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综合措施(黄家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文县黄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加编审人员
编审姓名职务签字
审查李勇业主、总经理何泽奎矿长
罗金才常务矿长
袁仁启总工程师
周光友副总工程师陈永强副总工程师李俊机运副矿长杨润书安全副矿长宋显明生产副矿长
编制苟宇地测科长
目录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3)
第一节矿井概况 (3)
第二节矿井现有开采现状 (3)
第三节矿井主要系统 (5)
第二章矿井水文条件分析 (8)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8)
第二节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预测 (11)
第三节水文地质条件分级 (11)
第四节危害程度分析 (11)
第三章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11)
第一节组织措施 (11)
第二节地面防治水 (12)
第三节井下防治水 (15)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一、矿区位置
兴文县黄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黄家沟煤矿,隶属兴文县仙峰苗族乡团结村四组。

矿山主井口位于兴文县城255°方向,直线距离约26km。

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7′43″北纬28°13′31″。

二、开采范围
2008年9月5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对整合后申请划定的矿区范围进行了批复(川采矿区审字[2008]446号),根据批复意见,矿区范围由1—17号拐点予以圈闭,矿区面积2.0132km2,走向长370m~3350m,倾斜宽400m~1030m,开采深度+910m~+700m标高,设计生产规模210kt/a,拟开采B3、B4煤层。

第二节矿井现有开采现状
一、井田开发情况
黄家沟煤矿始建于1989年,原设计生产能力30kt/a。

2002年5月由“兴文县黄家沟硫铁矿煤矿”和“兴文县仙锋乡昌宏煤源有限责任公司(黄家沟井)”整合后组建的矿井。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川办函〔2007〕16号《关于宜宾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由原“黄家沟煤矿”整合相邻“兴文县仙锋乡昌宏煤源有限责任公司(黄家沟井)”,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为210kt/a。

2009年6月25日,四川省经济委员会以川经煤炭函[2009]748号文批准了该矿建设为210kt/a 。

二、井田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4个井筒为全矿井服务分别直通地面。

+851m主平硐(X=3123935,Y=35496395,Z=+851,α=55°)、+851m 副平硐(X=3123960,Y=35496375,Z=+851,α=55°)、+851m人行平硐(X=3123906,Y=35496412,Z=+851,α=55°)和 +875m回风斜井(X=3123822,Y=35497068,Z=+875,α=21°)。

设计主平硐、主暗斜井运煤进风,人行平硐、人行暗斜井行人(安装架空乘人器)和进风,副平硐、副暗斜井作辅助提升,运矸、材料和进部分风,回风斜井为全矿回风,并兼作矿井安全出口。

三、水平及采区划分
该井田划分1个水平:即+720m水平。

全矿井划分为3个采区,1、2采区为双翼采区,3采区为单翼采区,采区走向长560m~1360m,倾斜宽400m~580m,煤层开采采用由上而下开采,即先采B4煤层,后采B3煤层的下行开采顺序;先采一采区,再采二采区,最后开采三采区。

四、一采区布置
矿井为平硐暗斜井开拓,主、副暗斜井及人行暗斜井分别作一采区运输上山分别作为进风运煤、进风运料、人行之用、轨道上山和人行上山,一采区再另设回风上山。

一采区走向长约900 m,倾斜宽390~400 m。

一采区阶段垂高82m(+700m~+782m),上部留20~40m(斜长)的采空区隔离煤柱,布置4个区段开采,一、二、三、四区段垂高均为20m。

一采区每个区段分东西两翼布置工作面,每个回采工作面沿煤层布置有工作面回风巷、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轨道巷,三条巷道通过煤层开切眼相连。

工作面出口超前压力范围内采用梯形金属支架加密支护
或架设抬棚加强支护,抬棚支柱选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巷道长度不少于20m。

五、一采区工作面布置
一采区每个区段分东西两翼布置工作面,目前于+761m水平布置有7411采煤工作面和7412抽采工作面共两个工作面,即一采一备采两个采煤工作面。

