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框架理论看访谈节目中同声传译的策略与技巧

从框架理论看访谈节目中同声传译的策略与技巧
从框架理论看访谈节目中同声传译的策略与技巧

图示理论指导下日中同声传译预测教学探究-精品文档

图示理论指导下日中同声传译预测教学探究 1 什么是预测 Gile将同声传译中的预测定义为在某种特殊情景下对发言人的反应和发言方式的了解。也就是说,预测不仅是对源语字词句子的预测,也包括了对某些外在因素的预测。譬如发言人的讲话风格,发言背景等等。 2 为什么预测 常见的同声传译策略主要有:预测、等待、延迟和组块化,其中讨论最广泛的就是预测。预测的主要作用有两点:第一,英汉语法结构的差异要求进行预测;第二,为减少记忆负担要求预测。这两点虽然来自英汉汉英同声传译的总结,但是对于日中中日同传同样奏效。众所周知,日语动词处在句尾,不听到最后很难对整句话的意思下定论,因此如果能够提前预测动词,对于同声传译无疑将产生莫大的助推作用。 3 预测的种类 关于预测的分类也是百家争鸣,翻译界大家们各抒己见,难于统一。Besien将预测分为语言性预测和言外预测。语言性预测是指发言人在说出之前,译员用目的语将相关内容翻译出来。而言外预测则指译员通过语境或其他相关条件进行预测。与此相似,“巴黎学派”将预测分为语义预测和内容预测。这种预测在意义上和前者分类类似。这两种预测分类虽然存在着差别,但也

有着共性,总结起来就是大预测和小预测。大预测就是对大背景,发言人背景等的预测,而小预测则是对语言内部的预测。 4 图式理论 所谓图式,就是人在同外部世界的交往过程中围绕不同事物和情景所形成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人们赖以认识和理解周围事物的基础。关于图示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语言图式 语言图示指的是人们学习一种语言时对词汇语法,语音语调等的掌握程度,是内容图示和形势图示的基本条件。 4.2 内容图式 内容图示则是指人们了解世界的情况,是和某些关联性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相联系的。是在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背景知识推理等知识储存。 4.3 结构图式 结构图式又称形式图式,指涉及不同题材与不同主题等语篇结构方面的知识。 5 预测方向及预测方法 通过以上探究,预测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即言外预测和语言内预测,换言之则是大预测和小预测。笔者从这两个方面提出一些预测教学方法。 5.1 图示记忆法 即建立个人词库和知识储备库,但是并不是简单地建立知识

访谈节目《对话》策划案doc资料

访谈节目《对话》策 划案

访谈节目《对话》策划案 节目阐述: 一、背景浅析 时下各类访谈类节目越来越多,他们的题材多以生活类,情感类为主,他们们以吸引受众,满足受众好奇心,提高收视率为目的,一般格调比较轻松欢快,能博人一笑。这种策略只能取胜一时,并不能吸引受众长久的关注下去,这类节目只能用于观众在工作劳累之余消遣娱乐,放松心情。 而在当今,准备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在创业中遇到难题的并且无法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的人不胜其数;因为失败从此萎靡不振,自此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人不胜枚举,这类人在现实社会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对话》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而创建的。旨在帮助这些人走出困境,为他们提供精神家园,指明主流价值观,重振雄心,再创辉煌。 二、.企划动机 1.为在事业打拼中迷失的人指明方向 2.为正在创建事业的人指点迷津 3.为正准备创建事业的提供策略 4.让失败过的人找到方向,让遭遇挫折的人走出困境,让准备起步的人信心倍增,让尽可能多的人走向成功 三、节目设定 1、节目名称:对话

2、节目类别:工作创业类,教你如何面对现实,走向成功 四、节目主旨:1.为在事业打拼中迷失的人指明方向 2.为正在创建事业的人指点迷津 3.为正准备创建事业的提供策略 五、节目目标:让失败过的人找到方向,让遭遇挫折的人走出困境,让准备起步的人信心倍增,让尽可能多的人走向成功 六、节目定位:刚毕业以及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 七、节目形态:室内访谈和VCR结合 八、节目特点:贴近民生,情真意切,积极向上 九、节目长度:50分钟每期,分两段播放,中间插播三分钟广告 十、播出时段:周六20:00—20:50 十一、播出次数:每周一次 节目制作 一.节目团队 主题:就业择业创业 主持人: 嘉宾:马云 摄像: 场外记者: 道具:

