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_陆效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结果显示 , 就 A 、 B 两项的整体平均百分比而言 , 绝大部分调查对象( 82 . 2% ) 都认为 , 母语知识和技能对外语学习是有帮助的 。 这一结果支持了母语对二语习得有正面影响的观 点 。 至于口音问题 , 它与说话者发音器官的肌肉运动有关 , 或者说是一种发音习惯 。 除个别特 殊情况外 , 一般对外语学习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 即使是语言程度很高的人 , 也会带一点本族语 口音 , 就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也不例外 。 在笔者看来 , 口音只是一种语言标识 , 通常不 会给交际造成困难 , 因此算不上是什么负面影响 。 三 、 重新认识“母语干扰” 现象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 , 从那时至今 , 这一领域研究发展迅 速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 研究成果之一就是对“ 母语干扰” 现象有了新的认识 。 以 Selinker ( 1972) 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认为 , 不应该把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看做是“ 干扰 ” ( interference) , 而应该看做是一种“ 认知过程”( cognitive process) 、 一种“ 策略”( strategy ) , 或是一 种“ 调解”( intercession) 。 对学习者来说 , 其主要任务不是去克服母语的“ 干扰” 或“ 消极转移” , 而是在认知过程中 , 采取有效的 “ 策略” 或“ 调解 ” 手段 , 尽快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 能。 Felix ( 1980 : 107) 指出 : “ … …在自然环境中 , 有关句法结构的二语习得数据表明 , 干扰并 不构成这一领域的主要问题 … …对我来说 , 似乎有必要抛弃这种观点 : 即把干扰看做是二语习 得中一种自然的 、 不可避免的现象 。 ” Newmark 虽然承认“干扰” 的存在 , 但认为它是无关紧要的 , 只不过是反映了学习者缺乏目 的语知识罢了 。 据此 , Newmark 和 Reibel 提出了 “ 无知假设”( ignorance hypothesis) , 并对这一 假设作了如下描述 : “ ……一个人会说一种语言 , 比如他的母语 ; 但在学习一种新语言的初始阶 段 , 有许多东西他还没有学会 … …他除了用所知道的去弥补他所不知道的 , 还能做些什么呢 ? 对那些会说目的语的观察者来说 , 认为学习者顽固地用母语习惯来代替目的语习惯 。 但从学 习者的观点来看 , 他所做的一切正是他力所能及的 : 为了弥补学习上的差距 , 他得求助于已有 的知识”( Newmark , Reibel 1968 : 159) 。 根据语言习得原理 , 二语习得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参与的心理过程 。 在此过程中 , 学习者 将采取必要的“策略” , 对所获得的外语资料进行梳理和储存 , 并对已经存有的资料加以利用 。 “策略” 是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Sridhar ( 1981) 指出 : “ 干扰” 和“ 策略” 这
表 1 高校师生对母语与外语学习关系的看法( N =100) 问 卷 内 容 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有帮助吗 ? 汉语释义对英语词汇学习有帮助吗 ? 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学习有帮助吗 ? 汉语阅读技巧对英语阅读有帮助吗 ? 汉语写作技巧对英语写作有帮助吗 ? 选项 : A .很大 7% 29 % 9% 23 % 18 % ( 调查日期 : 2001 年 2 -3 月) B .有一些 53 % 65 % 69 % 64 % 74 % C .没有 40 % 6% 22 % 13 % 8%
· 11 ·
外语 界 2002 年第 4 期( 总第 90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 , 都有一定的片面性 , 这既没有反映语言学习的本质 , 也没有揭示母语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内 在联系 。 就拿上面列举的“ 中国式英语”来说 , 从表面上看 , 是母语“ 影响” 了外语表达 ; 而究其 实质 , 应该说是母语“ 帮助” 学习者完成了交际任务 。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 尤其在初级和中级阶 段 , 由于学习者的母语水平与外语水平相差悬殊 , 总会在情急之中或不得已的情况下“ 借用” 母 语知识或母语能力 , 借以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交际目的 。 这既是学习者的一种“ 策略” , 也是二 语习得进程中的一段必经之路 。 因此 , 母语对外语学习来说 , 不应该说是只起 “ 负面影响” 或 “ 干扰作用” ,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正面影响” 和“ 帮助作用” 。 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 阐述这一观点 。 二 、 语言普遍现象促进二语习得 世界上的语言种类繁多 , 据说在 4 , 000 —8 , 000 种之间( Bissantz and Johnson 1985 : 7) , 分属 不同的语系 、 语族和语支 。 尽管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差异 , 但从本质上说 , 语言是 人类共有的属性 , 与人类思维有着密切联系 , 同时也是人类表达思维最有效的手段 。 人类的思 维是有共性的 , 因此用来表达思维的语言也具有共性 。 正如 Fromkin 和 Rodman 所指出的 : “语 言学家们对世界上的数千种语言的调查工作做得愈多 , 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描述得愈详尽 , 就愈 发现这些差异是有限的 , 而语言普遍现象( Linguistic Universals) 则涉及到所有的语法组成部 分 , 涉及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也涉及到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 。 这些原则构成了普遍语法 ( Universal Grammar) , 而普遍语法则是人类每一种语言特定语法的基础”( Fromkin and Rodman 1998 : 28) 。 语言普遍现象与语言学习有关的大致有以下几点 : 1 .所有的语言都使用有限的离散语音 , 它们相互结合构成有意义的成分或单词 ; 这些成 分和单词可组成无限的句子 。 2 .所有的语法都包含了构词及造句的规则 。 3 .每一种语言都含有具备某种语音特征的离散音段( 如/p/ , / n/ 和/a /等 ) , 都有若干个 元音和辅音 。 4 .所有语言都有类似的语法分类( 如名词 、 动词等) 。 5 .语义普遍现象存在于一切语言之中( 如“ 男” 和“女” 、 “ 动物” 和“ 人类” 等) 。 6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方法来表示过去时间 、 否定 、 疑问和命令等概念或句式 。 