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古时期中国音乐史综述 副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古时期中国音乐史综述

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宋王朝。宋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后期的阶段。唐朝之后已经没有朝代可以支撑庞大的宫廷歌舞开支,宋代社会逐渐稳定,经济不断发展,工商业空前繁荣,城市发展尤为迅速,城市人口增加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层。为适应市民的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市民文化层出不穷。满目琳琅、世俗情趣的浓厚的音乐形式,活跃在城镇中的瓦子勾栏、艺场酒楼等娱乐场所,“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民间音乐时代。

1.文人音乐方面的发展

隋唐时期兴起的“曲子”,到宋代成为了当时传播及其广泛的艺术歌曲,“宋词”成为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曲子”是音乐与文学高度结合的产物,有“按谱填词”、“自制新曲”两种方式。按谱填词的曲子来源有传统古曲、民间曲牌、外来音乐三种,曲子也有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曲子的体裁有令、引、近、慢等不同类别,标志着长短不一的曲体,同一词牌也可以有不同体的变化,例如“减字”、“偷声”、“摊破”、“犯调”等等。自制新曲是突破了传统的“倚声填词”,先成文辞,后制曲谱,宋代的姜夔是自度曲的代表人物。他是南宋词坛上最为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词人和音乐家,他的《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了14首“自度曲”,实际上就是宋代的创作歌曲。他突破了传统曲子词上下阙强求一致的规格,不受音乐形式束缚,表达思想更加自由,注重音律,追求艺术美,风

格清新、情感真挚,韵味清苦幽远,曲调相当优美,诗人杨万里称赞他“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词的格调有很高的境界。《杏花天影》是他的代表作。

古琴艺术在宋代也有着显著的发展,无论是在斲琴技术的精妙和弹琴手法的复杂,或是在琴曲创作的内容深度方面,都较之以前有很大突破。宋代古琴产生了许多有师承渊源、世代相传的艺术流派,在众多的琴人和琴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郭沔和他所作的《潇湘水云》。这是一首结构和技巧相当复杂的乐曲,富有丰富的情绪变化,全曲波澜起伏,气势壮阔,结构严密,情景交融,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中不多见的优秀琴曲。

2.民间音乐方面的发展

民间音乐是宋代的主流音乐,其中说唱音乐在宋代极为繁盛,说唱形式名目繁多,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类。鼓子词是由于主要用鼓伴奏而得名。其结构特点是在一个节目只重复使用一个曲牌。代表曲目《莺莺传》。唱赚是张五牛在吸收“鼓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一种说唱形式,由“缠令”、“缠达”两种曲式交替进行。后发展成多套的长篇形式称作“覆赚”。它的特点是同一宫调,一韵到底。诸宫调是大型的说唱形式,创始人是勾栏艺人孔三传。它的特点在于宫调的多样性,这种多调性说唱音乐,以体制宏大、曲调丰富著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作品。这种长篇说唱音乐形式的出现,是我国说唱艺术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除了这几类,还有货郎儿是民间小商贩沿街挑担的叫卖声,陶真是路岐人演唱的,无论题材、歌词

都很通俗,流行于农村地区。

宋代“杂剧”、“南戏”开辟了中国戏曲之滥觞。宋杂剧在《梦梁录》中记载的演出结构通常分为“艳段”和“正杂剧”。角色已经有五种分工,后世戏曲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在此时已基本形成。音乐通常来自歌舞大曲和民间曲调,与说白交替出现。可惜的是,宋杂剧的剧本已经全部失传了。这时期的“南戏”是在南方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不断吸收了杂剧和其他音乐成分,逐渐趋于成熟。作品的内容敢于面向现实,揭露和抨击社会的丑恶现象,反映民间呼声,有较强的战斗性。表演形式灵活自由,宫调运用没限制,结构格式可长可短,保留了浓厚的戏曲色彩。代表作品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乐昌分镜》、《陈巡检梅林失妻》。

3.音乐理论

宋代音乐理论方面也有发展。南宋的蔡元定创立了一种律制,在“三分损益法”生出12律后继续生6个变律,置于其同名律之后,称之为“蔡元定十八律”,虽然它仍未脱离三分损益的局限,但他的十八律在律学研究也是有突破的,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陈旸乐书》是宋代规模巨大的音乐理论著作。前九十五卷摘录儒家经典中有关音乐的论述,为之训义,后一百零五卷论述律吕、历代乐舞、乐器、杂乐、百戏等,对你前代和当代的宫廷雅乐、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均有详细说明。乐器图说中对不少乐器附图加以说明。因而保存了极为难得的古代音乐史料,成为宋代最重要的音乐文献之一。

宋末,蒙古族兴起于北方,灭金统一北方后,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了元朝,定都大都。元代的文人地位什么低下,许多汉族、契丹族、女真族的文人流落民间,接触到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元曲”是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标志。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元杂剧是在宋杂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演出形式也趋于完善成熟,有着一套严格的体制。结构以“折”为单位,一般为四折;演出形式由“曲”、“宾白”、“科”三者组成;有丰富的角色分工,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音乐规定“一宫到底”的形式。代表作品有《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梧桐树》、《倩女离魂》、《两世姻缘》。元散曲是元代的艺术歌曲,散曲歌杂剧在音乐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散曲没有具体的人物角色和念白表演,而是利用音乐曲牌来抒情、写景、叙事的一种清唱形式。按曲调填词。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形式。散曲的思想内容不如杂剧深刻,多为文人的风花雪月之作,语言特点口语化,使用衬字,是词曲更为生动,富于表现力。作品有《夜行船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也有南戏,这时期产生了《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白兔记》这“四大本”有影响的作品。演出形式由自己特定的规格,它以人物上下场为界限,每一段落自成一场;各个角色都可以唱,有利于曲、白、科的综合运用和生动刻画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音乐结构根据剧情发展合理安排一套曲牌,较为灵活自由;音乐成分主要是村坊小曲;音乐用五声音阶,旋律多级进,节奏舒缓宛转,以清唱为主,有柔美缠绵的风格。

元朝末年,北杂剧日趋衰落,南戏逐渐发展成为风靡全国的戏曲曲种。我国戏曲音乐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明朝和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两个王朝。明初期,统治者采取改良政策,发展生产。城市繁荣,商业发达,人口增加,不少封建文人投身于科技文化的研究或者是寄情于山水,客观上他们与下层人民有更多的接触。明末李自成起义,清兵入关,结束了明朝的统治。自康熙始,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了恢复,出现了康乾盛世。明清的音乐在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乐律理论等发面都有发展。

1.民间歌曲

明清时期民歌的内容十分广泛,反映社会现象,其中反映爱情生活的民歌占有很大比重。这时候文人们也积极从事民歌的收集、整理、出版工作,对于民歌的提倡和保存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歌一般比较简练,曲式上多由四句组成,但也出现了大型曲式,例如苏南牌子小曲《山门六喜》。小曲是民歌的进一步发展,用乐器伴奏,加入过门,实际上就是艺术化了的民歌。“蒲松龄俚曲”也是明清时期的说唱音乐,蒲松龄将《聊斋志异》中的部分故事,编写成有说有唱的民间说唱形式。共有14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磨难曲》。蒲松龄俚曲的音乐部分由各个曲牌联缀而成,最少时只用一个曲牌贯穿,音乐特点是质朴、优美,较多的运用了拖腔、装饰音和滑音、在唱腔韵味上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