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再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在决策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 对相同决策任务的不同描述方式会影响决策者对备 择选项的认知,出现所谓的框架效应。很多时候人 们的决定都会受到无关情境的影响,如问题的呈现 方式,已有的大量研究证实了框架效应的存在【20j。 当决策者面临的决策任务具有多个备择选项时,决 策者就会对这些选项进行评价,并最终根据某种评 价标准作出取舍的选择。如果决策的方案是正面的 描述,决策者倾向于选择肯定的答案;如果决策的方 案是负面的描述,决策者倾向于冒险,表现出选择的 偏向,出现两维(bidirectional)的框架效应。Tversky 和Kahneman(1987)采用“亚洲疾病”问题验证了框 架效应的存在,当以正面框架描述时,72%的被试赞 成实施方案A:救活200人;当以负面框架描述时, 78%的被试选择实施方案B:l/3的概率没有人死, 2/3的概率600人都死,尽管问题表述的意思实际上 都一样。Tversky和Kahneman[3J提出了前景理论来
2.5.1框架效应的检验 根据口语报告的内容及问卷作答的情况,表1
B方案 600个人上救生圈,1/3的可能600个 人生还;2/3的可能是船下沉,无人生还。
统计了生命问题与财产问题中,正面框架下与负面 框架下选择保守方案与冒险方案的具体人次。
负面框架:
表1 生命问题与财产问题中正面框架下与负面框架下保守偏向与冒险偏向的具体人次
Fagley和Miller(1987)研究发现两维的框架效 应影响的大小是不同质的,在许多情境下框架效应 比较微弱或者根本就不存在。Wang(1996)采用不 同版本的亚洲疾病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改变了 患者总数,使总数介于600人和6人之间。结果发 现:患者总数为60或6时没有发现框架效应;患者 总数为少数时,被试明显喜欢选择冒险的方案。对 于这种结果被试的解释是想给每个人一个平等的生 存机会,被试关心的是公平性,这种关心在患者总数 很少的情况下尤为明显…。
解释这种现象。人们在对“获得”进行评定的时候, 评定中的“获得”要比他真正能够获得的要多,即对 获得的期望价值要比真正的价值高。相反地对“损 失”的评定也一样。而伴随着损失的不愉快感要比 伴随着获得的愉快感大的多,因此当选择项被正面 界定时,人们倾向于风险回避;当选择项被负面界定 时,人们倾向于寻求风险。
用,本研究将实验材料分为了两类性质的问题,一类
B方案600个人都上船,有1/.3的可能是没有
是生命阎题,另一类是财产问题;预实验的结果表明 入死亡,有2/3的可能是600个人全部死亡。
被试在对生命问题进行风险决策时会产生更大的认 知与情感冲突。
财产问题:生命问题中的“600名乘客”替换为 “600箱贵金属”。
*国家重点学科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资助项目(西国重04001)。 }女通讯作者:张庆林,男。E.mail:zhangq|@swu.edu.cn
万方数据
张风华等:决策中的觚架效应再探
别差异。研究假设男性在风险问题中会表现出理智,
A方案400个人不能上船,所以400个人会死
女性会表现出冲动。为进一步探查情感因素的作 掉。
在以上的检验中没有发现框架效应,因此认为 正面框架下与负面框架下的保守方案与冒险方案是 一致的,把两者的数据进行合并。使用SPSSll.5 进行Y2检验,在生命问题上不同性别在方案的选择 上存在着差异,x2=6.466>z3-05,说明性别与选择 偏向有显著的连带关系。在生命问题保守方案的选 择上男女存在着显著差异,x2=4.167>](3.os,由表 5可以看出,女性倾向于冒险,男生倾向于保守;在 生命和财产问题上女生在两种方案的选择上有显著 差异,z2=10.939>z5.05,在生命问题上女生倾向 于冒险,在财产问题上却倾向于保守。在财产问题 上,男生倾向于保守;而在生命问题上男生没有明显 的选择偏向,部分倾向于保守,部分倾向于冒险(见 表3)。
Hale Waihona Puke 8096以上,使用SPSSl 1.5进行y2检验,发现在选 择保守方案的情况下z2=0.02<x5 05,不存在显 著差异;在选择冒险方案的情况下,72=0.091< )[5.05,也不存在显著差异,没有发现框架效应的存 在。 2.5.2对待不同问题的态度检验
