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沉积物波及其在南海研究之现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8
地球科学进展 第 22 卷
育在坡度为 0.1 ~0.7°的 斜 坡上,波 高 和 波 长 分 别 可达 80 m 和 7 km 以上。细粒浊流沉积物波的形态 及 特 征 与 坡 度 角 的 大 小 、距 离 源 区 的 远 近 ,以 及 沉 积 物 供 应 等 因 素 有 关[8,11]。 细 粒 浊 流 沉 积 物 波 主 要 由 细粒浊积粉砂和泥组 成,并 与远洋 或 半远洋 背景 沉 积物交互。很多细粒浊流沉积物波都与其补给浊流 沉 积 体 系 保 持 着 长 期 的 均 衡 关 系[18]。
文献[36,37]对 Flood 的 [32] 模式 进行 了改 进, 用于解释与流向斜交的沉积物波的成因。按照他们 的 模 式 ,陆 坡 上 的 沉 积 物 波 ,其 波 脊 方 向 多 数 与 流 向 斜 交 。 此 外 ,近 年 来 ,背 流 波 模 式 还 被 推 广 应 用 到 了 浊流 沉 积 物 波 中 。 [40,41] 但 是 ,W ynn 等[3]对 8 个 已 知的浊流沉积物波 形成 条件 的计 算表 明,这 些波 并 不满足形成背流波 所需 要的 佛劳 德数 条件,亦即 浊 流内部不可能出现能够导致浊流沉积物波形成并维 持其发育的背流波。
细粒底流沉积物波一般分布于盆地底部或下陆 隆环境[18 ~24],其分布范 围可 达数 千平 方 千米,波 高 一般为 15 ~50 m ,最大可达 150 m ,波长一般为 1 ~ 10 km ,波脊延伸长度可达 10 km 以上,波脊较直,或 略有弯曲,极 少 分叉[6,19]。 底流 沉 积物 波 一 般由 典 型 的 泥 质 、粉 砂 质 和 细 砂 质 等 深 流 沉 积 组 成 ,生 物 扰 动强烈,以致原 生 沉积构 造 缺乏 或 模糊 不 清[23 。 ~25] 大量研究表明,发 育于陆 坡 上的细 粒 底流沉 积物 波 的排列方向通常与区域等 深线呈 一定角度(一般 为 10 ~50°),并向 斜坡 上倾 方向 和逆 流方 向 迁移[19]。 发育于盆地底部的底 流沉积 物 波,其 脊线排 列方 向 一 般 垂 直 于 底 流 的 流 向 ,但 受 科 氏 力 的 影 响 ,波 脊 相 对于底流流向的角度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偏转。
2 深水沉积物波形成模式
已提 出的深水 沉积物波 形成模 式主要有:背流 波 模 式(lee w ave m odel)[32],逆 行 沙 波 模 式(anti-
dune m odel)[7],内 波 模 式( internal w ave m odel)[33,34],底 形 和 失 稳 混 合 模 式(m ixed bedform and failure m odel)[35]等。此外,部分学 者还 讨论 了某 些 沉积物波由陆坡重力过程如滑 塌作用等形成的 可 能性。 2 .1 背 流 波模 式
第 22 卷 第 9 期 2007 年 9 月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文章编号:1001-8166(2007)09-0907-07
深水沉积物波及其在南海研究之现状
Vol.22 No.9 Sep.,2007
钟广法1,李前裕1 ,郝沪军2,王嘹亮3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 0092 ;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深圳 5 1806 7 ;3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 广州 51 0760)
