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由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组成调研组,在苏忠遂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开展调研,听取了有关部门情况汇报,召开两次座谈会听取11家中小企业意见,并委托市企业家协会组织收集29家中小企业的意见。

一、我市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

中小企业是振兴武汉制造业、壮大和延伸优势产业链的主要载体。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底,我市共有各类中小企业9.3万户,占全市企业99.99%。实现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8.84%,就业人员占全市工业从业人员的70%以上,发展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繁荣市场、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目前我市中小企业普遍有融资需求,据经委对200家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有融资需求的占总数的80%,融资需求强烈的企业占总数的50%,在融资需求强烈的企业中,54%的企业贷款金额在500万元以下,68%的企业有抵押物,90%以上的企业希望通过银行寻求资金,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银行数据表明,中小企业贷款占比小,且贷款总额呈逐年递减趋势,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不争的事实。据人民银行武汉营业部悉,2004年底,武汉地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611.33亿,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6.05%,2005年1~6月,中小民营企业贷款3.95亿,较去年同期少增5.78亿。

从宏观层面讲,中小企业融资难客观存在,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从微观层面看,融资难在企业表现各有不同,具有特殊性和相对性。调研表明,一部分效益好、讲信誉、企业家思路活的中小企业能很好地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如创新江海通过股权融资、租赁融资、项目融资、民间借资等多种方式,解决企业发展资金,资产由760万元迅速达到3亿元,年收入1亿元,向中信贷款2000万元,及时还款,建立了良好信誉和资金往来关系。但更多企业因多种因素作用确实存在融资难的状况,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部分国有改制企业。有些企业因背负原企业的债务无法清还,挡在银行门外;有些企业脱壳经营,虽无债务,但租用原企业的土地和厂房,没有自己的固定资产,如金牛,拟搬迁至江夏建新厂,缺乏资产抵押,资金缺口3000万元。

二是成立不到三年的中小企业。从全国中小企业存活率数据的统计来看,70%的中小企业的存活期不到5年,为降低风险,银行对三年内的中小企业一般不予贷款。

三是一些在城市改造中面临异地搬迁或需要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一般只承诺短期流资贷款,无法满足企业新建厂房、购置设备及技术改造的中长期资金的需要。

四是部分因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回款滞后的企业。如东风扬子江公司反映,公交系统对其产品采取分期付款1至2年,应收款占总资产的60%,导致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希望银行能对其产品开展按揭业务,解决资金占用情况。

五是一些迅速发展的企业。如天意日化、猫人集团市场的急剧扩大,没有足够的资金注入,企业只能缩小发展空间,失去一次做大的机遇。这些企业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加强个案研究,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研究政策,出台政策,才能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

二、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因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难题,这是由中小企业和银行业的特性决定的。一方面中小企业多集中在竞争性领域,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冲击,具有不稳定性;一些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数据,信息透明度不高,信用等级不高,有的处于创建初期,根本没有信用评级;大多中小企业资产不足,不具备规模优势。据统计,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70%,而这些中小企业的存活期不到5年。另一方面,银行追求收益最大化和资金的安全性导致资金首先流向信用等级高、风险小、利润大的大型企业,尤其我国银行业的主体是国有或国资控股的商业银行,保障国有大中企业融资需求的基本原则没有变,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借贷矛盾不可避免将长期存在。与国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上述共性问题外,还有一些自身亟待克服的特殊因素。

(一)我市部分中小企业素质不高、信用约束弱。

与江浙企业相比,我市民营企业先天不足,后天发展不充分,一是没有拳头产品和品牌意识,竞争力弱;二是法人治理结构差,财务制度不健全,违规现象较普遍,贷款挪用情况时有发生、投资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三是部分中小企业诚信记录差,有逃废债行为;四是个别发展壮大的企业,利用银行竞争现状,成立多个公司逃避银行监督,与银行缺乏长期合作的诚意。我市部分中小企业素质不高和信用失缺直接导致银行资金游离于企业之外。

(二)城市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功能发挥不充分。

截至今年5月止,市商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余款89亿,占总贷款77.68%,2004年至今年5月累计发放的中小贷款128.78亿,占全行73.38%。尽管市商行相对其他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大,但仍存在贷款标准和方式与其他银行趋同问题,偏好对大企业的大额贷款,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市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近几年,人民银行对市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规模,用于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市商行却认为贷款风险大、利润低,逐年递减规模。2001年6亿,2002年3.3亿,2005年仅为1.5亿。银行表示,对中小企业的有限服务是市商业银行的无奈选择。一是企业银行间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风险概率较大;二是办理中小企业贷款,单位资金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三是银监会加大信贷风险的监督,对责任人员的处罚是终身制,而社会环境对借款人的约束和处罚不够,银行只能自律,加强信贷安全性。地方银行市场定位的趋同压缩了我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

(三)我市征信系统建设滞后,中介服务平台尚未建立。

调查中,银企双方都反映信息不对称,信用标准不统一,这很大程度上在于银行、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缺少共享的信息平台,缺少专业的信用中介机构从事银行贷款前的初步筛选、评价、融资辅导和推荐工作。目前,我市征信系统的建设严重滞后于全国,起步晚,今年6月启动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建设试点,入库企业仅200家,只解决了中小企业信用服务的基础数据,信用评价和服务推介尚未开展。其次,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良,服务内容单一,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我市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发育。

(四)我市担保机构规模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