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_水量均衡法的探讨_林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4 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水文地质参数是计算地下水补给资源的基础资料, 其参数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计算精度。 水文地质参数包 括两类: 一类是均衡要素具有的参数; 一类是地下含 水层自身的属性参数。 前者一般包括降水入渗系数、 地表水渗漏系数、 灌溉入渗系数、 潜水蒸发强度; 后 者主要包括含水层的给水度、 渗透系数、 导水系数和 导压系数等。
1.1.2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确定是水资源评价最主要 的目的,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准确确定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是非常困难的。 第一, 由水循环和水均衡原理可知, 地下水的开采量来自于 地下水开采条件下补给量的增量和排泄量的减少量, 这不仅仅与水文地质条件有关, 而且与具体的开采方 案, 如开采井的布局、 开采量、 取水构筑物的结构等 有关; 第二, 经济技术条件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并因 不同的目的而有不同的标准; 第三, 地下水的开采必 然改变地下水的流动状态, 进而改变水文地质条件, 并对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地区、 不同 的地下水系统和不同的供水目的, 对水环境的限定条
Q 为人工开采量 / (m3 / d)。
2.2 水量均衡法评价步骤
2.2.1 划分均衡区
均衡区的划分是指依据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 将
研究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 便于进行水量均衡计算。
通常将计算区域划分为 2 级。
(1) 一级分区通常是根据地下水类型和含水介质
· 42 ·
·水 资 源·
北 京 水 务 2011 年第 2 期
收稿日期: 2010 - 12 - 23 作者简介: 林 坜 (1980 — ), 女, 工程师。
· 41 ·
·水 资 源·
北 京 水 务 2011 年第 2 期
件有着较大的差异。 实际上,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确定, 就是在确定开采地下水获得的利益和环境损失之间寻 找平衡点。
地下水资源评价按照评价的面积大小, 可分为区 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
2.2.5 均衡计算
选定均衡年后, 即可根据均衡方程的项目逐一对 补排项进行计算。 均衡项目见表 1。
2.2.6 补给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指在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
表 1 均衡项目
补给项
排泄项
地下水侧向补给量 河流渗漏量 渠系入渗量
田间灌溉入渗量 地下水灌溉回归量
降水入渗量 平原水库入渗量 山区洪流入渗量
2.2.7 储存资源量评价 (1) Leabharlann Baidu用地下水动态资料, 计算储存量的变化量。
开采状态下所接受的各种补给量的总和, 它是地下水 系统长期而稳定提供的最大开采量, 是评价一个地区 可开采资源量的基础。 因此, 补给资源的评价是区域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 从天然均衡角度, 补给项之 和应等于排泄项之和, 因此, 当某些补给量不易求得 时, 可用计算排泄量的方法代替。 由于不同季节、 不 同年份补给量或排泄量是变化的, 因此, 应根据降水 量变化和地下水动态变化, 推求多年平均值作为地下 水的补给资源量。
均衡要素是指均衡方程中各种补给量和排泄量, 其关系见图 1。 在多年平均条件下, 按照水均衡原理, 地下水系统的总补给量约等于总排泄量, 由此可以写 出各均衡要素的方程式: (Q 降+Q 表+Q′径+Q 凝+Q′越+……) - (Q 溢+Q 蒸+Q″径+Q 开+ Q″越+……) ≈0 式中: Q 降 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 (m3 / d); Q 表 为地 表水渗漏补给量 / (m3 / d), 包括河流渗漏补给、 渠系渗 漏补给、 农业田间灌溉渗漏补给、 水库渗漏补给等; Q′径, Q″径 为分别为地下水径流流入、 流出量 / (m3/ d); Q 凝 为凝结水补给量 / (m3 / d); Q 溢 为地下水泄流及泉水溢 出量 / (m3 / d); Q 蒸 为潜水蒸发量 / (m3 / d); Q′越、 Q″越 为相邻含水层的越流补给量、 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量 / (m3 / d)。
·水 资 源·
北 京 水 务 2011 年第 2 期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水量均衡法的探讨
林 坜 1 雷晓东 2 杨 峰 3
(1 北京市水利自动化研究所 100036 2 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 3 北京市水利水电技术中心 100073)
102218
