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率,每周更换1~2次。 3、性别和年龄(女性病人、老年病人)。 4、慢性疾病(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衰、慢性肝炎、肿瘤、结核病、其他肾脏病等,
宜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 5、治疗因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泌尿道感染的诊断
临床上导尿管相关性菌尿病人仅有20%-30%的 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而大多数患者则表现无症状 性菌尿症。菌尿症患者中大约有1/4的病人可发 生上行感染,如肾盂肾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和 精索炎等。菌尿症的全身并发症是菌血症和败血 泌尿症道。感染的临床表现 有症状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 症状,或出现排尿困难、下腹触痛、血尿、肾区叩 痛,伴有或不伴发热。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尿液性状等变化。 尤其是体温的变化;观察尿路刺激征、腰痛的情况,有无伴随症状; 观察有无高热持续不退或体温升高,伴腰疼加剧等,一旦出现常提 示肾周脓肿、肾乳头坏死等并发症,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用药护理
(1)合理用药:遵医嘱合理选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用法、剂量、 疗效、注意事项及药物不良反应。
磺胺类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唑):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厌 食等胃肠道反应,经肾脏排泄时易析出结晶,还可以引起粒细胞减 少等,服用期间应多饮水,以减少磺胺结晶的形成和减轻尿路刺激 征;或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增强疗效。(初次感染首选药 物)
泌尿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医院泌尿道感染有效的干预措施
1、除非有临床指征,否则应避免插导尿管。如尿路梗阻、尿潴留、尿量测定、手 术。
2、应限制引流的持续时间。 3、进行插管和其他泌尿道操作时,采用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 4、在进行插管或解除导尿管系统时,必须坚持洗手。 5、插管前彻底清洗尿道周围区域,使用消毒剂清洗会阴部。 6、采用合适的润滑剂进行非创性导管插入。 7、应用的封闭式引流系统必须保持密闭,避免使用开放式引流系统。 8、尽可能的把尿管固定牢,防止尿管在尿道内移动。 9、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病人,尽可能避免留置尿管,如果需要膀胱引流,
泌尿道感染的发病机制
内源性感染:在住院患者中,绝大多数的泌尿道感 染都与使用导尿装置有关。正常情况下尿道的正常 菌随尿液排出,当插入尿管时,这种冲洗功能丧失 ,会阴部和尿道菌丛在尿管外部和尿道粘膜之间上 行扩散至膀胱(在24小时——48小时内完成)。 除此之外,插管时尿道机械损伤,有利于微生物自 损伤粘膜处侵入。
泌尿系统感染的严重性 泌尿系统感染是医院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根据美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报告,医院泌尿道感 染占医院感染的35%-45%,居医院感染的首位, 其中80%与留置泌尿道插管有关。 尽管大多数患者的泌尿道感染是自限性无菌状菌 尿或轻微感染,但当引流装置去除后,某些患者 可能发生更严重的感染,如肾盂肾炎、菌血症等。 泌尿道感染可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因此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 疗安全的重要举措。
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导尿管及连接管扭曲折 叠,观察尿液引流情况。
及时放出尿袋中的尿液,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鼓励患者多饮水或告知家属给患者多鼻饲温开水,避免感染和结石。
训练膀胱反射功能,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在拔管前应作间歇性夹 管和引流,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
如何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优秀课件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脏:生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将尿液排除体外
尿道
尿道是膀胱通道体外的排泄管道 男性承认平均是长18CM。 全程有尿道内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三处狭窄,是尿道 结石的滞留之处。 女性尿道长3-5CM,宽短直,后方邻近肛门,因而易患 尿路逆行感染。
应间断性的插管。
已被推荐但还没证实能减少感染发生的措施Fra Baidu bibliotek
1、为病人提供充足的水分。 2、对插管病人进行适当的会阴卫生。 3、对负责插管和护理的人员进行培训。 4、从膀胱到收集袋的引流要保持通畅,引流袋放置位置要低于膀胱水
平。 5、应使用直径最小的导尿管
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
1、一般护理
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每3日更换尿袋,位置要 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逆流。没半个月更换尿管一次。遵医嘱给 予膀胱冲洗。
外源性感染:泌尿道感染可由尿液引流系统(通过 远端引流管交接处导致细菌侵入)受污染,尿液中 的细菌逆流至膀胱引起。尿液导管引流系统污染的 常见原因有 : 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污染的膀胱冲洗液 、使用灭菌不彻底的器械、插管时会阴部消毒不彻 底或消毒剂污染以及未采用标准无菌技术等
泌尿道感染常见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
诱发因素:
1、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尿道周围菌丛进入膀胱或上尿路。 2、细菌沿导尿管外表面向上移行(三个环节:细菌沿导尿管外壁与尿道口粘膜之间的空隙而上行;尿管与
尿袋导管相连处污染;尿袋出口处污染)。 3、开放式引流。 4、封闭式引流的破裂。
危险因素:
引起感染的决定性因素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微生物的致病力。 1、导尿管使用的时间(过长)。留置尿管期间随时评估病人情况,如病情允许应及时拔除尿管。 2、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开放性或密闭性被破坏)。避免轻易分离导尿管与集尿袋接头,减少集尿袋更换频
