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复习试题汇编

区域地理复习试题汇编
区域地理复习试题汇编

区域地理复习试题汇编

下面是一幅世界地图的一段纬线,P点以东是海洋,Q点以西是海洋,S和T之间为某一海域,判断1—3题。

1.S一T之间的海域是

A.波斯湾B、墨西哥湾C.莫桑比克海峡D.红海

图6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

?~ 60E

?之间。读图做17 ~ 19题。

17.⑥板块是()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18.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脉 B.安第斯山脉C.落基山脉D.阿尔卑斯山脉

19.主要位于①板块上大陆的地理特征有()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

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渔场

亚洲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5~6题。

5、甲区域是世界主要农业区,则该地()

A、盛产小麦,商品率高

B、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

C、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水旱灾害频繁,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读中亚地区略图,回答21~23题。

21、图中代号所示地理名称正确的是()

①高加索山;③伏尔加河;④勒拿河;⑥阿姆河;

⑧里海;⑩咸海

A、①③⑧

B、①③⑥⑧

C、③⑧

D、①⑧

22、下列关于中亚各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国地势北高南低、沙漠广布,热量充足

B、B国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的美誉

C、D国灌溉农业发达,是中亚主要粮食生产国

D、E国的名称为土库曼斯坦

23、亚欧第二大陆桥横贯的国家是()

A、A国

B、B国

C、D国

D、A国和B国

24、有关中亚地区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在古代是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A

②该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③中亚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灌溉水源主要靠本地区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④中亚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色金属含量占世界重要地位,但缺少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5、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27、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R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该河流河水流量变化较大的主要原因是。(4分)

(2)描述A区域降水情况,并分析原因。(4分)

(3)水稻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

游地区和高原东北部,试评价印度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4分)

27.(1)雨水和冰雪融水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强弱和气温高低变化影响大。(2)降水丰富并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原因是位于暖湿的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3)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36、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地理事物的名称:字母代表的国家:A 、

B 、

C 、

D 、

E 、

F 、

G ;

数字代表的水域:①、②、③、

④、⑤、⑥、⑦;数字⑦的本

质是。

(2)沟通①和④的海峡是;大洲界线⑤是地

跨亚洲、非洲的国家(填序号)。

38、(2007年广东地理卷)下图中B、R、I、C四个国家被人称为“金砖四国(BRIC)”。

资料1:见图17。

资料2:表3是四国的有关情况。

资料3:I国总理早就提出“用电子革命把国家带入21世纪”。据报道1997-2005年间,I 国软件出口额从16.5亿美元猛增到236亿美元,预计还将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美国硅谷的企业中有大量的I国人担任高层管理人员。I国IT(信息技术)企业非常重视自主开发能力,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生产模式。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1)B、R、I、C分别代表、、、(填国家的中文名)。(2)R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是。

(3)分析B国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

(4)从R国与I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比较,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5)I国软件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有(填正确项字母)。

A.政府的大力支持 B.全球对各种软件的急剧需求

C.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水平高E.多优良港口

36、(1)沙特阿拉伯苏丹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埃及阿富汗;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黑海苏伊士运河波斯湾里海;内陆湖泊(2)土耳其苏伊士运河(3)该地地处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系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的交通和战略位置;这里有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区;这里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主要的分布区,并且教派之间互补包容。所有这些都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的热点和焦点地区。(4)西亚地区气候干燥,A国为沙特阿拉伯,为无流国家,淡水缺乏,需要从国外进口,或进行海水淡化,但石油资源丰富,所以说该国“淡水贵于(石)油”。(5)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该湖泊低于海平面400米,为位于地中海东岸的死海,由于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浮力大,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37、(1)澳大利亚 a c d (2)棉花夏季光、热充足;灌溉水源丰富;土壤肥沃。(3)

气候温和湿润;海上交通便利。

点拨:(1)四个国家中,a为巴西,b为埃及,c为澳大利亚,d为印度。其中,巴西、澳大

利亚和印度都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2)埃及和印度位于热带,光热资源丰富,在土

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的地区,两国都发展了棉花种植业。(3)巴西北部为湿热的热带雨林

气候,南部的巴西高原地势高,降水比较少,只有东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是

巴西主要的人口、城市分布区;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广大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东北

部为山地,只有东南部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口居住。

38、(1)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英文名对也算对!)(2)温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粮食产量不稳定。

