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汇率的本质及其对名义汇率的作用机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本文从实际汇率的概念及定义式出发,结合市场一般均衡的条件与思想,认为实际汇率的本质是一种边际替代率,是市场偏好的显示与体现。名义汇率的调整,既受货币含金量以及预期风险等外生因素的影响,也受偏好关系即实际汇率这一内生因素的影响。并且用实际汇率的本质重新解释了balassa-samuelson效应、针对市场定价及汇率传递问题。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基于生产率提高的货币贬值政策既可以改善贸易条件,又可以增加产品竞争力,并不存在货币政策的困惑。

关键词实际汇率 balassa-samuelson效应针对市场定价汇率传递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5)11-0049-05 与名义汇率是外汇市场交易中真实存在的价格不同,实际汇率并不出现在任何国际交易市场,是纯粹虚拟的抽象经济学概念。对于脱离金本位的国际金融市场,名义汇率的变动对国际贸易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考虑对名义汇率的作用,实际汇率是在名义汇率的基础上被定义出来,用以表示与汇总名义汇率的影响因素的抽象概念,其定义式如下:

其中,是实际汇率,e是名义汇率的间接标示法(单位本币的外币数量),p是本国商品的价格(本国当然用本币计价),p*是外国商品的本币价格。

长期以来,受经济学一价定律的束缚,对实际汇率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实际汇率偏离一价定律(无论是绝对一价定律还是相对一价定律)的原因分析上,杨盼盼、徐建炜:《实际汇率的概念、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11年第9期;施建淮、傅雄广:《汇率传递理论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10年第5期。缺乏剖析实际汇率本质的文献。同时,人们易产生这样一种困惑:从收入的角度看,实际汇率升值意味着可以换回更多的商品,导致收入增加;从竞争力的角度看,实际汇率升值意味着价格较贵,缺乏竞争力,似乎“生产力提高(实际汇率升值)会降低竞争力”,因而可能会对一国的货币政策制定带来困扰。本文拟从一般均衡的角度,揭示实际汇率的本质及其对名义汇率的作用机制,消除由于模糊认识而产生的货币政策在影响名义汇率方面的困惑,这也有利于正确理解购买力平价汇率(ppp)。

一、文献综述

理论上讲,当套利无障碍(无成本)时,市场的套利行为会使市场达到无套利机会的均衡状态,从实际汇率的定义式可知其必等于1,即所谓的一价定律;即使考虑到交易成本的存在,假如交易成本是价格的一个固定的倍数,相对一价定律也应该满足(实际汇率固定不变)。但经验表明,绝对一价定律与相对一价定律都不能满足。

对这一效应存在性的研究,我国学者用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有些结论是肯定的,如俞萌、俞萌:《人民币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析》,《世界经济》2001年第5期。王维,王维:《相对劳动生产力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8期。有些结论却得出存在性是有条件的,如陈志昂和方霞、陈志昂、

《浙江社会科学》方霞:《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和实际汇率分析――兼评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

2004年第1期。卢锋。卢锋:《人民币实际汇率之谜(1979-2005)――基于事实比较和文献述评的观察》,《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2期;卢锋、韩晓亚:《长期经济成长与实际汇率演变》,《经济研究》2006年第7期。

其他有关实际汇率的文献不过是在这些文献基础上的延伸,grossman, s.,“exchange rate and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york:saxon house,1973; dohner,“export pricing, flexible exchange rate and divergence in the prices of trades,”r.s.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16, 1984,pp.79~101;侯杜娟:《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货币供给量的实证分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都没有涉及对实际汇率本质的剖析与解读,也就谈不上关于实际汇率对名义汇率的

作用机制的分析。

二、实际汇率的本质及其对名义汇率的作用机制分析

组合商品定理的关键是相对于某一商品,组合商品内的各商品的相对价格同方向变化。如果价格不是同方向变动,而是有的上涨有的下降,就不能将其当成组合商品来对待。

对于进出口商品来说,名义汇率的变动是影响商品相对价格的主要原因,既使存在汇率传递(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不完全问题,但并不会改变进口(或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同方向变动,将进口或出口商品当作组合商品来考察满足组合商品的条件,所以,在考察进出口商品整体时,组合商品定理是适用的。

面对两个组合商品(出口组合商品、进口组合商品),供给(生产)均衡的条件是产品转换率(rpt)等于产品相对价格。若出口商品用组合商品cx来表示,进口商品用组合商品cm 来表示,则对于出口国来说,其均衡条件是:

按照显示性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理论,经济学家samuelson提出,显示性偏好理论的基本精神是: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的购买行为暴露了或显示了他内在的偏好倾向。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推测消费者的偏好。当货币量给定,最大效用水平给定,不同价格下的商品组合选择,得到的就是效用无差异曲线,也是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关系。在显示性偏好公理下,消费者的选择是理性的,即面对市场环境及约束,消费者会选择最大化其效用水平。从这一角度来说,实际汇率实际上是各国消费者在国际市场环境(出口国与进口国综合的市场“壁垒”)与收入约束水平下,消费偏好(边际替代关系)的一种综合体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际汇率的本质既是生产率关系的体现,又是现有环境约束(贸易壁垒)下消费偏好的显示,是开放条件下需求主体的显示偏好,因此,偏好在解释实际汇率及其波动(短期)中是一个(被忽视的)重要变量。

一般均衡理论告诉我们,一般均衡的条件是某一个产品组合束下(出口量与进口量构成的束)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转换率。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它就是国际间商品贸易中的实际汇率。实际汇率的变化与稳定是一般均衡的调整与新的均衡实现的过程。

长期来看,技术进步、生产率的提高创造需求,但由于其不连续的特点,短期并不主导市场格局,只是会引导市场格局。需求因素变化相对于供给因素变化(生产率或技术进步)来说更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更能直接反映市场格局,因此,短期需求因素对市场格局起主导作用。

这样,表面上看,名义汇率是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实际汇率是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关系。但实际汇率的本质,既是生产率之间相对关系的体现,某产品生产率的提高可能使所有产品需求增加,供给创造需求,又是选择偏好的体现,是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选择,需求改变供给。而名义汇率的本质才更多的是体现一价定律,即不同货币得到相同边际偏好程度或得到相同收益(机会成本)时的比价关系,也就是说相同边际偏好付出的货币应该是等值的(从需求角度),货币的时间含量是等值的(从供给角度),而这就决定了国际市场的名义汇率。上式(5)也可以这样解释:国际汇率市场是国际资本通过资产组合(assets portfolio)管理资产的体现,国际资本市场外汇交易额远超商品贸易额,说明外汇需求不仅仅是满足贸易结算需要,也是管理财富的选择。这一结果除受不同国家商品价格(生产成本)决定的贸易因素外,偏好也是一重要因素。偏好的变化,除了商品属性(goods attribute)诸如质量、信誉等以外,还包括资产组合的风险因素及其预期,这些与地域密切相关的因素共同决定了实际汇率,一价定律的驱动力决定了名义汇率。因此,实际汇率更多的是体现偏好关系(属性、风险、信用等),名义汇率则是一价定律的结果(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均衡)。

可见,实际汇率的本质既体现的是生产率关系,也是一种偏好关系。偏好关系用边际替代率体现,总量或保有量的变化会改变边际效用,也就会改变边际替代关系。偏好的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