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的成语

古今异义的成语
古今异义的成语

语文文言文中常考的古今异义词总结

语文文言文中常考的古今异义词总结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1.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3.是日也古义:代词,这。今义:表判断 4.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文中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低头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7.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 ④打算。 8.向之所欣古义:过去,从前。今义:对着 9.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句式 a)判断句 修禊事也死生亦大矣其致一也 b) 倒装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c)省略句 映带(于)左右列坐(于)其次 悟言(于)一室之内放浪(于)形骸之外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贤,贤德之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④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⑤映带左右。环绕,名词作动词。 ⑥一觞一咏。喝酒,名词作动词。 ⑦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动词的使动用法。 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使感叹产生,动词的使动用法 ⑨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形容词作动词。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语文学常识 常见古今异义词语集锦

常见古今异义词集锦 奔驰——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古义:快速赶到。例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北面——今义:北边,北方。古义:面朝北,指臣服。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便宜——今义:物品价格低。古义:①有利和应该做的事。例如: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史记·张释之列传》)②方便。例如: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 不必——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古义:不一定。例如: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避——今义:不躲开。古义:不次于。例如: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禹汤。(《论贵粟疏》) 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古义:不超过。例如:①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赤壁之战》)②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例如: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行——今义:①不可以;②不中用;③不好。古义:①不前往,不去。例如: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不能走路,不能行走。例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 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族尽落。(《苏武传》) 草草——今义:草率,草莽。古义:仓促。例如:①然汝亦太草草。(《柳毅传》)②元嘉草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猖狂——今义:狂妄而放肆。古义:狂放不羁。例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滕王阁序》 成立——今义:①(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②(理论、意见等)有根据,站得住。古义:成家立业,成长立业。例如:①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祭十二郎文》)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刚,开始。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处分——今义:处理,处罚;古义:安排,处置。例如: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专由。(《孔雀东南飞》) 春秋——今义:①春季和秋季;②时代名称;③指《春秋》一书。古义:①年龄。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②一年。例如: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③书名。例如: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章句下》)④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例如:春秋战国。

100个常用的古今异义词

100个常用的古今异义词 A 1、爱——吝啬 异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2、安——哪里、怎么 沛公安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 3、北——败北、失败 追亡逐北 4、被——通“披” 被发行吟泽畔 5、倍——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本——推究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 7、比——等到 比及南郡 8、鄙——①偏远地区②目光短浅 蜀之鄙有二僧 食肉者鄙 9、俾——使 俾入邑庠 10、病——①困窘②缺点③担心④责备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人借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也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11、薄——迫近、接近 芳不得薄兮薄雾冥冥 C 12、察——清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3、曾——竟 而侯生曾无一言不辞送我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如孀妻弱子 14、诚——确实、实在、的确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5、次——驻扎、停留 秦伯素服郊次 16、除——①台阶②任命、授予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7、存——拜访、看望、慰问 而公子数存之D 18、殆——几乎、大概 郦远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19、得——能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诚不得已 20、短——说别人坏话、进谗言 短屈原于王 21、度——估计、考虑、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2、多——肯定、赞赏、歌颂 故传天下不足多 G 23、盖——表示猜测、不确定的语气 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4、故——①旧的、以前的、原来的 ②缘故③因此、所以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既克,公问其故 故木受绳则直 25、固——本来、原来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6、顾——①只是②难道 顾吾念之 顾不如蜀鄙之僧 27、鼓——演奏 今王鼓乐于此 28、国——①首都、都城②地方 去国怀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29、过——拜访、看望 大母过余愿枉车骑过之 H 30、函——盒子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31、恨——遗憾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32、胡——怎么 田园将芜,胡不归? 33、会——适逢、刚好遇到 会宾客大宴 J 34、疾——痛恨 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 35、既——已经、以后 始皇既没既克,公问其故 36、假——借

