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显性早熟基因Ef-cd 的分离鉴定和早熟效应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61
表 1 6 个 B5F2 和 B4F2 代株系的抽穗期和微卫星标记 RM231 的分离 Table 1 Segregation of heading dates and SSR marker RM231 in six B5F2 and B4F2 breeding lines
株系
组合和世代
抽穗期的分离(植株数)
总数 Total
不同带型 Different SSR pattern
EE EL LL
63-3
6442S-7/明恢 63 B5F2
79
60
19 0.004
20
7 11 2
14
6442S-7/MH 63 B5F2
63-5
6442S-7/明恢 63 B5F2
81
64
17 0.498
21
7 13 1
13
6442S-7/MH来自百度文库63 B5F2
860
中国农业科学
38 卷
隆和育种应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早籼不育系 6442S-7、珍汕 97A(珍汕 A)、冈
46A、D702A 和金 23A,以及中籼迟熟品系明恢 63、 蜀恢 881、蜀恢 527、明恢 86 和 9311。 1.2 Ef-cd 基因的分离、检测及近等基因系构建
摘要:Ef-cd 基因是位于水稻第 3 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显性早熟基因。本研究以早籼核不育系 6442S-7 为 Ef-cd 基因的供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与自交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离了 Ef-cd 基因,分别构建了以迟熟籼稻品系 明恢 63、蜀恢 881 和蜀恢 527 为受体亲本(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并在此基础上探明 Ef-cd 基因在纯合及杂 合状态下一般可使水稻提早抽穗 11~14 d。Ef-cd 基因对促进水稻早熟与高产的有机结合,快速、高效培育出早 熟超高产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对 63-3、63-5、881-3、881-5、881-7 和 527-5 等 6 个被鉴定为只携带 Ef-cd 单基因的株系,选早熟植株 连续自交,或选早熟植株继续与受体亲本回交若干代, 然后再连续自交,相应地获得了 E63-3、E63-5、E881-3、 E881-5、E881-7 和 E527-5 等 6 个遗传稳定的早熟株 系群(近等基因系)。分别种植这些早熟株系群及其原 始受体亲本明恢 63、蜀恢 881 和蜀恢 527,结果表明,
关键词:水稻;生育期;早熟性;显性早熟基因;基因效应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Earliness Effect Analysis of Rice Dominant Earliness Gene Ef-cd
DENG Xiao-jian1,2, WANG Ping-rong1, LI Xiu-lan1, DONG Chun-lin1, YANG Zhi-rong 2
收稿日期:2004-07-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070469) 作者简介:邓晓建(1962-),男,湖南邵阳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邓晓建和杨志荣为通讯作者,Tel:
028-82745350;Fax:028-82726875;E-mail:dengxj@mail.sc.cninfo.net
2003 年在四川成都春夏季(自然长日条件)和 2002/2003 年在海南陵水冬春季(自然短日条件)分别 种植早熟近等基因系(包括原始受体亲本),每个材料 40 株。同时,将早熟近等基因系分别与不同熟期的测 交品种(早籼不育系和中籼迟熟品系)杂交,在四川 成都种植 F1 代,每个材料 20~60 株。隔日逐株观察 记载始穗期,以每株主穗抽出 1 cm 作为该株始穗的标 准,以播种到始穗的平均天数作为抽穗期。 1.4 水稻叶片 DNA 的提取和微卫星分析
图 1 6 个 B5F2 和 B4F2 代株系(组合名称见表 1)的抽穗期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heading dates in six B5F2 and B4F2 breeding lines (Combination name is as Table 1)
5期
邓晓建等:水稻显性早熟基因 Ef-cd 的分离鉴定和早熟效应分析
1998~2002 年在四川成都和海南陵水以 6442S-7 为早熟基因供体亲本,明恢 63、蜀恢 881 和蜀恢 527 为受体亲本,进行杂交、连续回交和自交。在自交分 离世代,对早熟与迟熟植株数呈 3∶1 分离的株系,分 单株取叶片提取 DNA,用与 Ef-cd 基因连锁的微卫星 标记 RM231 进行检测,鉴定该株系中显性早熟基因 是否为 Ef-cd 基因。对鉴定为 Ef-cd 基因的株系,选早 熟植株连续自交,或选早熟植株继续与受体亲本回交 若干代,然后再连续自交,直至获得整齐一致的早熟 近等基因系。 1.3 早熟效应观察
水稻的早熟性一般由隐性主基因和/或微效多基 因控制,显性早熟基因报道较少。Tsai 首先在粳稻上 发现显性早熟基因 Ef-1,它位于第 10 染色体,可使水 稻抽穗期提早 10 d 左右[1~3]。Sato 等人在粳稻上发现
显性早熟基因 Ef-x,它位于第 2 染色体,该基因本身 的早熟效应较小且对温度敏感,但与 Ef-1 基因结合、 共同起作用时早熟效应显著增加且对温度不敏感[4]。 邓晓建等人首次发现早籼核不育系 6442S-7 具有完全 显性早熟特性,该特性由 2 对显性早熟基因控制,并 利用 AFLP、RAPD、SSR 和 RFLP 等 4 种分子标记将 其中的 1 对显性早熟基因 Ef-cd 定位于第 3 染色体短 臂,与微卫星标记 RM231 的遗传距离为 6.7 cM[5,6]。 本研究通过连续回交与自交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分离了 Ef-cd 基因,构建了近等基因系,并在此基础 上分析了该基因的早熟效应,以期为该基因的分子克
80
58
22 0.150