布置3个掘进工作面,即一采区7413采面轨道运输巷、一采区+720m西底板抽巷和+720m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

第三节矿井主要系统
一、通风系统
通风采用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

+875m回风斜井为2台FBCDZ№19/2×132-6 Ⅰ型隔爆对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

二、供电系统
矿井由两回10kV电源线路供电,其中一回电源由周家35kV变电站,经架空线路(LGJ-95/3km)输送供给;另一回电源由丁心35kV变电站,经架空线路(LGJ-95/4km)输送供给。

矿井地面设有矿井10KV 变电所供配电和+875m回风井变电所,井下设有一采区变电所和中央变电所,排水系统供电由中央变电所供电,水泵房与中央变电所联合布置。

三、提升运输系统
主斜井采用DTL80/15/2×160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带宽为800mm、运量为150t/h、带速为2m/s、运距为800m、倾角为12°,
带式输送机配置2台YB2315L1-4型隔爆电动机(2×160kW、380V、1500r/min),其中一台电动机备用。

人行暗斜井采用一台RJY22-15/629型架空乘人装置,驱动轮直径和尾轮直径均为Φ1.2m;绳速V=1m/s;配置一台YB2200L2-6型隔爆电动机(N=22kW,U=660V,n=980r/min)。

吊座间距取18m,架空乘人器每边设置吊座42个。

副暗斜井材料提升采用JTP-1.6×1.2/24型提升绞车,滚筒直径为1600㎜;滚筒宽度为1200㎜;提升速度为2.5m/s。

选用YR315M2-8型电动机。

钢丝绳选用6V×19+FC-20-1670-Ⅰ型,直径d=20mm。

选用TZD1200/1000型游动天轮1个;并设置ZDC30-1.0型斜井防跑车装置一套,平车场接近变坡点处安设阻车器,在上、下车场安设能够防止带绳车辆误入非运行车场或区段的阻车器。

在上部平车场入口安设能够控制辆进入摘挂钩地点的阻车器。

平巷采用3台CCG3.0/600型防爆柴油机车,机车粘着重量3t,轨距600mm,额定功率11kW,牵引速度7km/h(二档速度),牵引力4.2kN。

四、“六大”安全避险系统
监控系统:采用KJ90NB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监控主机规格为P4/2G以上工控机。

分站采用KJ90-F8/F16型,安专P370要求井下分站周围必须安设防盗照明灯。

15个中、小分站;各种传感器计143个。

通讯系统:选KTJ101-60型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一台,容量60门。

风机房、空压机房、矿井10kV变电所、矿长室、生产管理部门、主平硐井口、人行平硐井口、副平硐井口、安全监控室、抽放泵房、安全监察部门等设生产调度电话。

井下采煤工作面上下口,各掘进工作面、井
下消防材料库、中央变电所及水泵房、避难硐室、一采区变电所、各区段运输石门、井底车场、带式输送机等处设生产调度电话。

人员定位系统:KJ251A型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在矿井安全监测监控地面中心站内设置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监控分站。

要与三个避难硐室人员定位。

压风自救系统:地面设有3台LGJ-20-8G型空压机,2台运行,1台备用。

压风主管(人行井)规格为φ133×4mm无缝钢管。

采、掘工作面压风支管规格为φ76×4mm,其他支管调整为φ57×3.5mm无缝钢管,每隔100米设置三通、闸阀。

供水施救系统:矿井在主平硐右侧上方+870m设置有1个水池、容量约400m3水池,采用增压泵供水;在井口附近+851m设200m3水池采用增压泵供水。

向井下主管供水供水主管(人行井及材料井)规格为φ108×5mm无缝钢管。

采、掘工作面支管规格为φ57×4.5mm,其他支管为φ57×4mm无缝钢管,每隔100米设置三通、闸阀,煤巷每隔50米设置三通、闸阀。

紧急避险系统:一采区+740m三区段车场附近设置永久避难硐室,一采区设计+782m一区段、+761m二区段车场附近设置临时避难硐室。

矿井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均布置在三叠下统飞仙关组一段(T1f1),其岩层为上部绿灰色砂质泥岩,顶部夹1-3层泥灰岩或鲕状灰岩;下部绿灰色泥岩,夹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底部为中厚层状泥灰岩(K9标志层)。