(3)①水热条件优越;②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③生物(或森林)资源丰富;④矿产

资源丰富;⑤旅游资源丰富。(4)R(或俄罗斯)。(5)A、B、C、D。

31.读欧洲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A、B两国农业均以___ ____业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两国均属于_ _ ___气候。

(2)C国的葡萄酒公司要建设一个大型的葡萄生产基地,①、②两地中较适合的是___

___地,理由是:

_____ .

(3)D半岛,近年来该地区酸雨现象日趋严重。据调查,形成该地酸雨的污染物,多来自西

欧国家的工业区,其传送的载体是_____。

(4)E国新兴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国土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东北部,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

(5)近年来,A国的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些钢铁公司还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其主要目的是:()

A.就近获得从国外进口的大量煤炭

B.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C.接近消费市场,便于出口产品

D.减少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31.(1)畜牧业(1分)温带海洋性(2分)

(2) ②(1分)该地属地中海气候,光热充足(2分)

(3)西风(西南风) (1分)

(4)中部(1分)工业小区(2分)

(5)B(1分)

二、强化训练: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区域属于_______自然带,其分布上的共同特征是该自然带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2)图中两斜线区域面积不同,试从大陆轮廓形状、地形两方面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1、(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2)A处海岸平直,并且东部受南北纵列分布的山脉的阻挡;B 处地中海深入到内陆。

4、读某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三支洋流的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其中A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C洋流名称是。

(2)下列四幅图中,表示甲地气候类型特点的是

________。试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3)图中乙海岸地区多等地质灾害,试解释其产生原因。

(4)图示范围内由甲处自南向北,陆地自然带依次是、、。自然带的这种地域分布规律是以为基础的。

(5)图中甲地所在国家的东北部地区是本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请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4、(1)C、B、A 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加利福尼亚寒流

(2)D 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形成原因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上形成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压中心。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大陆冷干气流的影响,温和少雨。

(3)火山、地震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4)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热量

(5)该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附近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煤矿,五大湖西部有大量的铁矿石,自然资源丰富;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

港湾,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交通发达。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 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着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C. 受沿岸洋流影响 D. 地形平坦开阔 10.在分界带西段,北侧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 A. 京剧 B. 豫剧 C. 秦腔 D. 川剧 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绿化客土法的最佳施工期是 A. 1~2月 B. 3~6月 C. 7~9月 D. 11月~次年1月 12.实施边坡绿化客土法之前,需要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等,对于光滑岩面还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中国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含答案)

中国区域地理第八章青藏地区 主备人:胡露茹 姓名班级学号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准确定位。主要矿产地及能源分布。 2.熟悉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能分析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自然资源(如主要矿产、能源)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地域类型,能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特点。 5.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理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认识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的区位。 二、重点难点: 1.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及保护措施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复习材料:《区域地理》P157-163;《图文详解》P199-200 四、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青藏地区概况 一、概况 (一)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全国1%,具有的特点。 (二)民族与宗教: 1、民族:主要聚居区 2、宗教: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位置和范围: (1)青藏地区位于山脉以西、山脉以北、山-- 山脉—山脉以南。区内大体可以分为、、 、四个分区 (2)经纬度位置:大约位于N——N,属于纬度的高原; 位于E——E之间, (3)相对位置: 青藏地区西部和南部依次与、、、、、、等国接壤。 利:青藏地区是我国与亚、亚地区的交往的新通道,是我国通往西亚的陆上咽喉要道,将来可能成为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重要通道。地处我国中巴经济走 廊、中缅经济走廊的起点区。 弊:①与印度存在土地争议,国防压力大。

最新高二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测试题含解析答案

高二下学期地理周练(二) ——《地球与地图》 一、单项选择题 读所给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从B地到C地,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 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2.读经纬网图,纬线AB约是DE长度的( ) A.一半B.等长 C.1.5倍D.2倍 读下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点的位置是110°E,10°S B.④点的位置是40°N,100°E C.⑥点的位置是135°W,70°N

