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经济理论专题·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文建东 潘亚柳

内容提要: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分析是当前主流宏观经济学最新的方法,它开端于实际经济周期(RBC)理论,由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派提出,但也为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所接受,是RBC理论研究框架与新凯恩斯主义刚性假设结合的产物。DSGE从单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跨期理性决策出发分析经济体全局,将长期与短期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展示宏观经济变量动态变化的时间路径,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实际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y

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

uilibrium,简称DSGE)分析方法是自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创立现代宏观经济学以来该学科的最新发展。DSGE来自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Ky

dland &Prescott,1982)的实际经济周期(RealBusiness Cy

cle,简称RBC)理论,经过近30年的发展,DSGE模型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中非常流行的最优化模型,也是经济建模的一个新视窗。

目前,无论是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NewClassical 

Macroeconomics,NCM)还是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New Key

nesian Macroeconomics,NKM)

都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最大似然估计、贝叶斯估计

等方法的不断改进,DSGE模型的参数估计也取得了快速发展。DSGE模型正在成为宏观经济领域中定量分析的一个基准模型。DSGE的分析方法已经深入到宏观经济分析的各个方面,包括开放经济、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等。为什么DSGE方法会受到主流经济学乃至很多国家中央银行的青睐,它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本文尝试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展开分析。

一、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的形成背景

(一)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发展背景下的DSGE

要理解动态一般均衡方法,还要从凯恩斯的宏

观经济学理论开始,

并了解此后的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众所周知,1929-1933年的大萧条促成了凯恩斯主义的流行。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从宏观总量的角度分析了有效需求的不足及其后果,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的理论经汉森、希克斯、萨缪尔森等人的扩充和完善,成为主流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也促成了现代经济学划分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分支的格局。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

微观经济学为新古典经济学所支配,宏观经济学由凯恩斯主义学派(当时的新古典综合学派)主导。到了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展开论战,形成两大理论并驾齐驱的宏观经济学时代。20世纪70年代的论战也促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在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和曼昆等人的努力下,新凯恩斯主义声名鹊起,成为当前两大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中的一支。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宏观经济学形成了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平分秋色的格局,

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正是宏观经济学这两大主流理论的最新进展。DSGE的方法来自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

RBC理论,但是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可以同时为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服务。

(二)DSGE形成的原因

新理论的出现必定起因于既有理论的缺陷或局限性。那么这个缺陷在什么地方呢?宏观经济学中

401—*文建东,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邮政编码:430072;电子邮箱:jdwen@whu.edu.cn;潘亚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号:06JJD790024。

的传统方法既包括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成分,也包括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RBC理论之外的成分。在DSGE的视角中,这些传统方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缺乏微观基础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以新古典综合学派为主,它们的缺陷主要在于缺乏微观基础。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认为,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着市场不完全性,导致价格刚性和工资刚性;另一方面,发达经济经常遇到需求不足的困扰。本来需求方面受到的冲击在市场完善时可以通过价格与工资的调整而吸收———通过降价与降低工资来恢复需求,从而不会影响到实际经济变量如就业和产量。但是,市场不完善导致价格与工资刚性,从而总需求的冲击只能以实际变量如产量和就业的变化来消化———需求不足而价格与工资不能下调时,产品就缺乏销路,从而导致失业与减产。

但是,这个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其出发点都是未经验证的假设,而且看起来与个体的理性行为不一致。例如,它假定工资与物价的刚性,而不是将其与经济行为人的理性决策联系起来,因而没有解释,为什么寻求最大效用的个人和寻求最大利润的企业会哪怕是接受失业和产量减少也要维持工资与物价固定不变;它也没有解释,宏观层面上的失业与经济衰退这样的非理性的结果是否和微观层面经济行为人的理性决策有关。如果说,非理性的宏观结果是单个经济行为人非理性的个人决策导致的,那与微观经济学的假设背道而驰,需要对非理性的行为进行重新的论证;如果说,是人们的理性行为导致了总体上的非理性行为,那么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应该加以分析。换言之,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分离的,也是不一致的。

曼昆(Mankiw,1989)曾指出,合意的经济模型应该同时具有内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和外在一致性(external consistency)。前者指经济模型应尽可能简练并与已有的经济理论相一致;后者指经济模型应尽可能与观察到的经济现实相一致。而从传统宏观经济学建模的特点来看,当时的模型构建过于强调外在一致性而忽视了内在一致性。在微观层面,经济学家强调经济主体的理性,然而一旦到了宏观层面,经济学家则无视这些微观主体的理性和优化行为,仅根据经济现实来构建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缺少可靠的微观基础。其结果是,宏观总量之间的关系在以模型表达和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时,其中的方程大多是统计方程,而不是行为方程。

尽管如此,新古典综合学派还是在不完整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系统、全面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为政府稳定宏观经济提供了政策建议。但是,这种宏观经济政策在一些学者如曼昆(Mankiw,2006)看来是缺乏原理支撑的。曼昆认为,与其说凯恩斯与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思想是经济学理论,不如说是宏观经济工程学,因为它们是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来为当局出谋划策的。

对上述缺陷的指责最早来自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卢卡斯等人。到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在货币主义的基础上开始成形,并致力为宏观经济学建立微观基础,让其与个体决策人(economic agent)的理性行为一致。稍后,来自凯恩斯主义阵营的青年经济学家也参与进来,着手对凯恩斯主义理论构建微观基础,从而催生了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2.局部均衡分析的特点。无论是老的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还是货币主义或者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思路基本都是局部均衡方法: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分析,然后将它们拼起来,构成宏观经济的一个全局理论。正是因为局部均衡分析,宏观经济学对不同问题的分析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每一个领域的理论都是以其他领域的理论为前提的,该领域的研究要假定其他领域的经济变量是外生的。然后,将宏观经济不同领域的研究结果合起来就是构成宏观经济的整体看法。例如,在研究经济增长时,技术进步被看成是外生变量;即使在新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被内生化,但是资产定价、外汇波动等因素又被或者作为外生因素考虑,或者被抽象掉。在研究消费问题时,投资决策被置于模型之外,而在研究投资问题时,消费又置于模型之外。在研究失业问题时,仅仅考虑就业者和雇主的博弈,其他所有变量如汇率、资产定价等等都置之局外。

这种思路的问题是,各个领域的研究结果相互之间并不具有内在一致性,各种理论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各不相同。例如,消费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与投资理论中的q比例理论、加速理论全然没有联系。即使在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

《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