18
6 11 1
21
6442S-7/SH 881 B4F2
527-5
6442S-7/蜀恢 527 B4F2
80
63
17 0.417
22
6 15 1
15
6442S-7/SH527 B4F2 EE. 早熟亲本 6442S-7 的带型;LL. 迟熟亲本明恢 63、蜀恢 881 或蜀恢 527 的带型;EL. 早熟与迟熟亲本的杂合带型
微卫星标记 RM231 的分离(植株数)
Breeding
Combination and
Segregation of heading date (No. of plants)
Segregation of SSR marker RM231 (No. of plants)
line
generation
检测的早熟植株
水稻叶片 DNA 提取参照 McCouch 等人的方法[7]。
微卫星分析按 Panaud 等人和 Chen 等人的方法[8,9],扩 增产物用 3.0%~3.5%琼脂糖凝胶电泳。
2 结果与分析
2.1 Ef-cd 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将早熟基因供体亲本 6442S-7 与受体亲本明恢
63、蜀恢 881 和蜀恢 527 进行杂交、连续回交和自交, 对 B5F2 和 B4F2 等自交分离群体的抽穗期进行逐株调 查,并对早熟与迟熟植株数呈 3∶1 分离的株系,用 Ef-cd 基因的连锁标记 RM231 进行检测,结果有 63-3、 63-5、881-3、881-5、881-7 和 527-5 等 6 个株系(分 离群体)的显性早熟基因为 Ef-cd 单基因,其特征是 (图 1,表 1):(1)抽穗期呈典型的双峰分布,峰谷 十分明显;(2)早熟与迟熟植株分离比,经 χ2 测验符 合 3∶1;(3)RM231 带型与抽穗期的早或迟呈现明 显的共分离。此外,也检测到一些呈 3∶1 分离的株系, 其 RM231 带型无分离,早熟和迟熟植株都是迟熟亲 本(受体亲本)的带型,表明这些株系在多次回交过 程中早熟亲本 6442S-7 的带型已发生交换。对这些株 系,用 RM231 不能鉴别其显性早熟基因是 Ef-cd 基因 还是 6442S-7 的另一个显性早熟基因。 2.2 Ef-cd 基因的早熟效应分析
(1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 )
Abstract: Ef-cd gene is a dominant earliness gene located on the short arm of rice chromosome 3. In this paper, through continuous backcross, self-pollination and 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individual Ef-cd gene was isolated and nearly isogenic early-maturing lines were constructed by using a genic male-sterile and early-maturing indica line 6442S-7 as donor, and late-maturing indica lines Minghui 63 (MH 63), Shuhui 881 (SH 881) and Shuhui 527 (SH 527) as recipients (genetic background), respectively. Further, it was found out that Ef-cd gene could generally advance rice to head 11-14 days earlier. So, it is considered that Ef-cd gene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rapid developing early-maturing and super high-yielding rice varieties.
0
3 11
0
1 12
0
0 15
0
4 12
0
7 14
0
4 11
EE. SSR pattern of early heading parent 6442S-7; LL: SSR pattern of late heading parent MH 63, SH 881 or SH 527; EL. Hybrid pattern of early and late
中国农业科学 2005,38(5):859-864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水稻显性早熟基因 Ef-cd 的分离鉴定和早熟效应分析
邓晓建 1,2,王平荣 1,李秀兰 1,董春林 1,杨志荣 2
(1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成都 611130;2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 610064)
Key words: Rice; Growth season; Earliness; Dominant earliness gene; Gene effect
中国及世界稻作分布十分广泛,生态条件复杂, 耕作制度多种多样,各地对品种生育期的要求不同。 另一方面,不少研究和实践表明,随着品种生育期的 缩短,水稻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可能降低,但并非 呈线性关系。因此,培育优良早熟品种,可满足许多 生态地区和生产季节的需要,并获得高产稳产,这对 水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检测的迟熟植株
总数 Total
早熟 Early heading
迟熟 Late heading
χ2 (3∶1)
Early heading plants detected
总数 Total
不同带型 Different SSR pattern
EE EL LL
Late heading plants detected
881-3
6442S-7/蜀恢 881 B5F2
81
63
18 0.202
21
8 13 0
15
6442S-7/SH 881 B5F2
881-5
6442S-7/蜀恢 881 B5F2
80
62
18 0.150
23
4 17 2
16
6442S-7/SH 881 B5F2
881-7
6442S-7/蜀恢 881 B4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