D.⑧点的位置是100°E,50°N 4.下列关于两点之间相对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点在②点的东北方向 B.②点在④点的西南方向 C.⑤点在⑥点的正南方向 D.⑦点在⑧点的东北方向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5~7题。 5.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昼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三地的昼长相等 B.①地的昼长大于②地的昼长 C.四地的昼长一定不相等 D.③地的昼长大于④地的昼长 6.从①地到②地走最近路线,其方向是( ) A.一直向南B.一直向东南 C.先向南后向北D.先向北后向南 7.a图所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 A.5时B.17时 C.4时44分D.16时44分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图,其纵坐标划分间隔为0.5cm,横坐标划分间隔为1cm,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 ) A.1:1000和1:50000 B.1:2000和1:50000 C.1:10000和1:5000 D.1:20000和1:5000 9.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A.350米和200米B.200米和250米C.200米和150米D.100米和125米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10~11题。 10.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东北流向西南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D.西北流向东南 11.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90米B.550米 C.385米D.632米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定稿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是青藏高原铁路两旁的热棒(一种特制的铁棒),形似“林带”,这些热棒的作用是( ) A.避雷电 B.阻止野生动物闯入铁路 C.防翻车 D.冷却路基,防止冻土融化 2.图乙为黄土高原某地的3D电脑图像,虽沟壑纵横,但植被的种类垂直差异很小,主要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小 B.纬度较高 C.降水量偏小 D.海拔较低 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青稞(大麦)区域分布,X、Y、Z三类区域熟制不同。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Y 弯曲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3 A.光照B.热量C.地形D.降水 4.藏北大部分地区没有种植青稞的原因是( ) A.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B.种植其他产量更高的农作物 C.水热条件不足 D.自然保护区不允许发展农 图2示意“1981-2010年西藏平均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单位:天)”。读图回答5-6题。

5.与西藏霜冻日数空间分布相关程度最大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地势6.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的影响是() A.雪线下降B.积温增加C.冻害加重D.牧业衰落 图3为青藏高原隆起前后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图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风向和N地风速变化正确的是 A.冬季,M地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 B.冬季,N地风速变大 C.夏季,M地盛行东北风变为东南风 D.夏季,N地风速变小 8. 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 A.我国冬季风变强,夏季风变弱且范围小 B.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多 C.南亚夏季风变强,但却制约其影响范围 D.板块运动活跃,地震、火山灾害增多 9.(2017浙江省十校联盟3月适应性考试)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D A.蒸发强烈 B.降水充足 C.土壤肥沃 D.冰川广布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下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 ℃~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 ℃的时期)约6.5个月。据此完成10~11题。 10.通风管挡板( )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 D.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 11.与江汉平原相比,该地( ) A.负温期短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大D.太阳辐射弱 12.(2017·山东德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

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导学案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主备人:李嗣林审核人:梁世斌上课时间:第1-2周 第一节地球 一、【学习目标】 1.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一、预习导学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两极_________,赤道略鼓的_________。赤道周长:约_________千米。 (二)经纬线和经纬网 1.经线和纬线

2.经度和纬度

3.经纬网与地理坐标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以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以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

10° 20° 30° 40° 50° 10° 20° 30° 40°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 经线向东至东经 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 经线向西至东经 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三)、经纬网及意义: 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 。 二、案例探究1:定位 以常见经纬网图来理解经纬网的组成 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 (1)经纬网图上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经纬度,首先要判断出经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出经纬度。如上图中A 点为(23°26′N,70°E),B 点为(23°26′N,135°W),C 点为(66°34′S,45°W)。 (2)根据北极星仰角确定纬度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 2.确定半球位置 0180 90 90 北北北北北北北北 E W

最新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资料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 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 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 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著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 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 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 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 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学案

