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赫哲族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东北赫哲族文化
摘要: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我国
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语。

赫哲族生活的地区山清
水秀,河汊纵横,为渔猎生活提供了便利的自然条件,几千年来以
渔业经济为核心,逐渐形成了集衣食住行、民族语言、宗教礼仪、
民族舞蹈、民生民乐等为一体的赫哲族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赫哲族文化;民族语言;宗教礼仪;民生民乐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6-0-02
一、发展历史
据史料记载,赫哲族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密山新
开流时期,在先秦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
唐时称黑水靺鞨,元明清时称女真。

赫哲名字的由来首先是在康熙
二年(1662年)的《清实录》上记载并得以传承。

现在,全国共有
赫哲族聚居地四处,分别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和八岔赫哲族
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敖其镇的敖其村。

赫哲族历史悠
久,与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肃慎”、“挹娄”、“勿吉”、“女真”等
有着密切的族源关系,清代的“黑斤”、“赫哲哈喇”即是赫哲族的
先民。

赫哲族在反抗满族统治、反沙俄入侵、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战
争中都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
一族名为“赫哲”。

据2001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显示,
全国共有赫哲族人4600多人,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仅次于珞巴族。

赫哲族大部分居住在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同江、抚远、饶河等市、县,其余分布在佳木斯、富锦、集贤、桦川、依兰等县。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是全国四处赫哲族聚居地之一。

二、赫哲族文化
(一)衣食住行
1、赫哲族人穿衣特点。

赫哲族人穿的衣服也多半是用鱼皮、狍皮和鹿皮制成。

男子大多穿大襟式狍皮大衣,衣襟上缀两排用鲶鱼骨做的纽扣,女子多穿鱼皮或鹿皮长衣,式样很像旗袍。

男女都穿鱼皮套裤以及狍皮、鹿皮和鱼皮制的鞋子。

用鱼皮做衣服也是赫哲族妇女的一大特长。

故历史上赫哲人又被称为“鱼皮部”。

2、赫哲族人主食特点。

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

赫哲族人喜爱吃鱼,尤其喜爱吃生鱼,并一向以杀生鱼为敬,这一习俗沿袭至今,显示了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

3、赫哲族人生活、居住特点。

赫哲族生活地点上,是我国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乌苏里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

三江沃野,山水纵横,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特产—蝗鱼、蛙鱼、三花五罗、貂皮、麝鼠……自古以来,就是富饶的天然渔场和逐猎之地。

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描述这里的富庶。

在居住上,赫哲人住永久性房屋木克楞、拉合辫子草正房和临时的房屋撮罗安口(尖顶窝棚),胡如布(地窖子),阔布如安口(圆顶窝棚)。

4、赫哲族人交通工具特点。

赫哲民族早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有狗拉雪橇,马爬犁,滑雪板,舢板船,桦皮船(乌莫日沉),快马子(维胡),独木船(乌同格衣)等,现在是机器船、舢板船、客车。

其中,狗拉雪橇是赫哲人主要的交通工具。

经过训练的狗,每只可拉70公斤左右,日行100至150公里。

狗是赫哲人的好帮手,它们在运输、狩猎、看家、保护主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故历史上赫哲人又被称为“使犬部”。

(二)民族语言文字
哲族作为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其主要聚居区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赫哲族有自已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能用本族语交际的只有十几位60岁以上的老人。

没有自已的文字,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文,用大马哈鱼头记年。

20多年前,著名赫哲族人士尤志贤和傅万金曾使用国际音标,拼写和记录了大量的赫哲族语言和许多被称作“依玛堪”的口头文学,为赫哲族语言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从那以后的许多年来,他们的“国际音标语言”除为个别与语言学家提供研究的资料外,仍被束之高阁,由于难写、难记、更难用电脑处理以及两位学者没有完全从粘着语的立场出发揭示赫哲族语言的规律,清楚明白地陈述赫哲族语法,至今难以学习和使用。

(三)宗教礼仪
赫哲族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

其萨满有河神、独角龙、江神3派,各派约有6个品级。

他们认为有多少种动物、爬虫就有
多少种神,其中最受尊敬的是人面形天神。

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赫哲族先民认为,日月山川都有神灵主宰,因而崇拜。

赫哲族人注重礼仪,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尊老爱幼赫哲人注重礼仪,有尊老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

晚辈出门回来,与长辈相见时,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依次向父母、兄嫂问安,以示敬重。

