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中理想人格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庸小说中理想人格分析

内容摘要:金庸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已成为

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引发着人们的思考!金庸小说之所以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阐发的价值观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能产生伦理上的认同感,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结晶的儒释道文化内涵在他的武侠小说中有着强烈的反映,这集中体现在他所塑造的融合了近儒近释近道的思想的理想人格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以期从中挖掘出金庸小说中的理想人格所蕴涵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理想人格儒释道文化理想自由意志

一.理想人格的内涵

金庸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一又一代的读者,几乎成为华人世

界的通行密码。遍布世界的华人读者用他们痴迷沉醉的阅读热情,历久弥

新的趣味欣赏,联想无穷的揣摩研究,把金庸小说遴选为伟大的作品,把

金庸先生推上伟大作家的宝座。而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任何一个伟大的

作家又必然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之中。金庸小说光彩熠熠地表现着民族

传统文化理想,它集中体现在其主角人物的人格内涵上。在这些被充分理

想化塑造的主角人物身上,充分表现着建立在传统文化理想之上的理想人

格。

金庸小说中的理想人格,是人格修养与能力充实成正比地增长,是行动

能量与道德自律的动态平衡,特立独行的个性中包含着真纯的精神操守,

卓绝超凡的个人力量循大善之义而纵横。具有这种理想人格的侠客们,具

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把在利他的社会正义的行动求证各个人

的存在价值作为自我实现最高境界的途径。他们远离现实化了的利益结果,

以高逸之隐这种传统士人们的理想生活状态来终结他们的成侠之旅!

二.从儒道佛三个方面分析其理想人格

金庸小说所钟情的理想人格不是一元决定论,不是某个单一价值方向的坚持,而是宽阔博大的融会并包,,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结晶的儒释道文化内涵在其理想人格中有着强烈而集中的体现。

〈一〉儒家的理想人格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将儒与侠相提并论,列为难友,从而使无亲缘关系的儒与侠有了一定的内在联系。

儒家之侠的本质特征是“为国为民”方为“侠之大者”。即必须参加民族国家大事,成为挽救危亡的大侠。

其二,是为国为民而牺牲自我,因而民族大于个人,国家重于自我,这在儒家而言是天经地义的。

其三,“儒而能侠”,即能文能武。文武双全,儒雅风流,方成理想人格。

金庸《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理想形象,首先他关心国家大事,和他所领导的红花会群雄虽处江湖之远,而仍心怀庙堂之高,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几乎成了职业的革命领袖;其次,他为了国家大事将个人的一切都牺牲了,甚至不惜把自己的爱侣奉献给乾隆皇帝;最后他文一方面考取过举人,是仁.仪.礼.智.信具备的正人君子,武一方面他卓然成家,是武功卓绝的江湖领袖,可以说他是儒家理想人格的一个代表。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可谓是金庸笔下的第一大侠,是一位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是一位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并按儒家理想人格的典型塑造出

来的。只是在对这一人物的塑造上有了更大的突破。金庸的立意是把郭靖写得最符合儒家的做人标准的。

儒家人性论强调人与天的关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想人格不是在智力和能力上的超凡脱俗,而是指一个人具有在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君子精神!郭正是具有了这样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才成就了一番事业。同时又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极力捍卫者,对杨过与小龙女的师徒之恋,他极力反对,在他看来,爱上自己的师傅姑姑就是违反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常关系,就是大逆不道。在阻止无效的情况下甚至恨不得打死杨过以维护他所信奉的伦理道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的使命是承载天道,在这样的一种天人关系下,儒家追求的是人与天道的契合。在孔子看来,是为以下学而上达的方式,逐渐通脱自我的限制而与天道结合。郭虽天生鲁钝,但国仇家恨使他在未出世就承担了严峻的使命,正是种种使命感,使他产生不断超越自身限制.完善自身的动力。儒家传统还认为天道下贯于人道。人道即可通达天道,因此,尽人的本性以体察于天。所谓尽心。知性。事天。其步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真君子是要以天下为己任,而郭自身的诚实朴厚正是孔子所称赞的纳于言而敏与行的真君子。他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景况中行为过为民之大事,颇有儒家一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他正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习武,孝敬父母,为父报仇,为过效力,为百姓献身这样一条路线一步步走来,成为侠之大者,走向儒家人格的理想状态!

〈二〉释家的理想人格

金庸勤读佛经,并深悟其旨,将人生。人的悲苦看得更深,更透,而引诱将佛的悲悯领悟的更高。这对他的艺术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塑造具有佛家文化精神内涵的理想人格同样是金庸小说的着力之处。由帝王到一代高僧的一灯大师,少林寺扫地的无名老僧,以及其他众高僧,他们出场的次数都不多,出场时也不张扬,但每次的出场都可以使绝处逢生,他们身上所所弘涵的佛光使他们成为一种让人景仰的光彩人格。

《天龙八部》是一部象征主义的杰作。作者一开始就说这部书名取自佛经,并要以“天龙八部”来象征书中的现世人物。这部书的第一层次,是深刻地揭露人世与人性的罪孽与悲苦,如段誉的痴情而无回报,进而险些在父辈情孽的网中窒息;虚竹“想作和尚而不得”的“无常”及其痛苦的“因果”;萧峰的家也惨变及其被诬与被侮的孤愤。第二层次,是结实人生与人世的悲苦的原因在于人性与人欲,如贪、如痴、如“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并且冤冤相报,环环相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如萧峰的杀人、虚竹的破戒、段誉的乱伦之惧。第三层次则是苦海慈航般德超度人心,解脱恶孽而获光明与和平。如萧峰非但克制了嗔念,不再复仇,反而超脱了一己的恩怨,实现了为人世和平而甘愿献身的大慈悲。虚竹、段誉虽然没死,且个性与经历都不相同,但他们的慈悲与献身的精神则是相同的,也是相通的;他们之间的恩怨仇恨被他们的慈悲与智慧一一化解了,虚竹的父亲曾杀害了萧峰的母亲,而萧峰的父亲则又逼死了虚竹的父母双亲;萧峰打死了段誉的妹妹阿朱……这些尘世的怨恨并未成为他们深情高义及其慈悲心怀的阻碍。

可以说他们都代表了佛家的理想人格。而虚竹又是最接近于佛的,虚竹是出家人,其貌不扬但心地仁慈。他性格憨直、眼光单纯,不知道这世上还有邪恶、狡诈、勾心斗角的存在,所以他救了天山童姥、破了真龙棋局,无心插柳柳成阴,妙就妙在“无心”。佛家强调“空”,这不完全等同于道家所讲的“无”,而是指“存在的不真实”,是“假有”——虚竹与梦姑的爱恋就可以看作这个意义上一种的表征。中国文化在发展出自己的佛教——禅宗以后,更是注重在尘世间对自身的修炼,要求人人具有一颗“平常心”,回到原始的未受污染的本真状态。虚竹的身心就处于这样的状态,虽然他并不是什么得道高僧,但他比谁都更接近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