高中阶段古今异义词汇编

古今异义词 【知识讲解】 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古代作品中有不少的词与现代汉语词(字)形相同,但它们的词义都是完全不同,这一定要引起特别注意。 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要注意区别。 一、古今异义词的分类: 二、如何掌握古今异义词: 1.“牢记迥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要牢记。 例如:“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中的“除”字,在句中当“整理”讲,在现代汉语中是“除去”、“去掉”的意思,古今词义相差比较大。再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的“去”字,在句中是“离开”,现代汉语中是“到……去”,古今词义相反。 2.“辨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辨析。 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字,在句中是“吝惜”的意思,与“爱护”、“爱惜”意思相近,但又有根本区别。再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在句中指“父母兄弟等”,现代汉语指“族外姻戚”。 3.要分辨单音词和多音词。 ①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一个双音词。如“然/后”“地/方”“其/次”“学/者”“其/实”“祖/父”“智/力”“于/是”“交/通”“妻/子”“指/示”“以/为”“因/为”“无/论”等。 ②不要把文言文的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古文中的双音词有两类,一类是属于单纯的的双音词如窈窕、参差、翩翩、仓皇等;另一类是合成的双音词,如社稷、布衣、公姥、作息、缓急、异同、率尔等。 三、部分常见古今异义词对照表: 下面将课文中出现的常见古今异义进行归纳。为方便同学们复习,归纳是按册进行的。

词的古今异义

词的古今异义 请按以下方式整理课本中四个单元常用词(一)、(二)、(三)、(四) 爱古有“吝啬”义。《老子》:“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在今“爱财如命”中保留此义。 艾古有“停止、完结”义。《左传·哀公二年》:“忧未艾也。”今有成语“方兴未艾”。 案一种成放饭菜的木托盘。《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在今成语典故“举案齐眉”中保留此义。 岸古有高义。《汉书·江充传》:“充为人魁岸。”在今“伟岸、傲岸”和成语“道貌岸然”中保留此义。 败古有“腐烂”义。《论语·乡党》:“鱼馁而肉败,不食。”在今“腐败”一词中保留此义。 北古有“败逃”义。《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在今“败北”、“追亡逐北”中保留此义。 备古有“齐全”义。《论语·微子》:“无求备于一人。”在今“齐备”和成语“求全责备”、“德才兼备”中保留此义。 辈古代指成批或同类的人或物。《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荐宠下辈。”今有成语“人才辈出”、“英雄辈出”。 本原义是“树根”。《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在今“根本”、“木本水源”、“本末倒置”中保留此义。 比古义为“并立、并列”。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五音比而成韶夏。”今有成语“鳞次栉比”、“比肩接踵”、“朋比为奸”、“比比皆是”等。 笔古有“文章”义。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今有“文笔”一词。 辟古可指君主、君位。《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皇王为辟。”在今“复辟”一词中保留古义。 标本义是“树梢”。《管子·霸言》:“大本而小标。”今有成语“标本兼治”。 兵古义是“武器”。《说文解字》:“兵,械也。”今有成语“短兵相接”、“兵不血刃”、“秣马厉兵”、“弃甲曳兵”等。 菜古指蔬菜,不包括肉蛋类食品。《说文解字》:“菜,草之可食者。”在今“菜羹”、“菜园”、“菜色”中保留古义。

最新常见古今异义词精选知识分享

常见古今异义词精选 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 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也。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 古义:妻和子女。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却看妻子愁何在。 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绝。 4.非常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例如:余叩所以。 ②表原因的虚词。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③用来,靠它来。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如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 9.稍稍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0.更衣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11.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 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12.殷勤今义:热情、周到; 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 意。 13.卿卿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古义:①织布机声。例如: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⑦叹息声。 例如: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14.豪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②英雄人物。 例如: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15.往往今义:常常; 古义:①处处。 例如:且日,卒中往往语。②时常,常常。 例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 倾。 16.何苦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高考语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语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谈成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谈成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成语是一种结构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成语多是汉语的一个特点。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寓言,如“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文》里的一则寓言;“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里的寓言故事;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如“退避三舍”出自《左传》的一则历史故事;“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也有从古典的文学作品的词句中来的,如“集思广益”出自《诸葛亮丞相集》:“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所以古代汉语特点,大多的短小易记的成语中仍有沿留。 文言文古今异义现象特别突出,而在成语中也保留着大量古今异义这一文言现象,在理解成语时应注意区别,成语中的古今异义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变为今义,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减少, 外延扩大。 如:江河日下古:江,长江;河,黄河。 今:江河泛指一切河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池:古:护城河。今:水池。 2、词义缩小。词义由古义演变为今义,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增加,外延缩小。 如:待人接物,恐遭物议。物,古:事物、人。今:事物。古义大于今义。

