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60年的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60年的变迁

与行政和经济体制改革这样的宏大问题相比,发生在语文课本里的变革或许微不足道。然而,它却最与我们息息相关。从识字,写出第一篇文章,到价值观念形成,语文课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一篇高考语文作文的成败,会影响每个人一生的命运。

正因如此,人们才如此关注近年来语文课本内容所发生的变化:鲁迅作品减少了、梁实秋的文章入选了、《回延安》消失了、“泰坦尼克号”来了。更具标志意义的是,广东教材收录了茅于轼、王则柯等经济学家的文章,自信地告诉学生:私欲也推动了历史进步。

我们只需回顾这六十年的语文课本,便能体味这种变革的震撼意义

...[我要评论]

建国初期到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

“国语”改“语文”教学体系在苏联影响中初建

经典课文回顾

..................................

“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这是建国后第一套小学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

课本自左向右翻阅,采用旧时的竖行排版方式,印刷为繁体字。

课文《八角楼上》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阅读全文]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1958年2月11日通过决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图为加注拼音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课。

新中国建国初期,与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一样,语文教科书也打下了苏联影响的深深烙印。

[我要评论]

“国语”改为“语文”

1949年4月,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由叶圣陶主持的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审改中小学课本。正是他正式提出将此前小学的“国语”和中学的“国文”统一定名为“语文”。

1950年7月,新成立的教育部制定了《小学国语课程暂行标准初稿》,提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儿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社交的交谈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一时期,教育部正式把“国语”改为“语文”,制定了《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语文”这两个汉字正式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专有名词。

[阅读全文]

“以苏为师”的红领巾教学法

没完没了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我们的每节语文课都是这么上的。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语文教学会按这个模式走吗?

新中国建国初期向苏联全面学习建设经验,在教育体系上同样与苏联对接。新中国最初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教材,都以苏联教材为模本。课堂教学方法也几乎是苏联模式的翻

版。上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娜在北京一所中学观摩了课文《红领巾》的教学,随后结合苏联做法进行了评议,把苏联语文课朗读、复述、分析课文的分步骤教课方法推荐给中国。随后,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成为语文课堂的中心任务,于是乎“红领巾教学法”风行中国数十年。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红领巾教学法”的来龙去脉和是是非非

"大跃进"及"文革"时期语文教科书乱象

经典课文回顾

..................................

“大跃进”期间,小学课本第一篇是这样的:“爷爷六岁去放羊,爸爸六岁去逃荒。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文革期间语文课文:“飞机飞机停一停,带个喜讯去北京。什么事情这样急?什么喜讯这样高兴?报告领袖毛主席,我今天参加了红小兵。从小立下革命志,反帝反修当尖兵。”

文革时期的语文课本

“最高指示: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课本每一课的开头都是“最高指示”,毛主席语录占了课本的大部分内容。

[阅读全文]

1958年秋出版的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时期的名家几乎“集体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反映和歌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作品。

大跃进

语文课文成“时事宣传手册”

1958年的“大跃进”狂潮中,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文学作品被大量政治时文取代。这年8月,中央布允许各地自行修订甚至编写教材。

1958年秋编辑出版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时期的名家“集体消失”,充斥着歌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作品,语文教科书成了时事宣传手册。

当时浙江省语文课本的31篇文章中,一半是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有6篇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有2篇表扬大炼钢铁,有4篇讲忆苦思甜教育...[我要评论]

[博友回忆]60年代四年级老课文《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文革时期

语文课本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横遭解散,编辑们下放劳动,各地自行编写的“革命教材”五花八门,长达十年的文化浩劫在新中国语文课本上留下了荒诞的一页。

当时,各地语文课本普遍的选文标准是“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选读文化大革命的好文章和革命作品”,这样,各地的语文课本不可避免地充斥着“语录加批判”式的文字。

[阅读全文]

[博友回忆]:

上学的第一天,拿到新书了,一翻,第一课:《毛主席万岁》,第二课:《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课:《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相关阅读:

大跃进,作文放卫星经典被批判

文革期间语文课本

文革期间语文课本

文革期间语文课本

文革期间语文课本

文革期间语文课本

改革之初:工具性与政治教育性并重

经典课文回顾

..................................

小学语文第一课《春天》:“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岗上。我们找到了春天。”

纯粹政治的内容从教材中消失,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文中,大多是像《小燕子》、《桃花苹果花海棠花》、《泉水小溪江河湖海》这样的课文,从大自然的景象开始,引导学生们进入知识的殿堂。

小学语文第一课《春天》

但语文课本还保有一些过去年代的明显特征,多数还是跟红色年代相关,如《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刘胡兰》、《飞夺泸定桥》。

[阅读全文]

优美散文、励志文字、革命故事成为这一时期课文选择的主流,像《狼牙山五壮士》、《谁是最可爱的人》、《小桔灯》、《背影》、《荷塘月色》、《生命的意义》、《海燕》等课文成为这一代人共同的经典记忆。

文革后

语文教育“拨乱反正”

1978年,这是一个真正的新纪元的开始,中小学生们拿到了和过去十多年完全不一样的新书。这套课本清除了十年动乱时期的许多谬误,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

真正的范文逐渐增多,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文数量急剧增加,而政治宣教的内容大幅度减少。

反映环保意识也逐步增加。《海底世界》一文结尾处的“海底世界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到了80年代后已变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我要评论]

基础教育与政治工具两手抓

做“四有”新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这些口号你还记得吗?这个时期语文这门课程的特点被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知识教学的辩证统一”,仍然强调“政治标准第一”的原则。

[阅读全文]

风靡一时的杨朔体课文

按"见景—入境—抒情—升华—点题"的写作套路,以状物写景为切入点,最后把对事物的赞美升华到赞扬人的精神和品格:

杨朔《荔枝蜜》: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茅盾《白杨礼赞》: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亲切,我们的小学课本(组图)*8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

卖火柴的小女孩

奴隶英雄-斯巴达克

游园不值

王冕学画

古诗:画

新世纪:语文教育逐渐回归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