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该区域地形和气候的特征,理解地形和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的关系。 3、了解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分布。 4、学会分析重要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和存在问题。 5、学会分析北方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难点:分析工业区的发展条件 学习过程: 一、中国地理分区 在下面图上填出我国四大区的名称,并分析 分区界线与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吻 合。 二、北方地区的概况 1、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 人口约占全国的,其中_____族占绝 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北方图(一)上填注: 北方地区地形骨架: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 五大地形区代号: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辽东半岛、E山东半岛丘陵;河流代号:a黄河、b渭河、C汾河、d淮河、e大运河、f辽河、g黑龙江、h乌苏里江、i松花江、j嫩江; 省市代号: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河北省、④河南省、⑤山东省、⑥辽宁省、⑦吉林省、⑧黑龙江省、⑨内蒙古自治区、⑩北京市。 (2)在北方图(二)上填注: 煤矿代号:a大同、b阳泉、c鸡西、d平顶山; 油田代号:A大庆、B辽河、C华北、D胜利、E中原;铁矿:鞍山、本溪、迁安。(3)用彩色笔描出并注记铁路干线: ①京哈、②京沪、③京九、④京广、⑤京包、⑥大秦、⑦陇海。 三、主要工业基地(略) 合作探究 1、思考: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东北平原与黄淮海平原比较,春旱情况如何?为什么?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 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 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 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着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导学案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1、位置和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 国的______部,包括_______自治 区、_____ 省和_____省的西 部。 2.填出图中的长江,黄河,雅鲁藏 布江,青海湖。 3.填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 4.标注西宁和拉萨 5.标注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谷 地,湟水谷地。 6.读地图册 P161,说出1月和7月青藏高原的气温与同纬度相比有何特点。 7.读地图册P162,说出青藏地区 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特点。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去青藏地区旅行必备: 1.携带物品必须轻便,实用 2.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 3.带上羽绒服或者厚衣服 试分析这样做的地理背景。第三部分:合作探究第一组:(当地居民组) 1.说说青藏铁路起止点和经过地理事物。 2.修建青藏铁路遇到的难题有哪些?(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 征来说) 3.青藏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当地导游, (结合地理知识)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青藏线进过地区的特点。格尔木(柴达木盆地 )五道梁沱沱河(三江源)可可西里 羊八井纳木错拉萨第三组:(游客组)1. 到了青藏高原发现这里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不高,为什么?2. 当地居民在河谷地区种植青稞,小麦,而且籽粒饱满,单产很高,为什么?3.为什么西藏东南部一些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盛,被誉为“西藏的江南”?第三组:(专家组) 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不仅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 1.三江源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 2.根据材料分析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3.为实现三江源及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第四部分:当堂训练 30°N 40°N 80°E 100°E 1.位置、范围 相对位置90°E A B C

高二复习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导学案

高二复习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导学案 ——“问题导学,探究发现” 【教材分析】: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学情分析】:文科班女生多,学习习惯死记硬背,时间长会产生厌倦,效率低。高考要求重点分析归纳地理成因。通过因果关系逻辑推理法、纲要归纳法、问题导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综合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语言的概括、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气候、水文、人口、农业和牧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分析青藏区域高寒环境对气候、人口分布、农业和牧业的影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综合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语言的概括、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以“人地关系”作为教学的线索,让学生在了解、认识和评价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人地关系的协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点】 1、青藏地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 2、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学习难点】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法指导】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以局部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综合分析区域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的治理和工农业特色。可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通过因果关系逻辑推理方法,纲要归纳出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能理解记忆;通过问题导学、案例分析与及讲练结合等方法进行知识迁移、应用。 一、自主学习:读青藏地区图,看谁能在3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下面要求的内容。 1、地理位置: 相对位置:位于我国西南,位于以西、以北、 、和以南。 经纬度定位:标出图中的经纬度。 2、范围:包括自治区、省省西部 3、读青藏地区图,按要求回答 山脉: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 河流、湖泊:A B C D E F 谷地:甲乙盆地:丙

高中区域地理 地球和地图练习试题(含答案)

<地球与地图>练习题 1.在下面A、B、C、D四幅图中,P点的位置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低纬度、④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的是( D ) 2.下图的四个区域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B) 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 4.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A)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②远航的船舶逐渐“隐没”在地平线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⑤流星现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读下图,完成5-7题

5.判断从A到B再到C,方向是(C ) A.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D.一直向正南 6.若D点所处经度为东经116°,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B ) A. 东经64° B. 西经64° C. 西经116° D. 西经180° 7.若D点所处经度是东经116°.一架飞机从图中①点出发.起飞时当地区时是2019年9月9日16时.经过10个小时到达加拿大温哥华(西8区)的当地时间是( D ) A.9月9日1时 B.9月9日23时 C.9月8日1时 D.9月9日10时 8.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下题。

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图中的( A ) 9.该图为某条河流上游水库大坝的位置图,按照图中的大坝设计,坝长(图上距离约为0.5 cm)和坝高(坝顶到坝底的相对高度)分别约是 ( C ) A.95 m、200 m B.95 m、100 m C.105 m、195 m D.105 m、100 m 读“我国某地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完成10-11题。 10.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B ) A.山地、盆地 B.盆地、山地 C.河谷、山地 D.山地、高原

