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护航”高效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提问“护航”高效课堂
课堂提问是师生对话交流、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层次,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所谓有效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相反,如果教师的提问很肤浅,看似场面热闹,老师问学生答,表面学生全会,实则没学到什么,还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如果问题模棱两可,学生则会云里雾里,一脸茫然,根本摸不着头脑。善教者,必善问,何时何处问什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只有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笔者通过“以有效提问促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这一微型课题的研究,在数学课堂提问方面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在学生思维梗阻处——及时引问
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点所在之处,这时老师的一句引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老师要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在学生思维碰撞处——及时导问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善于设置矛盾、揭示矛盾,是有效提问的关键。数学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矛盾,我们要善于发现并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来揭示这些矛盾,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时间,巧妙地实施导问,以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通过举实例复习了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时有学生就提出了有没有“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设想,学生当即展开了争论:有的说老师只教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哪有比的基本性质?有的说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说不定比也有这样的基本性质……学生争论一番后,都把眼光投向了我,希望我给个说法。我想:既然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何不让他们自己去探究一番呢?于是,我改变了原先的预设:“对于有没有比的基本性质,老师一时也说不清,还是请同学们自己去验证这个猜想吧!”话音刚落,学生迫不及待地组成了探究小组,对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在巡视时我发现学生已经列举了实例进行了证明,在汇报时也是“论据”充分:被除数相当于分子、前项,除数相当于分母、后项,被除数(分数的分子)和除数(分数的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大小不变),就相当于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由此看来,学生的猜想是正确的,学生的探究过程也是十分有效的。这是一种先激发学生对新旧知识技能的矛盾冲突,然后采用设疑法、质疑法等提问策略,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在学生思维拓展处——及时探问
课堂教学中如何用精巧的提问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这是我们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巧妙的问题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觉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可通过层层设计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
(一)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如何计算?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让学生回忆“转化”思想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二)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可以通过“转化”思想来推导吗?(让学生体会
可以通过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怎样把圆的面积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讨论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方法)
(四)圆的面积如何计算?(让学生明确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
最后让学生体验: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把未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根据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关系,推导得出新学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四、在学生思维开放处——及时巧问
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应坚持做到变中求知、平中出奇、多重设问、逐层深入,引发学生弄清问题的强烈欲望。老师提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尽量少使用“对不对”、“是不是”等诸如此类的提问。提倡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多纬度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但这也需要老师很好的把握问题的难度和深度,问题太深,会使学生失望而生畏,思维受到抑制,自然无话可说;问题太浅,又会使学生趣味索然,思维产生不了波澜。恰当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了”。
例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 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一)同桌合作,用同样大小的圆折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
(二)观察涂色部分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明确要求后就开始动手操作,在引导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时,一位学生答:“我发现数越多那个数就越小。”其实这位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怎样很快的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了,只是没有表达好。这时,我就这样巧问:“你发现哪个部分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为什么?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经过一番交流,我再请那位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最终得出结论:同一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份的数反而越小。这样的及时提问,步步深究,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
精彩的课堂提问既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要实现有效的提问,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以最主要的问题突出最丰富的学习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最远的终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升华,智慧在交锋中闪烁。让我们挥动“有效提问”这一引领有效课堂的翅膀,在数学教学的时空里,与学生一起振翅翱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