粗粒底流沉 积物 波 由深 水 底 流 形 成,主 要 有 2 种 产 出 形 式 :一 是 线 型 波 或 沙 丘 ,类 似 于 粗 粒 浊 流 沉 积物波[30],其波 脊大 致 垂 直于 底 流流 向;二 是新 月 形 沙 丘 ,存 在 于 有 强 底 流 扫 过 的 陆 坡 环 境 ,特 别 是 有 近源粗粒沉积物供应的地区 。 [30,31] 这些底形宽 200 m 、高数米,可 以呈 孤 立底 形 或 横 向联 合 底 形 产 出, 发育有特征 的“海 鸥翅”形 态(gull-w ing shape)[30]。 有关粗粒底流沉积物 波 物 质 成 分 方 面 的 数 据 很 少 , 通常认为主要由 砂 级 沉 积 物 组成[31]。粗 粒 底 流 沉 积物波一般顺流迁移,与 陆 上新月 形 沙丘的 迁移 方 式类似。
细粒浊流沉积物波主要见于非水道型浊流掠过 的 区 域 ,包 括 水 道 堤 的 背 坡 、陆 坡 和 陆 隆 区 ,以 及 火 山岛的斜坡带[7 。 ~16] 浊流沉积 物波发育区 的面积 可达数千平方千米以上。多数细粒浊流沉积物波发
收稿日期:2007-06-04;修回日期:2007-08-20.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深海测井记录中的气候周期和事件”(编号:40476030)和“晚中新世西太平洋暖池阶段性形成的
深海沉积物波按成因划分为 2 类:浊流形成的 沉 积 物 波 和 底 流(等 深 流)形 成 的 沉 积 物 波[4]。 按 粒度,划分为粗 粒沉积 物波和 细粒 沉积物 波[5],前 者以砂、砾为主,后者主要由泥组成。W ynn 等[6]综 合 成 因 和 粒 度 将 沉 积 物 波 划 分 为 细 粒 浊 流 、细 粒 底 流、粗粒浊流、粗粒底流等 4 种基本类型。不同类型 的沉积物波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
第 9 期 钟广法等:深水沉积物波及其在南海研究之现状
9 09
2 .2 逆行沙波模式 Hand 等[42]首先注意 到,波 长达数 千米 的海底
大型逆行沙丘可能是由发育于浊流与海水之间界面 处的表面波形成的。Norm ark 等[7]提出了一个双层 逆 行 沙 丘 模 式 ,用 于 解 释 发 育 于 水 道 堤 上 的 非 受 限 浊流(unconfined turbidity currents)之下沉积物波的 成因。该模式解释了稳定的海水层下混浊密度底流 流 动 的 条 件 ,揭 示 了 一 些 与 实 际 观 察 相 吻 合 的 形 态 特 征 ,如 根 据 逆 行 沙 丘 模 式 计 算 得 到 的 沉 积 物 浓 度 和流动厚度值与类似环境下获得的第一手观察数据 非常相似[43]。此外,Norm ark 等[7]给 出了 沉 积物 波 的波长(L)、流 动 厚 度(h)和 浊 流 内 部 佛 劳 德 数 (Fr)之间的关系:L =2πhFr2。根据该公式,当浊流 内部佛劳德数接近于 1 时,流动厚度约等于波长的 1 /6,且波长随流动厚度而减小。实际情况似乎也是 如 此 ,多 数 沉 积 物 波 的 波 长 总 体 上 顺 坡 而 下 呈 减 小 趋势。
粗粒浊流沉积物波主要见于浊流水道及水道与 叶 状体 的 过 渡 带[3,18,26 。 ~29] 其 规 模 较 小 ,空 间 上 不 连续,波高 <10 m ,波长一般为 0.1 ~1.0 km 。波脊 大致垂直于流向 和水 道边 缘,波 的对称 性 可变。波 的大小与流速有关。波的形态一般不规则。由于粗 粒浊流沉积物波很难 直接采 样,故 对 其物质 组成 的 了解较少,一般认为主要由砾石和砂组 成[18]。多数 粗粒浊流沉积物波被 认为是 逆 行沙丘 的 产物,发 育 于 大 体 积 、高 浓 度 的 浊 流 下 方[3,18]。
背流波 模 式由 Flood[32]提 出,用 于 解释 波 脊 垂 直于流向的细粒底流沉积物波的形成和迁移。该模 式要求有弱的层状底流和海底初始起伏地形条件存 在 。 按 照 该 模 式 ,在 一 定 流 速 下 ,当 弱 层 状 底 流 流 经 沉积物波表面时将 引发 背流 波,而 背流 波的 形成 会 导致底流的 流 速在 沉 积 物波 的 背 流面(下 游 翼)增 大 ,从 而 使 背 流 面 的 沉 积 作 用 减 弱 ,甚 至 出 现 无 沉 积 和侵蚀作用,迎流 面由 于流 速较 缓,剪 应力 小,沉 积 速率较高,其结果沉 积物 波将 整体 逆底 流的 流向 向 上游方向迁移(图 1)。该模式已得到阿让蒂讷(Argentine)盆地 实 际 资 料 的 证 实[19,36,37];Flood 的 背 流 波模式仅适用于波脊垂直于流向的情形。
1 深水沉积物波的类型及特征