在正面框架下,使用SPSSll.5对生命和财产 问题上的选择偏向的差异进行检验得到x2=13.14
“海难问题”作为实验材料,在“海难问题”中,船£载 2.4实验程序和实验设计
的是人时,界定为“生命问题”;载的是贵金属的时
采用2 X 2×2×2的实验设计,集体发放问卷。
候,界定为“财产问题”。具体而言,生命问题如下:
自变量分别为问题类型(生命阀题和财产问题)、框
一条船因为触礁,会迅速下沉,有600名乘客在 架类型(正面框架和负面框架)、选择方案(保守方案
2 实验方法
正面框架: A方案 在小船上放200箱贵金属,200箱贵金
2.1 被试
属会保留下来。
选取西南大学一年级本科生120人,其中男生
B方案600箱贵金属都放在船上,有1/3的可
60人,女生60人。 2.2实验假设
能保留下所有的贵金属,2/3的可能是一箱贵金属也 保留不下来。
对于表述简单的决策阔题不存在所谓的框架效
1 引言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决策看成是一个谋与断有 机结合的过程,在谋划的基础上作出一个决断。 Yates(1990)把决策重新定义为:“为了获得一个令 人满意的结果而采取的行动”,强调了决策的目 的[1|。西蒙则把决策定义为:“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 目标而设计多种方法与手段,然后对各种手段和方 法作出评价与选择的一个过程”,强调了决策的过 程…。关于决策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心理学研究强调的是决策时的心理过程以及决策时 的各种影响因素。在许多决策问题中之所以决策困 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决策者认知加工能力 有限、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决策者自身内部的 信念冲突。
在有的研究中被试为成年人,为什么仍会出现 框架效应呢?框架效应出现的实质不在于外部语言 描述的方式,也不在于处于“风险状态的人数的多 少”,而在于被试的内部语言编码。如果被试能够 理性的进行“正反对照”(救活200人就等于死掉 400人),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即对参照点不形成 定势思维,就容易突破“框架”的界定,反之就会受到 “框架”的束缚。在以往的研究中L8_1 2|,研究的焦点 集中在被外源框住的选择信息如何影响决策者的反 应上,很少去关注决策者对选择问题的自动组织和 编码。而在现实生活中,冒险的信息经常是模糊的, 需要个体自生(self—generated)的解释;此外答案的 选择是由决策者自己组织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 自发形成的框架,例如根据买和卖的角色不同而形 成了不同的框架。Neale,Huber,Northeraft(1987)发 现在谈判实验中,卖方思考问题的焦点是得到多少 财富;而买方思考的焦点则是损失多少财富,即“自 我框架”并不一定是外源所框定的。作为个体的一 种选择行为,正面与负面的描述对于预期的结果是
船上,但是救生圈最多只能装200人。海水温度非 和冒险方案)以及被试的性别。
常低,任何人掉进水里在半小时内就会被冻死。通 2.5结果与讨论
讯设施已经被破坏了,没有可能获得援救了,提出了 以下两个建议。
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 男生60份,女生59份。
正面框架: A方案200个人上救生圈,200个人生还。
表3生命问题与财产问题中男生、女生选择两种方案的具体人次
3讨论
3.1 框架效应并不具有普遍性 正如实验假设中提到的,在对两个问题类型的
分别检验和两类问题合并后的检验中都没有发现框 架效应的存在。由此可见并不是只有“处于风险状 态”总数为少数时才不存在框架效应。
