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研究中的多层面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互作用的观点和对组织气氛的研究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使自上而下的环境作 用引起重视,也就是组织或团体因素对个体行为或知觉的潜在影响。二是,使各个层面上的 突现(emergence)现象(自下而上的过程)引起大家的注意,也就是低层面的元素如何通 过交互作用突现成为高层面现象的。
2 多层面组织研究中的集体层面结构
许多学者对不同层面上的相似结构的关系——即这些结构的“构成”(composition)模 型(这儿翻译为“构成”,以区别于 Kozlowski 和 Klein 对“组合”和“合成”的区分,这 儿的“构成”包括了上面区分的“组合”和“合成”两种结合方式)进行了探讨,它说明的 是个体层面上的变量如何构成集体层面上的结构,这有助于我们选择什么方法对这些集体层
而生成结构则描绘了集体中个体特征的排列方式或组合模式。尽管生成结构 (configural)与共享结构一样也产生于个体特征,但不同的是生成结构并没有假设集体中 个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结合,个体在生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共享结构假设单位 成员有某种相似知觉,而生成结构中个体的特征却不是同质的,它体现了个体特征在集体层 面上的另一种结合方式:个体特征以间断、复杂而非线形的突现中的“合成”(compilation) 方式结合为集体特征。因此,生成结构在不同层面的组织上存在质的不同,但功能是等同的。 如,一个足球队中每个队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从而产生了整个团队的绩效这种与每个队员绩 效不同的概念。有两种类型的生成结构:描述性(descriptive)结构和潜在(latent)结构; 描述性生成结构是那些外显的、可观察到的特征(如集体的性别多样性);而潜在的生成结 构则是指那些假设的、无法观察到的集体特征(如集体的价值观念)。当研究者研究生成结 构时,他们需要深入说明的是:不同功能的个体是如何聚合成为集体现象,以及不同个体在 集体结构中的地位是什么。
* Kozlowski 和 Klein(2000)[2]认为,个体(低层面)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交互作用形成高层面(如团体或组织)的结构, 即自下而上的交互作用过程,称为突现;他们又认为突现可分为两种结合方式,一是组合(composition),即构成元素具有同质 性、以线性的方式形成高层面的结构;另一种是合成(compilation),即构成元素不具有同质性、在形成高层面结构中的地位和 作用是不同的、以非线性的方式形成高层面的结构。
集体层面结构的类型是很重要的,因为结构的类型体现了结构的性质,而结构的性质会 影响其组合方式和测量方法。Kozlowski 和 Klein(2000)[2]认为,集体层面的结构可分为 3 种:整体(global)结构、共享(shared)结构和生成(configural)结构。
整体结构是那些相对客观的、容易观察到的、源自于集体层面的集体的特征。整体结构 没有低层面的对应物,所以它不依赖于个体的知觉、经验、行为或个体的交互作用而存在。
心理科学进展 2004,12(2):462~471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组织研究中的多层面问题*
于海波 1
方俐洛 1,2
凌文辁 2,3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2.广州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广州 510405)
(3.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广州 510632)
下面在简要介绍多层面研究的出现后,对组织研究中碰到的集体层面结构、测量和统计 分析方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多层面组织研究的出现
在组织心理学中,多层面早期研究的一个来源是:交互作用的观点[3]及其对组织气氛结
收稿日期:2003-10-30 * 本文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知识创新项目和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一部分。 通讯作者:方俐洛,E-mail:fangll@psych.ac.cn;电话:010-64879856
当用已知和所熟悉的结构来理解那些复杂、不熟悉的集体现象时,用的就是这些熟悉结 构(如集体能力中的能力)的功能,如个体、团队和组织都可以对外部信息进行接受、加工 和反应,个体能力、团队能力和组织能力这 3 个结构的功能是相似的。但是,当能力的结构 从个体转向集体层面的时候它所代表的内容是变化的;个体能力是指图式等认知和生理因 素,而高层面能力不仅包括这些认知和生理因素(因为集体是由个体组成),也包括个体间 的交互作用。 2.2 集体层面结构的类型
462
第 12 卷第 3 期
组织研究中的多层面问题
-463-
构的研究。交互作用的观点把行为看作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此观点在组织研究中一 度非常流行,在气氛研究中曾经占主导地位。
从 20 世纪 50 年代组织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分支学科开始,气氛就成为理解组织作 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因为研究者们认为组织气氛体现了影响个体态度和行为的组织刺激或环 境特征。Forehand 和 Gilmer(1964)[4]的研究综述表明,气氛研究中的概念和测量都存在模 糊性。而 James 和 Jones 于 1974 年[5]在综述中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澄清,他们把客观的组织特 征与主观的个体知觉区分开来,认为组织特征是组织气氛的原因,而个体知觉是对这些原因 的解释;这就把气氛看作是情景和个体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且,他们还区分了心理气氛(个 体层面)和组织气氛,认为个体知觉(心理气氛)可以进行集合(aggregate)以便代表组织 气氛这一组织层面上的特征。他们的结论对以后二十年的气氛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照点转换模型与直接一致模型非常相似,但有一个区别是:结构的参照点从个体转换 到团体。如测量效能时,项目有两种形式:一是“我相信我能完成任务”,二是“我相信我 们团队能完成任务”,它们的区别是参照点变化了,这将产生两个不同的结构:前者是个体 层面上的自我效能,后者是集体层面上的集体效能[8]。对于研究者而言考虑哪一个适合其理 论是非常重要的。
