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包裹性滤过泡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光眼包裹性滤过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3-09-04T15:01:58.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孔平宋杰赵守连

[导读] 多项研究表明男性发生率较女性高,年轻患者发生率高于老年患者,常见于眼球筋膜特别丰富的年轻人。

孔平宋杰赵守连(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眼科山东平阴 250400)

【摘要】包裹性滤过泡是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常见滤过泡类型,对患者滤过术后的眼压控制以及滤过手术远期成功率有显著影响,应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手术包裹性滤过泡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158-01 目前,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仍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方法。包裹性滤过泡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常见的一种有失败趋势的滤过泡,发生率约为1l%,如不及时处理手术会失败。

1 发生因素

1.1 手术前状况

多项研究表明男性发生率较女性高,年轻患者发生率高于老年患者,常见于眼球筋膜特别丰富的年轻人。包裹性滤过泡多与眼球筋膜被分离后过度增殖有关。故又称为眼球筋膜囊肿[1]。患者在滤过手术之前使用的青光眼药物、眼部激光治疗、既往的眼部手术史以及对侧眼是否曾发生滤过泡包裹均可能与包裹滤过泡的形成有关。

1.2 术中、术后因素

包裹性滤过泡的发生与滤过手术本身是紧密联系的,手术者的手术技巧对术后反应有很大影响;术中是否剪除Tenon’s囊、有无使用抗代谢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甚至手套上的滑石粉都可能与包裹性滤过泡的发生有关。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MMC和5-FU能抑制滤过泡瘢痕化、有效提高滤过手术的成功率,但二者在防止滤过泡包裹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糖皮质激素对成纤维细胞增生具有双向作用,即在低浓度时促进细胞增生,而在高浓度时才抑制细胞增生。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中所含糖皮质激素的浓度较低,因此虽然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手术后的炎症反应,但可能会促进对成纤维细胞增生和包裹滤过泡的形成。所以滤过手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不应该太长,如果没有明显的炎症反应,术后2周可以停用糖皮质激素。

2 治疗

已报道包裹性滤过泡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针刺分离以及手术切除等。各种方法的治疗目的都是希望将包裹性滤过泡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从而有效地控制眼压。

2.1 药物治疗有70-80%的包裹性滤过泡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包括局部应用低浓度的皮质激素滴剂或眼膏,适合的降压药物以及适度的眼球按摩而逐步消退[1]。眼压降低后,一部分患者包裹性滤过泡自行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即使包裹性滤过泡形态不发生改变,许多患者通过降眼压药物治疗也可以长期有效的控制眼压。最常见的局部降眼压药物是B受体阻滞剂和碳酸酐酶抑制剂,二者通过减少房水的生成而降低眼压。眼压降低后包裹性滤过泡内的压力随之降低,从而使泡壁的张力减低,泡壁内被压陷的小囊腔或毛细血管管壁结构得以恢复,最终房水能有效地从滤过道排出。如经2-3个月治疗不见效,眼压仍不能控制者应考虑行手术治疗。

2.2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产生的包裹性滤过泡的泡壁裂口会很快闭合,激光治疗效果欠佳。

2.3 针刺分离术 Allen等对32例患者进行针刺分离,同时加用5-Fu结膜下注射,术后随访4~18月后,11例患者只需一次分离,12例患者分离2次,7例患者分离3次,2例患者分离4次;最终71.9%的患者眼压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针刺分离可能引起滤过泡渗漏、前房积血、浅前房、低眼压以及低眼压引起的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所以在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眼压时,才考虑针刺分离术,但这不能说明针刺分离术比药物治疗效果差。滤泡分离本身是一种创伤,在一般情况下会形成更多瘢痕,为防止术后瘢痕组织增生使用5—Fu结膜下注射能达到很好的疗效。有报导结膜下长期注射5—Fu出现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角膜上皮损害,这些情况在分离术后两周达到高峰,3个月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新鲜结膜伤口在手术后立即频繁注射5—Fu约5~l0天后易发生渗漏,分离滤泡时机多在术后4周,此时结膜伤口已完全愈合,并在有滤过功能的巩膜漏口上形成厚囊状包裹,不易发生滤过口渗漏[2]。

2.4 切除包囊状滤过泡,从原来的小粱咬切除口做结膜切口或在包囊状滤过泡上缘之后做一新切口,用钝剪将结膜与其下的囊肿分开,也可用生理盐水分开两层组织,将结膜向前翻转,囊肿从巩膜上分离下来这时应可见滤过口处有房水从巩膜切口流出,如无房水流出,此滤过口需要修理或另做一新的巩膜切除,结膜和筋膜分层缝合。囊壁切除术后有发生薄壁滤过泡而后渗漏的可能,处理也相当困难,对结膜不富余者有时手术极难进行。

3 小结

包裹性滤过泡在青光眼滤过术后并不少见,术前设计恰当的手术方案,进行精确的青光眼显微手术,留意手术中的每个细节,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加以预防,术后早期按摩可使房水经巩膜瘘孔进入结膜下,以松解巩膜与结膜组织,防止其粘连,可以预防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发生。术后仔细观察,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因为包裹滤过泡的原因不明,所以有关最佳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主编.中华眼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6.

[2]荣德彦.粘弹剂辅助分离结合多次小剂量5—氟尿嘧啶注射修复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滤泡.临床眼科杂志,2005,13(5):441-4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