响,用公式(1—)或(1—2)求出Cv 值。 ②、用公式(1—3),求出系数R 。 ③、由公式(1—4)、(1—5)或从粘度修正系数曲线上,求出系数R 相对应的Cv 值的修正系数F R 。 ④、用这个修正系数乘以第一步求出的Cv 值。 ⑤、然后从《调节阀选型样本》的Cv 值表中,选取合适的调节阀口径。 R= …………………(1—3) Q :最大流量 m 3/hr V :操作温度下液体动力粘度 mm 2/s Cv1:未修正过的Cv 当R≤70时,其修正系数 F R = ………………… …… ( 1—4)

调节阀CV值值计算方法介绍

调节阀CV值值计算方法介绍 调节阀口径计算的历史及目前概况 1915年美国的FISHERGOVERNER公司按设计条件积累了图表,按图表先定口径。由于用这个方法调节阀的费用减少了,阀的寿命延长了,因此当时得到了好评。但是按选定的口径比现在计算出来的还大些。后来按选定法对液体,气体,蒸汽及各种形式的阀进行了进一步的算法研究。直到1930年美国的F0XB0R0公司R OLPHRJOKWELL和DR.E.MASON对以下的V型(等百分比)阀,最初使用CV 值,并发表了CV计算公式。1944年美国的MASON—NELLANREGULATOR公司把ROKWELL和MAXON合并为MASON—NEILAN,发表了@V计算公式。1945年美国的SONALDEKMAN公司发表了和MASON—NELLAN差不多的公式,但对流通面积和流量系数相对关系展开研究工作。1962年美国的F@l(FLUID@ONTROLSINSTITUTE)发表了FCI58-2流量测定方法,并发表了调节阀口径计算。迄今还在使用的CV计算式,但同FCI62-1O1960年西德的VDI/VDE也发表了KV计算式,但同FC162-1相同,仅仅是单位改为公制。1966~1969年日本机械学会关于调节阀基础调查分会对定义瘩的口径计算,规格书,使用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但到现在还未结束。1977 1“关于压缩流体年美国的ISA(INSTRUMENTSOCIETYOFAMERICA)发表了标准S39 o 的计算”公式。1977~1978美国的ANSI/ISA标准,S75.01于1979年5月15日发表了N0∖∖0046-79,为工程服务的报告。 调节并流通能力的计算,各仪表厂目前采用FCI推荐的CV值计算 公式如表1

气体调节阀cv值计算公式

气体调节阀cv值计算公式 气体调节阀CV值计算公式 一、引言 气体调节阀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控制元件,用于调节气体的流量和压力。在气体调节阀的设计和选择过程中,CV值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代表了阀门的流量特性。本文将介绍气体调节阀CV值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二、CV值的定义 CV值是指气体调节阀在规定的压差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阀门的气体流量。常用的单位是GPM(加仑/分钟)或SCFM(标准立方英尺/分钟)。CV值越大,表示阀门的流量能力越强。 三、CV值计算公式 CV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CV = Q / √ΔP 其中,CV表示气体调节阀的CV值; Q表示通过阀门的气体流量; ΔP表示阀门两侧的压差。 四、CV值计算实例 假设通过一个气体调节阀的气体流量为100 GPM,阀门两侧的压差为50 psi。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CV值:

CV = 100 / √50 ≈ 14.14 五、CV值的应用 1. 选型参考:根据需要调节的气体流量和压差要求,可以通过CV 值来选取合适的气体调节阀。CV值越大的阀门,其流量调节范围越广。 2. 流量计算:已知气体调节阀的CV值和压差,可以通过CV值计算出阀门的实际流量。 3. 压差计算:已知气体调节阀的CV值和流量,可以通过CV值计算出阀门两侧的压差。 六、注意事项 1. CV值的计算公式适用于理想气体流动情况下,对于高压、低温、高温和多相流等特殊情况,需要进行修正。 2. 在实际应用中,CV值的计算还需要考虑管道的阻力、流体的物性等因素,以确保阀门的正常工作。 3. CV值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在实际使用中还需结合具体的工艺需求和实际条件进行选择和调整。 七、总结 本文介绍了气体调节阀CV值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通过CV值的计算,可以选取合适的气体调节阀、计算实际流量和压差。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以确保阀门的正常工作。希望本文对读者在气体调节阀的选择和应用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调节阀Cv值计算及口径选择

