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思维的认知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喻思维的认知机制
摘要: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
把熟悉的、已知的、具体的范畴概念映射于抽象的范畴概念而形成隐喻性表征,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础。
人们通过隐喻认识世界,语言通过隐喻构建人的认知,本文阐释了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原理,科学地揭示隐喻的认知机制的特点和规律,探索隐喻性思维对词义的影响、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对现有语义结构使用和理解的影响。
可以使学生不仅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而且能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隐喻认知概念隐喻理论概念合成理论映射
一、隐喻及隐喻思维
隐喻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文化的反映,它不仅存在于语言之中,也存在于人的思想和生活之中。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原则,是人以隐喻化的方式对世界进行认知、理解的产物,许多文化现象是以隐喻的方式显示出来的。
隐喻是人能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重新分类的过程,通过隐喻化手段,将原本不属于同一范畴的东西归属于同一范畴之中。
隐喻性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
人们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的比较而认识事物的特征(束定芳, 99)。
隐喻思维是一种超越型思维,它超越概念、判断、推理的精确性和有序性,直接涉及认知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以达到对事物的整体理解。
隐喻与隐喻思维是外部表现形式和内在思维过程的关系,隐喻思维是隐喻形成和理解过程中相关
的大脑思维过程,形象性是隐喻思维的突出特点,并使之带有明显的感性体验和情感评价。
隐喻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第六感知,这种感知是对事物相似性的万形感知,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能够将表示截然不同语义概念的词放在一起而创造和理解隐
喻(赵艳芳,101)。
二、隐喻思维的认知机制
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作为当代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已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并被认为是解释隐喻认知机制的有效方法。
(一)、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每一个概念隐喻映射都有一套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两概念域的某些成分要通过映射而形成一系列的本体对应,构成两域间系统而稳定的关系,这种映射是传统的、恒常的,是我们概念系统中的稳定部分。
由time is money这个概念隐喻的特征,我们才会有了“spend money like water”和“i can’t afford the time.”等的隐喻表达。
在语言的最初使用过程中,人们创造并使用的第一批词汇多是表示具体的事物。
当人类从这些具体概念之中逐渐获得了抽象能力的时候,往往会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表达抽象的概念,如eye 这个词,最初是用来指人自身的一个重要器官,通过隐喻的认知功能发展为指其他动植物及其他物体的“眼睛、中心”: the eye of
earthquake (地震中心), the eye of storm (台风眼), the eye of a needle (针眼)等。
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对概念系统中的稳定映射关系的挖掘和探讨,使我们对内部语言和外部世界以及人的自身的认知规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但是,概念隐喻理论关注的是静态的和稳定性极高的常规隐喻,这是一种静态的研究,它不能解释实时的新生隐喻。
(二)、概念合成理论
概念合成理论是概念隐喻理论的延续和发展,它不仅扩展了思维的空间,而且将隐喻概念从直接的单向性映射中解放出来,变为间接的有选择性的投射。
这种投射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新颖的,由此构成一个概念整合的网络,这一经整合的网络可用以对隐喻语言在线意义的生成过程进行动态的描写。
例如:
this surgeon is a butcher(王寅,474).
首先,由“this surgeon”和“a butcher”建立起两个输入空间,在这两个域中存在一些对应映射的关系:外科医生/屠夫;人/动物;病人/商品;屠刀/手术刀,等等。
合成空间同时接受两个空间的部分结构和成分,两输入空间的共有成分存在于类属空间(人们用尖锐的工具对另一个生命体实施某一动作),这些信息在融合空间中就会生成新信息。
在屠夫的输入空间中,动作的目的是“杀死动物以卖其肉”,而在医生的输入空间中动作的目的是“为了医治好病人”,这样就在融合空间中形成了两个输入空间的“手段
-目的”对比,医生的手术可能具有屠夫的性质“视病人为动物,目的不是为了治疗,而是……),通过进一步推理就可生成新信息:“医生无能。
”
当新的范畴、新的概念出现时,人们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词语,而是利用大脑认知活动的特点,通过意象图式的作用,经过心理加工,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知的事物相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点,用已知事物表达新概念,于是便产生了两个认知域即由源域到目的域之间的投射。
隐喻投射以事物间的相似性为基础。
例如:“mouse”本义为“老鼠”,但随着计算机的问世,“mouse”又多了一层含义“鼠标”。
这个词义的产生是有其内在理据的:其一,鼠标外型很像老鼠;其二,点击鼠标的声音很像老鼠的觅食声。
这里同样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词本体与喻体由同一单词来体现。
类似的词还有信息“information highway(高速公路)”、“cyberspace (网络空间)”等.
总之,概念合成理论着眼于对新奇隐喻的在线的和动态的意义建构的探索,为我们更为深入地揭示了隐藏于隐喻幕后的在线心理认知机制。
结语
隐喻一般是从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域来认知生疏的、无形的、抽象的、罕见的概念域,从而建立起不同概念系统之间的联系。
(王寅 452)相似性是隐喻产生的基础。
认知语言
学认为隐喻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
不同概念领域的事物只有具有相似性,才能够引起人们的类比联想,从而将两种本属于不同概念领域的事物并置构成隐喻。
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这一互相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
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即隐喻意义。
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新的语言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要通过已知的语言知识来认识和掌握未知的语言知识。
认知语义学认为,支配着一词多义现象的不同意义之间关系的原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
由此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不仅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其转变机制,而且能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书籍
lakoff, george and johnsen, mark. metaphors we live by. london: the u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王寅. “认知语学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赵艳芳. “认知隐喻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