口译问题及策略

口译问题及策略研究 吴羡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口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它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机械转换,而是涉及到人复杂的思维转换过程,需要口译员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和其它各种能力。本文指出对口译员的要求,对口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可行的解决策略,为以后的口译实践进行指导。 关键词:口译;信息处理;策略 On Interpretati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Abstract: Interpreting is a complex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hich is all about sophisticated switch of different thinking modes. It needs rich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languages and many other abilit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in interpreting and providing practical interpretation strategies, which will guide interpreting practice. Key words: interpret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rategy 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和一种双语交际活动,口译因其实用性和高效性在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口译活动是一项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较好掌握的技能,它不仅对两种(或以上)语言的掌握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对其他很多非语言能力也有严格要求。口译被定义为一种特定的语言行为过程,是人们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为消除彼此语言之间的障碍,由

(课)视译单位(口译快速提高技巧)

视译单位-类意群 一、技巧讲解 1.断句是译出语语序关键,断句基本方法是以类意群为单位。以类意群为视译单位是断句基础和译员基本功。 2类意群特征 1)相对独立意义概念; 2)在一目可及范围之内; 3)能通过连接语灵活与前后视译单位结合。 3相对独立概念:可以被独立翻译出来,不会产生意义的上的误会或不完整 May I ask you to attend the meeting? 两个相对独立概念:[1]May I ask you; [2]to attend the meeting. [1]我可以请你; [2]出席会议吗. 4在一目可及的范围内:有时一个独立概念很长,难以迅速看完,只能再度划断。 The moment when all the people in the organization became angry and began to agree with one another as to who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was exactly the time when an

even more serious event took place. The moment //when all the people in the organization// became angry// and began to agree with one another// as to who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was exactly the time// when

an even more serious event took place 5.能够通过连接语较灵活与前后的视译单位结合:增加一个连接词之后,可以比较顺畅完整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 Indeed, we hope to intensify work with China that not only adjusts to the international rules developed over the last century, but also joins us and other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the new century.

同声传译中的交际策略

同声传译中的交际策略 虽然学者们对“交际策略”有不同的定义,但总的来说,交际策略指某人在完成某种交际任务时,为了克服表达的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潜意识的技巧。对交际策略研究的不同角度导致了交际策略分类的多样性, 但最具影响力的分类有三种: Tarone: 社会交互策略( social interactional strategies)模式、 Fraech & Kasper: 心理策略( psychological strategies)模式 Nijmegen Project ( cf. Poulisse. N. ): 综合心理因素和语言因素的分类。 Tarone按话语功能分类的社会交互策略模式: 1. 转述(paraphrase) (包括近似、迂回、造词三个次类) ; 2. 借用( borrowing) (包括母语直译、语言转换两个次类) ; 3. 求助( asking for assistance) (包括提问、查询两个次类) ; 4. 回避( avoidance) (包括回避话题、放弃内容两个次类) ; 5. 手势语( gesture) 。 考虑到同传的特点, 就真实的同传资料中常见的七种交际策略进行分析, 探讨译员采用各种交际策略的原因及它们对同传质量的影响。 1省略(omission) 省略是一种回避行为,是一种减缩策略。省略发生在语言的不同层次,省略的信息不仅有单个词或词组,有时甚至包括一些句子。省略分为主动省略和被动省略。当译员认为某些信息多余(如语言差异、同义项、先行提到、不影响连贯性的内容) ,往往主动使用省略策略以便留出更多的精力和处理能力来理解和记忆输出后面的信息;由于听到的信息难以理解,译员忘记等原因,当译员的总处理能力小于同传任务所需要的处理能力时,译员则被迫省略一些信息,避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没有把握的信息上,避免提供条理不清晰或理解度低的译文。 例1 ( SL) : . . . the Rede lectures established in the 16th century. I would like to say a little about the almost 500 years’ history of these lectures. (TL) : 瑞德演讲是在16 世纪开始的一项学术活动。我想简单地说一下瑞德