提供一点调节阀选型设计时有关CV值的基础知识,大家共同分享。 阀门Cv值与开度是两个概念问题,国外喜欢叫Cv,国内习惯叫Kv,Kv表示的是阀门的流通能力,它的定义是:当调节阀全开,阀两端的压差ΔP 为100KPa,流体重度r为1gf/cm3(即常温水)时,每小时流经调节阀的流量数,以m3/h或t/h计。(例如一台Kv=50的调节阀,则表示当阀两端压差为100KPa时,每小时的水量为50m3/h。) 阀门开度是指阀门在调节的时候,阀芯(或阀板)改变流道节流面积时阀芯(或阀板)运动的位置,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关闭状态为0%,全开为1 00%。 对于蝶阀由时候厂家会提供Cv—开度曲线,这时候的Cv表示的是在不同开度时对应的阀门流通能力。 Cv 值 Cv:20°C的水通过阀体的压力降为1bar时的流量 Cv = 6.6Q ‧SG/√△P …………………………….( 1 ) Q 流量 公升/分 SG 水密度1

△P 阀体两端的压力差bar △P = SG 〔6.6Q /Cv 〕2 Cv值愈大→流量愈大→ 表示阀体两端的阻力很小。 阀的选择: 所选的阀,其Cv值一定要等于或大于其额定的Cv值。 影响Cv值得因素: * 管子入口的口径太小 * 管子的长度 * 阀体的开口 * 乱流 * 离大小头口端太近 * 阀体入口的形状 第一部分 调节阀Cv值计算及口径选择 二Cv值计算及口径选择 流量系数Cv值是调节阀的重要参数,它反映调节阀的能力(容量),根据Cv值的大小来确定调节阀的公称通径。Cv值的定义是:阀处于全开状态,两端压差为1磅/寸2的条件下,60℉(15.6℃)的清水,每分钟通过阀的美加仑数。我国流量系数是按公制 定义的。符号为Kv,Kv与Cv的关系是Cv=1.17Kv。 1.液体介质计算: (英制) (公制) …………………….(1)……………(1′) 式中 Q=最大流量 gpm(美加仑/分)Q=最大流量m3/h G=比重(水=1)G=比重(水=1) P1=进口压力 psi P1=进口压力 100kpa(kgf/cm2) P2=出口压力 psi P2=出口压力 100kpa(kgf/cm2) ΔP=P1-P2 注意:P1和P2为最大流量时的压力 (1) 粘度修正 液体粘度大于100SSU(塞波特秒)或者大于20CST(厘斯)即20mm2/s时,计算所要求的Cv值应按下列次序进行粘度修正。 1) 不考虑粘度影响,用公式(1)或(1′)求出Cv 2) 用公式(2)和(3)或者公式(2′)和(3′),求出系数R。

调节阀CV值的计算方法介绍

调节阀CV值的计算方法介绍 1915年美国的FISHERGOVERNER公司按设计条件积累了图表,按图表先定口径。由于用这个方法调节阀的费用减少了,阀的寿命延长了,因此当时得到了好评。但是按选定的口径比现在计算出来的还大些。后来按选定法对液体,气体,蒸汽及各种形式的阀进行了进一步的算法研究。直到1930年美国的FOXBORO公司ROLPHRJOKWELL和DR.@.E.MASON对以下的V型(等百分比)阀,最初使用CV值,并发表了CV计算公式。 1944年美国的MASON—NELLANREGULATOR公司把ROKWELL和MAXON合并为MASON—NEILAN,发表了@V计算公式。1945年美国的SONALDEKMAN公司发表了和MASON—NELLAN差不多的公式,但对流通面积和流量系数相对关系展开研究工作。1962年美国的F@I (FLUID@ONTROLSINSTITUTE)发表了FCI58-2流量测定方法,并发表了调节阀口径计算。迄今还在使用的CV计算式,但同FCI62-1。1960年西德的VDI/VDE也发表了KV计算式,但同FCI62-1相同,仅仅是单位改为公制。1966~1969年日本机械学会关于调节阀基础调查分会对定义瘩的口径计算,规格书,使用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但到现在还未结束。1977年美国的ISA (INSTRUMENTSOCIETYOFAMERICA)发表了标准S39。1“关于压缩流体的计算”公式。1977~1978美国的ANSI/ISA标准,S75.01于1979年5月15日发表了NO\\0046-79,为工程服务的报告。 调节并流通能力的计算,各仪表厂目前采用FCI推荐的CV值计算公式如表1 公式压力条件计算式 △P<21>△P≥P1/2 液体同左 气体常温(0~60C) 温度修正(>60°C) 蒸汽饱和 过热 表中各式对一般的使用场合可以满足。但对于高压差,高粘度接近饱和状态