3、词义转移。词义由古义演变到今义,由表示甲事物变到表 示乙事物。 如:“贻笑大方”中的“大方”古今均作为一个双音词,但古今词性词义大不一样,成语中用古义,意思是“有某种 专长的人”,属名词,今义“举止不拘谨,对于财物不吝 啬”,属形容词。 如:“赴汤蹈火”中“汤”古热水,开水;今为菜汤。 4、感情色彩的变化。人们对事物的爱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 代风尚、风俗习惯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人们对词义的 爱憎感情又随着人们对事物的爱憎而变化,虽然古今词 义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古人和今人的感情色彩有了明 显的变化。如:和气吉祥:祥,古:吉凶的预兆,中 性词。今:吉祥,褒义词。 势均力敌:敌,古:对等,相当,也有仇敌之义是中性词。 今:只有敌人,敌军之义,是褒义词 明哲保身:古:赞扬一个人聪明有智慧,善于适应环境,是褒义词。今:批评那些不坚持原则,只顾保住自己 的处世态度,变成贬义词。 5、名称说法改变。古代某些事物的称呼,在今天已换成另 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场合和成语中还保留着,如“目 改称眼睛;“寡”改称少;成语“目不识丁”、“目无全牛”、“寡不敌众”中还沿用。

常见古今异义词.

汉语中的古今异义词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汉语 年级一年级 学生姓名齐力格尔 指导教师伊琴浩尔勒 二○一五年三月

摘要 汉语由古至今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其中经历了许多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反映在词汇上,或者是词义的消失,或者是词义的扩张和缩小,产生了新的义项,从而形成了许多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关键词:词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今异义词

目录 第一章古今异义词的类别 1.1 词义扩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2 词义缩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3 词义转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4 词义强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5 词义弱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6 褒贬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7 名称改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第二章古今异义词的意义 1.1 对古今词义差别比较大的词要区分清楚,牢记好. . . . . . . . . . . . . . . . . . . .5 1.2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辨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3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第三章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第四章常见古今异义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

初中阶段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汇总 A 1. 安古义:怎么。今义:安静;安全。①尔安敢轻吾射。②安得广厦千万间。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B 1.把古义:握住,拿着,端着。今义:握住;把吃;介词将;量词①手把文书口称敕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病古义:困苦不堪;侮辱;大病今义:生病;疾病。①向吾不为斯役,则早已病矣②寡人反取病焉。 3. 鄙古义:边境;目光短浅今义:品质恶劣;轻蔑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蜀之鄙有二僧。 4. 比古义:等到;挨着。今义:比较,比方,对比。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②其两膝相比者。 5. 被古义:影响。今义:介词,表被动①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6.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7. 布衣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布做的衣服。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8. 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没有必要。①木兰不用尚书郎。 9.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①不足为外人道也。10.博士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老师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②有司业、博士为之师。11.八百里古义:牛今义:指路程①八百里分麾下炙。 C 12. 从古义:跟随;随着。今义:介词;跟从。①战则请从。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③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3. 曾古义:并;尚且;竟;连……都……今义:曾经。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③曾不事农桑。14. 诚古义:果真;确实;实在;的确。今义:真心;诚恳;诚信。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诚如是,则霸业可成。④此诚不可与争锋。15. 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16. 次古义:编次;行军途中停留。今义:量词;次数。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策古义:马鞭子;成编的竹简。今义:政策;策略。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②策之不以其道。18. 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来;出产。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9. 蹉跎古义:过时。今义:光阴白白地过去。①并云自修改而年已蹉跎。20. 才能古义:刚刚能。今义:连词,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名词:才干;能力。①浅草才能没马蹄。 D 21. 但古义:只;仅;不过;知识。今义:转折连词,但是。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③我亦无他,但手熟耳。22. 豆古义:装食物的器皿。今义:一农作物“豆子”。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23.逮古义:及;达到;赶得上;趁;趁着。今义:抓住;捉住;捕。①吾资之昏,不逮人也。24.第古义:仅;仅仅。今义:表序数。①藉第令毋斩。25. 等古义:同样;们。今义:相等;等待。①等死,死国可乎?②公等遇雨,皆已失期。26.堕古义:坏;耽误;摔落。今义:落;掉;往坏里变。①夫不能以游堕事。 ②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27.殆古义:大概。今义:危险;几乎;差不多。①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E