长辈吻小辈的额头,以示亲热爱护。

1、待客礼。

居住在黑龙江同江、饶河一带的赫哲族,以捕鱼和狩猎为主业,有吃生鱼的饮食习惯。

客人来访,常以凉拌的生鱼待客,先请客人吃一口鱼,表示敬重对方。

如果客人不吃,则被认为是失礼。

对客人须奉上鱼头,以示尊敬,上桌的鱼菜,总是把鱼头朝着客人。

吃菜时,总是用筷子点点鱼头,示意让客人吃。

科学实验表明,鱼脑含高蛋白,营养价值高,特别是鲫鱼头更是营养美味。

2、祈子礼。

在北方,赫哲族旧时认为,小孩死后,其灵魂先变成麻雀,再转生为人。

年逾30岁尚未生育的妇女被视作缺乏转生灵魂的人,须请萨满找魂求子。

举行仪式前,求子的妇女应暗中将萨满的帽带或神裙飘带挽上一个结。

萨满在神杆前脱神衣时发现此结,便问是谁挽的,该妇女即刻跪在神杆前洒酒许愿、求神赐子。

于是萨满击鼓跳神祷告,并命求子者在3至4日之内到萨满家取胎儿灵魂。

届时,求子的夫妇携带狍皮或鹿皮制(下转第269页)(上接第244页)成的“收魂袋”来到萨满家,在炕沿上并肩而坐,萨满的两名助手扶着他们的双肩。

萨满在屋内跳神找魂时,夫妇二人
中只要有一个双肩抖动,即被认为魂已附体,萨满即放下手中的鼓,拿起收魂袋,向袋内吹一口气。

得子后,该夫妇须以牛、马、猪、羊等酬谢神灵。

3、祭灵礼。

人死了以后,人们还要举行一些与他或她有关的礼仪,称“祭灵礼”。

这是灵魂不灭观念的反映。

赫哲族认为男子死后第七天晚上,女人死后第九天晚上灵魂要回家中。

当晚,死者家人将用纸做的衣服、饭菜等,摆放在大门口,并放一碗灰验证鬼魂是否回家。

第二天早上,右灰上留有鸡、鸭等动物的印迹,表明灵魂回来过,反之则无。

留有何种动物的痕迹表明死者灵魂已依附了该种动物。

(四)民族舞蹈
1、天鹅舞。

赫哲人的家乡,有不少沼泽地带,每年春暖花开季节,一群群洁白的天鹅竞相飞来。

在民间曾流传过优美抒情的天鹅舞,可惜现已基本失传。

据打猎能手葛长胜老人回忆,他幼年时在富锦县的嗄尔当看过妇女跳天鹅舞的情景。

她们身穿镶有彩色花边的长袍,随着歌声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舞中时而还有模仿天鹅鸣叫的声音。

2、哈康布力。

过去在赫哲族民间还流传一种集体舞,赫哲语称“哈康布力”,“布力”即“跳”、“做”、“干”之意。

早年在万里霍通、苏苏屯、富锦嘎尔当一带的年节时,就有很多青年男女跳“哈康布力”舞。

此种跳舞,男女双方同意后,即可同跳,不跳的人坐而旁观。

由于年代久远,会跳“哈康布力”的人已不多了。

其舞蹈
动作有三步向前一起跳、拉手、拍手、转身等。

3、庇里西勒。

又称“庇里沁”,此名是外来语音译。

据会跳此舞的人说就是“踢踏舞”,基本动作是“踢踏步”,舞者人数不限,动作统一,舞技熟练者,可以用脚踢打出各种复杂的快速节奏,令人欢快兴奋。

庇里西勒舞,可能是由外地传来,在赫哲族人民中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本民族的风格,成为赫哲族的一种民间舞形式。

(五)民生民乐
赫哲族民歌有10多种,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喜歌、悲歌、古歌、渔歌、猎歌、礼俗歌、情歌、摇篮歌、叙事歌、新民歌等。

妇女爱唱“嫁令阔”(类似于民间小调)老头爱唱“伊玛堪”。

“伊玛堪”是种民间说唱文艺形式,类似于北方的大鼓,形式具有史诗的特点。

皓月当空,篝火通明,赫哲族村屯充满了欢乐气氛。

赫哲族的小调优美动听,无论是曲调和节奏,都会使人感到江水波浪的起伏和渔船划行中的轻摇微摆。

但凡是男女老少都能触景生情,唱几曲即兴的调子。

主要曲调有赫尼哪调、嫁令阔调、萨满调、伊玛堪调、白本出调、喜调、悲调、老头调、少女调等。

“赫尼哪”是一种民间小调,多是妇女们在劳动中哼唱的明朗轻快的曲调,它婉转清丽,悠扬嘹亮,旋律优美。

著名的赫尼娜调有《乌苏里船歌》、《春季生产歌》;“嫁令阔”是一种情感纯朴、轻柔悠扬、流传很广的抒情歌曲,用来歌颂美丽的大自然,抒发对家乡的山河、风光、沃土、旷野的无限热爱之情。

嫁令调中著名的有《松花江相会情歌》;
萨满调的代表有《跳鹿神鸠神歌》、《跳神归来歌》、《家祭神歌》等,主要在萨满进行跳神活动时唱;朗朗上口,深受群众欢迎的伊玛堪调素经《西尔达鲁莫日根》为代表作品;白本出调,多是老太太给孩子唱的故事歌的曲调,调缓音长,娓娓动听,如《长虫兄妹》、等喜调唱欢乐之情,如欢乐的《解放后的生活》;悲调伤感忧愁,有《过去痛苦的日子》唱得令人落泪;老头调和少女调,是模仿老头和少女的声调,借以表达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的曲调。

三、结束语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丰富,民风淳朴,无论从生活习俗,还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性上,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部分。

对赫哲族文化的研究,对其保护和开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