明确了集体层面结构的类型和构成模型,那么研究者如何在研究中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自 己所研究的集体层面的结构呢?这就需要把集体层面结构的类型和构成模型结合起来。 Hofmann(2002)就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决策框架(如图 1)。
摘 要 多层面理论(multilevel theory)已成为组织研究中的一个新范式,它可以研究微观和宏观二者之间 的交互作用。为了给组织研究者提供一个思考和决策框架,文章在简要回顾多层面研究的来源后,介绍了 3 种集体层面的结构、集体层面结构的 5 种“构成模型”(composition model)、以及 1 个判断框架,并介绍 了多层面研究中常用的 4 个论证指标(rwg、ICC(1)、ICC(2)、WABAI)的算法和区别,最后对常用的 3 种分析方法(WABA:within-and-between-analysis、HLM: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CLOP:cross-level operator)进行了简单介绍和比较。 关键词 多层面理论,集体层面的结构,构成模型。 分类号 B849:C93
要进行多层面的组织研究,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关于集体层面结构的问题,最近的 研究在以下 3 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集体层面结构的定义、集体层面结构的类型、 不同层面相同结构之间的关系。 2.1 什么是集体层面的结构(unite-level construct)
所谓集体Hale Waihona Puke Baidu面的结构是指,用来界定高层面(团队、组织甚至更高层面)现象的概念。 Morgeson 和 Hofmann(1999)[6]认为可以根据功能(function)和组织(structure)把不同层 面结构的差异区分开来。结构的功能是指结构的作用,它表明结构与其他结构或结果之间的 关系;而结构的组织是指这些作用形成的过程。
分散模型关注的是结构在集体内的分散性程度。在组织气氛的研究中,气氛强度就是一 个由个体心理气氛通过分散构成模型形成的结构[9],也就是说通过计算组内一致性,一致性 高说明组织气氛的强度强,反之说明组织气氛强度弱。
过程模型的重点是通过描绘结构在不同层面上的组织情况,以便探讨集体层面结构的动 态性和交互作用特性。为了建构过程模型,研究者一般先在个体层面上研究结构的功能,来 确定在团体层面上相应的功能。然后,研究者就可以提出理论来描述不同层面上的结构的组 织了。如,Walsh 和 Ungson(1991)[10]通过与个体记忆的对比描绘了组织记忆的结构,个 体记忆是由信息获得、储存和回忆构成的,组织层面上的组织记忆也包括与之相似的信息系 统和程序。 2.4 如何判断集体层面结构的类型和构成模型
在相加模型中,集体结构代表了个体元素之和或平均数,而不管个体之间有什么差异。 因此,研究者可以直接确认和测量高层面结构。但是,测量是由不同个体的知觉组成的,因 此研究者主要是要获得一个可信的集体结构的估计值,而个体知觉的一致性程度仅仅代表了 评价的可信度,而不管结构本身是否存在。
与相加模型不同的是,直接一致模型取决于组内的一致性,因为只有存在一致性,集体 结构才会存在。作为气氛来讲,尽管个体会产生对工作环境的心理解释,但这些知觉如果不 被共享和认可的话也不会成为组织气氛。所以这时应该计算组内一致性以便验证组织气氛的 存在。
众所周知,组织是个多层面的系统,著名的霍桑实验和勒温场理论等当代许多组织行为 理论都潜在假设组织的多层面性,但此观点的仅停留在观念上。现实中,组织往往被分割为 组织、团队和个体,每个层面上有不同的学科;社会学倾向于从宏观的组织层面来探讨、心 理学则倾向于从微观的个体层面上来研究,但它们得出的结论都无法推论到其它层面;这就 大大限制了许多学科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性。组织本身是一个可以被整合的系统,但组织科学 却不能被整合起来。
但从 Rousseau 把多层面观点整合到理论研究中去以后[1],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组织科学正在朝着一个可以把宏观和微观层面结合起来的新范式迈进,这就是多层面理论 (multilevel theory)[2]。多层面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整合地理解在组织不同层面上展现的 现象,其基础是:认为微观的现象渗透在宏观的现象中,而宏观的现象是由微观元素通过交 互作用形成的。多层面理论既能在多个层面上进行评价,也能抓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 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更具科学性和应用性的组织科学。
总之,整体结构在来源的层面上与共享结构、生成结构有所区别,整体结构来源于集体 层面,也在集体层面上得以体现,整体结构是一个层面上的现象。而共享结构和生成结构则 来自于低层面,但却在高层面上体现。共享结构和生成结构来自于集体成员的特征、行为或 认知,而成员的这些特征的交互作用形成了集体层面的结构。共享结构和生成结构代表了跨 层面的集体特征;共享结构在各个层面上的功能和组织都是相似的;而生成结构在各个层面 上的功能是等价的,但组织上却是不同的。 2.3 不同层面上相似结构的关系
-464-
心理科学进展
2004 年
团队大小就是一个整体结构,它不依赖于个体的特点和交互作用,但它会影响团队内成员的 工作。
共享结构是集体成员的共享(共同具有的)特征,只有当集体内的个体共享相似知觉时 它才存在。共享结构来自于集体成员个体的经验、认知和行为,并且在集体成员中发挥某种 作用。共享结构假设结构在不同层面上的有相似的表现,在不同层面上有相似的内容、意义 和结构,是以突现(emergence)中的“组合”(composition)*方式结合而成的。James 等(1974) 就认为,个体可以产生对环境的知觉以形成某种心理气氛,但只有当这些知觉被共享时才会 形成某种组织气氛。因此,当研究者探讨共享结构时,需要阐明个体特征的组内一致性或可 信性,以及集体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
第 12 卷第 3 期
组织研究中的多层面问题
-465-
面的结构进行测量。 Chan(1998)[7]总结了 5 种构成模型:相加模型(additive)、直接一致模型(direct
consensus)、参照点转换一致性模型(referent-shift consensus)、分散模型(dispersion)、过程 模型(proc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