采访时提问技巧和注意事项

记者在新闻采访时如何有效提问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记者提问了些大白话,如“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像这样的提问,既不能让霍金快乐,更无法让读者快乐。面对霍金,记者的提问有太多的外行话,以至于霍金拒绝回答一些提问,这本身就颇值得反思。无独有偶,记得两会期间,有记者提问经济学家吴敬琏,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已回答多次,要求记者多看看他写的书或有关报道。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石家庄签名售书时,一记者采访她时曾提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当时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上述例子都是一些失败的提问,也无一不说明提问的重要性,可见,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而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因此能否掌握提问的技巧和风格,实现有效的提问是采访的关键。 提问要凸显尖锐性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抱以怎样的态度和情绪往往影响思路的拓展和对有效信息的获取。采访者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果把新闻采访的具体操作视为一种优越资本,势必会造成采访对象的抵触情绪,从受众的收听、收看效果来看也显得高高在上、没有根基。而过于温和,又很难得到记者想要的东西,因此,如何在平等的氛围中显出提问的尖锐性,才是提问的关键所在。央视主持人王志在节目中环环相扣针针见血的提问令人叫绝,有关他的“很尖锐”的名声已经在外,甚至一些人说他刻薄,但他在谈《面对面》栏目的采访时,强调的也是平等对待被采访对象,不凌驾于被采访对象之上,特别是当被采访对象属弱者时。在面对地位、学识比自己高的人时,王志依旧镇定自若,游刃有余。“我是一个主动者,对方是被采访者,对方把我问住了就是我的失败。哪怕答案已经知道了,也要通过对方的口说出来。始终记住对方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我面前都只是‘采访对象’这一种身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记者不知不觉就被采访对象带到了他们的思路中。“关键是要摒除杂念,我又不是有求于你,你答应我采访就应该配合我。如果想得很复杂,想把你得罪了怎么办,那就必然会心虚,难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你接受我采访,我很感激,因为你配合了我的工作,除此之外不能有其他心态。”王志说。但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常看到记者对一些被采访对象盛气凌人,且不论被采访对象的感受,就是观众看了也不舒服。事实上,即使被采访对象仅是一名在押罪犯,他的人格也应该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所以说提倡提问风格的平等性很重要。提倡平等性并不等于失去了原则立场、也不等于对任何事情持中庸态度,面对棘手的事件,为揭示它的真相,提问必须一针见血,它的尖锐性要得到体现。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被监督对象本身并不想说什么,甚至掩盖都来不及,如果没有好的采访方式,显然不会有好的收获,而如果问不到点子上,舆论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平等的采访是一种处事原则,但挖出采访的实质东西才是提问的目的。 常用的提问方式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提问没有定法,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采访内容均有不同的要求,但从新闻采访规律上来讲,一些常用的提问方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我们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适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既然是开门见山,提问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往往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地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启发引导式。一些采访对象面对记者不免有些紧张,特别是面对摄像镜头时,常常对记者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

同声传译的自我培训方法

同声传译的自我培训方法 2008年11月18日 首先声明:以下方法必须以非凡的努力为前提,否则同传便无法实现 自我训练:提高同声传译技能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自我训练。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得到专门化的职业训练。有些译员已经在一线工作了很长时间,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和心理素质,如果了解同声传译训练的内容和主要方法是可以进行自我训练的。但同声传译的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学习者一定要有恒心、耐心和决心,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自己的同声传译水平。当然并非人人都可以进行同声传译的学习,它要求学习者要有扎实的双语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连续传译的基础并对同声传译有浓厚的兴趣。以下介绍同声传译专业训练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 ①影子练习: 影子练习(shadowing exercise)又叫原语或单语复述练习。就是用同种语言几乎同步地跟读发言人的讲话或事先录制好的新闻录音、会议资料等。该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译员的注意力分配(split of attention)和听说同步进行的同声传译技能。做影子练习时,开始的时候可以与原语同步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以在原语开始后半到一句话跟读原语。跟读原语时不仅仅是鹦鹉学舌,要做到耳朵在听(原语)、嘴巴在说(同种语言复述)、脑子在想(语言内容)。在跟读完一段5-8分钟长度的讲话或新闻之后,应该可以概述出原语的主要内容。在影子练习的后一阶段,可以安排“干扰”练习,就是在听、说同步进行的同时,手也动起来。要求学员从999开始写起,按倒数的形式往下写999、998、997…。影子练习视个人的基础可以进行3-5周(每周2-4小时)的训练,练习形式相对自由,在听广播、看电视、听报告时都可以做此练习。学员在练习中产生了想用译入语同步陈述时就可以转入下一阶段的练习了。 ②原语概述: 原语概述练习是影子练习的延续。就是学员用原语跟读完一段讲话内容后,停下来凭记忆力对刚刚跟读的内容用同种语言进行概述,归纳讲话内容的核心思想。如:“On April 8 we have noticed the news of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Morihiro Hosokawa’s resignation. This is an internal affairs of Japan. Prime Minister Hosokawa has made a valuable effort to promote Sino-Japanese friendly relations. We hope that Sino-Japanese relations can continue stable and healthful development.” 就可以概括为:“Japanese Prime Minister resigned. We hope this will not have impact on Sino-Japan relations.”开始做该类练习时,间隔时间可以相对短一点,在学员掌握要领之后再逐渐加长。原语概述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员短期记忆力、边听、边说、边想(抓核心内容)的习惯。 ③译入语概述: 译入语概述练习是在原语概述练习进行一段时间后将概述原语内容用译入语进行。目的是巩固听说同步并逐渐过渡到真正的同声传译。练习时译员不必过度强调句子结构和具体内容,而是培养用简练的译入语传达原语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信息点。如:“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a vital component of continued economic development. Here and in Hong Kong decades of explosive growth have taken a toll on the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destru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raffic congestion and deforestation. Not only does this discourage further economic investment and encourage industries already here for relocate, but it also makes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for Guangdong to enter into the next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可以用译入语--汉语概述为:“环境保

