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发展及建设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园林发展及建设思路

摘 要:生态园林强凋发挥生态、社会、美化等综合功能,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城市居民多方面的需求为目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生态园林的的发展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园林建设的必要性及构建方法。

关键词:生态园林;发展;建设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garden withered to play a strong ecological, social, landscaping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features to improve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meet the multifarious needs of urban residents for the purpose,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eco-garden about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onnotation, suggestion the way and necessary of eco-garde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garden;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生态园林是当今园林绿化发展的一个具有战略性、方向性、现实性和普遍意义的问题。各国在早期的古代园林和古典园林主要是游览、观赏的功能作用,因此早期的城市园林也偏重于游乐、观赏为主。近代园林在人们休息和问题活动的同时,也开始考虑了改善城市环境的功能和作用。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依靠过去简单传统的“小桥流水”式的园林绿化无法解决城市生态平衡的破坏,城市绿化必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的改变,要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即必须以生态系统的观念为出发点,建立发挥良性循环的,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 1 1 生态园林的概念及内涵生态园林的概念及内涵生态园林的概念及内涵

1986年5月中国园林学会在温州召开的学术会议上首次“生态园林”一词,此后,研究者们从许多方面对生态园林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不少探讨性的看法和建议。

程绪珂认为,生态园林是遵循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植物为主体,发挥园林的多种功能。并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融为一体的同步发展。建成园林化的面貌,在可能条件下生产各类园林产品,而且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创造出最佳、清洁、舒适、

优美、文明的现代化生态环境[1]。

鲁敏提出,生态园林是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种学科之间的综合知识,以植物为主体,创造具有复合层次、合理生态结构、功能健全的、新型的、稳定的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从而达到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功能上的综合性,风格上的地方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生物种类多样性;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同步发展,达到最高水平;为人类创造清洁、舒适、优美和和谐富有生命力的

最佳生态系统;形成城市区域内(行政区域)完善的生态 园林绿地系统体系[2]。

生态园林作为国内新兴的研究领域,众多学者各抒己见,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笔者认为,生态园林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狭义的生态园林是生态公园的范畴,广义的生态园林就是人们所讲的城市绿地系统。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1)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3)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

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3]。

生态园林的目的是要建立合理的人工群落的,发挥应有的环境效应,协调经济、环境、社会效

益的平衡。

生态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2生态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2.1国外生态园林的起源发展

早在17、18世纪的英国和德国,就出现了生态园林的雏形——自然风景园,体现了返璞归真的思想[3]

19世纪下半叶欧美各国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运动,1898年英国学者霍德华[4](Ebenezer Howard,1830-1928)在其著作《明日的花园城市》等著作中,提出“花园城市”的规划思想,蕴含着一定的生态学思想,反映出人们对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向往。

20世纪初,英国生物学家盖迪斯(Partick Ceddes)试图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变化的动力,在《城市开发》和《进化中的城市》[5]提出人们对城市的要求是多样化的,强调公众参与和必须把城市变成一个活的有机体,并力求在实际的和可能的适应和美的意义上发挥每个地方的最大作用。这一时期虽然没有生态园林的理论概念,但是却有了返璞归真的思想。

西方出现从保护原野上自然景观出发而建造的园林,也是生态园林探讨的起步。1925年荷兰生物学家蒂济(Jaques P.thijsse)和园艺师西普克斯(C.Sipkes)按照造园师(Leonard Springer)的设计,在海尔勒姆附近布罗门代尔2000公顷的土地上建造了第一座自然风景园林,30、40年代,英美等国家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植物组成的不同群落自然式风景园林,旨在探索不同城市环境下,按照自然规律演替发展园林景观。其主要目的是为保护原野上的自然景观特征,这与西方追求构图美感的传统园林及东方形意相随的古典园林有很大区别[2]。

Jensen)首先提出了以自然生态的方法来代替以往单纯从视觉景象出发的美国詹逊(Jens Jensen

园林设计。几年间他先后在芝加哥园林里设计出了模拟植物自然生长、演变的自然景观,1935年围绕美国中西部典型的大草原风景进行研究。这便是在城市里生态园林的开端[6]。

真正重视绿地的生态建设和规划是 20世纪的60、70年代,全球兴起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潮[2]。1969年,世界著名环境规划学家、北美区域景观生态规划决定论的杰出代表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 ( Design with Nature)》[7]通过案例研究,对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应用方法及绿地在其中的结构和功能作用做了较全面的探讨,提出了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的景观规划新概念和新方法,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规划及绿地景观和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美国此后实施了“绿道工程”,建造了一个全国性绿色网络。同一时期,日本在城市周围采用生态学原理设计了设计了人工植物群落,建造环保林,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英国也提出“城市森林”

Helgn Briemie从保护物种出发,R.Hansen从生境类别出发而主张“生态园林”的观点[8]。

70年代以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的引进和引用,使生态的园林的思想和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1971年由德国地理学家 Carl Troll在利用航片研究东非土地问题时首先提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9]。1978年,美国风景园林专家J.O.Simonds的专著《大地景观》提出在农田、城市植被和城市土地框架中建立“全新景观”,成为园林绿地规划和风景设计的指南[10]。1987年,他的著作《Landscape-Amanu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11]提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理论,提倡区域绿色空间连续性,有效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12]。

80年代以来,由于生态学和地理学的介入,规划的方法和手段更趋科学和完善,进入绿色革命实践的高潮,人们的视野从城市中心扩展到城市郊区、城市行政辖区或更大范围,推动生态园林的建设。生态景观学在此时开始崛起,美国哈佛的R.T.Forman[13]是其代表人物之一,认为景观生态是研究三是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空间镶嵌组成的异质区域,其核心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