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设计美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设计美的特点
作者:李明霞
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02期
摘要:设计美既不是单一的功能美或技术美,也不是艺术美、形式美与技术美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机的层级结构。艺术设计是一种文化创造,它是大众和公共的产物,又是经过物态化了的艺术设计活动的创造的美,具有自身的性质和特点。
关键词:设计美;文化;大众;特点
“设计美”是艺术设计活动的产物。艺术设计所创作的美,虽然和艺术美一样都是观念形态的,但是它与艺术美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即它还需要通过生产,转化成物质形态上的美。设计美就其现实存在形态来说,它应是经过物态化了的艺术设计活动所创造的美。设计活动的实用兼具审美的二重性使设计美既不同于技术美亦不同于艺术美,显示了自身独有的特征。设计美的特征,概而言之,包括社会性、功利性、文化性和多元性。
1、设计美的社会性
从设计美的范围来说,设计美是大众和公共的产物。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设计就是在对抗所谓“精英文化”和“贵族设计”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同时,设计和社会各阶层、各类型的消费者打交道,设计品能造成正面或负面的社会效应,这些都促使设计美趋向大众化。
第一,设计美的社会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设计美感具有普遍性。美感既是个体的、主观的,又具有普遍有效性、客观性。应看到:美感的普遍性存在于任何一种美的门类中。但在艺术设计中,设计美感的普遍性不仅特别突出,而且设计师的目的之一就是有意识地创造出普遍美感。第二,设计美的社会性还表现在設计美感具有规律性和一定的可预测性。既然艺术设计是针对一定范围内的目标消费群而为的,那么设计前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归纳出这个群体的内在一致性和变化的规律性。这样,以这个群体调查研究为依据而做出的策划,就具有明显的预测性质。第三,如果我们从美学上分析设计美的社会性,那么它归根结底来源于审美主体的分离和转换。就是说,设计美学的主体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而是被分离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元主体,这些主体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这使审美主体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2、设计美的功利性
设计美的功利性是和设计美的主体———技术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技术的本质在于功利,它直接反映了人对客体的实用态度。艺术设计是一种经济行为,它的产生就是为了尽可能高质量地满足尽可能多的人的物质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设计的本质决定了设计美具有功利性。
第一,应当看到,艺术设计中的功利性比艺术中的功利性表现得更多、更集中和更典型。因为任何一种美,其最高境界都是精神化的。这就说明,设计美通过超越其固有的功利性而达到审美境界。如果没有这超越,艺术设计将永远停留在低层次的物质层面上,而无法真正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第二,在艺术设计中,功能目的的满足固然有其限制和约束精神的一面,但是同时它的满足也为向精神的上升提供了可能性。第三,设计美的功利性还表现在设计美具有理性美的特征。设计美的功利性使人的需求带有很大的实用目的,也使人的需求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约束,也就是人的需求是在同自然规律发生关系中逐步显现和逐渐实现的。
3、设计美的文化性
大家知道,艺术设计是一种文化创造。其中包括了两层含义:其一,艺术设计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其二,是优秀的艺术设计对人类文化的新贡献,它构成文化的一部分。当然,设计美的文化性也就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了,也就是说,设计美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是社会文化积淀的产物,又是促成人类文化不断生成和发展的动因。
第一,设计美的多元性决定艺术设计对文化的吸纳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它是对文化各个层面的整合。这说明,设计美中既有强烈的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行为文化层的烙印,又和艺术美相似,吸收了大量精神成果。第二,制度文化层的核心层面是社会规范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方面。如市场经济下激烈的竞争机制显然比计划经济体制更有利于艺术设计的发展。政治制度则直接影响艺术设计的内容、思维方式和风格。第三,设计美的主体是艺术美,所以说艺术设计对文化的吸收在综合中仍有所侧重。它主要表现在设计美的文化性以物态文化层为主,艺术设计对物态文化层的变动更为敏感。
4、设计美的多元性
从构成方面来说,设计美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不是指它的要素多元,而是指它是多种美的形态综合的产物。设计美严格说来不能和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并列,因为,它一身饱含了诸多的美。与其说它是美的一种门类,还不如说它是美的一种现实性的存在。设计美是诸种美的整合体。它只有多元性的根本原因是:审美对象的丰富性和审美主体需求的复杂性。每一种美都有较明确的审美对象。
第一,审美对象的丰富性。虽然现代艺术中某些流派,如大地艺术把日常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观纳入艺术领域,但是艺术美主要以人工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社会美主要以社会现象和问题作为审美对象,科学美以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成果为审美对象。可是,我们很难给艺术设计规定一个固定的和有绝对边界的审美对象范围。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初期,艺术设计主要集中在工业产品的设计上。随着人类需求的丰富,艺术设计的边界也不断扩展到人、自然、社会各个方面。第二,审美主体需求的复杂性也促进了设计美的多元性构成,即审美主体的需求只有多层次性。既有较低的生存本能需求,又有更高的精神需求,如社会交往、自我实现、尊重、友爱等的需求。第三,设计美的构成元素非常丰富,有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甚至还有一部分自然美。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设计美和上述这些美的门类可以并列。这是设
计美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主要表现。设计美的多元性,既体现了设计师的创造精神,也满足了不同修养的消费者的精神需要,丰富了大众的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李超德.设计美学[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
[4]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李明霞(1995-),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艺术学,研究方向为设计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