在Tanner,Medin的研究中∞1发现,框架效应 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体的差异造成的。所谓的 个体差异主要是指认知能力。Stanovich和West (1998)研究了¨7J被试对一系列认知偏向问题(包括 合取谬误,亚洲疾病等问题)的反应,发现框架效应 的出现是由于少数被试的反应造成的,认为框架效 应的出现很大程度是由于被试认知水平低。Zacks 等人研究发现㈤J人过中年以后,智力与年龄呈负相 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记忆、推理、注意都有所 下降,因此认为在决策问题中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 “框架效应”。实验中被试为本科类大学生,正是青 年时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因此对于本研究中所用的材料来说,他们很容易的 就能在正面框架和负面框架的两种不同表述之间进 行转化。对于600人面言,“200个人能够生还,就 意味着400个人会死掉”;同样的“400个人死掉,就 意味着200个人能够生还”,一般情况下,个体都能 够对这一层面的含义进行自动化的加工。因此研究 中采用正反方式对问题进行不同的描述,对被试的 选择没有造成影响。
根据表l可以看出,在对待生命问题的时候,正 面框架下选择保守方案的占34%,在负面框架下选 择保守方案的占47%,使用SPSSll.5进行z2检 验,发现X2=0.667<x02’05,不存在着显著差异;在 冒险方案上,z2=0.257<z;05,也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在本研究中对待生命问题的时候没有发现所谓 的框架效应。在对待财产问题的时候,无论是正面 框架下还是负面框架下选择保守方案的比率都高达
万方数据
心理科学 表2正面框架和负面框架下被试在生命问题和财产问题上选择保守方案和冒险方案的具体人次
(p<0.001)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说明问题性质与选 择方案(保守还是冒险)有显著的连带关系。同样对 负面框架下,对生命积财产问题上的选择偏向的差 异进行检验得到Y2=8.38(p<0.005)存在着显著性 差异,也说明问题性质与选择偏向有显著的连带关 系。在对框架效应的检验中,没有发现框架效应,因 此分别将正面框架与负面框架下的保守方案、冒险 方案合并。合并后,对选择偏向上的差异进行检验 得到Y2=21.076,(p<0.0001)。以上的检验说明了 问题性质与被试的选择偏向(保守还是冒险)具有非 常明显的连带关系,被试在做保守还是冒险的选择 时是考虑了问题的性质的。 2.5.3性别差异检验
本研究认为对于经典的框架效应问题,如果被 试是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形成的成年人,那么就具备 了一定的语言转换能力,会很容易的对正负框架的 两种描述方式进行转换。因此采用正反的方式对问 题进行不同的描述,对被试的选择应该不会造成影 响。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外部语言描述的方式,也不 在于处于“风险状态的人数的多少”,而在于被试的 内部语言编码。如果被试能够理性的进行“正反对 照”(救活200人就等于死掉400人),不受外界因素 的干扰,即对参照点不形成定势思维,就容易突破 “框架”的界定,反之就会受到“框架”的束缚。因此 “框架”效应的存在并不具有普遍性。另外,风险决 策的问题不仅会引起被试高度的认知卷入,而且也 会引起被试一定的情感卷入。情感因素对被试的风 险选择偏向也超着一定的作用,而且应该存在着性
负面框架:
应;不同内容的决策问题(生命问题和财产问题)可
A方案400箱贵金属不能存放在船上,所以
能会影响决策者的决策方式;另外,性别对决策方式 400箱贵金属会失去。
可能也有影响。 2.3实验材料
B方案600箱贵金属都放在船上,有1/3的可 能是没有一箱贵金属遗失;有2/3的可能是船下沉,
本研究采用经典“亚洲疾病”问题的同型问题 失去所有的贵金属。
心理科学 hychoIoglcaJ Sc№cc 2007,30(4):886—890
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再探+
