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教育理论公共课以生为本的教学思索

高师教育理论公共课以生为本的教学思索
高师教育理论公共课以生为本的教学思索

高师教育理论公共课以生为本的教学思索

教育强则国强,当前高师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优质的师资。在教育理论公共课的教学活动中,坚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尝试通过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板块化设计,使学生能够在自学、谈话及讨论中充分展现其主人翁的风采,以探究高师教育理论公共课教学实效提升的新路径。

标签:高师教育理论课学生中心

教育理论公共课程主要包括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师范生认识教育、了解自我与他人,而且能为其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目前这类课程的真实境遇,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了教育理论公共课程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师教育理论公共课教学存在问题

1.学生的学

1.1教育理论公共课作为高师院校的公共基础学科,学生对其有着表面上的喜爱与真实的不重视。学生表面上的喜爱更多是为了获得好的成绩。当谈话、讨论、提问等用来作为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的刺激剂已然成为老师控制学生的工具时,学生就会用表面的喜爱去“贿赂”老师,以达到获得良好平时成绩的目的。真实的不重视则是由学生对学科价值的判断决定。在校生中的大多数都认为教育理论公共课是副科,对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即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能力)没多大帮助,这就是许多同学不愿花费时间在其上的原因,尤其对那些学习专业课倍感吃力的学生,他们更不愿花费太多时间在其他学科中。因此,就学习态度而言,更多数为应付。

1.2由于学生学习此类课程的目的只是为考试过关,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在这种功利心态的支配下,其平日的学习中就处于被动、应付、得过且过状态,只有到了学期结束之际为了考试过关才会对课程内容进行的一定的阅读与机械的死记硬背。因此,就学习方法而言,主要是死记硬背。

1.3在功利的学习态度与机械的学习方法的作用之下,学生无法对教育学的知识了熟于胸,更无法真正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及彼此间的联系。因此,就学习效果而言,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更多停留在低级的认知水平——记忆层面,距高级的认识水平——分析综合的要求甚远。

2.教师的教

2.1教学工作中心的偏离

教育人不是禁锢人,而是要让人获得自由。即教育要以人为中心,教师要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