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物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
糖尿病在全球迅速流行
350 300 250 发病率 (百万) 200 150 100
50 0
http://www.idf.org/home/
30Hale Waihona Puke Baidu1985
150
2000 年
333 2025
一些亚太地区国家20-79岁人群中 糖尿病的患病率
Taiwan
Singapore
Philippines

磺脲类分类
第一代磺脲类 – 甲磺丁脲-Tolbutamide, D860 –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
第二代磺脲类 –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 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 – 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哒、优达灵、瑞易宁) – 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 – 格列波脲(Glibornuride,克糖利)
60
50 糖 尿 40 病 人 30 数
20 (百万)
10
0 2000
Diabetes Care 1998; 21(9): 1414-1431
2025
印度 中国 美国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带来的巨大问题:
发达国家第三位死因 中国城市人口第四位死因 用于糖尿病及并发症治疗的费用逐年增加
糖尿病的流行:亚洲危机
华东五城市降糖治疗市场分析
磺脲类
46%
双胍类
18.21%
a-糖苷酶抑制剂 21.17%
胰岛素
14.5%
其它口服药
4.2%
引自 2001年糖尿病会议
口服治疗糖尿病药物分类
➢ 磺脲类 ➢ 双胍类:二甲双胍 ➢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奈 ➢ 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瑞格列奈、纳格列
Malaysia
Korea (South)
Japan
Indonesia
Fiji
PRC
Hong Kong
Australia
0
2
4
6
8
10
12
14
糖尿病的患病率(%)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iabetes Atlas 2nd ed. 2003.
2000年和2025年糖尿病患者 人数最多的三个国家
糖尿病肾病 54%
神经病变 60%
大血管并发症 21%*
Kumamoto3 9% to 7% 69% 70%
— —
UKPDS4
8% to 7% 17–21% 24–33%
— 16%*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intervention analysis.
“What AIDS was in the last 20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diabetes and its
consequences will be in the first 20 years of this century”
Paul Zimmet.Time, December 2002
1DCCT R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1993;329:977–986. 3Ohkubo Y,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5;28:103–117. 4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 (UKPDS) 33: Lancet.1998;352:837–853.
糖尿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成年人致盲 的首要原因1
卒中 危险性 增加2-4倍3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
首要原因2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中 每10人有8人 死于心血管事件4
外周血管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 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5
糖尿病神经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 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5
1 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S102。2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4–S98. 3 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676. 4Gray RP & Yudkin JS. In Textbook of Diabetes 1997. 5Mayfield J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78–S79.
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与HbA1c 水平的相关性
相关危险性
15
13
视网膜病变
11
肾脏病变
9
7
神经病变
5
微血管病变
3
1
6
7
8
9
10
11
12
HbA1c
Based on DCCT Data Skyler: Endo Met Cl N Am 1996
血糖控制的益处
DCCT1
HbA1c
9% to 7%
视网膜病变 63%
第三代磺脲类 – 格列美脲(亚莫利®)
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
磺脲类作用机理
• 刺激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
SU与-细胞膜上的SUR结合 • 胰外作用
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葡萄糖 GLUT-2
ATP敏感的 Ca2+通道开放 胰岛素 K+通道关闭
葡萄糖 葡萄糖激酶 糖酵解
6-磷酸 葡萄糖

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位点

-糖苷酶抑制剂
碳水化合物

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和氯茴苯酸
葡萄糖 I
I 胰岛素
胰腺
肝脏
I 肌肉
脂肪组织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双胍类
Kobayashi M. Diabetes Obes Metab 1999; 1 (Suppl 1):S32–S40.
口服治疗糖尿病药物分类
➢ 磺脲类 ➢ 双胍类:二甲双胍 ➢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奈 ➢ 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瑞格列奈、纳格列
K+ 去极化
ATP
细胞排 颗粒作用
颗粒转位
磺脲类 药物
K+通道关闭 胰岛素
磺脲类 药物的受体
K+ 去极化
① 磺脲类药物与细胞膜磺脲类受体结合,影响钾离子通道 ② 钾离子外流受阻,细胞去极化 ③ 钙离子内流 ④ 钙离子刺激胰岛素颗粒移动至细胞膜,并释放胰岛素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特点
❖作用迅速,强力降糖,HbA1c降低1~2% ❖既可降低餐后血糖又可降低空腹血糖 ❖多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肥胖T2DM ❖大多数2型糖尿病开始治疗时有效,随着疗程 延长,效果渐差,出现继发性失效,每年约有 10%的患者失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