古今异义词在线翻译器

古今异义词 在线翻译器 举例 1基本信息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2词义差别 编辑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词义缩小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 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名称说法改变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 如“谢”古义:告诫(也有谢罪的解释)。

常见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 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1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1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1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1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1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 1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 1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1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1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19、春社近(《游山西村》) 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2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2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2、虽人有百手(《口技》) 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23、两股战战(《口技》)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25、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2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27、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28、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最新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常见古今异义词

最新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常见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一览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4.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

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 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古义】受感动而激奋。 1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古今异义成语语义转移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1373421.html, 古今异义成语语义转移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作者:周琳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4年第01期 摘要:在我们所使用的成语中,有许多成语发生了语义转移。成语语义转移主要有多义 语素义位转换、语素通假义消失、联绵语素重新分析和构成成分意义未变而整体义转移四类。语义转移的动因主要与语素高频义项的语义再认、语素误认和字面义的影响有关。 关键词:成语语义转移语义再认语素误认字面义 一、引言 在文学作品中,有这样的句子: (1)所谓佛者,就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丝毫不着、清净无所得的觉者。① (2)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3)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通常认为,“一丝不挂”指“不穿衣服、赤身裸体”。按照此义,例(1)应解释为“佛就是不穿衣服、赤身裸体……”,这令人费解。“空空如也”一般解释为“一无所有”,似乎与“有鄙夫问于我”在文义上无法衔接。例(3)所说的应为值得褒扬之事,但“明目张胆”意为“公开地大胆 做坏事”,显然与语境不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上述成语古今义已大相径庭,三个例句使用的是成语的古义,若按照成语的今义去理解句义,自然会出现偏差。我们将成语这种古今义无相承关系,甚至发生了毫不相干的意义变化的现象称为“语义转移”。显然,上述成语均发生了语义转移。那么,它们语义转移的类型是否相同?成语语义转移的类型究竟有哪些?引起语义转移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下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二、成语语义转移的主要类型 (一)多义语素义位转换 有些成语中的多义语素本来使用义位甲,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转换为义位乙,这就导致整个成语语义发生转移。前文所说的“一丝不挂”就属这种情况。该成语本为佛教用语,“比喻不被尘俗牵累”②,在佛典中常见其本义。其他文学作品用例如: (4)你想那颗一丝不挂却又爱着一切的童心,眼见得在那隐约的朝雾里,凭你怎样招着你的手儿,总是不回到腔子里来。

常见古今异义词精选复习课程

常见古今异义词精选

常见古今异义词精选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 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 古义:妻和子女。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却看妻子愁何在。 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绝。 4.非常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例如:余叩所以。 ②表原因的虚词。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③用来,靠它来。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焉。 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例如:如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 9.稍稍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10.更衣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11.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 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12.殷勤今义:热情、周到; 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13.卿卿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古义:①织布机声。例如: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⑦叹息声。例如: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14.豪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高中常见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35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6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37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8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 39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40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41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42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43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44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式和通假字整理_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固定句式和通假字整理_.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一个一百年的约定。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真话假话都要猜,这就是现在的社会。一、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⑧肉袒伏斧质。“质”通“锧”,铁砧。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则幸赦臣(幸而)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三、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内亲外戚) ⑤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⑧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⑨左右欲刃(左右,左右的侍从) 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目光短浅)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⑦请以 赵十 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廷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其势不俱生(势,按……趋势)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③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