同声传译中的几个难点

Chinese puts in a good word for the English language 中文对英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福州新航道外语培训学校Words of Chinese origin are playing a key role in driving the ongoing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experts in both languages say. 一些中英文语言专家表示具有中文渊源的单词在英语中出现是英语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The fact that some 300 million Chinese people are now studying or have studied English means the important impact of Chinese on the language can't be denied, " said Paul J.J. Payack, president and chief analyst at Global Language Monitor. “三亿中国人正在学习或曾经学习过英语,这意味着中文对英语的影响力是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全球语言监测机构主席Paul J.J. Payack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It says some 10, 000 words are added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annually, with about 1.83 billion people using English as their native, second, business or technical language. 该机构数据显示,每年新增英文单词在10,000个左右。目前全球大约18.3亿人在使用英语,包括母语、第二语言使用者以及用于商业或技术用语。

英汉同声传译技巧与训练(仲伟合)

英汉同声传译技巧与训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高级翻译学院首任院长仲伟合 1、同声传译的概念 口译按工作方式分为连续(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又叫交替传译、逐步传译)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同声传译因为与发言人同步进行翻译,无须占用会议时间而受到了会议组织者的欢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流行于许多国际组织。所谓同声传译指的是用一种语言(译入语)把另外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与原语发言人几乎相同的速度,用口头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式。近年来,世界很多地方称这种翻译为“会议传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在大多数情况下,同声传译是通过会议设备来完成的。译员坐在特制的口译箱里,通过耳机接听发言人的讲话内容,随即通过麦克风把原语发言人的讲话内容用译人语传达给大会的听众,听众则利用耳机选择所需要的语言频道,接受翻译服务。 与交替传译相比,同声传译具有以下优点:(1)在同声传译中,发言与翻译同时进行,不占用会议时间;(2)同声传译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在同一时间内对多种语言同时进行翻译。(3)在大型国际会议中,译员有时可以事先得到发言稿件,早做准备,提高翻译的准确率。因此,现在国际上的会议,百分之九十都是采用同声传译的方式进行。 同声传译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常规同传:在翻译中,译员没有稿件,靠耳听、心想、口译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声传译工作。(2)视译:译员拿到讲话人的书面讲话稿,一边听讲话人的讲话、一边看稿、一边口译。(3)耳语传译:不需要使用同传设备。译员一边听讲话人的发言,一边与会代表耳边进行传译。 (4)同声传读:译员拿到书面译文,边听发言人念稿,边宣读译文。同声传读需要注意发言人在宣读论文过程中增加及减少的内容,有时发言人也可能会突然脱稿进行发言。 2、同声传译的工作程序 同声传译的工作程序可能简单表示为:也就是原语发言人在会议厅主席台(或会场)对着麦克风发言,同传译员则坐在特制的口译箱里通过耳机接听原语信息,同时用目的语言准确传达原语信息,通过麦克风把信息传达出去。面听众则通过耳机接收翻译内容。在上述同声传译程序中,以下几个方面对同声传译的质量会带来影响:(1)发言人:信息发出者。其讲话内容、发言速度、言语逻辑、讲话口音等都对同声传译员对原语的理解带来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翻译质量; (2)同传译员:同传译员是翻译成败的关键。同传译员在工作中要做到“一心多用”,听、想、记、译几乎要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因此同传译工作极具挑战性; (3)同传设备:同传译员的翻译结果要靠设备才能为听众所接受。同传活动中,译员要熟悉设备的操作。特别是遇到多语种翻译要用“接力翻译”(relay interpreting)时,更应该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同传译员一般要在工作前30分钟到场检测设备。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找有关的技术人员解决。在口译过程中,始终应该有设备技术人员值班,以解决应急问题。