张风华 邱 江邱桂风 张庆林“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框架效应是指对相同决策任务不同方式的描述会影响决策者对备择选项的认知.大量研究已证实了框架效应的存在。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海难”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决策任务中的框架效应。结果发现,在生命问题和财产问题中均没有发现框架效 应的存在。在面对生命问题时,总体上人们倾向于冒险;在面对财产问题时,总体上倾向于保守。另外在面对生命问题时,女生 比男生更倾向于冒险。 关键词:框架效应 生命问题 财产问题 风险回避
2.5.1框架效应的检验 根据口语报告的内容及问卷作答的情况,表1
B方案 600个人上救生圈,1/3的可能600个 人生还;2/3的可能是船下沉,无人生还。
统计了生命问题与财产问题中,正面框架下与负面 框架下选择保守方案与冒险方案的具体人次。
负面框架:
表1 生命问题与财产问题中正面框架下与负面框架下保守偏向与冒险偏向的具体人次
Fagley和Miller(1987)研究发现两维的框架效 应影响的大小是不同质的,在许多情境下框架效应 比较微弱或者根本就不存在。Wang(1996)采用不 同版本的亚洲疾病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改变了 患者总数,使总数介于600人和6人之间。结果发 现:患者总数为60或6时没有发现框架效应;患者 总数为少数时,被试明显喜欢选择冒险的方案。对 于这种结果被试的解释是想给每个人一个平等的生 存机会,被试关心的是公平性,这种关心在患者总数 很少的情况下尤为明显…。
解释这种现象。人们在对“获得”进行评定的时候, 评定中的“获得”要比他真正能够获得的要多,即对 获得的期望价值要比真正的价值高。相反地对“损 失”的评定也一样。而伴随着损失的不愉快感要比 伴随着获得的愉快感大的多,因此当选择项被正面 界定时,人们倾向于风险回避;当选择项被负面界定 时,人们倾向于寻求风险。
用,本研究将实验材料分为了两类性质的问题,一类
B方案600个人都上船,有1/.3的可能是没有
是生命阎题,另一类是财产问题;预实验的结果表明 入死亡,有2/3的可能是600个人全部死亡。
被试在对生命问题进行风险决策时会产生更大的认 知与情感冲突。
财产问题:生命问题中的“600名乘客”替换为 “600箱贵金属”。
*国家重点学科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资助项目(西国重04001)。 }女通讯作者:张庆林,男。E.mail:zhangq|@swu.edu.cn
万方数据
张风华等:决策中的觚架效应再探
别差异。研究假设男性在风险问题中会表现出理智,
A方案400个人不能上船,所以400个人会死
女性会表现出冲动。为进一步探查情感因素的作 掉。
在以上的检验中没有发现框架效应,因此认为 正面框架下与负面框架下的保守方案与冒险方案是 一致的,把两者的数据进行合并。使用SPSSll.5 进行Y2检验,在生命问题上不同性别在方案的选择 上存在着差异,x2=6.466>z3-05,说明性别与选择 偏向有显著的连带关系。在生命问题保守方案的选 择上男女存在着显著差异,x2=4.167>](3.os,由表 5可以看出,女性倾向于冒险,男生倾向于保守;在 生命和财产问题上女生在两种方案的选择上有显著 差异,z2=10.939>z5.05,在生命问题上女生倾向 于冒险,在财产问题上却倾向于保守。在财产问题 上,男生倾向于保守;而在生命问题上男生没有明显 的选择偏向,部分倾向于保守,部分倾向于冒险(见 表3)。
Hale Waihona Puke 8096以上,使用SPSSl 1.5进行y2检验,发现在选 择保守方案的情况下z2=0.02<x5 05,不存在显 著差异;在选择冒险方案的情况下,72=0.091< )[5.05,也不存在显著差异,没有发现框架效应的存 在。 2.5.2对待不同问题的态度检验
在正面框架下,使用SPSSll.5对生命和财产 问题上的选择偏向的差异进行检验得到x2=13.14
“海难问题”作为实验材料,在“海难问题”中,船£载 2.4实验程序和实验设计
的是人时,界定为“生命问题”;载的是贵金属的时
采用2 X 2×2×2的实验设计,集体发放问卷。
候,界定为“财产问题”。具体而言,生命问题如下:
自变量分别为问题类型(生命阀题和财产问题)、框
一条船因为触礁,会迅速下沉,有600名乘客在 架类型(正面框架和负面框架)、选择方案(保守方案
2 实验方法
正面框架: A方案 在小船上放200箱贵金属,200箱贵金