摘 要 地下水资源评价旨在摸清地下水文地质条件、 查清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计算和评价
(1)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 一般是指在面积较大 的范围内进行的评价。 具体说, 是指一个地下水系统, 大的可以是一个流域, 小的可以是一个山间盆地、 河谷 地带、 冲洪积扇、 山间褶皱地带、 向斜盆地、 自流斜地 等。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区域远景发 展规划和扩大再生产规划等, 其主要任务是定量评价地 下水的补给资源量, 估算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
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有别于其他资源, 基本 评价原则如下。
(1) 按流域或地下水系统进行评价。 水资源是按 流域或地下水系统而分布和流动的, 人为划分边界将 造成流入、 流出量的误差及重复量的出现, 因此为降 低人为误差, 水资源评价以流域或地下水系统进行。
(2) 根据 “四水转化” 的规律进行评价。 在水循 环过程中, 大气降水、 地表水、 土壤水和地下水是相 互联系、 相互转化的统一体。 在水资源评价中注意到 这种转化关系和转化量, 不仅可避免水资源量的重复 计算, 而且可利用转化关系,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5) 动态和发展的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
高, 人类控制、 开发水资源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一 些现在无法利用、 开发的水都有可能成为今后水资源 评价的新对象, 如海水淡化, 陆地劣质水的资源化, 土壤水的调控, 冰川水、 深层地下水的开发, 生态用 水的评价与保护等。 这就要求评价工作不断跟上水资 源理论的发展。 即使是常规的地表水、 地下水的资源 评价, 也会因理论的发展不断修正原有的概念和思维 方式, 涌现出新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成因类型的组合进行划分, 如基 岩山区裂隙地下水系统, 平原区 松散层孔隙水系统, 平原又可分 为洪积扇地下水子系统、 冲积平 原地下水子系统等。
(2) 二 级 分 段 指 标 , 主 要 是 根据含水层的导水系数、 给水度、 降水入渗系数, 地下水位埋深等 定量指标进行划分。
划分均衡计算区的目的是为 了处理客观存在的水文地质条件 差异, 提高水量均衡计算精度。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4637 (2011) 02- 0041 - 04
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地下 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尤其在我国北方广大平原地区。 据估算, 北方平原区 地 下 水 资 源 共 约 1 500 亿 m3, 占 全 国 平 原 地 区 地 下 水 资源的 78 %, 地下水已成为北方地区城市生活和工农 业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1]。 但是目前, 地下水资源开发 利用过程中缺乏宏观规划和科学严格管理, 导致地下 水严重超采、 水位持续下降、 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地 下水受到普遍污染等问题。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目的 是为了查清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水文地质条件、 含水层富水性、 水循环特征等信息, 为合理开发利用 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方法。
采量等) 之差, 应等于该均衡区含水层中地下水总量
的变化量, 主要分如下几种情况。
(1) 在天然条件下, 即无任何人类活动干扰的条
件下, 有
Q
补-Q
排
=±F·S·△h △t
,
!μ,
S= μ*
潜水 承压水
式中: Q 补为含水层系统获得的各种补给量之和 / (m3/ d); Q 排为含水层系统通过各种途径的排泄量之和/(m3 / d); μ, μ* 为重力给水度和弹性释水系数; △h 为 △t 时段内
2.2.2 确定均衡期
均衡期是指进行均衡计算的 时段。 均衡期的确定应选择具有 代表性的年份 (如平水年), 并注 意所掌握资料的年限, 尽量做到二者的统一。
2.2.3 确定均衡要素
在查明地下水系统补给、 径流和排泄条件的基础 上, 确定均衡要素。 通过水文地质实体、 系统特征及 其所遵循的定律、 输入和输出信息的研究, 建立水文 地质概念模型。
均衡区平均水位变化值 / m; F 为均衡区含水层的分布
面积 /m2。
(2) 开采条件下, 有
(Q 补+ △Q 补)–(Q 排+ △Q 排)–Q= -△Q 储 上式简化为:
Q= △Q 补+ △Q 排+△Q 储 式中: △Q 补 为计算时段内地下水系统由于开采所获得 的补给增量 / (m3 / d); △Q 排 为计算时段内地下水系统由 于开采所减少的消耗量 / (m3 / d); △Q 储 为计算时段内地 下水系统由于开采所引起的储存量的变化量 / (m3 / d);
(3) “以丰补歉” 的原则评价。 无论是地下水还 是地表水资源量, 都是随着时空变化的, 若希望最大 限度地利用水资源量, 则首先要评价水资源的储存量 和调节能力, 并充分利用其调节能力, 调节丰、 枯季 节和年份的地下水资源量, 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和供 水的保证程度。
