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代
城
市
规
划
发
展
趋
势
姓名:李鹏飞
学号:20094198024 班级:09资管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城市规划亦将经历巨大的变革。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城市发展的理解与认知是城市规划的灵魂。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第三产业比重增长和知识经济、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对城市空间经济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城市规划工作也受其影响,变得越发综合,既有较为长期的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又有追求更加安全、卫生的居住环境的深层次研究,还包括管理协调城市内部利益关系的管理工作。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化的主要推动力,地区差异与差距逐步减少,对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的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等因素也逐步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产生影响,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也必须面对和适应由此带来的变化。
(一)我国城市规划面对着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三重转型
由于历史的、客观的原因,中国地域发展极不平衡,城市的高楼大厦与农村的茅屋陋舍并存,高科技的航天卫星与原始的刀耕火种并存,由此构成了中国城市规划在实践中面对问题的复杂多样性。而中国又正处于一个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三重转型时期,因此我们更应该面对特殊时期的国情对城市规划做出具有前瞻性的研究。
1、工业化与城市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虽然我国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城市化水平增长缓慢。由于城市化滞后,导致第三产业比重过小、“三农”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影响到国家宏观经
济的运行。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差异大,城市化进程将会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同地区因条件不同,也应有不同的城市化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城市规划工作也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有自身的特点。
2、市场化与城市化
市场化是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种过渡不仅涉及到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和经济体制的转型,而且包括了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迁。市场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类的潜能、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力和经济社会生活的活力,为城市规划和社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和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挑战,如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确定性和灵活性、效率和公平、竞争与协作、开发与保护、急功近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冲突等等,这些问题反映到我们的城市规划中来,迫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实现总体上的社会、经济与环境三大内部效益,使城市在未来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下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工作今后的重要目标。
3、信息化与城市化
从全球看,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个空前深刻的转变,信息和知识开始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和社会资源。在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已经代替传统工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在我国,虽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渡尚未完成,但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而来,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经济的发展。由信息化带来的
社会生活的变化在一些发达城市已初见端倪。因此,我国的城市规划不仅要适应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而且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二)新时期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1、总体规划理念与编制方法的变化
城市总体规划是用于指导城市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划,从其涵盖的内容和所起的作用来看,应将其作为一个城市的发展纲领和策略来制定,规划的重点内容应放在城市定位、发展策略与方向、总体布局结构、主要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城市重要地段的规划原则等大的方面,其他内容则可以作为专业规划由各专业部门根据建设需要进行编制。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应该强化总体规划阶段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各项专项规划应该相对简化,主要是确定各专项规划的重大原则和技术政策,确定容量和大中型设施的布点,以及近远期建设的衔接等。较为具体的各专业规划可以放到后续工作中完成,或是专门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如给排水工程规划,消防规划等。
2、区域性规划的编制成为重点
近年来,区域的协调发展成为经济学、社会学、城市规划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塘都市圈的一系列政策研究、发展规划对区域性规划的编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区域的观点不仅仅是空间布局的问题,而且是涉及整个经
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区域性规划的内容也不应仅仅是空间协调,而应该包括城市功能定位、社会经济各层面协调配和、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只有在区域城镇体系和发展格局确定之后,才能找准本城市在区域中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3、强化环境的意识
环境意识不仅是指环境保护,还包括文化的氛围、历史的底蕴、古城保护、城市形象、城市特色、城市绿化和美化等内容。从国际上的趋势来看,各国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而搞好人居环境,就是要建设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中重视对人文思想和文化底蕴的发掘、对城市历史的保护和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环境设计有机结合,将规划、建设、管理有机结合,创造富有人文气息、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特色人居环境。
4、城市规划编制方法的跨越
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也应增加公众参与的内容,同时注重增强规划的弹性与连续性。
城市规划涉及城市未来的发展,与市民息息相关,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可以让规划工作者充分了解社会诉求,确保未来的规划能符合公众利益。在规划编制与审批过程中应采用公开和高透明度的研究方式,让公众充分掌握相关资料,理解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选择及其背后的不同代价,并让公众明白选取最后方案的种种原因,这种互动的过程有助于市民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监督。
新时期的城市规划,要从指导功能布局、用地安排转向以资源环境为出发点,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从确定性质、规模和指标,转向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从确定发展什么转向确定保护什么;从以开发建设为重点转向以资源利用和空间管制为重点。淡化规划年限、强化规划阶段,增强规划的弹性、突出规划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
(三)结语
对于一个未来可能从事城市规划的学生来说把握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能够提前做好准备为工作和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能够实时的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