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中国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
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
这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她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挽
救社会的作用?
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
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象《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
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意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文化产业的悄然兴起凸显着统筹发展的新亮点。
中国电影碰撞好莱坞
说起文艺产业,自然不能不提到江海洋的老本行——电影。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经历了百年沧桑,如今已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不得不提到一件事情,那就是WTO对于文化是有保护期限的。
如今,中国的保护期很快就要到了。
也就是说,今后我国每年进口的美国大片,绝非区区20部了。
这意味着什么?美国好莱坞电影打遍全球无敌手的局面,如今终于轮到我们中国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我曾到法国参观访问,那时候他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法国本土电影人进行了坚决的抵制,而抵制运动的结果却仅占有法国电影市场的15%!也就是说,法国电影市场的85%还是被美国电影占据的。
这并非个例,在英国,美国电影份额竟然高达93%,而北欧甚至到了95%。
再来看亚洲,前几年韩国也曾发生过抵制美国电影运动,如今也早已偃旗息鼓。
现在轮到中国电影了,丝毫不可回避。
”江海洋承认,中国历来是电影产业上的大国,但在质量上却是很微弱的。
数天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在中国电影人看来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然而,当电影走向市场化、产业化,观众纯粹从买票与否来选择作品时,再怎样保护都依旧很艰难。
毕竟市场是有选择性的,拼质量才是硬道理。
江海洋认为,中国电影之所以遇到瓶颈,很大因素在于艺术作品反映真实的不足。
“现在的作品假的太多,怎么会好看?这个问题可谓沉疴已久,观众早就厌烦了虚假,所以现在的文艺作品只要稍有不真实,马上就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然而,回过头来说,目前社会所产生的种种问题,早已超过电影所能表现的程度。
”另外,《阿凡达》的热映,让江海洋等电影人看到了中国电影与世界的差
距,其根本原因并不仅在技术层面的不过关,更是资金投入与电影技术需求的不成比
例。
“《阿凡达》投资了5亿美元,折算人民币的话就是将近35亿。
试问在中国有谁能拿到35亿拍一部电影?不可能。
”
对于江海洋而言,中国电影最大的现实问题其实在于价值观如何让世界认同。
“中国电影要走做大做强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国内市场毕竟是固定的。
如何走向世界市场,才是最关键的。
不可否认,电影是花钱的艺术,像好莱坞那样动辄上亿的投资,我们还做不到。
那么如何走向世界市场?我们需要贩卖一种价值观,一种既属于中国特有的,同时又能为全世界所理解接受的价值观。
到了今天,看电影已不再单纯地看一个故事,所有的好作品其实都在表现一种价值观的认同与否。
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需要一代代电影人不断去努力。
”
我国的文化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由于存在观念滞后、投资主体单一、行业限制过多,以及市场对人才、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没有起到基础性作用等原因,造成文化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无论是与人们的消费需求,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目前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都存在着极大的不足。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仅把文化作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改善投资环境的一种手段,没有把它当作产业来开拓。
二是缺乏统一规划,没有相应的发展战略。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散、小、弱,各自为政、盲目发展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
四是创新不够。
在观念上、体制上、机制上、管理上延续和遗留的计划体制的东西比较多,制约了各单位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针对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和我省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化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进一步转变观念。
转变片面强调文化活动政治性强,把文化行业看成只能花钱不能挣钱,而且是由国家花钱的非生产性部门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的市场性,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让人们懂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之所以落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
只有文化产业化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本土文化。
科学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
近年来,为抢占21世纪经济文化发展的制高点,美、英、法等一些发达国家和我们周边一些国家、地区,纷纷投入巨资研究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制订新的发展战略。
美国实施了“授权区计划”,英国通过了新的广播法,德国修改了《统一德国广播电视国家协议》,日本实施“文化经济国家”的发展战略,等等,并纷纷进行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
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切实加强文化产业调研,在比较研究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战略对文化产业的要求,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
特别是要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城
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纳入城市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调整产业结构。
走出各自为政、斤斤计较于地区、部门、团体利益的怪圈,从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对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整合,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化经营。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文化行业监督管理。
应根据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关联度的不同,对文化产业进行分类指导,差异化管理。
该管住的切实管住,该放开的尽快放开。
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法规体系,健全执法监督机制。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引导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要从现实和长远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要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
二要促进开放,鼓励竞争,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吸收国外产业运行的先进经验。
鼓励社会各界发展文化产业,平等参与文化产业竞争。
立足本地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开发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高新文化产品,促使山东文化产业循着高起点、新特色、多层次、多方面和高质量路子发展。
着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人力资本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本,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应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着力造就一批熟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业务并掌握有关国际规则的人才,以及文化经纪人、主持人、艺术家和会展策划等专门人才。
强化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努力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
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一)学校教育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
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
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笔者认为,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
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
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
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
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斯宾格勒的“文化有机论”与季羡林的“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论”,以及不少学者认同的“太平洋世纪论”都认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内核。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扬弃了落后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国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后,将在中国、在全世界显出勃勃生机。
中国“礼义仁智信”的做人原则,教化为本、以德为先的政治策略,饱含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风俗民情,孕育中国悠久历史的名山大川,将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蕴藏着丰富价值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人类新一轮道德价值规范的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1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主导世界的现实,决定了无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走向现代化,这是它的必然趋势。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二、知行合一观。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
四、有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五、追求真理,六、团结互助,
其次.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
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
对传统文化决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清除那些过时的东西。
再次,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辩证关系看。
世界文明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民族作用的结果,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给世界文明以重大贡献。
当代西方许多的中国古代文化热,也表明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一.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现代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将对人们现有的文化观念进行检验,新的取舍,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是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决定作用
第二、它是建全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制意味着合法性、权威性、公正性。
这些都是现代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体现,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却有很大的缺陷。
中国传统文化在法制思想上强调实行人治。
第三,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市场经济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那种“君子谋道不谋食”把“义”与“利”对立起来的旧的价值观的否定,从而增强人们的务实精神与进取精神。
实际上,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离不开利益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