CV值计算

Cv值计算公式 在确定调节阀口径时,应根据已知的流体条件,先计算出所需要的Cv值(Kv值),然后在《调节阀选型样本》中的额定Cv值表中,选取合适的调节阀口径。作为最普遍采用的Cv值计算公式是FCI所规定的。其具体内容如下: 1、Cv值的定义 Cv值定义:阀处于全开状态,两端压差为1磅/英寸2(cm2)的条件下,60°F(15.6℃)的清水,每分钟通过阀的美加仑数。(Cv= Kv是我国调节阀流量系数的符号) 2、液体的Cv值计算公式 (V= ,其中V:孔部分的理论流速;r:流体的比重;△P:流体的压差)而推导出适合Cv值定义的计算公式。 (英制)(公制) Cv= …………………(1—1)Cv= …………(1—2) 式中 Q:最大流量 m2/hr Q:最大流量 m2/hr G:比重(水=1) G:比重(水=1)P1:进口压力kPa·A P1:进口压力kgf/cm2 A P2:出口压力kPa·A P2:出口压力kgf/cm2 A 注:P1和P2为最大流量时的压力。 上述Cv值计算公式中的流相为紊流,即雷诺数较大时的场合成立。但当雷诺数很小时,介质流相接近层流时需要进行修正。对于粘度在20mm2/S以上的液体,需按下列顺序进行粘度修正。(1mm2/S=1cst) 1)粘度修正 ①、不考虑粘度影响,用公式(1—)或(1—2)求出Cv值。 ②、用公式(1—3),求出系数R。 ③、由公式(1—4)、(1—5)或从粘度修正系数曲线上,求出系数R 相对应的Cv值的修正系数F R。 ④、用这个修正系数乘以第一步求出的Cv值。 ⑤、然后从《调节阀选型样本》的Cv值表中,选取合适的调节阀口径。 R= …………………(1—3) Q:最大流量 m3/hr V:操作温度下液体动力粘度 mm2/s

调节阀流量系数CV值的发展与计算

调节阀流量系数CV值的发展与计算 调节阀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流体介质的流量、压力和温度等参数。调节阀的流量系数CV值是衡量调节阀流量能力的重 要指标。本文将从调节阀流量的基本原理、流量系数的定义以及计算方法 等方面,对调节阀流量系数CV值的发展进行探讨。 1.调节阀流量的基本原理 调节阀通过阀芯的开启度来控制流体的通过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改 变阀芯的位置和开口面积来调节流道的截面积,从而实现对流体流量的控制。调节阀的流量特性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线性流量特性表示阀 芯开度与流量成线性关系,非线性流量特性则表示二者之间关系不是线性的。 2.流量系数CV值的定义 流量系数CV是用于衡量调节阀流量能力的参数,它表示在单位压差下,调节阀所能通过的水流量。CV值越大表示调节阀流量能力越强,反 之则表示流量能力较弱。CV值的单位通常为美制流量加仑每分钟(GPM),即调节阀在给定压差下通过的加仑水的体积。 3.流量系数CV值的计算方法 调节阀的CV值根据国际标准通常采用实验测定的方式得出。一般通 过在标准流量条件下,测量调节阀的压差和流量,然后根据实测数据计算 得到CV值。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标准流量条件,包括流体介质、温度、压力等参数。

