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高效栽培新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
1 发展草莓生产的意义
草莓特性及用途;草莓的经济效益好;草莓生长期短,结果早,周期短,见效快;草莓的观赏性强,且适合工厂化生产。

2 本地存在问题
品种问题;种苗问题;关键栽培技术问题。

3 草莓生物学特性
草莓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植株矮小,株高一般20~30cm,一个完整的草莓植株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

4 草莓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1 土壤
草莓是根性植物,80%以上根系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25cm以内,碱性或盐性土壤不适宜栽培草莓。

4.2 温度
草莓生长对温度适应性较强,喜凉爽,不耐热。

根最适生长温度是12~15℃,早春2~5℃植株返青生长。

4.3 水分
喜湿不耐涝。

4.4 光照
草莓是喜光又较耐荫的植物。

5 育苗技术
育苗技术包括田间育苗和假植育苗。

5.1 田间育苗
大田直接繁苗是生产上最常规采用最普遍草莓繁殖手段,利匍匐茎繁殖,方法简单,管理方便且繁殖系数高。

5.1.1 母株的选择
5.1.2 苗床准备
5.1.3 定植
5.1.3.1 定植时间。

在日平均气温12℃以上定植母株,一般4月上中旬。

5.1.3.2 定植方式。

为防止伤根带土移栽,并去掉老叶。

5.1.13 定植后管理。

喷施赤霉素促进匍匐茎生长。

5.1.4 子苗管理
匍匐茎整理、压蔓、控制子苗数及合理的肥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

5.2 假植育苗
5.2.1 营养钵假植育苗
营养钵大小;育苗土的准备;假植时间与方法。

一般在6月中下旬;营养钵苗的管理。

5.2.2 苗床假植育苗
苗床准备:假植时间。

在定植前1~2个月内;假植苗的选择:应具有2~3个展开叶,出生根多而强健的幼苗;移栽要求:带土移栽;栽后管理:及时遮阴。

6 栽培方式及栽培技术
不同栽培方式选用不同品种,露地栽培选用晚熟品种,设施栽培选用早熟品种。

露地栽培主要品种是宝交早生,品质优良,较晚熟,但不耐贮运,抗病性较差。

自育品种硕丰,品质优良,耐热,耐贮,果形大,丰产等得到广泛推广。

设施栽培主要品种丰香、明宝。

丰香品种早熟,酸甜可口,硬度中等,品质好。

明宝风味甜,低温花序抽生能力强。

6.1 促成栽培技术要点
6.1.1 栽植前首先对土壤进行消毒。

包括日光高温消毒及药剂消毒。

6.1.2 施基肥及做垄。

基肥要求每亩腐熟有机肥5000kg左右,过磷酸钙100kg,钾肥50kg,深翻40cm耙平,做垄,以深沟高垄为宜。

垄高15~20cm垄面宽45~50cm,垄沟宽30cm。

6.1.3 适期定植及定植方法。

草莓根在地温20℃上下生长最好,这时成活率高。

一般在9月上中旬。

定植方法,带土移栽,定向移栽。

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6.1.4 定植后管理。

地膜覆盖。

地膜有吸热、保温、保水,除草,使草莓果不与地面直接接触,提高草莓品种。

10月中下旬覆盖黑色地膜;追施肥料并结合灌水。

一般看苗情追肥。

6.1.5 棚内温湿度管理。

保温初期85%~90%。

为防止休眠温度高一些,白天28~30℃不超过35℃晚12~15℃。

开花期40%,对温度要求严格,温度过高或过低易产生畸形果,白天22~25℃夜10℃
果实膨大和成熟期白天20~25℃,夜5℃以上,温度过高果实发育快,成熟早,果实小60%~70%。

6.1.6 放养蜜蜂。

在始花前5天放蜂。

6.1.7 人工补光一般12月初到2月上旬结束。

6.1.8 及时疏花疏果。

及时摘去过多的腋芽,疏去易出现雌性补育的高级次花,可降低草莓畸形果率,提高单果重和果实品质。

7 草莓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草莓病害主要有四大病害,即病毒病、灰霉病、白粉病,黄萎病。