五、矿井抽排水系统
黄家沟煤矿主井为平洞+暗斜井开拓,主平硐硐口标高+851m,在+720m运输大巷至采区回风上山岔口处设有主副水仓,总容积量560m3。

采区涌水经巷道水沟流入水仓,将水抽到主井口外。

水泵选100D45×4型,流量为55~100m3/h,扬程为204~156m,配套电动机型号为YB2-280S-2型(75kW,660V,2950r/min)。

排水管路沿副暗斜井敷设两趟,选用φ159×4.5无缝钢管。

采用无底阀排水,用ZPBZ型中压真空泵自动引水的灌水方式。

起动时,先开启真空泵给泵排汽灌水,当水管满后,关闭真空泵后起动水泵,直至完成起动过程。

排水系统设有水位控制系统,当达到起动水位时才能起动,到达停止水位时自动关闭。

吸水管选用直径为φ194×7的无缝钢管。

第二章矿井水文条件分析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矿段地处珙长背斜南翼中段,矿区及邻近山地地貌与岩溶地貌并存,山地以脊状单面山为主,嘉陵江组泥灰岩组成北西西—南东东向分水岭。

矿区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地貌类型属深切割中山,总体南西高北东低。

矿区最高点位于北西端野猪塆山头,标高约为+1437m,最低点在矿区北东侧沟心,标高约为+795m,矿区相对高差约为642m,主井口及风井口均位于矿区北侧边界附近。

其水文地质条件如下:
一、地表水
本区属高中山地貌,岩溶发育,加之地形切割强烈,沟深坡陡,地表径流极不发育,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存在,只在非可溶岩地区发育一些
小溪,但地表水一经流至可溶岩地区则转为地下水,成为补给地下暗河的水源。

大气降水在矿区内沿近东西向分水岭为界,多沿斜坡经冲沟汇入沟谷后径流排泄。

其中在矿区南侧汇入岩溶区转入地下而补给岩溶地下水;在矿区北侧经斜坡汇入黄家沟,部分地表水则沿岩石节理、裂隙渗入地下,补给区内地下水,黄家沟为龙塘暗河补给区各支流的交汇地带。

二、地下水
据新塘矿段勘探报告,矿段内直接充水的含水层有二叠系上统宣威组第四段至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1—3段裂隙、溶隙含水层和下二叠统栖霞、茅口组石灰岩岩溶含水层。

前者构成B4煤层的直接顶板,总厚316m,为不纯的碳酸盐岩(占8.6%)与碎屑岩间互的单斜承压多层溶隙、裂隙含水层。

据大量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单位降深涌水量0.0089—0.174L/S.m,渗透系数为0.02688—0.7481m/d,为弱至中等富水,钻孔揭露的地下水位标高为+970.63—+1254.61m,煤层大部分在该水位以下;后者构成硫铁矿层的直接底板,岩性为中厚层状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硅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燧石结核,总厚443m,岩溶发育,岩溶洼地、落水洞、溶蚀谷、漏斗、溶洞等星罗棋布,为地下水的补给创造了良好条件,岩溶水丰富而不均一,以暗河管道水为地下水存在的主要形式。