步骤2:根据标准流量条件,设置调节阀阀芯的位置,使其达到相应 的开度。 步骤3:测量标准流量条件下的压差和流量。 步骤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CV值,CV值的计算公式为:CV=Q/ (√ΔP) 其中,CV为调节阀的流量系数,Q为流量,ΔP为压差。 4.调节阀流量系数CV值的发展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调节阀及其流量系数CV值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过去的调节阀有时存在流量特性不稳定、调节精度低等问题,为了提 高调节阀的性能,科研人员对CV值的研究进行了很多努力。 首先,对调节阀的流量特性进行了改进,通过优化阀芯形状、流道设 计等方式,使得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更加线性,提高了流量系数CV值的精度。 其次,研究人员根据不同的流体介质和工况,提出了不同的CV系数 计算方法。例如,在气体流量控制中,经验公式如 Cv=29.9*d^2/(sqrt(ρ)),其中d为管径,ρ为气体密度。这样可以更 准确地估计流体在给定条件下的流量能力。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数值模拟和流体力学分析等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计算调节阀的流量系数CV值。这对于设计和选择调 节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调节阀的实际应用效果。 总结:

阀门流量系数Cv值

阀门流量系数Cv值LT

系数的概念,对于阀门,流量系数的选择与口径的选择是相对应的,阀门流量系数为流量计算时使用之系数,现在使用的符号很杂,其实美国、日本多用Cv这个符号和概念,欧洲多用Kvs这个符号和概念,英国用fp,国际单位应该是Kv,Kv也是我国调节阀传统用流量系数代号。在国际标准中,Kv值是这样定义的:指压力降为1Bar时流过调节阀的每小时立方米,流量系数的计算有如下的公式:式中:Q—最大流量m3/hG—比重(一般用1)P1—进口压力barP2—出口压力bar△P=P1-P2 bar 而且Cv与Kv的关系如下:Cv=1.17Kv,实际上准确点说Cv=1.167Kv,而Kv和Kvs 是相当的。理论上讲,在不同的空调回路中,ΔP值是不同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值,对Cv/Kv计算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当阀门公斤级不变时,ΔP选择的越大,相应的口径就却小,对介质的可控制能力就越大,但流通能力却越小,口径过小的阀门一方面达不到系统的容量要求,另一方面阀门将需要通过系统提供较大的压差以维持足够的流量,加重泵的负荷,阀门易受损害;阀门口径过大会使控制性能变差,易使系统受冲击和振荡,而且投资也会增加。阀门过大过小都会带来控制阀寿命缩短和维护不便的后果。所以我们选择阀门压力降时,尽可能选得大一些,而且压力降的大小在系统运行中最好能恒定,这样也能保证阀门的流量特性恒定,能够保证PI调节有好的效果,当压力降的大小占总供

回水压力降的比重越大时,压力的波动对于压力降的大小影响越小时。但压力降不能太大,要考虑到最大允许压力降和允许的泵压等。因此,有经验指出,一般应该这样来选择:使阀门全开时的压力降等于或接近供回水之间总压力降的50%。一般供回水系统的压差在2-4Bar。这样空调阀门上的压力降一般选择为1-2Bar。在有了压力降后我们还要知道阀门的额定流量,有的时候设计院会直接给出,或者我们根据冷量计算出来冷量和流量之间可以根据如下公 式计算:冷量或热量的计算设备(或装置)的冷量(或热量)按如下公式计算:Q=G×C×△t/3600G=L×ρ式中:Q----冷量或热量,KW;L----流体的体积流量,m3/h;G----流体的质量流量,T/h;ρ---流体的容重,T/m3;C----流体的比热,J/Kg;△t----进出口流体温差,℃。水的比热是4184 J/Kg.℃这样我们计算出来的Cv/Kv值后就可以选择阀门了,阀门的额定值比计算值稍大即可。阀门开度阀门/调节阀流量系数(CV值)与开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CV 值名称起源于西方的工业流程控制领域对于阀门流量系数 的定义。在中国通常称为:KV值,KV表示的是阀门的流通能力,其定义是:当调节阀全开时,阀门前、后两端的压差ΔP为100KPa,流体重度r为1gf/cm3(即常温水)时,每小时流经调节阀的流量数,以m3/h或t/h计。(例如一台Kv=50的调节阀,则表示当阀两端压差为100KPa时,每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