(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应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 的角度评价水资源量, 即寻求水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 济、 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平衡点, 要求在水资 源评价中, 注重环境影响的评价和环境对水资源开发 的约束。
泉水溢出量 潜水蒸发量 侧向流出量 农业开采量 工业开采量 城镇生活量 地下水补给水库量
单位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含水系统或水源地开采层 的可供利用的地下水量。 从多年平均角度看, 就是含 水系统每年可以获得补充和恢复的水量。 一般可用区 域内各项补给量的总和或各项排泄量的总和来表征, 如下式:
Q 补 =Q 降+Q 表+Q′径+Q 凝+Q′越+…… 或: Q 补 =Q 溢+Q 蒸+Q″径+Q 开+Q″越+…… 用上述公式计算的补给资源量只适用于一般的情 况, 在实际应用中, 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如果计算年是丰水年, 计算的地下水补给资 源量往往会偏大, 按此资源量规划开发利用, 在平水
(2) 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 是针对某一供水水 源地进行的评价, 该工作是在水文地质详细勘查的基 础上进行的。 其主要任务是: 确定在开采地段内通过 一定的取水构筑物, 能保证长期开采利用条件下的开 采量, 也就是确定开采地段内可开采资源量, 并预测 未来水位、 水质变化以及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1.2 水资源评价原则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 常用方法有水量均衡法、 开采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等。 重点讨论
了水量均衡法评价过程及其优缺点。 若能结合开采试验法或数值模拟法进行评价, 可提高评价精度,
评价结果将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资源评价 水量均衡法 补给资源量 可开采资源量
中图分类号 TV211.1+2
1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地下水资源评价是指在一定的天然和人工条件下, 对地下水资源的质和量在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等方面 进行综合分析、 计算和论证。 地下水资源评价[2]主要 包括两部分内容: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可 开采资源量评价。
1.1 水资源评价的任务 1.1.1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是地下水系统在天然条件下或
· 43 ·
·水 资 源·
北 京 水 务 2011 年第 2 期
年和枯水年得不到保证。 (2) 如果计算年是枯水年, 其结果又过于保守 ,
不能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的作用。 (3) 为避免上述问题, 通常利用降水长期观测资
料进行频率分析, 而后,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 (这里主 要指含水层的调节能力), 选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
2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目前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方法很多, 包括水量均衡
法、 水文分析法、 开采试验法、 数值模拟法等。 各类
方法均有不同的适用条件。 下面重点描述水量均衡法
的特点和评价步骤。
2.1 水量均衡法基本原理
根据质量守衡原理, 将均衡区视为一个整体时,
某一均衡时段内地下水补给量与消耗量 (排泄量、 开
水文地质参数是计算地下水补给资源的基础资料, 其参数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计算精度。 水文地质参数包 括两类: 一类是均衡要素具有的参数; 一类是地下含 水层自身的属性参数。 前者一般包括降水入渗系数、 地表水渗漏系数、 灌溉入渗系数、 潜水蒸发强度; 后 者主要包括含水层的给水度、 渗透系数、 导水系数和 导压系数等。
1.1.2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确定是水资源评价最主要 的目的,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准确确定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是非常困难的。 第一, 由水循环和水均衡原理可知, 地下水的开采量来自于 地下水开采条件下补给量的增量和排泄量的减少量, 这不仅仅与水文地质条件有关, 而且与具体的开采方 案, 如开采井的布局、 开采量、 取水构筑物的结构等 有关; 第二, 经济技术条件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并因 不同的目的而有不同的标准; 第三, 地下水的开采必 然改变地下水的流动状态, 进而改变水文地质条件, 并对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地区、 不同 的地下水系统和不同的供水目的, 对水环境的限定条
