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书者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书者寿

缘何书法家长寿?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书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2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练习书法无疑能陶冶人的情操,赋予生命积极向上的活力,使人在艺术、眼界、胸襟、修养、气质上都得到升华。3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心理对于生理的干扰,使一切杂念全抛之九霄云外,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其作用不亚于练气功、打太极拳。练习书法,形神共养,使书家形神一体,心身统一,从而健康长寿。

古今书法家多长寿,如久负盛名的颜、柳、欧、赵四大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颜真卿寿至76岁,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明代书法家文徵明寿至89岁,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寿至92岁,现代书法家孙墨佛寿至100岁,舒同93岁,苏局仙110岁,董寿平94岁。

养生缘由

调节情绪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可见,

陶冶情操

汉文化源远流长。古籍记载仓颉造字,虽是传说,但字与书体的形态反映了造字者对事物的艺术构思和精神情感的寄托。唐·虞世南《书髓》说:“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而成形。”篆书形态古雅、质朴;隶书圆浑、秀美;楷书严谨、鲜明;行书洒脱、烂漫;草书飘逸、奔放。它们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表现出节奏化了的自然美。其正如《淮南子》中说的“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都使人感到美的享受。当你书写时产生的快感、创作时产生的欢愉、作品发表或展出时得到的回报,种种美的信息,会刺激大脑分泌良性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形神共养

书法体现了形神共养的统一性。“形为神之宅”。形体的养护在于动,动以养形。执笔时,指实、掌虚、腕平的姿势;书写中悬腕、悬肘,不断前落后顾、左撇右捺、上折下弯的运动,不但调节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经,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运动,而这种运动是舒缓的、非剧烈的;是适度的,非超常的。书法体现的这种适度运动,贯穿了“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

“神为形之主”,清代养生家曹庭栋主张:“养静为摄生首务”。静以养神,养神则保形。习书法时全神贯注,人的思想纯静、恬淡、少欲,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动,在追名逐利的风潮面前,甘于清贫,恪守寂寞,使体内阴阳平衡,保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延缓细胞的分裂周期,体内气血在最低限度内变化,代谢相对缓慢。

110岁著名书法家

苏局仙的养生术

苏局仙(1882~1991年)是中国历史上末代秀才、苏东坡28世孙,有“上海第一老人”之称,上海南汇人,善写诗,存稿2万余首,有《蓼莪居诗存》、《东湖山庄诗稿》等诗集问世,尤擅书法,1979年5月在上海《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评比中,他以行书《兰亭序》参评。由于笔力稳健,点画扎实,气势连贯,以臻人书俱老,他一举夺魁,时年98岁,被书坛引为美谈。

苏局仙的《长寿三字经》中有3点至为重要:一为“勤操作,多运动”。苏先生年轻时就喜欢体育活动,打球练拳,无不在行。在公路上练长跑,他一直坚持到60余岁。从70

岁起,他开始步行锻炼,开始每天几百步,以后日行5000步。80岁后,每天沿河堤缓行2000步,直到微微冒汗止步。年届百十岁时,他依然坚持在堂屋内围绕八仙桌进行走步运动,一圈又一圈,始终坚持不懈。

二为“休烦恼,抱乐观”,“戒忧虑,毋怒躁”。苏先生一生中遭到不少苦难和艰辛,但他从不悲观,而是以苦为乐,笑口常开。每当碰到不快之事,他采取的方法或是置之脑后,不去管它;或是找小孩玩,寻找童趣;或是照照镜子,反省反省。

三为“要早起,慎寒暑”。苏老先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他健康长寿的基础。苏老先生每天早晨6点起床,饭后,练字、会客、散步。午后,闭目养神1个时辰,接着看报、练字、写诗。晚上,八九点钟就寝。他饮食适量,就是爱吃的食物也很节制。他平时不抽烟,不饮浓茶,粗菜淡饭,从不偏食。日常饮食喜爱新鲜蔬菜,也略为品尝禽蛋和河鲜。对于用药进补,他也有讲究:“有病则用,用则细心;无病则去,勿信滋补。”

苏局仙于1991年12月30日去世。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他的遗体捐献供解剖研究,如此洒脱的襟怀,不愧是“上海第一老人”!(据《上海中医药报》)

苏局仙(110岁)的长寿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