龙塘暗河出口处流量0.48m3/s—61.825m3/s,变化系数129,其动态为典型的气象型。

岩溶水在近暗河地带极为丰富,偏离暗河管道地区则含水微弱,甚至相对隔水。

暗河水位标高+650—+746.16m,大部分硫铁矿体及煤层位于暗河水位以上。

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裂
隙、溶隙及岩溶充水矿床。

本矿区内地貌呈逆向斜坡陡坡或顺向缓坡及陡坡地形,接受大气降雨的渗入补给,在地形适宜处以泉井形式排泄。

但据本次调查,由于矿区内及周边地区多年采煤的影响,矿区内浅部地下水已基本被疏干或漏失。

三、构造水
据新塘矿段勘探报告,矿段内断层少,断距均小于20m,且规模较小,破碎带宽度一般0.19—2.0m,多由糜棱岩、断层泥组成,对矿床充水基本无影响。

因矿段内直、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岩性多为泥质岩类,砂岩、灰岩少许,富水性弱、破碎带塑性好、贮水空间差等,是本区断裂带导水能力差、富水性弱的主要原因。

但在井巷施工中发现,沿断裂破碎带、裂隙等多有滴水或线状滴水现象,分析为上水平采空区、老窑积水沿断层下渗,故矿井中所揭露的部分隐伏断层仍有一定的导水性。

四、老窑水
本区煤炭开采历史悠久,老窑较多,老窑采空区分布情况不确切,积水情况不明,由于开采时间较长,地面开裂、塌陷,导致地表水下渗等,但在本次调查时未发现老窑井口有水流出。

五、矿井突水
本区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均为弱含水层,水量不丰,加之构造裂隙不很发育,因此产生突水的可能性较小,但在采区布置到老窑采空区附近时应引起注意,防止老窑积水溃入矿井,造成淹井事故。

第二节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预测
区内浅部地下水疏干严重,矿井水主要来源于上部宣威组第四段及飞仙关组第一至三段弱~中等含水层的裂隙、层间水以及采空区积水,且主要沿顶板涌入,涌入方式以零星滴水为主,局部地段为线状滴水。

据调查,预计黄家沟煤矿2014年开采时开采时矿井涌水量一般为
55.6m3/h,雨季为111.2m3/h。

第三节水文地质条件分级
根据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地质队对我矿水患现状调查报告结论,我矿为水文地质简单类型矿井。

第四节危害程度分析
水灾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一旦发生水灾事故,轻则影响生产,重则淹没工作面、采区及整个矿井,造成矿毁人亡、财产损失巨大。

第三章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组织措施
一、矿成立防治水领导小组
组长:李勇(业主)
副组长:何泽奎(矿长)、袁仁启(总工程师)
成员:陈永强(地测副总工)、周光友(通风副总工)、罗金才(常务副矿长)、杨润书(安全矿长)、宋显明(生产矿长)、陈世均(机电矿长)和各科室主要负责人。

二、防治水领导小组职能
1、按月组织召开矿井防治水工作专题研究分析会,排查陷患,查堵漏洞,增补措施、平衡解决防治水工作所需的人、财、物,保证防治水工作的实施。

2、根据各头面的具体情况,及时研究制定各头面的防治水措施和方案。

第二节地面防治水
一、成立地面防治水组织机构
成立以罗元志任组长,苏国红任副组长的地面防治水领导小组。

负责地面防治水工作,日常水患的监测监控及检查等相关工作。

二、地面防洪排涝
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段,以免冲到工业场地和建筑物附近或者淤塞河道、沟渠。

由苏国红负责对地面疏干排水沟日常维修护管理,保持工业广场及井口附近的排水沟畅通,确保水沟正常排水。

由于工业场地选择在一宽缓坡地带,为保证工业场地和矿井不受洪水威胁,需在井口上方设置排洪沟,其断面为0.5m×0.5m,排洪沟标准为抵御100年一遇山洪水。

主井工业场地场内排水设计为建筑周边均设明沟,排至场内道路边水沟中,再集中排到场外。

场地中央设计为涵洞
和盖板沟,将山沟里的水直接排到场外。

场地排水横坡一般在5‰~10‰之间。

为排除场地上游汇水,设计在场地四周设置截水沟,将场外雨水直接排至场外。

三、防治开采塌陷、裂隙对地表水系和降雨渗漏的影响
矿井在以后大面积开采可能引起地表塌陷和开采裂隙,对地表水系和降雨有一定的影响。

今后在采空区上方可能形成有地表塌陷和裂隙,需采取填坑、补凹、整平等措施,制定雨季地面巡查制度,必须在雨季安排人员进行巡查处理,防止其对地表水系和降雨渗漏的影响。

四、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
1、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进行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