《杨澜访谈录》节目定位分析

《杨澜访谈录》节目定位分析 (2006级广播电视新闻学) 【摘要】定位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节目与其它节目的区别,准确而又独到的定位,是一个节目能否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杨澜访谈录》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准确的节目定位。与其他谈话节目相比,该节目在定位上具有锐意求新,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的特色。本文从频道、主持人、人文、嘉宾、受众定位几个方面分析了《杨澜访谈录》节目定位的成功。 【关键词】杨澜访谈录节目定位分析 Analysis about program Orientation of Yang Lan Fang Tan Lu LI Fu-yan Instructor: ZENG Hui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News Major,Grade 2006) 【Abstract】Orientation is the soul of a program.It decid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ogram and the others. Accurate and unique orientation is the key reflecting a program’s vitality. The success of Yang Lan Fang Tan Lu is decided in a great degree by its accurate https://www.360docs.net/doc/f18887143.html,pared with other TV Talk Shows,this program’s characteristic of orientation is active innovation,humanistic concern and international sigh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ccess of Yang Lan Fang Tan Lu by paying attention to its orientation of channel,emcee,humanity,honored guest and audience. 【Key words】Yan Lan Fang Tan Lu Program orientation Analysis

小学语文阅读预测策略的教学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18887143.html, 小学语文阅读预测策略的教学探究 作者:李维碧 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15期 摘要:预测教学是指将学生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进行引导,使其转变为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进行不断预测,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阅读策略指导的重要性反复强调:“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若是没能够给予学生一点儿帮助,等同于没有指导。”以此为根据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即使读书破万卷,其阅读理解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教会学生掌握适当的阅读策略,并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够活络,是提高其阅读效率的关键问题所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测策略;探究 一、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的教学意义 无论成人还是学生,阅读都是一个动态构建的再造过程,其并不只是简单的单向、被动接受知识信息的过程。阅读的本质是将读者与文章之间互相作用,对意义进行构建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作者与读者思维摩擦与心灵交流的渠道。阅读,以字义解释为阅读文字背后的意义。纵观世界十几年来的教育制度改革活动,无一不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放置于首要位置。由聂震宁先生所著的《阅读力》一书中明确强调:“一名好的阅读者是能够有意识地在阅读中使用联结、提问、图像化、确定重点、推测、分析、综合、监控理解等此类策略,从而与文本进行互动,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涵。”《阅读力》一书中所讲述的七种阅读策略已演变成七种阅读能力,而这七种阅读能力则需要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哪怕是低龄、低年级的学生。 二、小学语文阅读预测策略的教材编排 统编版教材的重新制订,使语文课堂迈出了从“教课文”至“教阅读”的脚步。在实际中,大部分语文教材单元都会或多或少地渗透一些阅读策略意识,关于课文预测的渗透其实早已展开,在看见课文题目时,每个人都会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所谓阅读预测,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助相关提示信息,凭借自身日常生活经验与已掌握的知识对课文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假设,而后在阅读过程中找寻有利信息,检验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以达到对课文最终理解的目的。通俗来讲,阅读预测是一名优秀的阅读者对作者的意图进行揣测。 三、小学语文阅读预测的教学策略

同声传译中顺译的类型与规律

·口译· 同声传译中顺译的类型与规律 收稿日期:2005-02—09 修订稿日期:2005-03—28 一.引言 顺译是同声传译(包括视译)中因翻译条件所限(译员翻译必须与发言人的讲话几乎同步进行)而采用的顺句驱动(syntactic linearity)的方法(张维为,1999I杨承淑,2002)。鉴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序和语序上的巨大差异,为了达到。同步”的要求,译员必须按照所听到原文的顺序,采用断句、切分、等候、预测、调整、移位、增补、删减等技巧,翻译出源语整体的信息(刘延立.1996I李长栓,1996。张维为,1999,等)。顺译在及时储存信息和适时调整词序上最为省时省力,也是在词序差异大的语言组合间传译的显著策略。 尽管口译的精神在于摆脱源语语言的外在形态或语言结构等形式上的束缚(deverbalization)(scleskovitch,1 978).同声传译(包括视译)的难点在于译员在听/看到一个完整的信息之前就不得不开口翻译,不像交替传译中译员可以通过记忆或笔记的帮助展现一个完整的信息;更不像笔译有充足的时间来谋篇布局、酝酿佳句。如何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之下.达到顺应原文词序,且译文达到与原文意思一致(sense consl’stent)、逻辑连贯(10gical coherent)的可接受性.应是每个译者都盼望彻底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通过对英译汉与汉译日同步口译的顺译分析,讨论顺句驱动的类型和潜在的规律, 二.前人研究 根据Frieda Goldman-Eisler(1972)针对6位专业口译员,以英、法、德三种语言组合以及9个口语与文本交互组合所进行的同声翻译实验结果显示.有11%的译语是按照源语的停顿或信息单位(chunk)来切割.并以词序对应的方式把源语的信息内容表达出来。

