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际差异的深层文化根源(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跨文化交际差异的深层文化根源(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东西方交流的更加频繁,人们越来越体会到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逾越的文化差异。

而幽默存在于各不同文化之中,体现其文化的深层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幽默占有重要的地位,造成跨文化交际中差异产生的深层文化根源包括: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人际关系。

1、不同的文化背景
当人们考虑民族背景,其中包括许多方面:地理环境、历史、宗教和其他一些因素。

事实上,“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不同文化以及不同的民族特性”。

黄河流域位于中国的中央地带,是典型的温带气候,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在这一地区古代中国以农业为基础发展本国经济,并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中国农民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生活在土地上,除了在战争和饥荒时,很少流动。

这种农耕生活和对农业依赖造成了内向的中国传统文化,自我抑制,谦逊和忍耐。

由于内向和自我抑制,几千年来,大多数中国人不愿互相笑话。

由于谦逊和忍耐,在林语堂看来特别是“宽容”,中国人的幽默往往以宽容的观点看待恶行和邪恶,而不是谴责、嘲笑他们。

相反地,与中国的地理环境不同,西方文化的根源希腊文化建立在海洋之上。

长期在海上冒险让西方人比中国人具有更多的探索、进取、开放和积极的态度,这使得英语中的幽默更多地关注性与侵略。

2、不同的思维方式
人们普遍承认,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或思维过程。

因此,理解和欣赏的东西方之间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效手段。

西方人是线性思维,相对的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乃至一些亚洲国家的人民,他们是回旋式的思维模式。

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的发展受其所持的世界观的极大地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世界观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性”,这意味着人们崇拜自然和服从自然规律的手段,根据蚀变安排他们的生产和休闲、白天和黑夜以及春,夏,秋,冬循环的过程。

从春秋时期孔子的“天何言哉”到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性的思想触动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共事务和私人情绪。

它塑造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倾向于寻求整体的一体化和重点的含糊。

由于东方典型的思维模式,汉语的幽默,特别是关于“意境”。

这种“意境”存在于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在英语中我们无法找到与其相对应的内容。

在好的文学或艺术作品中有三个关于意境的关键要素:新颖和巧妙的情节,生动描绘的情节和富于意义。

意境也存在于中国人的幽默,尤其是在诗和打油诗中。

与东方完全不同的是,西方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分离”。

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西方哲学家往往看到对立的世界,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好与坏,等等。

同时,他们的宗教信仰所倡导的“原罪”的自我意识促使西方人不断努力征服自然,以及改善自我。

基于这种类型的世界观,西方人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关心对立性和正确性,并以逻辑和分析方法整理生活中的事物。

这种典型的西方思维模式对英语幽默具有巨大影响。

此外,在西方普遍流行的对幽默最有趣和最具争议性的解释是精神分析理论。

从“精神分析”的字形上看很容易弄清楚理论的来源与其关注的内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幽默实质上是掩盖能使我们迫切渴望得到满足感的侵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