及时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掌握汛情水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与周边相邻矿井信息沟通,发现矿井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周边相邻矿井进行预警。

2、在采掘过程中,坚持日常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在未掌握地下水的动态规律前,每7—10天观测一次;待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后,每月观测1—3次;当雨季或者遇至异常情况时,每1天观测一次。

五、老窑监测
安排赵万才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内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以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

当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应当实施
24 h不间断巡查。

在矿区每次降大到暴雨的前后,应当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

六、雨季前的“三防”工作
为了确保矿井不因为水患影响正常安全生产和造成灾害事故,加强矿井的汛期的“防洪、防汛、防雷”工作尤为重要。

1、健全防洪抗灾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

我矿要按照上级领导部门统一部署,全面做好防汛工作,要进一步健全防范暴雨引发事故灾难的组织机构和机制,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雨季“三防”(防洪、防水、防雷电)领导小组,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编制雨季“三防”工作方案,明确“三防” 工作的重点、难点、责任人和防控措施,及时召开会议,研究、检查防汛工作落实情况。

2、各班安全员平时加强井下涌水量的观察,发现涌水异常必须及时向领导组汇报。

3、经常清理水沟的浮渣杂物,保证水沟排水畅通无阻。

4、加强井口附近的水患防治,特别在洪水季节,井口附近要随时备有一定数量的砖头和水泥、石粉等,防止暴雨洪水从地面(回风井及主井)而造成淹井事故。

5、在洪期来临前组织人员对矿井采区范围的地表进行一次巡视检查,对本井田范围及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及可能影响矿井的河流、湖泊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检查,特辑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

矿区遇到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有专业人员及时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

6、加强双回路电源及电源线路和排水的日常管理,确保不因停电及电源线路和排水沟不畅等原因影响正常排水。

7、特别是洪期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情况,暴雨洪水来临前,防洪领导组成员必须迅速来到厂里待命,根据暴雨洪水量制定相应措施,确保矿井安全。

8、搞好防雷设施和检测,确保入井轨道、管路、缆线等的防雷要求。

9、地面下暴雨或打雷时,必须通知井下作业人员撤至安全地带,待雷雨过后自然灾害的安全威胁已彻底消除后再进行作业。

10、暴雨洪水过后必须迅速组织人员对矿井采区范围的地表进行巡视检查,对暴雨洪水损坏的各种防洪设施及时修复,作好下一次防洪准备。

第三节井下防治水
一、成立井下防治水组织机构
成立以王正括任组长,叶树全任副组长,张光彬、陈吉均为成员的井下防治水领导小组。

负责地井下防治水工作,日常水患的监测监控及检查等相关工作,并落实防治水措施。

二、做好矿井水文观测与水文地质工作
1、做好水文观测工作
(1)收集地面气象、降水量与河流水文资料;查明地表水体的分布、水量和补给、排泄条件,并做好相关记录,及时掌握动态。

(2)观测矿井涌水量及季节性变化规律,在矿井水仓、采空区密闭、总回风风井、井口及各水平车场等地点分别设水文观测站。

每月观
测3次,在汛期期间做每天监测一次,并做好监测记录,发现涌水量有异常及时向井下防治水领导小组汇报。

2、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1)掌握断层和裂隙的位置,错动距离,延伸长度,破碎带范围及其含水和导水性能;
(2)掌握含水层与隔水层数量、位置、厚度、岩性,各含水层的涌水量、水压、渗透性、补给排泄条件及其到开采矿层的距离。