7.1 病毒病
7.1.1 危害症状和发生规律。

草莓病毒病主要有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镶脉病毒和草莓皱缩病毒这四种病害。

危害症状主要是长势弱,退化,新叶展开不充分,叶片小,无光泽,失绿变黄,皱缩。

植株矮化,坐果少,产量低。

病毒传播方式主要以刺吸式蚜虫为传播媒介。

另外叶片之间摩擦,田间作业机械损伤也可传播。

7.1.2 防治措施。

应用草莓脱毒苗是防治病毒病最有效方法。

另外在草莓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主要是大棚密闭条件下用太阳能高温消毒。

做好对蚜虫的防治切断传播途
草莓高效栽培新技术
许士礼
(江苏省邳州市港上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邳州 221332)
·136·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
径。

在作业时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7.2 灰霉病
7.2.1 危害症状和发生规律。

主要危害果实。

发病初期果实表面呈水渍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暗色,凹陷,香味消失,密生灰色霉状物,未成熟的果实呈现干腐状。

草莓灰霉病的病原菌在草莓残叶,烂果中越冬。

春季菌核产生孢子通过风,雨水或人的活动传播。

在气温20~25℃相对湿度在85%以上最有利于病菌侵染。

7.2.2 防治措施。

在大棚内要适时放风,合理安排种植密度,晚期控制追肥,防止生长过旺;及时摘去老、病叶,发现病果及时销毁,作业时尽量减少对果实损伤。

及时采收果实;早期药剂防治,在开花前可喷施50%施加乐可湿性粉剂800倍,50%速克灵乳油8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草莓近成熟时可用百菌清和速克灵烟熏剂防治。

7.3 白粉病
7.3.1 危害症状和发生规律。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和果实。

嫩叶首先受害,叶片侵染初期叶背面和叶柄上产生白色圆形星状小粉斑,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

幼果侵染后,背面有紫红色斑点,幼果停止发育,严重时整个果面有白粉,果实光泽减退并硬化。

7.3.2 防治措施。

选用抗白粉病优良草莓品种;合理施用N、P、K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大棚及温室适时放风,控制棚内温度,灌水不过量;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销毁;在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

可有效控制其危害,通常用40%氟硅唑乳油4000倍或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等。

7.4 黄萎病
7.4.1 危害症状和发生规律。

在叶上的表现为开始三叶中的一端一片小叶变黄,叶型变小,进而中心叶一侧也变黄,生长缓慢。

叶片扭曲,叶缘变褐色,叶表面粗糙无光泽,病情继续发展时,下部叶片变褐干枯,严重时全株枯死。

病菌以菌丝或厚恒孢子形态在植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其发育温度为8~36℃,最适温度25℃左右,通过种子、工具、农机和移植等传播。

露地栽培通常夏季发病严重(7月中旬~10月下旬),温室栽培一般在2~3月气温升高后开始发病。

7.4.2 防治措施。

栽培无病种苗,种苗床选择未种过草莓的地或用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最好选用水旱轮作田进行育苗和生产。

选用抗病品种,避免重茬;定植前药剂处理,用甲基托布津400~500倍液,或苯菌灵500倍液浸根1h或顺行开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灌根。

然后覆土定植。

7.5 蚜虫防治措施
保护蚜虫天敌,利用食呀蝇、瓢虫和寄生蜂等控制蚜虫害;利用有翅蚜趋黄性,在田间摆设带有粘附剂的黄色面板,诱杀成虫;控制氮肥施用,及时摘除老叶,拔除杂草;选用低毒高效杀虫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进行防治。

摘要:为了提高寒地黑土区粮食产能,通过应用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的产量,改善了玉米品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玉米标准化栽培重点是要做好种子处理、轮作倒茬、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对提高玉米秧苗素质、增强抗逆性、改进玉米栽培方式和提高玉米产量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选用良种;平衡施肥;标准栽培
玉米是绥化市北林区三大主栽作物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寒地黑土玉米的重要产区,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不断提高,也暴露出了一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品种选择不当、没有更好的发挥肥料的利用率、没有及时的对病虫草害进行防治等。

笔者结合多年生产实践经验,通过对全区玉米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寒地黑土区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

1 选用良种
1.1 选种原则
根据生态条件,选用经审定推广的优质、安全、成熟、抗逆性强、高产、生育期活动积温比常年活动积温少100℃左右的优良玉米品种。

1.2 选用标准
种子质量要达到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

第2积温带主推先玉335、鑫鑫1号、吉单517、搭配吉农28(套种芸小豆),吉单519只能做二积温带保护地育苗移栽或饲用品种;三积温带主推吉单27、东农250等玉米品种。

1.3 种子处理
晒种。

播前15天,将种子晾晒2~3天,试芽。

播前10天进行1~2天发芽试验。

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比例1:70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

