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制绒工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oC,30min, IPA vol10%
0.5%
1.5%
5.5%
单晶制绒
NaOH浓度对绒面反射率影响:
0.16
Reflectance
0.15
Average
0.14
0.13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Concentration of NaOH (g/l)
最近,Elwenspolk等人试着用晶体生长理论来解释单 晶硅的各向异性腐蚀,即不同晶向上的结位(kinksites)数 目不同;
另一种晶体学理论则认为(111)面属于光滑表面, (100)面属于粗糙表面。
单晶制绒
各向异性腐蚀机理:
Seidel电化学模型:
单晶制绒
绒面形成机理:
A、金字塔从硅片缺陷处产生; B、缺陷和表面沾污造成金字塔形成; C、化学反应产生的硅水合物不易溶解,从而导致金字 塔形成; D、异丙醇和硅酸钠是产生金字塔的原因。
根据文献报道,在较低浓度下,硅片腐蚀速率差异 最大可达V (110): V(100) : V(111) =400:200:1。
尽管NaOH(KOH),Na2SiO3,IPA(或乙醇)混合体系 制绒在工业中的应用已有近二十年,但制绒过程中各向 异性腐蚀以及绒面形成机理解释仍存争议,本文将列出 部分机理解释。
单晶制绒
各向异性腐蚀机理:
1967年,Finne和Klein第一次提出了由OH-,H2O与 硅反应的各向异性反应过程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Si+2OH-+4H2O→Si(OH)62-+2H2; 1973年,Price提出硅的不同晶面的悬挂键密度可能
在各项异性腐蚀中起主要作用;
1975年,Kendall提出湿法腐蚀过程中,(111)较( 100)面易生长钝化层;
缺点:油污片处理困难,清洗后表面残留物去除困难。
单晶制绒
预清洗原理: 2、① 1000gNaOH,65-70oC(超声),3min;②1000g
Na2SiO3+4L IPA,65oC,2min。
① 利用NaOH腐蚀配合超声对硅片表面颗粒进行去除; ② 通过SiO32-水解生成的H4SiO4(原硅酸),以及IPA对硅片
硅片制绒工艺
zhejiang university
绒面光学原理
? 制备绒面的目的 ? 减少光的反射率,提高短路电流,以致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 陷光原理 ? 当光入射到一定角度的斜面,光会反射到另一角度的斜面,形成二次或者多
次吸收,从而增加吸收率
单晶制绒
单晶制绒流程:预清洗 +制绒
预清洗目的: 通过预清洗去除硅片表面脏污,以及部分损伤层。
硅对碱的择优腐蚀是金字塔形成的本质,缺陷、沾 污、异丙醇及硅酸钠含量会影响金字塔的连续性及金字 塔大小。
单晶制绒
绒面形成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
腐蚀速率及各向异性 腐蚀速率快慢影响因子:
1、腐蚀液流至被腐蚀物表面的移动速率; 2、腐蚀液与被腐蚀物表面产生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3、生成物从被腐蚀物表面离开的速率。
1985年,Palik提出硅的各向异性腐蚀与各晶面的激 活能和背键结构两种因素相关,并提出SiO2(OH)22-是 基本的反应产物;
单晶制绒
各向异性腐蚀机理:
1990年,Seidel提出了目前最具说服力的电化学模型 ,模型认为各向异性腐蚀是由硅表面的悬挂键密度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键结构,能级不同而引起的;
1991年,Glembocki和Palik考虑水和作用提出了水和 模型,即各向异性腐蚀由腐蚀剂中自由水和OH-同时参 与反应;
表面有机物进行去除。
单晶绒面:
单晶制绒
单晶绒面显微结构(左:金相显微镜;右:扫描电镜)
绒面一般要求:制绒后,硅片表面无明显色差; 绒面小而均匀。
单晶制绒
制绒原理:
简言之,即利用硅在低浓度碱液中的各向异性腐蚀 ,即硅在(110)及(100)晶面的腐蚀速率远大于(111)晶面的 腐蚀速率。经一定时间腐蚀后,在(100)单晶硅片表面留 下四个由(111)面组成的金字塔,即上图所示金字塔。
单晶制绒
温度影响:
温度过高,IPA挥发加剧,晶面择优性下降,绒面连 续性降低;同时腐蚀速率过快,控制困难;
温度过低,腐蚀速率过慢,制绒周期延长; 制绒温度范围:75-90oC。
单晶制绒
IPA影响:
1、降低硅片表面张力,减少气泡在硅片表面的粘附,使金 字塔更加均匀一致;
2、气泡直径、密度对绒面结构及腐蚀速率有重要影响。气 泡大小及在硅片表面的停留时间,与溶液粘度、表面张 力有关,所以需要异丙醇来调节溶液粘滞特性。
单晶制绒
具体影响因子:
NaOH浓度 溶液温度 异丙醇浓度 制绒时间 硅酸钠含量 槽体密封程度、异丙醇挥发 搅拌及鼓泡
单晶制绒
NaOH浓度对绒面形貌影响:
NaOH对硅片反应速率有重要影响。制绒过程中,由 于所用NaOH浓度均为低碱浓度,随NaOH浓度升高, 硅片腐蚀速率相对上升。与此同时,随 NaOH浓度改变 ,硅片腐蚀各向异性因子也发生改变,因此, NaOH浓 度对金字塔的角锥度也有重要影响。
硅片
机械损伤层(5-7微米)
预清洗方法:
单晶制绒
1、10%NaOH,78oC,50sec;
2、① 1000gNaOH,65-70oC(超声),3min;② 1000g Na2SiO3+4L IPA,65oC,2min。
2NaOH+Si+H2O=Na2SiO3+2H2 SiO32-+3H2O=H4SiO4+2OH-
IPA影响:
单晶制绒
除改善消泡及溶液粘度外,也有报道指出IPA将与 腐蚀下的硅生成络合物而溶于溶液。
0%
5%
10%
时间影响:
单晶制绒
制绒包括金字塔的行核及长大过程,因此制绒时间 对绒面的形貌及硅片腐蚀量均有重要影响。
预清洗原理:
单晶制绒
1、10%NaOH,78oC,50sec;
利用浓碱液在高温下对硅片进行快速腐蚀。损伤层 存在时,采用上述工艺,硅片腐蚀速率可达5μm/min; 损伤去除完全后,硅片腐蚀速率约为1.2μm/min。经腐 蚀,硅片表面脏污及表面颗粒脱离硅片表面进入溶液, 从而完成硅片的表面清洗。
经50sec腐蚀处理,硅片单面减薄量约3μm。采用上 述配比,不考虑损伤层影响,硅片不同晶面的腐蚀速率 比为: (110): (100): (111)=25:15:1,硅片不会因各向异性 产生预出绒,从而获得理想的预清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