Q 为人工开采量 / (m3 / d)。
2.2 水量均衡法评价步骤
2.2.1 划分均衡区
均衡区的划分是指依据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 将
研究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 便于进行水量均衡计算。
通常将计算区域划分为 2 级。
(1) 一级分区通常是根据地下水类型和含水介质
· 42 ·
·水 资 源·
北 京 水 务 2011 年第 2 期
收稿日期: 2010 - 12 - 23 作者简介: 林 坜 (1980 — ), 女, 工程师。
· 41 ·
·水 资 源·
北 京 水 务 2011 年第 2 期
件有着较大的差异。 实际上,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确定, 就是在确定开采地下水获得的利益和环境损失之间寻 找平衡点。
地下水资源评价按照评价的面积大小, 可分为区 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
2.2.5 均衡计算
选定均衡年后, 即可根据均衡方程的项目逐一对 补排项进行计算。 均衡项目见表 1。
2.2.6 补给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指在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
表 1 均衡项目
补给项
排泄项
地下水侧向补给量 河流渗漏量 渠系入渗量
田间灌溉入渗量 地下水灌溉回归量
降水入渗量 平原水库入渗量 山区洪流入渗量
2.2.7 储存资源量评价 (1) Leabharlann Baidu用地下水动态资料, 计算储存量的变化量。
开采状态下所接受的各种补给量的总和, 它是地下水 系统长期而稳定提供的最大开采量, 是评价一个地区 可开采资源量的基础。 因此, 补给资源的评价是区域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 从天然均衡角度, 补给项之 和应等于排泄项之和, 因此, 当某些补给量不易求得 时, 可用计算排泄量的方法代替。 由于不同季节、 不 同年份补给量或排泄量是变化的, 因此, 应根据降水 量变化和地下水动态变化, 推求多年平均值作为地下 水的补给资源量。
均衡要素是指均衡方程中各种补给量和排泄量, 其关系见图 1。 在多年平均条件下, 按照水均衡原理, 地下水系统的总补给量约等于总排泄量, 由此可以写 出各均衡要素的方程式: (Q 降+Q 表+Q′径+Q 凝+Q′越+……) - (Q 溢+Q 蒸+Q″径+Q 开+ Q″越+……) ≈0 式中: Q 降 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 (m3 / d); Q 表 为地 表水渗漏补给量 / (m3 / d), 包括河流渗漏补给、 渠系渗 漏补给、 农业田间灌溉渗漏补给、 水库渗漏补给等; Q′径, Q″径 为分别为地下水径流流入、 流出量 / (m3/ d); Q 凝 为凝结水补给量 / (m3 / d); Q 溢 为地下水泄流及泉水溢 出量 / (m3 / d); Q 蒸 为潜水蒸发量 / (m3 / d); Q′越、 Q″越 为相邻含水层的越流补给量、 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量 / (m3 / d)。
·水 资 源·
北 京 水 务 2011 年第 2 期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水量均衡法的探讨
林 坜 1 雷晓东 2 杨 峰 3
(1 北京市水利自动化研究所 100036 2 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 3 北京市水利水电技术中心 100073)
102218
摘 要 地下水资源评价旨在摸清地下水文地质条件、 查清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计算和评价
(1)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 一般是指在面积较大 的范围内进行的评价。 具体说, 是指一个地下水系统, 大的可以是一个流域, 小的可以是一个山间盆地、 河谷 地带、 冲洪积扇、 山间褶皱地带、 向斜盆地、 自流斜地 等。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区域远景发 展规划和扩大再生产规划等, 其主要任务是定量评价地 下水的补给资源量, 估算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
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有别于其他资源, 基本 评价原则如下。
(1) 按流域或地下水系统进行评价。 水资源是按 流域或地下水系统而分布和流动的, 人为划分边界将 造成流入、 流出量的误差及重复量的出现, 因此为降 低人为误差, 水资源评价以流域或地下水系统进行。
(2) 根据 “四水转化” 的规律进行评价。 在水循 环过程中, 大气降水、 地表水、 土壤水和地下水是相 互联系、 相互转化的统一体。 在水资源评价中注意到 这种转化关系和转化量, 不仅可避免水资源量的重复 计算, 而且可利用转化关系,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5) 动态和发展的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
