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适应性行为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入园适应性行为的研究
省晋东南幼儿师学校王京
关键词:适应行为年龄性别独生子女
1.引言
人生是一个不断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从而也适应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是个体实现良好的自我适应和对环境的适应,这是个体进而改造环境和实现自我的前提。适应行为(adaptive behavior)是指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即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程度的能力。
现在适应问题是广大心理学家极感兴趣且心理学各领域之综合课题。而我们主要针对2——4岁的幼儿。在各个领域,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主要是在成人和青少年身上进行的,因此,其仅仅揭示了成人和青少年适应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认为,人类个性的形成,幼儿阶段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影响。因此,把研究重点放在幼儿身上有更深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对幼儿入园适应行为进行研究是一项很重要且很有必要的工作。同时,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施行,独生子女人口大量增加,在这部分幼儿中,依赖行为和适应性缺乏的倾向日益严重,将对我国未来社会的人才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这给我们课题提出了现实问题。即使从近处着眼,2——4岁幼儿在不远的将来,将走上人生独立的第一步—进入小学学习,全面的适应能力考验将迅速降临在他们的身上,因此,了解和研究该阶段幼儿适应性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规律,可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实际参数和教育培养目标。基于上述资料,本研究确定了四个目标:第一,探讨幼儿的适应行为由于年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差异,年龄是否直接影响幼儿的适应行为;第二,探讨幼儿的适应行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第三,儿童是否独生子女与入园适应困难有无直接的关系;第四,影响幼儿适应行为的其他因素。
2.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采用自然观察法,被试按照年龄,班级分为四组,托班,小一班,小二班,小三班。
2.2考察指标
考察指标主要参考《幼儿园管理》中指定的幼儿入园适应量表。在进行考察时,需要连续每日对被试入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1)幼儿与家长分开时的表现(2)接受劝慰的情况(3)消极情绪持续时间(4)参加活动的情况(5)有无特殊表现
评分:每一项纪录中有三个观察选项,选a为“1”分,选b“2”分,选c”3”分。
2.3被试取样
被试取自市某幼儿园幼儿28名,被试情况分布如表一
表一幼儿适应性研究被试情况
其中,托班幼儿年龄在2—3周岁之间,小班幼儿在3-4周岁之间
2.4研究材料
秒表,设计好的记录表格
2.5研究程序
研究主要结合2-4岁幼儿的特点,设计35项有关适应性的实验。
1.幼儿与家长分开时表现
a哭闹、不愿分开、追逐b.哭泣、不安、c.平静
2.接受劝慰情况
a难以接受劝慰 b. 不稳定 c. 易劝慰,较稳定
3.消极情绪持续时间
a.较长
b.一般
c.短
4. 有无特殊情况
a.良好
b.一般
c.不适应
5. 有无特殊表现
a.拒食
b.拒睡
c.大小便失禁
主试与各班主任老师协同纪录每日观察结果,然后按照评分标准得出结果,并根据得分情况对幼儿的适应行为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年龄对幼儿入园适应应行为的影响
表二托板与小班幼儿入园适应行为的差异统计(N=28)
从表一的结果得出,托板幼儿得分的平均数要高于小班幼儿,但是t检验结果看,差异不显著。在茅于燕对3-3.5 岁,3 -4岁,4-4.5 岁三个年龄组适应有困难的儿童人数的百分数按规律递减,分别是56.3% ,34.8% ,14.3% 。茅于燕主要是针对3岁-4岁半的幼儿进行适应性研究比较,而对2-3岁的入托幼儿的适应行为并未作实际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2-3岁的幼儿的适应行为与3-4岁幼儿无显著差异。对2-3岁的幼儿,可能年龄因素在其心理发展上表现的不明显。由于在此项记录中,托班的被试较少,所以很难就多个取样做结论性说明,对此我们将在讨论部分做进一步分析。
3.2性别对幼儿入园适应行为的影响
表三男孩、女孩在入园适应行为的差异统计(N=28)
从t检验结果看,男孩与女孩无显著差异。可以认为性别与适应困难无直接关系。但从平均数看,男孩以适应行为普遍要高于女孩性别差异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关于性别差异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从总体平均数看,男孩的数值要高于女孩,但差异不显著。首先,根据Diener 等在1985年的研究发现,在应付各种紧陌生情绪中,并无显著两性差异,只是女性比男性更易报告和表现她们的懦弱、胆小和焦虑等感受。这也可能是产生表三结果的原因。其次,在进行研究中,被试是在主试观察时随机抽取的,并无有目的地按性别来取样。而在统计时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初入园时有适应困难的人数是相等的,并不存在差异。这说明男孩、在入园时有同等程度的适应困难,只是在入园后所表现出的适应能力上存在性别差异。
第二,如表二所示,托班幼儿的适应行为并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小班幼儿虽然在适为上存在着性别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可以认为,年龄越小,对性别的认识越少,缺乏性别的稳定性,还未实现性别定型化。虽然他们能分辨自己和别人是男的还是女的,也懂得一些有关性别角色应有的活动和兴趣,如知道男孩玩汽车、枪,女孩该玩娃娃、烹饪游戏,但他们对这些认识十分刻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3-4岁或更大一点的幼儿逐渐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成份,如男孩胆子要大,要勇敢,不能哭,女孩要文静,服从,不能粗野,这时儿童一方面对文化规定的性别概念有了更多的理解,另一方面对性别概念的理解变得更加灵活。
表四男孩、女孩在入园不适应表现的差异统计
由于第五个考察指标,教师未对其做详细的报告,在此暂且不做讨论。
第三,对男孩和女孩在入园不适应表现的情况进行差异性检验的结果表明:(1)与家长份开始的表现。此项指标差异不显著(t=0.74,df=26,p>0.5)。表明男孩、女孩在入园时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分离焦虑,此项考察指标不存在性别差异。(2)接受劝慰情况。此项指标差异非常显著,(t=4.211,df=26,p<.01)在接受劝慰时,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接受。只可能与性别认识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教师在劝慰时总给予一定得性别暗示,如“男孩子最勇敢”“男子汉不能哭”等等,是男孩比女孩受到了更多的鼓励强化行为。由于家庭、教师等社会因素,使男孩、女孩学会采取社会所接受的性别角色行为的社会化因子。(3)消极情绪持续时间。此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t=2.673,df=26,p<.05),表明女孩比男孩持续消极情需情绪时间更长一些,这也可能是由性别角色所决定的。首先,男孩哭更容易受到成人的阻拦和斥责,而女孩哭则较少遭到拒绝。其次,这与接收劝慰情况存在着显著性别差异也是直接的关系。易接受劝慰的幼儿持续消极情绪的时间相对短一些,而不易接受劝慰的幼儿消极情绪持续时间长一些。(4)参加活动情况。此项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孩和女孩在参加活动方面表现出同样的喜好。在这个年龄段,还未表现出于明显的性别角色行为。
3.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入园不适应情况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