电视节目分析:《杨澜访谈录》

电视栏目《杨澜访谈录》特色分析 1栏目概况 1.1栏目历史 《杨澜访谈录》(见图1)创办于2001年2月9日,是著名栏目主持人杨澜创办并亲自主持,与上海东方卫视合作的一档新的访谈栏目。它是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栏目,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光辉历程。栏目首播时间为星期天22:35,重播星期一05:20,时长为30 分钟左右。 图1:《杨澜访谈录》栏目标志 1.2栏目定位 《杨澜访谈录》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端访问,定位锐意求新,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特色。秉承着“记录一个人和他的时代”的宗旨,栏目以精彩人物、精彩话题为主要特色,邀请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精英翘楚,坐而论道。力图穿越风云际会的有限时空,而将嘉宾的人格力量和社会价值作为栏目的终极呈现。 《杨澜访谈录》覆盖大中华区三千五百万家庭,拥有超过一亿五千万的观众群,发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社区,全球观众超过三亿人。自栏目创立以来,收视表现始终骄人。由于栏目品质富于人文气息,特别在社会中高阶层的精英人群中有着相当的美誉度。但不可否认的是,《杨澜访谈录》的影响力远大于收视率。 2栏目构成 2.1序幕(以采访美国外交官洪博培为例) 本期导视(确定本期主题:洪博培——爱骑自行车的美国外交官)

宣传短片(杨澜在美国大使馆前做简短介绍) 2.2正式访问 影像资料场景访问1(回忆儿时对现在职业的态度)下节预告场景访问2 (对中国的看法及建议)下节预告影像资料场景访问3(重点:辞职的理由,是否会竞争下届美国总统)结束(感谢词) 2.3结束 视频短片(杨澜在美国大使馆前进行本期的总结,以及祝福) 精彩回顾(嘉宾经典言语,字幕) 2.4下节预告 (见图2:杨澜采访洪博培和奥兰多) 图2:栏目构成 3栏目内容 3.1栏目理念 《杨澜访谈录》以主持人名字来命名,体现了品牌意识。不仅选择在世界各地范围内进行采访,并且地点是根据嘉宾所在地而定的。栏目的采访环节是以一人一椅面对面双向交流的形式组成,无现场观众。这样的形式将访谈定在一个相较严谨的位置上,这也与栏目采访名流的理念相适应。 《杨澜访谈录》重在揭露嘉宾的人格力量和社会价值。关注人的性格特点和独到见解, 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 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揭示一些“历史