7 .说任何一种语言的人都能创造和理解无限多的句子 。 8 .任何一个正常儿童 , 不论出生在何地 , 不论什么种族 , 也不论地域 、社会或经济状况如 何 , 都能学会任何一种他所接触的语言 。 以上诸点 , 反映了语言的共同特征 , 与二语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 , 在 学习和掌握母语的过程中 , 不论是否意识到 , 他对上述语言普遍现象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 即通过事物的个性认识了事物的共性 。 当他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时 , 就会把他通过母语而获得 的对语言共性的认识 , 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二语习得中去 , 从而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并提 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 学习者的母语背景为他的外语学习奠定了一定的 基础 。 所以人类语言的共性即语言普遍现象对二语习得是有促进作用的 。 就拿中国人学英语来说 , 学会了汉语拼音 , 对英语语音学习会有一定帮助 ; 懂得了汉语语 法 , 会有助于理解英语语法 ; 掌握了汉语阅读和写作技巧 , 对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 也有触
· 12 ·
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 . 4 2002 ( General Serial No . 90)
类旁通之功效 。 笔者曾就“ 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什么影响 ? ” 这个问题 , 对 100 名高校师生进行了 问卷调查 , 其结果如表 1 所示 :
一 、 对传统观点的质疑 每一个学过外语的人 , 都可能体验到母语对二语习得(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SLA ) 所产生的影响 。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母语口音对外语发音的影响 , 比如 , 法国人讲英语或多或少 带有法国口音 , 中国人讲英语或多或少带有中国口音 。 除口音外 , 母语习惯还会影响学习者的 外语表达方式 , 造成所谓的“ 某国式外语” 。 比如 , 在中国人的英语表达中 , 我们经常会听到或 看到这样的 “ 中国 式英语 ” : 把“ 跑车” ( sports car ) 说成 “ run car ” , 把 “ 百 货公 司”( department store) 说成“ department company ” , 把“ 家用电脑 ”( personal computer ) 说成 “ family computer” , 把 “拳头产品”( knockout product) 说成“ fist product” , 等等 。 至于句法层面上的“ 中国式英语 ” , 那 就更多了 。 在此仅举一例 : 考生以“We must adapt to society . ”来表达“ 我们必须适应社会”( We should adapt ourselves to social circumstances . ) , 显然是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 , 不符合英语表达 习惯 。 由于上述语言现象的存在 , 传统的语言学观点认为 : 母语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 , 或者 说 , 母语干扰了二语习得( Ellis 1999 : 19) 。 母语果真对外语学习只起消极作用吗 ? 笔者认为 , 所谓“ 母语负面影响说” , 或 “ 母语干扰
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 . 4 2002 ( General Serial No . 90)
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
◆陆效用
提要 :本文认为母语有助于第二语 言习得 。 根据传统 语言学 的观点 , 母语 对外语 学习只 有“ 负面” 影 响或起 “ 干扰” 作用 。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 , 没有反映语言学习的本质 。 表面上看 , 母语“ 影响” 了外语表达 , 实际 上是母语“ 帮助” 学习者完成了语言交际 任务 。 应 该把“ 干扰” 看做“ 调解” 。 二 语习得理论认为 , 母语既是外语 学习不可缺少的背景 和基础 , 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 。 实证研究和 问卷调查 表明 , 中 国学生的外 语学习与 母语学习呈正相关关 系 , 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关键词 :母语 ;二语习得 ; 正面影响 ;资源 Abstrac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native language contributes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SLA). The author has based his argument on the theory of Universal Grammar , the finding s of SLA research and his own empirical studies . The popular belief that the role of the learner s first language ( L1)is negative needs to be reconsidered in the cognitive framework . When the second languag e ( L2)learners experience difficulty in communicating an idea because they lack the necessary target languag e knowledge , they will resort to their L1 to make up the insufficiency . The concept of “ interference” should be reframed as “ intercession” . L1 should be viewed as a resource which learners can use for ad hoc translation to overcome their limitations . The empiric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L1 play s a positive role in SLA , and literacy of Chinese studentsnative language correlat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literacy in the Eng lish language . Key words :native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positive role ;resource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5112( 2002) 04 -0011 -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