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导与练 答案 初二语文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

《晏子使楚》导与练

第一课

一、晏子和《晏子春秋》简介,晏子当时是在什么背景下使楚的?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

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本文选自《晏子春秋》这是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著作。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

编辑而成的。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雄争霸,外交上的胜负成为当时兼并战争重要的辅助手段。晏子出使楚国的具体原

因是:齐桓公去世已近百年,齐国称霸的盛世已过,但作为大国,雄风犹存,在诸侯逐鹿中,仍处于举足轻重的地

位。楚国自从楚庄王一鸣惊人后,迅速跃居五霸之列,国力日强,骄横日甚。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代表齐国

使楚。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分组展示:把全班分成A、B、两个组,先朗读课文、然后对照课件边翻译边赏析句子。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 出使)楚。楚王闻之.(这个消息),谓.(对……说)左右

..(近侍)曰:“晏婴,

齐之习辞者

...(善于辞令、很会说)的人)也。今方.(将要)来,吾欲辱之,何以

..(即“以何”,用什么办法)

也?”左右对.(应答,回答)曰:“为.(相当于“于”)其来也,臣.(古人自称,这里是臣对君的自称)请缚.(捆绑)

一人

....(即“为何者也”的..(一个人,古汉语中省略了量词)过王而.(连词,表顺承,不译)行。王曰:“何为者也

倒装,做什么的呢)?”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

..(犯了什么罪,坐,犯罪)?”曰:“坐盗.(偷窃)。”

晏子至,楚王赐.(赏赐)晏子酒,酒酣

..(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吏.(古代对官员的通称)二缚一人诣.(到,

指到尊长那里去))王。王曰:“缚者曷为

..(即“为曷”的倒装。曷,通“何”什么)者也?”对曰:“齐人也,坐

盗。”王视.(看着,动词作状语)晏子曰:“齐人固.(本来)善盗乎?”晏子避席

..(离开座位,表示郑重)对曰:“婴

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也叫“枸橘”,果实酸苦),叶徒.(只)相似,其实

..(它们的果实,指

橘和枳的果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指水土条件)异也。今民.(百姓)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水土

生长于齐不盗,入.(到)楚则盗,得无

..(莫非,表示反问语气)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吗,表示反问)?”王笑曰:

“圣人

..(自取..(才德极高的人,这里指晏子)非所与熙.(通“嬉”,开玩笑)也,寡人

..(古代君主的谦称)反取病

其辱。病,辱)焉。”

三、文言文重点词语。全班抢答加分。

一词多义

虚词

请你结合两位外交家的其他小故事,任选一位外交家,为他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颁奖词。请你写好课本剧,两个大组都请派出演员参加排练,准备明天上课表演。

1、颁奖词(晏子或周总理)

2、课本剧:

第二课时

一、A组展示。

A组组长主持词:本文写的是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国家尊严的故事,表现了晏子过人的机智和卓越的辩才,讽刺了楚王的自作聪明,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于人,自讨没趣。下面我们组来看第一段,谁来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一下写了什么?准备回答下面三个问题。展示结束问,B组有点评补充的吗。

第一部分:楚王君臣的密谋策划

1、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

因为他知道晏子是“齐之习辞者也”想找机会羞辱他,戏弄他。

2、楚王和手下想了一个什么计谋来侮辱晏子的呢?

诬齐人为盗(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3、楚王和臣下设下的这个计谋,主要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

楚王的初衷是针对晏子的,可以从“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看出。但晏子是齐国的使者,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而且“齐人固善盗乎?”一句,矛头直接指向所有的“齐人”,这就是针对齐国了。

二、B组展示。

B组组长主持词:A组同学展示得很精彩,下面由我们B组同学来表现。谁来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一下写了什么?准备回答下面三个问题。展示结束问,A组有点评补充的吗。

第二部分:晏子挫败楚国君臣的阴谋

1、楚王问“齐人固善盗乎”如果你是晏子,你怎样回答?

2、晏子又是怎样回答的,晏子是如何挫败楚王的?

回答略晏子如何挫败楚王:晏子先退一步,假定缚者是齐国人,接着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先举了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原因是什么呢?水土异也。同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晏子将橘子和人转化的条件都是“水土异也”这一点进行类比,有力地反击了“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3、把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作比较,看谁的回答更好。

晏子的语言很讲究艺术。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其次,说话时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第三,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挫败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提炼成成语南橘北枳,晏子说这话的目的是想说明什么?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三、人物形象把握。(全班抢答加分)

1、课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就把楚王和晏子写活了。请联系课文内容,分析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再各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楚王和晏子的形象特点。

晏子是一位机智善辩而又有风度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政治家。楚王是一位自作聪明,狂妄愚蠢,仗势欺人的无能君主。

答案示例:自作聪明自作自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能言善辩才辩双全能说会道不卑不亢

2、课文最后楚王的话表明他真的认错了吗?为什么?

观点1:楚王是真的认错了,因为在这一段中他称晏子为“圣人”,并且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笔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观点2:不是真的认错,楚王是在自我解嘲。因为楚王无法解释被缚者入楚为盗的原因。

观点3:外交场合的针锋相对场面是经常出现的,但也不能有失体面,为了顾全大局,楚王只能握手言和。

四、课外作业,

1、给晏子的一封信

2、一堂精彩的展示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