访谈节目中的访谈沟通技巧

访谈节目中的访谈沟通技巧 ——以“艺术人生”为例“艺术人生”是我们全家都比较喜欢的一个节目,我总结了以下这个节目的 一、嘉宾选择 艺术人生在选择嘉宾上很有眼光,嘉宾总是在其领域有比较大的艺术成就,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人必须有一定的岁月历练,再加上朱军主持,一下子节目的深度便上去了,同时观众通过《艺术人生》,可以看到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明星成长过程中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他们丰富的生活阅历、坎坷的人生经历、独特的人生感悟都会给观众有价值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观众的认知欲。 二、朱军独特的主持风格 主持人是谈话类节目的灵魂和核心。主持人控制着节目的整个节奏,谈话节目的风格与成败取决于主持人的水平与魅力。《艺术人生》的成功离不开我们甘肃兰州朱军扎实的主持功底和儒雅、温和、机智而不失幽默的主持风格。在与嘉宾交谈时,他真诚平实、善倾听,他对倾听的技巧运用的很好(眼睛总是注视嘉宾而且有情感投入,有时眼睛中饱含泪光,让嘉宾有反馈感)。这种独特的风格容易营造出平等的交流平台。嘉宾在这种真诚的氛围中,感觉到这个栏目不以发掘明星的隐私为乐趣,而是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和他们聊人生、聊感悟,意识到这是一个沐浴在人文关怀之中的心灵港湾,从而消除原来的紧张和拘谨,主动敞开自已的心扉。在对嘉宾进行提问时,朱军的提问随意自然而且恰到好处,他对嘉宾的谈话总是满怀兴趣地倾听,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能根据现场气氛灵活机动地把话题引向深入,控制谈话走向。 三、讲究的表现形式 “艺术人生”的结构也很有特色,每一期节目都能根据不同嘉宾的个性特点、不同的话题,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谈话内容,逐幕构建故事,使故事的叙述总是处于上升和前进状态,最后在高潮中结束。《艺术人生》也擅长用特别的道具来引领谈话内容,用意外的“礼物”来制造悬念,营造谈话氛围。另外,栏目在形式上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包装内容,如设置现场乐队就可以根据谈话的节奏和进展予以不同性质的音乐伴奏,以渲染现场气氛;为了强化舞台背景,栏目组常常以被访者的生平剧照、童年影像以及将被纳入谈话议题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照片或资料作为舞台背景装饰,所有的这些设置都会使节目本身增加更多的可视性。 四、访谈者技巧 1.扮演倾听者的角色,面对不同的嘉宾,朱军有时会以一问一答

口译应对策略

第八单元 Unit Eight 口译应对策略 Coping Tactics in Interpreting ?同声传译应对策略 ?Coping Tactic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同声传译是要求很高的脑力活动,译员在发言人讲话不停的情况一边听一边“同步”地把讲话口译为另一种语言。即使译员的双语功底很扎实、口译技巧很熟练,在同传现场也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 同传现场困境的处理 ?(1)遇到听不懂的词的处理 克服这一障碍的有效办法是译员应培养自己的猜测和预测能力,另外还要了解必要的背景材料和知识,这样就能心中有数,知道讲话人要谈到什么方面的内容。译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翻译,即使遇到个别不会的词,根据上下文以及对整个讲话精神的体会,也可将全句同容猜测出来。同传过程的原则是,不能被一个词卡住而不能将口译任务继续下去。 ?(2)长句的处理 在遇到长句时,有意识地对长句进行切分(segmentation),注意运用“顺句驱动”原则。只有把听到的信息及时译出来减轻记忆的压力,才能有效地处理接下来的新信息。对源语中的长句按照一定的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切分,就可以达到目的。 ?从同传服务的对象来说,也要求译员对长句进行必要的切

分。在任何一个会议中,听众更倾向于接受语句较短的语篇,这样更容易理解。如果译语表达不简洁,听众就不容易听明白,同传就不易成功。 ?在处理长句时,可以使用“Salami Technique”. Salami是一种意大利香肠,其成品既长又大,外表丑陋无比,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咱种难以下咽的食物,但是在切成薄薄的一片片放在装饰美丽的盘子里后,其形状与色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吊起人们的食欲。“Salami Technique”经常被用来比喻在复杂事物后面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同传中的Salami Technique主要指一化繁为简,切分句子的技巧。 ?如:Strange behavior on the part of whale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has been observed over a number of years now. A team of marine scientists has come up with a new theory to explain this behavior. But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has arisen in Argentina about the theory. ?译:人们发现南大西洋的鲸鱼行为怪异。这是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的。一些科学家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可以解释这一行为。但该理论在阿根廷却引起了争议。 ?处理长句还要会使用“ 润滑剂”。在同传中,为了赶时间,往往尽可能依照原文的句法结构,即“顺句驱动”,避免做大的改动。当把长句切为短句时,会造成一种断断续续互不关联的感觉。因此,在短句之间,要灵活地添加一些连接词,使译出的句子听起来不艰涩、生硬。 ?如:How can the European Unio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European film and television program industry which is competitive in the world market, forward looking and capable of radiating the influence of European culture and of creating jobs in Europe? ?在同传中,在不打乱其完整结构情况下,首先将其切割为短句,在必要的地方,重复使用一些字词,同时在断句之间,添加一些虚词,使句与句之间有机联结起来。此句可译为: 欧盟应该怎样做才能对欧洲的电影、电视工业有所贡献,使它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使它有能力发挥欧洲文化的影响,并且能够在欧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呢?

