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美学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经典小说教育研究
(初稿)
中西经典小说在经典文学独树一帜,相对于经典诗歌、经典散文而言,是发展和成就最晚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长篇、中篇,还是短篇、微型,都是最重要的叙事类文体。这种文体的基本构件是人物、情节、环境三大元素。而三大元素的不同运作,便成为中西经典小说的差异之所在。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对中西经典小说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推动中西经典文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中西经典小说教育研究是中西经典文学教育研究的又一主要内容。中西经典小说这一篇试图研究下列几个问题:一是经典小说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巧妙地设置故事情节、生动地描绘典型环境的美学特征,二是经典小说……的形象探美,三是经典小说……的情节探美,四是经典小说……的结构探美,五是经典小说……的表现探美,六是经典小说……的语言探美,七是经典小说……的教育策略。下面试图就这几个问题逐一论述:
第一章经典小说的美学特性
中西经典小说在所有的语言艺术中,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它与异类艺术样式——中西经典音乐、中西经典舞蹈、中西经典电影、中西经典绘画、中西经典雕塑等相比,因而不能直接诉诸欣赏者的听觉或视觉,只能诉诸欣赏者的想象;它与同类艺术样式——中西经典诗歌、中西经典散文、中西经典戏剧等相比,因而不能直接抒发一种情感、一种心绪、一种意念等,只强调倾向性应从故事情节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但恰恰就是这种“间接性”,便构成了经典小说塑造形象、设置情节、描绘环境的优越条件。下面分别从经典小说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经典小说巧妙地设置故事情节和经典小说生动地描绘典型环境等几个方面予以论述:第一节经典小说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
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是中西经典小说的重要美学特征。中西经典小说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既是其中心任务,又是其应有价值,还是其特有功能。下面分别就经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其中心任务、经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其应有价值和经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其特有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经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其中心任务
经典小说的中心任务就是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由于经典小说既不像经典诗歌那样受韵律等格式的规范,也不像经典散文那样有意蕴丰厚和弹性力度的要求,更不像经典戏剧那样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的篇幅可长可短,容量多少自如,能灵活地兼用作品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因而作家能够根据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双重需要,多方面细致地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比较起来,经典诗歌、经典散文虽然也塑造人物形象,但是不一定是具有深蕴的丰富的人物形象,经典戏剧虽也塑造人物形象,但主要是依靠人物的对话、独白,以及人物行动本身,而经典小说却营构以情感、意念、心绪为主要特征的形象,既可以塑造性格化的形象,也可以塑造情感化的形象。性格化的形象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行为和细节来营构的,如新时期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奉献赤子之心的陆文婷(谌容的《人到中年》)、“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梁三喜(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执著追求人生价值的易杰(孔捷生的《南方的岸》)等,作家对这些性格化形象的创构,不仅融注了自己对生活目标和理想的追求,并以这种理想追求来支配对人物的命运安排和性格概括,进而通过理想化性格美质的揭示来表达生活和人生的底蕴。所以,这种理想化的性格构架显露了一种与历史趋势合拍的主体意识和闪亮的时代质素,具有更强的社会性和启迪力量。情感化的形象是通过人的心理、情绪和意念来营构的,如王蒙的《春之声》中的岳之峰、王安一忆的《雨,沙沙沙》中的雯雯、张贤亮的《绿化树》中的章永璘等,作家对这些情感化形象的创构,是以其主观
情致的表现作为形象构成的重心——淡化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情节过程,或以注重对人物的心理世界的透视和分析而构成的“心理型”情感化形象,或以注重对人的情绪和态度、对生活和人生的哲学思考而构成“思辨型”的情感化形象,并使之成为具有多重蕴涵和审美层次的艺术复合体,从而给欣赏者以多层多维的审美体验以及认识生活和人生的哲理启示。另外,即或同是经典小说,既可以写人物的片断经历(如何士光的《乡场上》、海明威的《桥边老人》),也可以写人物的一生历史(如唐浩明的《曾国藩》、高尔基的《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既可以集中只写一个人(如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套中人》),也可以写几十、数百以至更多的人物(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从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来说,除了经典小说固有的一些基本手法外,还可以借用经典诗歌、经典散文、经典戏剧以及其它艺术形式的某些手法。总之,经典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上,较之其它艺术形式有着更大的自由性。
二、经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其应有价值
经典小说的应有价值就是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经典小说是人写的,是写人的,写给人看的,并对人发生多种价值关系。由于经典小说具有不受时间、空间、材料、篇幅等的限制的特性,所以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真善美价值。首先,经典小说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富于认识意义,能使欣赏者从中获得“求真”价值并养成探索品质。就文学本体而言,人物形象鲜明的个性特征,能使经典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雷同,做到“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态,人有其声口。”(金圣叹《第五才子书序三》……)从而具有了一种文学本体论上的意义。因此,恩格斯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4页)如司马迁的《毛遂自荐》、高尔基的《丹柯》分别塑造了毛遂和丹柯的勇敢而又坚强的性格,这就体现了作家的一种“求真”的审美倾向。其次,经典小说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思想特征,富于教育意义,能使欣赏者从中获得“向善”价值并觉醒道德意识。经典小说的人物形象“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刘勰《文心雕龙·比兴》),从而使普遍的东西“作为个体所特有的最本质的东西而在个体中实现。”(黑格尔《美学》第1卷,……第232页)很显然,深刻的思想特征表现为作家通过人物形象的细致塑造而对社会历史本质的准确的把握。如一个阿Q,不仅使欣赏者看到“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而且也看到我们民族所固袭的历史重负,看到整个饱受欺凌、愚弱、停滞、黑暗的旧中国。这就体现了作家“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一种“向善”的审美情怀。再次,经典小说的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美感特征,富于审美意义,能使欣赏者从中获得“崇美”价值并建构自由心灵。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审美对象的一种形式,较之普通人物形象或其它艺术形象,能给欣赏者以强烈、巨大而独特的美感。如杨沫的《坚强的战士》(《青春之歌》节选)中通过林道静等青年人走向光明、走向革命的形象的塑造,就体现了作家的一种“崇美”的审美理想。
三、经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其特有功能
经典小说的特有功能就是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经典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表或里、或分或合地去进行人物形象的艺术刻画。与其他经典艺术形式相比较,经典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具有多样化和独异性,占有很多优势。经典诗歌在进行人物刻画时,为适应其凝练的艺术形式,在展示人物关系时凝聚如珠,这就导致诗人不是在说人物,而是在唱人物,而不像经典小说多似海滩的沙砾,把人物放在性格的冲突中、复杂的情节中、广阔的背景中来进行艺术塑造;经典散文在刻画人物时,只是捕捉人物最特征的形神风貌和最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场景进行白描,而不像经典小说那样旨在刻画人物的性格,记录人物的生活、命运的历程;经典戏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