二、井下探水
(一)探放水原则
对于采掘工作面受水害影响的,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采掘工作面在下列情况必须探水:
1、接近水淹区或情况不明的井巷、老空时根据积水区的位置、范围、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采空区、巷道受矿山压力的破坏情况等因素,确定探水方案,以钻探方式进行探放水。

2、巷道接近含水层、构造带时,边界线大于20m时必须安排探放水。

3、打开水体隔离煤柱前:本矿井开采所造成的老空、老巷等积水区,探水线距积水区的最小距离:在煤层中不小于30m,在岩层中不小于20m。

4、接近老窑、邻近煤矿采空区边界50~100m时必须探放水。

(二)探放水设备选择
选用ZY-750型全钻机1台,配备金刚石复合片(PDC)钻头,并
配泥浆泵。

(三)探放水措施
1、探水或接近积水地区掘进前或排放被淹井巷的积水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

2、探放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

老空积水区高于探放水点位置时,只准用钻机探放水。

3、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邦、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员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

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在有老空水威胁地区必须进行探水,掘进工作面必须边探边掘。

平巷掘进一般可对正前和巷道上帮进行钻孔探水,在上山掘进时,一定要在巷道正前和左右两帮进行探水。

根据探放水对象不同,探放水前应进行内容不同的调查研究。

矿区内探放水主要对象有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探水钻孔布置方式详见图1、2、3。

图1深孔、中深孔、浅孔相结合探放水示意图
图2探水钻孔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3 探水钻孔布置方式示意图
5、探眼时的安全措施如下:
(1)钻探地点随时可能涌出CH2、H2S、CH4等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加强钻探地点的通风和对有害气体的检查。

(2)探水地点和避灾线路,要加强支护,背好顶邦,安监科在班前会上要经常向工人特别是有水威胁的工作面人员讲清避水灾路线。

(3)准备好木塞及充足的封堵物,以便必要时堵塞钻孔。

(4)在钻进中如发现孔内显著变软,沿钻杆向外流水等透水征兆时,应立即停止钻进,但不能取钻,以防有害气体和大量积水突然涌出,人员不准直冲钻杆站立。

(5)钻探人员要认真负责,保证探距,在钻探过程中有可疑情况,立即停止工作,撤离人员,并上报调度室及有关领导研究再作处理,不得擅自处理和玩忽职守。

(6)有涌水和空区征兆时,坚决禁止放炮。

(7)以上安全措施各钻探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出漏探、不探、少探和探距不够等情况时要严加惩处。

(8)雨季要对我矿采空区的地表裂缝情况进行调查,挖排洪沟并清理原有的防洪设施,备好充足的防洪物资,防止地表水灌入坑下;对井下有水患威胁的地点加强水文观察,疏通排水沟,加强排水设备、管路的检查,要始终保持完好。

5、使用探水机械要注意如下事项:
(1)、加强探水钻眼附近巷道的支架,背好顶、帮,工作面打上坚固的顶柱,以防高压水冲垮煤壁和巷道支架。

(2)、探水工作地点挂牌,明确探水眼位置、方向、眼数、钻孔深度。

打钻前要清理好巷道,准备好水沟和放水巷。

并有和调度室联系的电话。

(3)、探水工作面要经常检查瓦斯,要加强通风。

(4)、水压大的探水眼要装套管,装水闸阀,便于调节水量。

三、防水煤(岩)柱留设
(一)防水安全煤(岩)柱的种类
由于井田各含水层之间的垂直水力联系通道目前尚未掌握清楚,含水层的裂隙发育情况以及含水层的水力补给情况有待查明,含水层横向富水性及块段间的差异也不明,因此防水煤(岩)柱的留设尤为重要,本探放水设计防水煤(岩)柱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