深水沉积物波是一种大型的波状沉积底形,形
成 于 海 底 流 动 的 流 体 下 方 ,其 波 长 一 般 数 十 米 至 数 千米,波高数米至数十米,可以分布于陆架坡折到深 海平原的任 何深度[3]。深 水沉 积物波 主要 由沿坡 流 动 的 底 流(或 等 深 流)或 顺 坡 流 动 的 浊 流 形 成 ,可 以 由 砾 、砂 、粉 砂 和 泥 等 任 意 粒 度 的 沉 积 物 组 成 ,其 迁 移 方 式 既 可 以 逆 流 迁 移 ,类 似 于 河 流 中 的 逆 行 沙 丘,也可以顺流迁移。
深水沉积物波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早 期研究认为,深水沉积物波主要是底流活动的产物。 70 年代以来,随着沉积学采样分析方法及高分辨率 反 射 地 震 、旁 测 声 纳 等 先 进 地 球 物 理 成 像 手 段 的 广 泛 应 用 ,在 浊 流 沉 积 体 系 中 亦 发 现 了 大 量 的 沉 积 物 波 。 作 为 深 海 沉 积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深 水 沉 积 物 波 的 研 究 ,对 于 理 解 深 海 过 程 ,重 建 古 海 洋 、古 环 境 和 古 气 候 具 有 重 要 的 科 学 意 义[1]。 此 外 ,作 为 潜 在 的 油气储集层,深水沉积物波及有关砂体的研究,对油 气勘探具 有重要的 现实意 义[2]。本文 对深 水沉积 物 波 的 类 型 、特 征 及 形 成 模 式 等 进 行 了 系 统 调 研 和 分析,指出了深水沉积物波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对南海北部东沙岸外 ODP 1144 站位附近深Biblioteka Baidu沉 积 物 波 的 发 现 进 行 初 步 报 道 ,以 期 引 起 国 内 同 行 对 国际深水沉积物波研究前沿和南海深水沉积物波研 究现状的关注。
图 1 Flood 提出的用于解释沉积物波成因 的背流波模式[32,38]
Fig.1 The lee-w ave m odel of sedim ent w ave grow th
proposed by Flood to explain the grow th process of sedim ent w aves[32,38]
摘 要:深水沉积物波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根据成因和结构特征,可以将深水沉积物波划 分 为 细 粒 底 流 、细 粒 浊 流 、粗 粒 底 流 和 粗 粒浊 流 等 类 型 。 不 同 类 型 的 沉 积 物 波 具 有 不 同 的 形 态 、物 质组成及分布特征。已提出的深水沉积物波的形成模式主要有背流波模式、逆行沙波模式、内波模 式及底形和斜坡失稳混合模式等。1994 年太阳号 95 航次和 1999 年 ODP184 航次揭示并证实,南 海北部东沙岸外 1144 站所处的深水陆坡区发育有一高速沉积物牵引体。根据最新的地震资料分 析发现,该牵引体实际上由一系列逆陆坡向上倾方向迁移的沉积物波组成,这一发现对于南海北部 大陆边缘古海洋、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以及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深水沉积物波;底流沉积;浊流沉积;沉积物牵引体;南海;ODP184 航次 中图分类号:P736 .21 ;P722 .7 文献标识码:A
古海洋特征”(编号:4057603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大洋钻探技术预研究”(编号:2004AA615030)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钟广法(1964-),男,湖南临澧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震、测井解释和沉积学研究.E -m ail:gfz@m ail.tongj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