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复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复兴
【摘要】: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国学院,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长纪宝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骨,……重振国学,不仅是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进步的需要”。一些人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复兴的明显标志,有些人则对此不以为然。私以为,国学一词在被冷落了几十年以后,重新开始成为热门,其中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就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文章试图从人大建立国学院这个角度切入,加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近年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传统文化;西化;文化复兴;意识危机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上个世纪的受挫
中国的传统文化绵延几千年,以一种屹立不倒的形式存在于每个封建王朝。即使少数民族当政期间,它也没有被冷落过,它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支柱,维系着整个封建社会的各种封建纲常和伦理道德。
近百年来,中国开始受到外国的凌辱,几千年的自给自足使中国无法对抗外敌的先进武器。国家的衰落和民族的受辱,使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失去了信心,把落后就要挨打归结为自己文化的落后。从新文化运动,到后来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在上个世纪所遭受到的第一次大的挫折。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健将们大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他们看到了外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在制度上的优越性,接受了西方思想的熏陶。在他们看来,改造社会最大的障碍就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因而改造中国社会,首先就要革掉这些糟粕的命。但是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并不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看作一种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文化,而是视其为一个整体,过去中国的落后是因为它,未来中国要发展就要完全消灭它。知识分子们以一种无坚不摧的态势向中国传统文化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传统儒家思想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崩溃。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后,左的思想的影响一直在党内存留,也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他们一味强调其中的糟粕,表面上承认而实际上否认从中可以筛选出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精华。这一问题发展到高潮就变成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内地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文化大革命。这场以“文化”为靶子的运动是继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传统思想的又一重大损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被列入“四旧”之一,统统要予以扫除。这十年中,中国陷入一片混乱,传统文化更成为了众矢之的,老师被贬为“臭老九”,一切传统文化都被说成“封建社会的残余”。文革后期的“批林批孔”,更是将矛头直接对准了中国文化中
影响最为深远的儒家文化。
经过此二劫,中国传统文化在之前几千年的积累和成就已经变得支离破碎,旧有的文化传承受到中断,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与上个世纪传统文化在中国内地的两次受挫相比较的是传统文化在台湾的发展。台湾没有经过暴力革命,也没有新文化运动,更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消极影响,因此在保存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要做的比中国内地好很多。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在最近的一次对余英时的采访中,当余英时被问及目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如何,是否存在对传统文化的迷失时,余英时回答说中国文化正在变化中,还没有定型,但是国学的复兴已开始萌芽。这也许可以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发展状况的最简略的回答。
这一点,从中国人民大学最近几年来的一些活动中也可以看出几分端倪。进入新世纪以来,人大通过在校内竖立孔子铜像、承担《清史》的编修工作、呼吁编修《儒藏》、成立孔子研究院、主办“孔子文化月”、举办“儒家思想研讨会”、创建国学院等一系列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再者,从中国电视上的主流媒体近年来对历史、文学等领域的大力关注和宣传也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已经开始在中国内地复兴。
要说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地复兴的原因,还得从上个世纪最后几十年开始说起。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对全国的高压统治。中国政府将全部精力放在了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从文化上看,中国文化仍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之前的两次重大打击中变得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在近代企图“全盘西化”的理想也因为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而以失败告终。如此一来,中国在文化方面出现了一种真空的状态。此时的中国有强有力的政府和迅速发展的经济作后盾,他们是不会甘于中国文化的单方面落后的。但是为了民族的自尊和荣誉,他们又绝不会走上世纪初知“全盘西化”的道路。这样,中国政府就将注意力放在了中国传统文化上。
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创造了必要的准备。作为拥有几千年文明的中国,中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本土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要想立于世界之林,除了努力发展经济,其次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外国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形成了一股文化热潮。外国人在被中国人长期抛弃的传统思想领域中发现了许多很有价值的东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局面的出现。
三、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所面临的挑战
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已处露头角,但是未来发展如何,仍不容乐观。余英时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说道虽然传统文化已呈现出复兴的状态,但是中国意识的危机仍会长时间存在。
最大的挑战首先来自“西化”的影响。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从封建社会的“全盘否定”到新文化运动中的“全盘接受”,再到后来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的时间跨度才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中,中国知识分子都没能摆脱西学所建立的一系列框架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是中国的,是因为它联系着中国的实际,反映的中国的现实,但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多用西方理论来解释它,当然容易造成一种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更有可能贬低中国传统文化。
其次,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批评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中国人。改革开放后并没能彻底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在当代,仍有不少人视中国传统文化为落后、封建迷信的代名词,要改变这些人队传统文化的认识,仍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
余英时先生在谈论到中国意识的危机时还说到中国一个“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都以进入仕途为自己图书的最终和最高目的,这种心态使得知识分子们不能严守本分,踏踏实实地进行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创作。
四、结语
不管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持怎样的态度,支持或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并且从目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态势来看,复兴会继续走下去并且向前发展的。但是这其中也会相伴产生一系列问题,中国人的注意力应转向这些问题方面,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达到一个最优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余英时. 现化危机与思想人物,三联书店.
[2] 余英时. 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三联书店.
[3] 耿云志. 胡适评传, 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林毓生. 中国意识的危机, 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