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养殖技术林蛙人工养殖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蛙养殖技术林蛙人工养殖技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注册发布
林蛙属欧洲林蛙的中国亚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以多种昆虫为食。以下是网为你的相关资料。
林蛙与其他蛙类生活习性有所不同,它的年生活周期可分为水生生活期和陆生生活期两个不同的阶段。水生生活期是潜藏在较深的水体中进入冬眠状态,以躲避寒冷冬季,度过休眠期。在此期间,林蛙不进食,活动停止,体内新陈代谢活动降到最低水平。水中生活期结束后,林蛙离开越冬水体,到沼泽地带完成生殖活动后,在产卵场周围土壤中或枯枝落叶下经过短暂的生殖休眠即进入森林,开始陆栖生活。这是一年中活动最旺盛的时候。林蛙摄食大量的食物,以满足其对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为冬眠和来年春季的繁殖做好物质贮备。
林蛙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一)林蛙场的选择
1.选择原则
选择适宜林蛙生活的天然场所作养蛙场,养蛙场必须在林蛙的自然分布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没有林蛙分布的场所不能作养蛙场地。
2.地形地势的选择
以自然形成的山沟为单元,也就是“两山夹一沟”或“三夹两沟”的小流域,沟长2~10千米,沟宽200米以上,而且溪流两岸较为平缓,这样的山形地势作养蛙场最合适。
3.植被条件的选择
主要考虑森林类型和林下植被两部分,养蛙场应迁在阔叶林或以阔叶为主体的针阔混交林地带,不能选择在大片针叶林,特别是落叶松林为主的林地,同时要考虑林相结构,如森林的层次、密度和年龄都要适当,最好有乔、灌、草三层遮阴的林地,要保证林下光线暗淡、湿度大、盛夏季节温度低,郁闭度在0.6以上。林下地表植被要求密集且高度在30厘米以上,草本植物茂盛,有较厚的枯枝落叶层,有灵星分布的灌木丛,林缘有塔头草甸植被,这样的地带能为林蛙提供充足食物昆虫和小动物,使林蛙有较好的潜伏环境。
4.水源条件的选择
养蛙场必须有充足、无污染的水源。最好选择具有常年溪流的小流域,尽管溪流的水量随季节变化,但常年不干涸不断流,夏季作为控制蛙群活动的水源,冬季作为越冬水源,春季作繁殖用水。有些山沟比较短,具有季节性溪流,也可以选作养蛙场,春夏秋三季有水,冬季采取人工修建越冬池贮水越冬。以江河水库作养蛙场的水源也可以。
(二)养蛙场的建设
养蛙场的基本建设主要是林蛙产卵孵化池、蝌蚪饲养变态池、越冬池及围栏。另外要建设临时房屋及饵料饲养加工车间。
1.产卵孵化池
林蛙的产卵孵化池选建的条件不同,修建的方法也不同。在水田地或不漏水的场地建池子,可采取挖土池的办法,既经济又有效,
就地挖成长4米、宽3米、深30厘米的池子若干个,筑池埂高50厘米,内坡要缓,埂要实,防止倒塌,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池底铲平扎实,中央留一个锅底坑大小的,坑深50厘米,繁殖场选在其它
条件,需要建塑料薄膜产卵孵化池,规格为3米宽、4米长,深30
厘米,埂高30~40厘米,先按规格挖深20厘米,清除石块砂砾等硬杂物,铲平池底,将防水卷材或塑料布平铺在池底上,用细土铺垫池底,边铺边压实,保持5厘米土层、池埂外侧和顶部用土把薄膜压实,对角线设水口,水口要在塑料上面,并设防逃网。
2.蝌蚪饲养池
饲养蝌蚪的用水池,修建方法与产卵孵化池相同,二者可发兼用,只需增加数量而已。
3.变态池
