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发展 (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发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发展以及企业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内部审计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也日益凸显。可以说,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公司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从机构设置、审计内容的广度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强化内部审计是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形势内部审计现状发展
内部审计是现代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经营管理分权制的产物。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对会计系统实施审计来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活动,并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将审计结果报告最高层管理决策机构。近几年来,内部审计工作从发展趋势看,其重点已由原来单纯的财务审计,逐步向经营决策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领域拓展,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监督和参谋作用。开展内部审计是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两权分离,运用法律手段,以契约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关系。一方面,经营者有权独立运用所有者授权的全部生产资料,自主地适应市场需要,作出切合实际和发挥企业优势的经营决策。另一方面,经营者要向所有者承担明确的经济责任,这就要求建立明确的经济关系和具体的经济责任评价、考核、监督制度。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管理职能,决定了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及内部审计人员艰苦努力下,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组。但是我国内部审计与目前的经济体制制度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明显滞后,还存在不少问题。
(1)内部审计定位偏差, 作用难以发挥
很多企业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都存在偏差,或者将内部审计等同于内部控制在制度设计上混淆概念,执行过程中易出现重复管理或管理盲区,妨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只是一种经济监督方式,职能就是监督、查错,是在国家审计机关的强迫下被动执行的,从思想上存在一些排斥心理对内部审计配合度不够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诸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上的偏差都不利于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使该项工作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大大降低
了内部审计的作用,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可,内部审计进入了恶性循环。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内部审计机构是一个单位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的一环,内部审计本身具有特殊地位,是其它部门所不能取代的。从隶属关系上看,大多数内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或总会计师,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但是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不是单独设置,而是由其他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有的附属于财会部门、办公室或纪委监察部门。这种机构设置状况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各方利益牵制,很难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能很好地行使国家赋予内审机构的权利。
(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内部审计最重要的要素是审计人员,而现阶段内部审计人员本身素质还有诸多不达标的方面。企业现有审计人员多是从财会岗位转过来的,对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而会计人员大脑中的以数量化、理性化为核心的思想又带有僵硬的成分,不便于进行发散性思维,知识层面较单一,对现代管理等知识相对欠缺,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控制和咨询职能。同时企业又不重视内部审计在岗人员的培训,致使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及业务素质的停滞不前。有些企业审计人员本来就不多,有的还到其他单位住勤,有的离职学习,又得不到及时补充。而且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企业内审人员待遇偏低,使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内审人员转岗。因此,合格审计人员的数量存在明显不足。
(4)内部审计法律不完善
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分别有《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作为法律依据,而关于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规范都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时,只能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结论的规范性、严肃性和准确性。
(5)审计手段落后,审计程序不规范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手段仍然停留在手工层面上,使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受到很大限制,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审计程序上,由于审计方案考虑不周全、审计取证不到位、审计分工不详细、审计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加大了审计风险。传统的详细审核方法成本很高,因此这种方法逐渐被淘汰,只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被采用。近年来大量采用抽样审计,以“个别”推断整体,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又由于现代审计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往往会舍弃一些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
程序,这可能导致审计结论出错。以上问题使得审计人员不能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6)从业人员质量风险意识不高
随着内部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完成工作的压力日益加大。通常审计部门人员少,所以有些内审人员应付思想比较严重,造成审计风险意识淡薄,质量意识缺乏,因此忽视了内部审计质量要求,表现出来,既是重数量,轻质量。造成项目审了不少,但真正有影响,能够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精品少,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发展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压力很大,但在挑战存在的同时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客观地分析和探讨内部审计的发展,将有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促进内部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发展以及企业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内部审计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也日益凸显。可以说,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公司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力提高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是新形势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要立足于21世纪,就必须更新观念,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将内部审计的作用全面、充分发挥。
(1)从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发展
从财务领域向业务经营领域和管理领域拓展,是内部审计的一种国际趋势,而且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对单位管理和业务经营系统的关注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对财务领域的关注程度。我国的内部审计应尽快转移工作重点,向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拓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内容:开展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评价业务经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为改进控制服务;开展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评价其对企业决策和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评价其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做到了节约高效。
(2)从事中、事后向事前审计发展
目前,我国的审计还主要是局限于事后监督,而对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还在逐步摸索中。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审计工作的需要,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的事中、事后审计与事前审计相结合,发挥好防护性、建设性作用,把审计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防。首先,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