2 选地、选茬与整地
2.1 选地
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沃。

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

2.2 选茬
前茬选择大豆、马铃薯或有施肥基础的玉米茬。

2.3 精细整地
实行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制,3年深翻一次,秋翻一次。

秋翻秋起垄。

耕深20~23cm,做到无漏耕,无坷垃、及时起垄,垄距60~70cm,起后及时
寒地黑土区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
李 巍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绥化 152062)
·137·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
镇压,做到翻耢,起垄镇压,防止跑墒。

深松起垄,先松原垄沟、再破原垄台,合成新垄,及时镇压,顶浆起垄,早春土壤化冻14cm时,进行顶浆起垄。

耙茬起垄。

一般适用于大豆茬,先灭茬,深松垄台,后扶原垄,镇压。

3 平衡施肥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3.1 农肥
每公顷施用农家肥30~45t,结合整地一次包夹肥施入。

3.2 化肥
实行平衡施肥,公顷施用尿素350~400kg,二铵150~175kg,氯化钾100~125kg。

也可以用复合肥,但应注意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比例。

偏碱性的土壤易缺锌,每公顷应增施硫酸锌15kg。

4 适时播种
4.1 播种、播法
在地温稳定通过7~8℃时抢墒播种。

可采用机械垄上精量点播,垄距65~70cm等距埯种。

土壤含水量低于20%的地块,推广机械滤水播种或坐水埯种。

4.2 密度株型收敛品种
公顷保苗5.5万~6万株;株型繁茂品种,公顷保苗5万~5.5万株;混(套)种芸豆的玉米公顷保苗4.5万~5万株。

5 田间管理
5.1 播后及时查田补种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发现粉种、烂籽,用催好的大芽粒籽及时坐补种。

出苗后发现缺苗,利用备补苗及时补栽。

5.2 搞好铲前深松
出苗后马上进行垄沟深松或趟一犁。

5.3 及时保苗、定苗
3~4叶时,把小、病、弱苗间掉,每埯留一株,做到等距定苗。

5.4 及时铲趟
头遍趟后,每隔10~15天铲趟一次,做到三铲四趟。

5.5 及时除草
5.5.1 出苗前化学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每公顷用50%乙草胺乳油2250mL或90%禾耐斯1250mL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000~1500mL对水450kg均匀喷施于地表;或用50%乙草胺乳油2250mL或90%乐耐斯1250mL加72%的2.4-D丁酯乳油1000mL,对水450kg均匀喷施于地表。

5.5.2 苗后化学除草。

玉米3~4叶期,每公顷用4%的玉农乐悬浮剂1000mL或4%玉农乐750mL,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200mL对水450kg,茎叶喷雾。

5.6 及时防病灭虫
粘虫: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150头粘虫幼虫,达到防治指标,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达到防治指标,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每公顷用量300~450mL,对水450kg,喷洒防治或人工捕杀。

玉米螟:可公顷用3.5%锐丹乳油225mL,充分利用锐丹有效期长的特点,拌细砂150kg,每株2.5~3g,或每公顷用3.5%锐丹225mL加水120~150kg,灌矿泉水瓶内盖上扎成小眼,每株2~3mL,在玉米齐肩(1.5m)高时施入,防治玉米螟。

5.7 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近两年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障碍因素是水分,当出现严重干旱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灌溉以满足生育需水。

玉米生长期内根据降雨情况决定是否灌水。

一般需灌水4~5次,特别要抓好三个关键时期的灌水。

灌头水是在拔节孕穗期,这是第一个关键时期,必须灌透、灌足,灌水量1300~1400m3/hm2,盐碱地应适当增多。

头水后经15~20天,即抽雄扬花期,为玉米需水临界期,是第二个需水关键时期,应根据苗情和土壤肥水状况灌水1~2次。

玉米灌浆至成熟时间较长,为第三个关键时期,应灌水1~2次。

后期灌水每次灌水量1000~1200m3/hm2,不宜过大,避免根系早衰。

玉米全生育期灌溉定额可保持在5500~6000m3/hm2范围内。

5.8 适时追肥
在玉米7~9叶期,结合铲趟,公顷追施尿素150kg,追深10~15cm。

5.9 站杆扒皮晾晒
玉米蜡熟后期,扒开玉米果穗包皮,促进玉米籽粒站杆降水,提高玉米质量。

6 收获
6.1 收获时期
9月末10月初玉米果实成熟后期收获。

6.2 收获质量
站杆或割倒后掰棒,掰净,运净,及时上架,杜绝地面堆放,玉米果穗风干后及时脱粒。

·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