宜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 5、治疗因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泌尿道感染的诊断
临床上导尿管相关性菌尿病人仅有20%-30%的 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而大多数患者则表现无症状 性菌尿症。菌尿症患者中大约有1/4的病人可发 生上行感染,如肾盂肾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和 精索炎等。菌尿症的全身并发症是菌血症和败血 泌尿症道。感染的临床表现 有症状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 症状,或出现排尿困难、下腹触痛、血尿、肾区叩 痛,伴有或不伴发热。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尿液性状等变化。 尤其是体温的变化;观察尿路刺激征、腰痛的情况,有无伴随症状; 观察有无高热持续不退或体温升高,伴腰疼加剧等,一旦出现常提 示肾周脓肿、肾乳头坏死等并发症,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用药护理
(1)合理用药:遵医嘱合理选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用法、剂量、 疗效、注意事项及药物不良反应。
磺胺类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唑):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厌 食等胃肠道反应,经肾脏排泄时易析出结晶,还可以引起粒细胞减 少等,服用期间应多饮水,以减少磺胺结晶的形成和减轻尿路刺激 征;或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增强疗效。(初次感染首选药 物)
泌尿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医院泌尿道感染有效的干预措施
1、除非有临床指征,否则应避免插导尿管。如尿路梗阻、尿潴留、尿量测定、手 术。
2、应限制引流的持续时间。 3、进行插管和其他泌尿道操作时,采用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 4、在进行插管或解除导尿管系统时,必须坚持洗手。 5、插管前彻底清洗尿道周围区域,使用消毒剂清洗会阴部。 6、采用合适的润滑剂进行非创性导管插入。 7、应用的封闭式引流系统必须保持密闭,避免使用开放式引流系统。 8、尽可能的把尿管固定牢,防止尿管在尿道内移动。 9、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病人,尽可能避免留置尿管,如果需要膀胱引流,
泌尿道感染的发病机制
内源性感染:在住院患者中,绝大多数的泌尿道感 染都与使用导尿装置有关。正常情况下尿道的正常 菌随尿液排出,当插入尿管时,这种冲洗功能丧失 ,会阴部和尿道菌丛在尿管外部和尿道粘膜之间上 行扩散至膀胱(在24小时——48小时内完成)。 除此之外,插管时尿道机械损伤,有利于微生物自 损伤粘膜处侵入。
泌尿系统感染的严重性 泌尿系统感染是医院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根据美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报告,医院泌尿道感 染占医院感染的35%-45%,居医院感染的首位, 其中80%与留置泌尿道插管有关。 尽管大多数患者的泌尿道感染是自限性无菌状菌 尿或轻微感染,但当引流装置去除后,某些患者 可能发生更严重的感染,如肾盂肾炎、菌血症等。 泌尿道感染可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因此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 疗安全的重要举措。
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导尿管及连接管扭曲折 叠,观察尿液引流情况。
及时放出尿袋中的尿液,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鼓励患者多饮水或告知家属给患者多鼻饲温开水,避免感染和结石。
训练膀胱反射功能,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在拔管前应作间歇性夹 管和引流,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
如何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优秀课件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脏:生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将尿液排除体外
尿道
尿道是膀胱通道体外的排泄管道 男性承认平均是长18CM。 全程有尿道内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三处狭窄,是尿道 结石的滞留之处。 女性尿道长3-5CM,宽短直,后方邻近肛门,因而易患 尿路逆行感染。
应间断性的插管。
已被推荐但还没证实能减少感染发生的措施Fra Baidu bibliotek
1、为病人提供充足的水分。 2、对插管病人进行适当的会阴卫生。 3、对负责插管和护理的人员进行培训。 4、从膀胱到收集袋的引流要保持通畅,引流袋放置位置要低于膀胱水
平。 5、应使用直径最小的导尿管
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
1、一般护理
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每3日更换尿袋,位置要 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逆流。没半个月更换尿管一次。遵医嘱给 予膀胱冲洗。
外源性感染:泌尿道感染可由尿液引流系统(通过 远端引流管交接处导致细菌侵入)受污染,尿液中 的细菌逆流至膀胱引起。尿液导管引流系统污染的 常见原因有 : 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污染的膀胱冲洗液 、使用灭菌不彻底的器械、插管时会阴部消毒不彻 底或消毒剂污染以及未采用标准无菌技术等
泌尿道感染常见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
诱发因素:
1、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尿道周围菌丛进入膀胱或上尿路。 2、细菌沿导尿管外表面向上移行(三个环节:细菌沿导尿管外壁与尿道口粘膜之间的空隙而上行;尿管与
尿袋导管相连处污染;尿袋出口处污染)。 3、开放式引流。 4、封闭式引流的破裂。
危险因素:
引起感染的决定性因素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微生物的致病力。 1、导尿管使用的时间(过长)。留置尿管期间随时评估病人情况,如病情允许应及时拔除尿管。 2、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开放性或密闭性被破坏)。避免轻易分离导尿管与集尿袋接头,减少集尿袋更换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