谈话节目策划

华传校园谈话节目策划书 节目名称:《show time》 一.背景分析 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是教育的延伸和提升,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谈话节目是通过话语形式,以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双重渠道来传递信息,整合大众传播、人际传播,营造出一种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场”的节目类型。现代社会人们十分渴望交流互通和现在自我,谈话节目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和展现的舞台。当代大学生之间需要一个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借鉴他人好的地方加以利用,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走许多的弯路。现代的大学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这是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武汉高校数量之多名列全国前茅。可是武汉各个高校之间一直缺乏一个固定的交流平台。其实高校间互相借鉴学习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方法,同时对学院师生打开眼界,开阔视角也有很大帮助。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是一个刚开办不久的具有传媒特色的学院。因为学院的开办时间不长,所以在校园文化和社团组织上与武汉其他高校相比存在着一些欠缺的地方。正因为校园文化在学院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需要借鉴和学习其他高校在这些方面成功的原因。取长补短,使学院的校园文化更加完善和深厚。 二.节目宗旨 基于背景分析,我们决定创办一档由话题和故事为主、互动性强、带有脱口秀节目特色的现场谈话类节目——《show time》。并使之成为一档在校园中具有品牌效应的节目。 之所以用《show time》作为节目的名称是因为整个节目是围绕着校园里的故事来展开。而“show”则是因为我们想突出一种展现自我的意识。我认为当代大学生们都有一种展现自我的渴望,这就是一个想show就show的舞台。现在人们对于节目有一种娱乐至上的观念,而“show”这个词恰好反映娱乐,轻松的风格。这个名称就把校园文化与现代观念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show time》的节目宗旨是:交流校园文化,展现大学生活。为了跟其他学校有更好的交流平台,展现武汉各个学校大学生的生活趣闻和不同的校园生活经历。从这些趣闻和经历中得到学习和提高。 三.节目定位 找到节目的定位,才能找到创作的突破口。 《show time》的定位有两个基点: 1.“交流”和“展现”是贯穿这档节目的两个关键词。现场谈话节目重在交流,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只有是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形成一个良好的交流互通,节目才会获得认可才有可能长久的生存。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注,凸显地域特色。因为被邀请的嘉宾都是来自武汉的各个高校。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武汉这个统一的地域特点。关注在我们身边的大学生,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其实一部分也相当于是我们身上的故事。因为大学生之间会很容易产生一种共鸣。这也是现场互动性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现代社会是一个娱乐至上的社会,一切活动如果脱离了娱乐的因素将不会获得很大的成功。节目的娱乐时代已近到来,我们应该要结合社会受众的实际要求来创办一档节目。正因为如此,所以《show time》这档节目基于普通的谈话节目上还要加上脱口秀的特点,使

同声传译(SI)的自我训练方法 ,据说这是学英语事半功倍的方法!!!

同声传译(SI)的自我训练方法,据说这是学英语事半功倍的方法!!! 作者: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吉良 序:偷听张老师课了,帮他写个自传吧!呵呵,和天下爱好者共勉~~ 爱向天涯问路!不与自己说不! 故作玄虚何苦?谁知兄弟去处?——同传中流砥柱!!! 1.同声传译概述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时间严格限制难度极高的语际转换活动,它要求译员在听辨源语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迅速完成对源语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转换和目的语的计划、组织、表达、监听与修正,同步说出目的语译文,因此同声传译又叫同步口译。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同传译员以“闪电般的思维”和令人叹服的口译技巧,成功克服上述多重任务(multi-tasking)间的交织、重叠和干扰给大脑造成的能量短缺和注意力分配困难,使听和说并行不悖,成为与源语发言人一样令人瞩目的明星。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我国北京、厦门、广州等地的几所高校在国内率先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口译课程,进行了同声传译教学的有益尝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交往日趋频繁,在我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大量的国际会议引发了市场对同声传译的旺盛需求。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教育部于2000年制定了新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首次将口译课列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随后国内各高校外语院系纷纷开设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口译课程,一些院校甚至还专门设置了翻译专业或翻译系,专门培养口译人才。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在我国高校任教的口译教师绝大多数都属于“半路出家”,他们既非专业译员出身,又非口译专业毕业。尽管他们目前承担着口译教学工作,但却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同传训练,也不曾有过任何同传实践,所以对同声传译非常陌生急需“脱盲”,否则将难以胜任同传教学。除了师资原因之外,还由于课时、设备、学生素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培养规模等条件的限制,各院校基本上只教交替传译,同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