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佩克曼斯
他从功能上定义了国际经济一体化。他认为: – 经济一体化主要是为了消除两个或更多国家之 间的经济边界。经济边界实际上是一条人为设 置的界限,阻碍了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的流 通。 – 要素流动的潜力是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如果要 素流动的潜力大,那么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可 以获得的利益越多;反之,则获取利益的空间 越小。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动 因
• 1、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 2、福利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诱因。
(1)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静态效应 • 按照关税同盟理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静 态效应主要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向 效应两个方面: • 所谓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组建关税同盟所 带来的成员方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由 此造成的经济福利的增加。 • 所谓贸易转向效应,是指组建关税同盟所 带来的贸易由非成员方向成员方的转移以 及由此造成的福利损失。
贸易转向效应
贸易转向效应,是指组建一体化组织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特别是成 员国之间的贸易代替了一些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产生 的“贸易方向的转变”。
(1)案例说明
假设有三个国家:美国、墨西哥和中国,其中美国是棉衬衣的 纯进口国,中国和墨西哥都生产并出口棉衬衣。假设中国棉衬 衣的出口价格为每件10美元,墨西哥的价格为11美元,再假设 美国对两国棉衬衣都征收2美元的进口税,中国棉衬衣在美国市 场的价格为12美元,墨西哥的衬衣价格则为13美元。在美国与 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前,美国当然选择从中国进口棉衬 衣,进口量为Mc,在国内市场售价12美元,政府关税收入 $2×Mc,即a+c部分。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我们定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定和条约建立经
济合作组织的过程。其内涵如下:
标志 原则 宗旨
成员国之间关税等贸易障碍的消除 谋求最佳的国际生产分工 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协作分工,实现成员国共同 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目标
出发点
使每一个成员能获取比单独一国时更大的利益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条 件 • 1、经济原因: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接
近 • 2、政治原因:成员国政治制度接近 • 3、地理原因:地理上接近 • 4、利益原因:成员国参加‘利大于弊’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动 因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的发展 1、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50至70年代初) 1949年1月,前苏联、保加利亚、匈牙 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为打破冷战初期 资本主义国际的经济封锁和巴统的禁运, 在莫斯科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1951年4月,法、德、意、比、荷、卢 六国在巴黎签署《煤钢联营条约》。以防 止战火刚刚熄灭的欧洲成员国利用煤钢等 战略资源重整军备,从而起到安定人心, 实现地区共同繁荣的作用。1952年5月9日 欧洲煤钢共同市场正式成立。
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 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
• 生产效应:实现贸易自由化之后,各成员
方的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他们可以把本
国的资源使用从原来效率低的部门转向效
率高的部门,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 消费效应:低成本的伙伴商品的进口将导
致本国市场价格的降低和消费者支出的减
2、停滞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 期) • 这个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经济危 机、能源危机和货币制度危机,生产增长 停滞并伴随着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 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很多经济 一体化组织几乎停滞发展,有的甚至中断 活动或解体。 3、高涨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 这个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重新高涨,迅 猛发展并实现新的飞跃。如,北美自由贸 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相继问世。
2.巴拉萨 他建议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 又是一种状态。
– 就过程而言,一体化意味着旨在消除各国经济 单位之间的歧视; – 就状态而言,一体化意味着国家之间可以不存 在各种经济歧视。
3.霍兹曼
他以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为基础,将经济一体化定 义为: – 一个成员国家间相似产品和同类要素价格一致 化的状态。 – 即认为经济一体化是成员国之间在有关便利的 制度支持下货物、服务和要素流动无障碍的状 态。
1957年3月,六国外长云集罗马,签署了《欧 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条 约》——统称为《罗马条约》。标志着人类 历史上最成功、一体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 的区域经济集团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958年 1月1日欧共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宣告成立。 1967年7月六国又在布鲁塞尔将上述三个条 约合并,欧共体正式成立,这就是欧盟的前 身。 自6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了20 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 盟、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中美洲共同市场 等。
图6-1 对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举例说明
(2)实行一体化之后的情况说 明
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之后,取消了所 有从墨西哥进口商品的关税,但仍然保持着对其 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在不需要缴纳关税的情况下, 从墨西哥进口的棉衬衣售价只有11美元,而中国 的棉衬衣仍要支付关税,其市场售价仍要12美元。 在此情况下,美国不再从中国而转从墨西哥进口 棉衬衣。由于墨西哥的棉衬衣便宜,增加了美国 消费者对棉衬衣的需求,进口量也就从Mc增加到 Mm。
5. 恩拉格纳
– 恩拉格纳认为一体化是歧视性的取消参与国之 间贸易障碍并在它们之间建立相关的协调机制 的行为。 – 恩拉格纳在1988年做出了修正,将经济一体化 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旨在实现共同的 目标和执行共同的政策而实施的共同行为的一 种协议。
6. 达瑞斯达勒和伽纳特
– 将一体化视为实现商品、劳务和要素价格均化 的过程。 – 如果一个国家希望超越一体化,则需要采取特 别的措施来推动商品和要素价格均等的实现。 – 如果一体化包含教育等方面的社会政策一体化, 那么一体化最终也应该促成技术价格的均等化。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
•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 • (一)经济一体化的不同解释: 1.丁伯根
他认为,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消极一体化和积极一 体化。 – 消除参与国之间的歧视和管制制度,取消对 有关各国间商品、资本和人员流动的限制, 引入经济交易自由是消极的一体化; – 而运用强制的力量改造现状,建立新的自由 化政策和制度去纠正自由市场的错误信号、 强化市场正确信号效果为积极的一体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