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试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变得明显。而在社会各阶层中,处于社会底层的“贫民阶层”数量庞大,因此,他们是否有稳定的生活已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定。正是因为他们日益重要的社会地位,也引来了文学家对他们这一群体的关照。近些年来,市民阶层的生活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有不少作家投入到描绘市民阶层的普通生活的大军中,池莉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作家之一。有研究者指出:“这些具有平民意识的文学创作真实描绘了平民世界的现实生活和内心精神,体现了创作主体的平民立场,对社会进程中的悲剧因素提出了质疑,同时对平民世界的美好情感进行了挖掘和赞美。”

池莉,中国当代女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池莉文集》(七卷),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1987年,池莉凭借《烦恼人生》收获各类文学奖项,在当时的文坛上声名鹊起。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池莉的文学地位不算显赫,但却因为其小说创作的独特内容及表现形式让她走进了大众读者的视野,并且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自1987年发表成名作《烦恼人生》开始,池莉就被誉为中国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开山元勋”之一,她的作品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在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在“新写实”作家中,池莉作品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平民百姓的生活的原生态呈现,她用“仿真”的手法表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并从中反映时代的变迁给平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她并不刻意表现“现实主义”的“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而是以最平实、朴素的语言来叙述故事。显然,以“市民作家”自居的池莉有一个鲜明的,被大众读者熟知和接受的特点,那就是在她的文本中对小市民和市民化了的普通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的诠释。

自从“新写实”这个名词出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以来,不论是在什么时候,

只要提到“新写实”主义,都必然会把池莉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之一。说池莉“以关切、认同的态度,来描述俗世形态的生活,写普通人主要是武汉市民的婚姻、家庭等日常生活状态”。对池莉的研究与批评从她发表《烦恼人生》大热以后就开始,至今未曾停过,有数百篇之多。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池莉“人生三部曲”的先后推出,文学评论界就出现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评论文章。主要有吴清泉的《为什么不谈爱情—读池莉的中篇小说《不谈爱情》(《长江》1898.5),杨剑龙的《真切展示烦恼人生的混沌状态——读池莉的“烦恼三部曲”》(《当代作家评论》1990.6),张德祥的《生存启示录——评中篇小说太阳出世》(《当代文坛》1991.3),戴锦华的《池莉:神圣的烦恼人生》(1995.6)等。这些文章普遍认为池莉作品的主题多为表现百姓的“烦恼人生”,反映“生存本相”,多描写普通人、下层人、平凡人。他们以“新写实主义”来解读池莉的作品,探究的面比较广泛而全面且基本都对池莉的作品持肯定态度。

以池莉为代表的“新写实”作家,专注于重建世俗世界,着力表现凡人凡俗的生活,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和人的原生形态,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完全不同。池莉更是以“小市民”自居,坚持书写小市民的平凡生活,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个熟悉的生活画面的重现而没有丝毫刻意雕琢的痕迹。但是,原生态书写不代表作家没有自己的切入视角,不对人物做任何评价性的概论不代表作家没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在整个书写的过程中,池莉处处流露出了对“小市民”生活以及价值观的认可和包容,甚至有时还有一些赞扬。那么,在这种包容的背后究竟体现了作家怎样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呢?因此,我选择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研究,是为了能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池莉以及她的创作特点,能够更客观的给予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做一个评价。我的论文试图通过结合池莉的《烦恼人生》、《太阳出世》、《不谈爱情》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论述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层认识,来看其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池莉的作品虽然多,但在文本取材上并不多样,甚至可以说有一些单一。虽

然在她早期的创作中也有一些诗歌,她也间或有些散文作品问世,但似乎都没有她的小说影响力大。因此,成名于小说的池莉最受人关注的也是最容易引来批评和赞扬的自然就是她的小说,真可谓是“成也小说,败也小说”。而池莉的小说又处在一个量变多于质变的形式下,小说的题材内容很少有大的突破,因此,对池莉的研究也就有了几大类别的稳定划分。简单概括一下,主要有这样几类:1、以“新写实”这一角度为出发点,对池莉小说中描绘的平民世界和市民生活的讨论研究;2、以池莉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为出发点,对池莉小说中所展现的女性形象和表达的女性意识的研究;3、对近几年来“池莉热”的反思;4、通过对池莉作品的分析,来看其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5、将池莉与其他作家比较所作的研究。

从本世纪初到目前的十年以来,文学评论者仍然继续关注池莉小说中的“平民意识”,而且对池莉创作初期,特别是她的“人生三部曲”中所展现的平民世界还是给予了肯定。例如张德丽的《坚持小说的平民化姿态——浅论池莉小说创作》(《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12)、阎丽君的《凡俗世界的歌者——论池莉小说的平民意识》(《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5.3)、庞彦民的《论池莉的市民小说》(2009.9)、张洁的《浅议池莉作品中的世俗化和平民化倾向》(《中国校外教育》2009.12)等一大批评论文章都还是立足于池莉小说的平民意识这一创作视角,但是评述更加全面,客观,不再一味的褒扬,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

除了对平民文学的关注外,这一时期的许多研究论文还随着池莉新作的不断涌现以及创作的转型,进行了更多方面的探索。首先是对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进行的探究,这些论文大多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审视池莉小说中的各个女性形象,普遍认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有一种自觉的女性意识,她们采用小市民般的智慧来赢得爱情或坚强地生活”。《水与火的缠绵——试论池莉笔下传统与现代女性的塑造》(《经济研究导刊》2010.4)和《“水与火的缠绵”——试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都用了池莉的小说《水与火的缠绵》来说明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一个过程。他们认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在最初的时候都是柔情的像水一样的女人,对自己的定位总是“男人背后的贤妻良母”,但是经过了在“水与火的交锋中”的成长之后,她们开始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