(完整版)高中区域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

青藏地区 1.范围: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南。 2.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藏南地壳活跃,为两大板块碰撞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之最;藏北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农牧业主要集中在湖盆、河谷地区。 3.气候特征: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太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4.水文特征:冰川融水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印度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尤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大河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为我国第一大湖,纳木错,色林错。 5.植被: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 6.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 主导因素:地势高 7.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 畜牧业-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8.工业发展条件: 农业基础-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交通运输-陆地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川藏、滇藏、青藏、新藏。铁路运输在青海较为重要。主要有兰青、青藏铁路。交通不便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 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柴达木盆地拥有铅锌、钾盐、池盐、煤、石油等多种矿产,素有“聚宝盆”之称。主要矿产地有:油田:冷湖。铅锌:锡铁山。钾盐:察尔汗盐湖。盐池:茶卡盐湖。②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藏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青海黄河上游,目前黄河上游已实现梯级开发,建有龙羊峡等大型电站。③藏南雅鲁藏布江谷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建有国内最大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工业生产: 突出特点-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畜产品加工业和采矿业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西宁(毛纺)、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纺) [补充]中国农业地理的综合分析 青藏区(藏、青) 1、本区纬度同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但因地势很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迎风坡降水多,高原面上降水少,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势高,空气稀薄)。 2、农业受气候限制,适于喜凉的青稞、小麦生长。牦牛、绵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3、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富,不少地方可以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盆地低部地势平坦,宜耕荒地连片,便于机械化开垦和耕作。 4、雅鲁藏布江谷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主要分布于此。 5、“西藏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现浓郁的亚热带和热带风光,特别是察隅一带。在肥沃的河谷地带,橘子树枝青叶茂,香蕉园终年翠绿,水稻田随处可见,新辟的茶园散布在缓坡山岗上,人们称之为“西藏的江南”

中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中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表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中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实录:今天的制作狮子活动内容是用不同材料制作狮子,刘贝灵刘俊杰选来选去拿了一个土豆作为狮子胖胖的身体,可身上什么也没有,怎么办呢于是,他选了一个一次性盘子做狮子的脸盘,一张黄色的彩纸来做狮子的鬓毛,并贴了两只耳朵、一个大鼻子、又画了三只凶眼睛,接着开始做狮子的四只脚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做着做着就停下来了,想了一会,还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我的狮子为什么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都有几个小的土豆、山芋,就对刘俊杰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狮子的腿的?”他开始找了一会没找到,于是动翻翻、西翻翻,突然发现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狮子的腿,困难解决了,他有开始做了,不一会,刘俊杰开心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狮子!” 观察者随感: 从观察中可以出来,刘俊杰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想象力也不错,就是动手能力还不够,遇到困难总喜欢找老师帮忙,尽管狮子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但从她脸上开心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她正沉浸成功的喜悦中! 分析幼儿对本区域的兴趣: A、非常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老师提供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孩子们从自己的家里带来的,所以活动的兴趣较高,孩子已经掌握了狮子的基本特征,可是做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这是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致,另一方面,老师应该在制作

前,示范一下各种材料的用法,再提供一些范例,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参考,不至于无从下手,由于时间原因,幼儿不能对各组材料进行一一尝试,因此我决定把这些材料提供在动手角,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装饰狮子。 成功就是先制定一个有价值的目标,然后逐步把它转化成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为信念而牢 固,因为平衡而持久。 生活才需要目标,生命不需要目标。 就像驴子面前吊着个萝卜就会往前走。正因为有那个目标,你才有劲儿往前走。在做的过程中,你已体验到生命是什么。问题是,没有几个人,能够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安详当下。因为 没有目标,他都不知道要做什么。 穷人生活的成本,要比富人高多了。 穷人考虑价钱而不考虑价值,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富人考虑价值并且果断决定,于是他获得了最好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原因。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北方地区03(含答案)

区域地理第三部分第五章北方地区 姓名班级学号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1.从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了解北方地区。 2.以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为单位比较北方地区的差异性。 二、重点难点: 1、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三、复习材料:《区域地理》P124-136;《图文详解》P186-191 四、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北方地区概况 1、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大致和_______mm的降水量线、1月份均温___等温线最接近。(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主导因素是。 (4)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划分主导因素是。 2、读“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为主,主要地形区有________ 平原________平原________高原等。 (2).北方地区的气候以________ 气候为主,1月平均气温在O℃以____,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_____。 (3).我国北方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 、________为主,农作物熟制是________; (4).著名的东北“三宝”是:______、______、______。 (5).本区____、____ 、____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_______工业基地和______工业基地,_____、_____、____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 (6).我国第一、第二大油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7).在图文详解P188-189的《北方地区地形图》中找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同、阳泉、西山 煤矿;开滦、峰峰煤矿;鸡西、鹤岗煤矿。

