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俄苏《文心雕龙》研究述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是欧美国家中研究《文心雕龙》较早的一个,差不多与中国本国的现代《文心雕龙》研究同时开始。大约在1918年,后来成为科学院院士的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现代俄罗斯新汉学奠基人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阿列克谢耶夫(ВасильМихайловичАлексеев,1881—1951)就在他为出版《世界文学》而拟定的中文翻译计划中列入了《刘勰的诗学》(Алексеев2002:91)。1920年,他在为世界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东方文学》一书撰写的《中国文学》一章中,谈到中国古代儒家的文道关系学说时,全文翻译了《文心雕龙·原道》篇(Алексеев1978:51-52)。这段文字也可以说是《文心雕龙》最早的俄文节译文本。这时的阿列克谢耶夫首先注意到刘勰所谓“文”这个

概念的复杂内涵,为此他没有把“文”简单地译成诸如“文学(литература)”“文字(письмена)”或“文化(культура)”一类俄语中现成的术语,而只是音译为“Вэнь”,表现出他对解读和翻译这个概念的谨慎。他指出,刘勰“赋予文的概念更深刻的意思”,他把它理解为“道的表现,准确地说,是某种与不可见的、受大自然支配的创造力相关联的一切可见的东西。这样一来,文就是高度智慧的表现,是沟通我们与绝对正确思想的联系的卓越的文辞。”(Алексеев2002:68-69)

B.M.阿列克谢耶夫是在中国传统的“艺术批评”

框架中来研究刘勰的《文心雕龙》的,这种批评框架包括诸如钟嵘《诗品》的品第划分、司空图《二十四诗

文学文化研究

20世纪俄苏《文心雕龙》研究述略*

天津师范大学李逸津

提要:俄罗斯的《文心雕龙》研究大约始于1918年前后,现代俄罗斯汉学奠基人B.M.阿列克谢耶夫院士译的《原道篇》,是《文心雕龙》最早的俄文译本。他提出了许多启发后人思考的问题,规范了后世俄苏“龙学”研究者探讨的方向。Л.Д.波兹德涅耶娃的教科书《中世纪东方文学》(1970年)、K.И.戈雷金娜的专著《19—20世纪初中国的美文学理论》(1971年)、B.A.克利夫佐夫的论文《论刘勰的美学观点问题》(1978年)、И.С.李谢维奇的专著《古代与中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思想》(1979年),以及苏联解体后Б.Л.李福清发表的论文《中国中世纪文学中的体裁》(1994年),都对《文心雕龙》概念术语、文学理论、美学思想等做了有益的探讨。K.И.戈雷金娜于1995年出版的专著《太极:1—13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中的世界模式》,用宇宙本体论解读《文心雕龙》,体现了学术新潮在俄罗斯“龙学”研究中的兴起。近年来俄罗斯的《文心雕龙》研究开始有年轻新秀加入,出现了专门研究《文心雕龙》的博士论文,呈现出后继有人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20世纪、俄罗斯、苏联、文心雕龙、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10(2017)04-0041-11

2017年10月第36卷第4期

中国俄语教学

PУCCKИЙЯЗЫK B KИTAE

Октябрь2017г.

T.36No 4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研究”(16ZDA1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俄语教学

2017年第4期

品》的诗性言说,以及后世各类诗话、词话及小说评

点的“由读者和文学家建立的批评草图和标记”,再有就是刘勰《文心雕龙》式的“整体、协调的结构”。(Алексеев2002:63)阿列克谢耶夫认为,在所有这些批评模式中,占优势的原则是“历时性”,这也成为由他奠定的俄罗斯《文心雕龙》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阿列克谢耶夫指出,刘勰的著作“是作者在评价文学现象时表现出的,在深刻性上……最优秀的。”

(Алексеев2002:87)

B.M.阿列克谢耶夫认为,刘勰的功绩在于他作为一个中世纪的文学理论家而对中国文学历史发展本质的精辟理解,这种文学表现在“(儒家的)幻影与(道家的)幻想的交替”。他写道:“(刘勰)使用了道家的术语,它们来自那个时代,无疑影响到诗学词典,称外部的美、华丽的想象为‘繁采’,同时作为‘果实’,它具有相反的因素——坚实的果实,它出自于花开之后,——这自然是染上儒家想象色彩的教谕性的古典主义。这样一来,刘勰就一方面辨别出了带有人性印记的古典美的诗人,和另一方面的,抽象的、形而上学美的诗人。”(Алексеев2002:130,141)阿列克谢耶夫指出,这种中国文学的内部矛盾在中世纪隐藏在外部的“世界观……二重性”之后:“用于正

统标签的儒家和内部理想探索的道家。”(Алексеев1916:28)

阿列克谢耶夫对《文心雕龙》研究虽然着力不多,但作为俄罗斯《文心雕龙》研究的开创者,他提出了许多启发后人思考的问题,如他以刘勰的理论前驱——陆机《文赋》为例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中世纪中国诗学存在着一个矛盾:它的理论家们“勉强区分散文和诗歌”。中国诗学中所说的“文”,“既是诗,又是散文,既不局限于形式,也不是体裁”;但“在谈到散文和诗的体裁的时候,又强力扩展和强调了这种要求。”(Алексеев2002:356,360,362)他对中国诗学中“文”的概念内涵的这一追问,后来成为许多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俄罗斯汉学家重点探索的课

题。如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女汉学家基拉·伊

万诺夫娜·戈雷金娜(КираИвановнаГолыгина,1935—2009)在她1971年出版的专著《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的美文学理论》一书中,就以刘勰《文心雕龙》对各种文章体裁的定义,来说明中国古代“文”的各种体裁。2002年答辩通过的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教师А.Б.扎哈里应(АлексейБорисовичЗахарьин)的文化学副博士论文,也以《古代中国“文”(文化)范畴的形成》1为题,对自远古至近代中国“文”的概念,作了相当全面的梳理和探讨。此外,阿列克谢耶夫还把刘勰的《文心雕龙》归入“艺术创作领域”,认为它“绝对有美的、合韵律的叙述特点”,“完整的、合韵律的结构”,它们全都存在于无论说是“论文”还是“理论”之中。(Алексеев2002:63,87)对《文心雕龙》自身艺术性的探讨,虽然现在还没有看到有人做这方面工作,但相信今后也会成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龙学”传人感兴趣的话题。

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苏两国的蜜月关系,使俄苏中国文学研究一度出现高潮,《文心雕龙》自然也受到俄苏汉学家的重视。1959年,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东方学家尼古

拉·约瑟夫维奇·康拉德(НиколайИосифовичКонрад,1891—1970)在为P.M.马马耶夫主编的《中国文学选集:古代、中世纪、新时代》撰写的《中国文学史简论》一文中,指出了《文心雕龙》研究前景的广阔性,他写道:“在这部论著中表达了对艺术文学的观点的极为多样和系统化的样式,用我们的术语来说,作者从创作心理、美学和哲学方面研究了艺术文学的问题。”(Конрад1959:25)在60年代苏联出版的《简明文学百科全书》《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等大中型工具书中,都有关于刘勰和《文心雕龙》的词条。2

1970年,莫斯科大学出版了由该校教授、女汉学

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