2.1 被试
属会保留下来。
选取西南大学一年级本科生120人,其中男生
B方案600箱贵金属都放在船上,有1/3的可
60人,女生60人。 2.2实验假设
能保留下所有的贵金属,2/3的可能是一箱贵金属也 保留不下来。
对于表述简单的决策阔题不存在所谓的框架效
1 引言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决策看成是一个谋与断有 机结合的过程,在谋划的基础上作出一个决断。 Yates(1990)把决策重新定义为:“为了获得一个令 人满意的结果而采取的行动”,强调了决策的目 的[1|。西蒙则把决策定义为:“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 目标而设计多种方法与手段,然后对各种手段和方 法作出评价与选择的一个过程”,强调了决策的过 程…。关于决策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心理学研究强调的是决策时的心理过程以及决策时 的各种影响因素。在许多决策问题中之所以决策困 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决策者认知加工能力 有限、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决策者自身内部的 信念冲突。
在有的研究中被试为成年人,为什么仍会出现 框架效应呢?框架效应出现的实质不在于外部语言 描述的方式,也不在于处于“风险状态的人数的多 少”,而在于被试的内部语言编码。如果被试能够 理性的进行“正反对照”(救活200人就等于死掉 400人),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即对参照点不形成 定势思维,就容易突破“框架”的界定,反之就会受到 “框架”的束缚。在以往的研究中L8_1 2|,研究的焦点 集中在被外源框住的选择信息如何影响决策者的反 应上,很少去关注决策者对选择问题的自动组织和 编码。而在现实生活中,冒险的信息经常是模糊的, 需要个体自生(self—generated)的解释;此外答案的 选择是由决策者自己组织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 自发形成的框架,例如根据买和卖的角色不同而形 成了不同的框架。Neale,Huber,Northeraft(1987)发 现在谈判实验中,卖方思考问题的焦点是得到多少 财富;而买方思考的焦点则是损失多少财富,即“自 我框架”并不一定是外源所框定的。作为个体的一 种选择行为,正面与负面的描述对于预期的结果是
船上,但是救生圈最多只能装200人。海水温度非 和冒险方案)以及被试的性别。
常低,任何人掉进水里在半小时内就会被冻死。通 2.5结果与讨论
讯设施已经被破坏了,没有可能获得援救了,提出了 以下两个建议。
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 男生60份,女生59份。
正面框架: A方案200个人上救生圈,200个人生还。
表3生命问题与财产问题中男生、女生选择两种方案的具体人次
3讨论
3.1 框架效应并不具有普遍性 正如实验假设中提到的,在对两个问题类型的
分别检验和两类问题合并后的检验中都没有发现框 架效应的存在。由此可见并不是只有“处于风险状 态”总数为少数时才不存在框架效应。
在Tanner,Medin的研究中∞1发现,框架效应 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体的差异造成的。所谓的 个体差异主要是指认知能力。Stanovich和West (1998)研究了¨7J被试对一系列认知偏向问题(包括 合取谬误,亚洲疾病等问题)的反应,发现框架效应 的出现是由于少数被试的反应造成的,认为框架效 应的出现很大程度是由于被试认知水平低。Zacks 等人研究发现㈤J人过中年以后,智力与年龄呈负相 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记忆、推理、注意都有所 下降,因此认为在决策问题中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 “框架效应”。实验中被试为本科类大学生,正是青 年时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因此对于本研究中所用的材料来说,他们很容易的 就能在正面框架和负面框架的两种不同表述之间进 行转化。对于600人面言,“200个人能够生还,就 意味着400个人会死掉”;同样的“400个人死掉,就 意味着200个人能够生还”,一般情况下,个体都能 够对这一层面的含义进行自动化的加工。因此研究 中采用正反方式对问题进行不同的描述,对被试的 选择没有造成影响。