世界区域地理地图填充图

亚洲填图(一)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安达曼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波斯湾 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堪察加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萨哈林岛(又称库叶岛)、加里曼丹岛(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岛)、苏门答腊岛、斯里兰卡岛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黑龙江、黄河、长江(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乌拉尔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咸海、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秦岭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鲁卜哈利沙漠(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沙漠) 自己在图上绘制东经60度,东经90度,东经100度,东经110度,东经120度,北纬30度,北纬40度,北纬50度

日本填图 日本海、太平洋、朝鲜海峡、津轻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 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关东平原(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日本最高峰) 东京、横滨(著名海港)、名古屋、大阪、神户(著名海港)、北九州、筑波(科学城) 自己绘制经纬网 注意,日本岛国,从而具有海洋性 日本东西两岸气候差异较大。分析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日本传统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这与这一带的条件有直接的关系。 东南亚填图(一)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31青藏地区 三江源地区专项练习含答案

第三部分第三十一讲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8·昆明期末)日喀则位于拉萨以西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农业发达,是“西藏的粮仓”之一。这里的农民被称为“离天最近的耕作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等。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与b位于同一条等积温线上,主要是因为() A.a处与b处经度相同 B.a处与b处海拔相同 C.a处位于阴坡,b处位于阳坡 D.a处位于冬季风迎风坡,b处位于背风坡 解析:图中a与b纬度不同,但位于同一条等积温线上,主要是因为a处位于阴坡,b处位于阳坡,C 对;经度不是影响积温的主要因素,A错;a处于高山区,与b处海拔不相同,B错;a处、b处不受季风影响,D错。 答案:C 2.日喀则地区的青稞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麦类要晚两个月左右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 A.日喀则地区的年积温值较小 B.日喀则地区的降水少、晴天多 C.日喀则地区光照强度大 D.日喀则地区年日照时数较长 解析:日喀则地区的青稞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麦类要晚两个月左右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日喀则地区的海拔高,年积温值较小,A对;成熟期晚与降水、光照、日照时数关系不大,B、C、D错。 答案:A 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回答3~4题。 3.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主要原因的是()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地势高亢,气候寒凉

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D.冰川众多,湿地广大 解析: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导致人类对该地的影响较少,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答案:A 4.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④⑤⑥B.①③⑤ C.①②③D.②④⑥ 解析:三江源地区的湿地,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三江源地区湿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水源地,调蓄洪水的能力很弱。 答案:D 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据此回答5~6题。 5.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 C.夏季风D.人类活动 解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有与山脉走向相吻合的趋势特点,因而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答案:A 6.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D.“古城气候总无常”——受不稳定的季风环流影响,天气多变 解析:“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了随高度的变化气温也在变化,即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日须携四季装”反映了该区域昼夜温差大,该地位于青藏地区,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日愁暴雨夜愁霜”是指白天降雨,夜晚结霜;青藏地区温差大,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结霜。图示区域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小。 答案:D 读“青海省及相关景观图(如下图)”,回答7~9题。

高中区域地理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

北方相关问题: 1. 沼泽的保护生态效益 : 涵养水源 , 调节气候,保护和改我国典型地区:三江平原。 善生态环境 , 保护一些珍禽的栖息地。 沼泽的形成: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经济效益 : 有利于三江平原小麦商品粮基 ②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地的发展 ; 有利于保护黑土的肥力 ③地势低平 , 地表径流排泄不畅, 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政治效益 : 有利于粮食安全 开发利用的关键:排水。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开发利用的负面效应——气候变迁(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 2. 、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 自然原因: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 (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③地势低洼(海河、珠江)④河道弯曲(荆江 河段);⑤台风的影响; 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⑦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⑧厄尔尼 若现象等。 ( 2)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②围湖造田; 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水系的流量和地势、河道)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河流的治理措施 ②退耕还湖;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 ③修建水利工程;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④裁弯取直,加固大堤;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 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⑤修建分洪区;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 ⑥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 (1)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②春季蒸发旺盛。③温带季风气 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修建水库; 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③治理水污染 ④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 ⑤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⑥发展节水农业, 采用滴灌 , 喷灌农业灌溉技术 ⑦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