是管理由蝌蚪变态成幼蛙的水池,是分散修建在放养场内的水池。变态池的放养密度较大,所以变态池的面积不足饲养的十分之一,变态池要提早修好,提前10天放水浸泡;然后排水消毒。每个放养场修几个变态池及其分布,要根据实条件决定。要在溪流两侧,有流动水源,地势平坦,低洼潮湿,有疏林灌丛,要使变态池距放养区较近而且有较好的天然植被,以利变态幼蛙有较好的栖息环境和上山通道。变态池面积以10平方米为宜,池底四周高,中间低,放水后有10~20厘米深的水层,池埂内壁要有较缓的坡度,便于幼蛙上岸活动。
变态池可以修土池子,也可修塑料铺底的池子。
以上三种池可以兼用,如果养蛙规模较小,只需一处修建水池,兼作三池。如果养殖规模较大,在一处修建产卵孵化和饲养池,变态池在放养场内分散修建,适时把蝌蚪送入变态池饲养管理。
围栏建设。围栏是保护林蛙资源和提高养蛙经济效益的重要工程。一个较小的养蛙场围栏的位置是从越冬池的栏水坝开始,向左右廷伸直到两山坡顶部,再沿着山脊线把整个蛙场围栏起来,使所有养蛙设施全部在一个围栏之内。如果蛙场较大,围栏要从最低处一个越冬池开始,向两面山坡延伸,把较缓的山坡围栏起来,高山顶部可以不围栏。修建围栏的方法很多,所用材料也不同,有的用铁筛网、水泥板、红砖、石棉瓦和塑料农膜等,效果最好的是用铁筛网做围栏,但一次性投资较大,成本最低的是利用塑料薄膜做围栏,这种方法很普遍。具体做法:在需设围栏的地方,割出一米宽的小道,沿道一侧固定木桩,每隔3~4米立一根,地面以上高60厘米,木桩向场内倾斜30度角,在木桩顶端固定细铁丝或穿粗铁线,如用双层农膜不用向回折,在木桩外侧地面挖一小沟,把塑料膜的下沿用土埋在沟内并踏实固定,农膜上沿从外向内搭在铁线上面,伸长40厘米左右,再将塑料膜向回折固定在铁线上,这样在铁线下方就出一个约20厘米长的塑料套,在套内放少量砂粒或穿上铁丝网,就形成了一个向内倾斜的塑料椽子,自然下垂,起到防止林蛙逃逸作用。
越冬池的建设。越冬池也叫冬眠池,是供林蛙冬眠的地方。在养殖场内有较大溪流,常年不断水,又有稳水区和深水湾,一般水深1.5米左右,最好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加以适当改造和修建,当前利
用这种越冬场所的效果最好,因为这种越冬池接近林蛙自然越冬环境,距放养场较近,一般超不过2千米,林蛙可以自行进出,损失较少。人工修建越冬池要合理的布局,一个较长的流域分成几个放养区,就修建几个越冬池。越冬池的上游河段一般在300米之内,林蛙可以感受到水的控制,通过河流自行进入越冬池,溪流两侧1000米左右范
围内的林蛙,也可以自行集中到越冬池,所以每300米河段修建一越冬池,面积100~200平方米。越冬池要修在溪流的一侧平坦地方,
进水口距溪流10米左右,要有引水渠道和防洪措施,不能截断河流,防止被洪水冲垮。修建时向地下挖深2米,靠排水口处留有锅底坑,深达2.5米,上游进水口设闸门与引水渠相通,出水口要高于池底2米,保持池水深2米左右,在出水口下方近地面处预埋排水管,秋季放水捕蛙时使用。在整个越冬过程中,水从上水口进入,从排水口流出,使水池的水体呈微微流动状态,提高水中溶氧量,保证林蛙安全越冬。
(三)种蛙的选择
种蛙选择体形大、健壮、无畸形,皮肤光滑者,雌雄以2:1为宜。当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即可将种蛙放入繁殖池内配对、产卵。将同一天产出的卵群集中在水深5~15厘米处的池边孵化。在水温12~18℃时,胚胎经过15天左右孵化出胶膜;20天左右小蝌蚪的
外鳃消失,此时可游泳自如。在早期胚胎发育期间,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气温下降时池面必需加盖,以防池水温度过低致使胚胎受冻夭亡。
(四)蝌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