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结构性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结构性失业
作者:张刚袁帅张玉巧
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8年第05期
摘要: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引起了人们对“机器替代人工”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厘清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结构性失业就有重要意义。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会对就业产生促进和破坏两方面的作用,企业对在职员工培训愿望不强和大学教育同市场要求技能错配是产业升级过程中产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应对这次科技进步对劳动力市场所造成的冲击,应该加大在职员工的技能培训,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减小结构性失业。
关键词: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结构性失业
一、引言
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而技术革命作为技术进步中表现最为集中和突出的部分,会对原有技术产生质的改变。近五个世纪以来,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以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为主的产业革命。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科技创新”,强调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产生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系列新兴产业,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这些新兴产业的出现,尽管吸纳了大量现有的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人才,但仍然面临着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局面。麦肯锡预计,到2020年将产生4 000万技术人才缺口。2016年,万宝盛华集团调查了来自43个国家超过42 000位雇主,其中有2/5的雇主表示因为市场中缺乏合适人才而招聘困难。于此同时,这次技术革命使得传统企业收到了强烈的冲击,大量实体店关门;煤炭、钢铁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升级,导致企业原有职工过剩;制造业自动化以及无人工厂的出现,替代了流水线上的低技能工人的工作,甚至有人产生了对“机器取代人”的恐慌。
一方面,科技进步带来产业升级,新产业亟需大批与之相关的高技能、高知识人才,另一方面,由技术进步带来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低技能工种所需劳动力骤减,传统劳动力过剩的新问题。因此,探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结构性失业之间的关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目的就是厘清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同结构性失业之间的影响机制,在宏观层面上做好政策备案,加快技术进步,顺利完成产业升级,延缓经济增长放缓,解决就业结构困难。
二、相关概念界定
要厘清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结构性失业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首先要对这三者的概念界定清楚。在学界中,结构性失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概念,学者对结构性失业认识比较统一。即
“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适应而引起的失业”。但是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学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因此本章首先要厘清技術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概念。
1.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可分为广义的技术进步和狭义的技术进步。一般认为,狭义上的技术进步指自然科学的技术进步。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常常以现有生产技术的改进、具有创新特色的设计和新的组织管理技巧的出现为具体体现。广义的技术进步包括自然科学的技术进步和社会科学的技术进步。除了包含狭义的进步进步之外,还包括管理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等社会科学的技术性因素的变化,只要不能用资本和劳动投入生产要素来解释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都属于广义技术进步。
2. 产业升级。以往学者在定义产业升级时,存在着“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链升级”两种不同思路的认识。“产业结构升级”指的是第一、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服务业产值比重上升;“价值链升级”,即一国(地区)的产业被看做是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产业升级即该国(地区)的企业以及产业整体在不同价值链之间的攀升过程。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本文认为,产业升级并非简单的“产业结构升级”,以第一第二产业的下降,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上升为标志,而是更接近于“价值链升级”。“产业升级”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包含以技术进步、工艺流程改变、产品功能提升方面的产业价值链升级,也包含着产业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状态演变的趋势。
三、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就业之间的影响机制
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就业之间的影响机制不同。技术进步会促进产业升级,对就业既有促进作用,又有破坏作用。同时,产业升级对就业也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影响机制。
1.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机制:技术进步对就业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作用:第一,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破坏作用。1942年熊·彼特著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率先提出了“创造性破坏”这一概念。由于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使得企业更加倾向于使用资本密集型生产资料,机器替代了人工,企业没有动力去提供岗位,从而造成失业。新技术带来的这种效应被称为创新的破坏作用。在实际经验中,以机器代替人工,以资本代替劳动,是创造性破坏的具体体现。第二,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作用。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会伴随着新产业、新产品的出现,这些新的产业会产生新的岗位,从而促进就业。另一方面,在古典经济学中,经济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根据奥肯定律,经济增长会促进就业。从而技术进步促进就业。同时,技术进步会降低生产成本,刺激总需求,从而达到促进就业的效果。
2. 技术进步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技术进步的实现机制包括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技术创新的定义为:个别企业应用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
式,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领市场并实现市场价格。技术扩散是指技术创新的大面积或大规模的模仿,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提高。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技术扩散比技术创新本身更重要。技术进步中的技术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引擎效应。技术创新使生产力水平发生质的飞越,从而刺激产业升级。而技术进步中的扩散效应会改变社会生产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结构,使得产业升级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结构效应来实现,是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3. 产业升级对就业的影响机制:产业升级与就业之间具有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包括产业升级对就业的破坏作用和产业升级对就业的就业扩张作用。当新产业产生时必然会有一些旧的产业淘汰或者更新升级。而且在有些行业资本深化的过程中会出现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如这次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淘汰了一批钢铁、煤炭等高污染高耗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将近三千万的职工亟需安置,最近在广州、上海、深圳等地的制造业中出现的无人工厂,所需的工人是原来的十分之一。从这一方面说,产业升级会对就业产生破坏作用。另一方面,新产业的产生,会创造一批就业需求。例如这次技术进步产生了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产业,新的产业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需求,制造出岗位。据《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互联网招聘平台领英网的人工智能人才数量已经超过150万人,而仅仅是当前市场需求量的十分之一。从这一方面说,产业升级会创造岗位,促进就业。
四、出现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各国政府纷纷制定国家战略,争取在这次技术革命中取得先机,增强国家竞争力。如德国制造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全球对高技能人才剧增。我国也出台《中国制造业2025》,来应对这次技术革命,从而各国对高技能人才激增,增加了对人才的争夺。在此背景下出现的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同以往具有一定的差别,本文从在职者和大学生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原因。
1. 在职者造成的结构性失业。第一,企业对在职员工进行职业培训的意愿不高。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企业中现有的员工企业对在职员工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人力资本,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需要花费成本,培训之后,员工在拥有更高人力资本后跳槽的几率也变大,员工流失之后会对企业造成损失。所以,企业没有对在职员工进行培训的意愿。在企业之中,员工的人力资本变不会有更大的提升。当产业升级后,企业会用新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以资本代替劳动,新技术对相应的人力资本需求更高,原单位中不具备新技能的员工会被淘汰,造成失业。第二,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偏低。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是低端、重复性的体力工作。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偏低,尤其是第一代进城务农的农民工,一般只有初高中文化,只能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这些传统行业中的比较低端的劳动力,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新强。这次产业升级是生产过程中机械重复的生产活动会被机器所替代,农民工现在所从事的教低人力资本的工作会被机器所替代,从而造成失业。
2.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第一,职业教育人数不足。在我国,人们对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的时候面临着上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的选择。由于对职业高中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