根据表l可以看出,在对待生命问题的时候,正 面框架下选择保守方案的占34%,在负面框架下选 择保守方案的占47%,使用SPSSll.5进行z2检 验,发现X2=0.667<x02’05,不存在着显著差异;在 冒险方案上,z2=0.257<z;05,也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在本研究中对待生命问题的时候没有发现所谓 的框架效应。在对待财产问题的时候,无论是正面 框架下还是负面框架下选择保守方案的比率都高达
万方数据
心理科学 表2正面框架和负面框架下被试在生命问题和财产问题上选择保守方案和冒险方案的具体人次
(p<0.001)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说明问题性质与选 择方案(保守还是冒险)有显著的连带关系。同样对 负面框架下,对生命积财产问题上的选择偏向的差 异进行检验得到Y2=8.38(p<0.005)存在着显著性 差异,也说明问题性质与选择偏向有显著的连带关 系。在对框架效应的检验中,没有发现框架效应,因 此分别将正面框架与负面框架下的保守方案、冒险 方案合并。合并后,对选择偏向上的差异进行检验 得到Y2=21.076,(p<0.0001)。以上的检验说明了 问题性质与被试的选择偏向(保守还是冒险)具有非 常明显的连带关系,被试在做保守还是冒险的选择 时是考虑了问题的性质的。 2.5.3性别差异检验
本研究认为对于经典的框架效应问题,如果被 试是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形成的成年人,那么就具备 了一定的语言转换能力,会很容易的对正负框架的 两种描述方式进行转换。因此采用正反的方式对问 题进行不同的描述,对被试的选择应该不会造成影 响。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外部语言描述的方式,也不 在于处于“风险状态的人数的多少”,而在于被试的 内部语言编码。如果被试能够理性的进行“正反对 照”(救活200人就等于死掉400人),不受外界因素 的干扰,即对参照点不形成定势思维,就容易突破 “框架”的界定,反之就会受到“框架”的束缚。因此 “框架”效应的存在并不具有普遍性。另外,风险决 策的问题不仅会引起被试高度的认知卷入,而且也 会引起被试一定的情感卷入。情感因素对被试的风 险选择偏向也超着一定的作用,而且应该存在着性
负面框架:
应;不同内容的决策问题(生命问题和财产问题)可
A方案400箱贵金属不能存放在船上,所以
能会影响决策者的决策方式;另外,性别对决策方式 400箱贵金属会失去。
可能也有影响。 2.3实验材料
B方案600箱贵金属都放在船上,有1/3的可 能是没有一箱贵金属遗失;有2/3的可能是船下沉,
本研究采用经典“亚洲疾病”问题的同型问题 失去所有的贵金属。
心理科学 hychoIoglcaJ Sc№cc 2007,30(4):886—890
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再探+
张风华 邱 江邱桂风 张庆林“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框架效应是指对相同决策任务不同方式的描述会影响决策者对备择选项的认知.大量研究已证实了框架效应的存在。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海难”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决策任务中的框架效应。结果发现,在生命问题和财产问题中均没有发现框架效 应的存在。在面对生命问题时,总体上人们倾向于冒险;在面对财产问题时,总体上倾向于保守。另外在面对生命问题时,女生 比男生更倾向于冒险。 关键词:框架效应 生命问题 财产问题 风险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