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经济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路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产业的大量流入下,深圳东面的一片热土——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即将迎来人口大爆发。
据第一财经报道,近日,深汕合作区提出,到2021年,城市人口达25万左右。这意味着,3年内人口至少增加2倍。
这不是个小目标,但在当地多位观察人士看来,该目标并不难实现。深圳全面主导后,深汕
合作区大开发、大建设进程加快,知名企业为抢得头啖汤,纷纷去当地布局。随之而去的是
大量的产业人口。目前,这个势头还在持续。
深汕合作区是深圳的一块飞地。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全国其他飞地更多的是指产业园区,
一般由输入地划出一块地,由输出的城市来主导,但是主导的通常只是产业布局和发展。但
深汕合作区将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新城,而且从产业布局到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都
由输出地深圳来主导。
从这个意义上说,深汕合作区开辟了国内的先河,首创全国飞地治理模式。通过它的人口增
长路径可以窥见其别具一格的发展模式,对于全国的其他飞地来说也具有借鉴意义。
目标:三年人口将增2倍多
深汕合作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最东端,西接惠州,东连汕尾,距离深圳60公里,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下辖鹅埠、赤石、小漠、鲘门四镇。
2011年2月1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
成立合作区。深汕合作区地处珠三角经济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圈接合部,是珠三角通往粤东的
桥头堡,以及深港向东拓展辐射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今年3月25日,深汕合作区发布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其中提出
到2021年,城市人口达25万左右,常住人口实现全部城镇化。
目前深汕合作区户籍人口为7.65万,实现上述目标,意味着合作区人口至少要增加2倍以上。
这不是个小目标。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人口的增长一定要有支撑。短时间内这么大数量的增长,肯定需要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当地可以搞房地
产建设,吸引周边居民过去买房,以改善居住条件,但这个占比不会很高,最主要的还是靠
就业的吸引力。就业人口的容纳量要看当地投资的体量和企业的数量。”
他补充道:“3年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如果有大量的企业转移过去,就会带去大量的就业人群。”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述人口增长的目标完全有
可能实现。他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三年以后人口增加到25万,平均每年大约要增长6万
人口,实现起来问题不大。因为现在合作区无论是在投资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是在产
业的导入上,体量都非常大,而且未来几年会越来越大,大量的产业人口会涌入。”
这种快速的发展要追溯到四五年前。2015年7月,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汕合
作区管理服务规定》,合作区的运作有了“基本法”。此后,深汕合作区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进入2016年后,深汕合作区内各项建设进程步伐更是加快。企业闻风而动,迅速布局。2016年10月27日,深汕合作区正式为腾讯数码(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有限公司核发营业执照,该公司成为第一家正式迁入深汕合作区的外资企业。
2017年以后,深汕合作区很少举办专门的投资环境推介会,但仍有大量企业密集奔赴当地考察,寻求合作空间。目前已经签约合作的企业名单中大腕云集,并且大多是深圳企业,比如:华为、华润、腾讯、深业集团、深圳特区建发集团、深圳振业集团、深圳赛格、深圳天健、
盐田港、中交城投、中城建、中广核和恒大等。
探索深汕合作区飞地经济模式,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路径
“飞地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比较优势,发达地区跟后发地区,打破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开发
实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合作模式。但是飞地经济不是简单的相邻城市之间进行
投资、产业转移和共同管理,不是单纯地打破行政、经济、空间三大壁垒,不是空洞的合作
区的空间载体建设。如何用新技术、新模式打破行政边界,突破传统的城市物理空间,探索
更广阔的要素流动市场、构建更均衡的区域发展生态,让“飞地经济”“飞”出新高度?
泛华认为,跨区域飞地经济合作的重点是发现并利用城市之间真正的合作点、互利点,以此
促进城市“握手”并“携手”共建共赢的问题。以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和新经济思维,找出适合
城市发展的科学路径,推进区域合作以创新模式为旗帜,以项目孵化器为抓手,以构建生态
发展联盟为平台,以产业为支点,以创新金融手段为翅膀,以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分工、业
务合作、重构区域的商业生态圈和价值链。
基于此理念及发展模型,在深汕合作之初,泛华提出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方案,得到了省委
省政府及深圳市的大力支持,并编制《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战略规划》,包括战略规划、产
业规划、空间规划,谋划深港产业新城,打造中国跨区域合作与产业转移示范区,促进区域
协调发展。
那么,发展差距巨大的两地应如何发展?
泛华大胆构想:用深圳概念,跨区域合作进行体制创新,采用双方共建、产业导入、共同运
营管理模式,收益及税收双方互利共赢,建设两个城市的体制创新示范区。
战略思维——挖掘城市新价值、新角色、新形象、新定位
飞地经济的发展要站在全局层面研究城市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站在新背景、新形势、新要
求下,挖掘城市在跨区域合作中的新价值、新角色、新形象,对城市重新进行发展定位研究,通过上级“价值层面”的支持,首先实现顶层设计,进而指导“制度层面”的制度、体制创新,
最后到达“技术层面”的实践操作,以此应对跨区域合作为城市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明晰城市
未来的发展目标,指导城市在跨区域合作中的发展路径。
深圳和汕尾是体现广东省“平衡之忧、升级之艰、资源之困”的典型区域,深汕合作不仅是解
决深圳、汕尾的发展问题,是深汕两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坚实载体,尽管如此,二者之
间的合作不能是简单的撮合和产业转型,要是找到真正的合作点、互利点,对合作区进行科
学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