高, 人类控制、 开发水资源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一 些现在无法利用、 开发的水都有可能成为今后水资源 评价的新对象, 如海水淡化, 陆地劣质水的资源化, 土壤水的调控, 冰川水、 深层地下水的开发, 生态用 水的评价与保护等。 这就要求评价工作不断跟上水资 源理论的发展。 即使是常规的地表水、 地下水的资源 评价, 也会因理论的发展不断修正原有的概念和思维 方式, 涌现出新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成因类型的组合进行划分, 如基 岩山区裂隙地下水系统, 平原区 松散层孔隙水系统, 平原又可分 为洪积扇地下水子系统、 冲积平 原地下水子系统等。
(2) 二 级 分 段 指 标 , 主 要 是 根据含水层的导水系数、 给水度、 降水入渗系数, 地下水位埋深等 定量指标进行划分。
划分均衡计算区的目的是为 了处理客观存在的水文地质条件 差异, 提高水量均衡计算精度。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4637 (2011) 02- 0041 - 04
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地下 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尤其在我国北方广大平原地区。 据估算, 北方平原区 地 下 水 资 源 共 约 1 500 亿 m3, 占 全 国 平 原 地 区 地 下 水 资源的 78 %, 地下水已成为北方地区城市生活和工农 业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1]。 但是目前, 地下水资源开发 利用过程中缺乏宏观规划和科学严格管理, 导致地下 水严重超采、 水位持续下降、 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地 下水受到普遍污染等问题。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目的 是为了查清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水文地质条件、 含水层富水性、 水循环特征等信息, 为合理开发利用 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方法。
采量等) 之差, 应等于该均衡区含水层中地下水总量
的变化量, 主要分如下几种情况。
(1) 在天然条件下, 即无任何人类活动干扰的条
件下, 有
Q
补-Q
排
=±F·S·△h △t
,
!μ,
S= μ*
潜水 承压水
式中: Q 补为含水层系统获得的各种补给量之和 / (m3/ d); Q 排为含水层系统通过各种途径的排泄量之和/(m3 / d); μ, μ* 为重力给水度和弹性释水系数; △h 为 △t 时段内
2.2.2 确定均衡期
均衡期是指进行均衡计算的 时段。 均衡期的确定应选择具有 代表性的年份 (如平水年), 并注 意所掌握资料的年限, 尽量做到二者的统一。
2.2.3 确定均衡要素
在查明地下水系统补给、 径流和排泄条件的基础 上, 确定均衡要素。 通过水文地质实体、 系统特征及 其所遵循的定律、 输入和输出信息的研究, 建立水文 地质概念模型。
均衡区平均水位变化值 / m; F 为均衡区含水层的分布
面积 /m2。
(2) 开采条件下, 有
(Q 补+ △Q 补)–(Q 排+ △Q 排)–Q= -△Q 储 上式简化为:
Q= △Q 补+ △Q 排+△Q 储 式中: △Q 补 为计算时段内地下水系统由于开采所获得 的补给增量 / (m3 / d); △Q 排 为计算时段内地下水系统由 于开采所减少的消耗量 / (m3 / d); △Q 储 为计算时段内地 下水系统由于开采所引起的储存量的变化量 / (m3 / d);
(3) “以丰补歉” 的原则评价。 无论是地下水还 是地表水资源量, 都是随着时空变化的, 若希望最大 限度地利用水资源量, 则首先要评价水资源的储存量 和调节能力, 并充分利用其调节能力, 调节丰、 枯季 节和年份的地下水资源量, 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和供 水的保证程度。
(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应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 的角度评价水资源量, 即寻求水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 济、 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平衡点, 要求在水资 源评价中, 注重环境影响的评价和环境对水资源开发 的约束。
泉水溢出量 潜水蒸发量 侧向流出量 农业开采量 工业开采量 城镇生活量 地下水补给水库量
单位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含水系统或水源地开采层 的可供利用的地下水量。 从多年平均角度看, 就是含 水系统每年可以获得补充和恢复的水量。 一般可用区 域内各项补给量的总和或各项排泄量的总和来表征, 如下式:
Q 补 =Q 降+Q 表+Q′径+Q 凝+Q′越+…… 或: Q 补 =Q 溢+Q 蒸+Q″径+Q 开+Q″越+…… 用上述公式计算的补给资源量只适用于一般的情 况, 在实际应用中, 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如果计算年是丰水年, 计算的地下水补给资 源量往往会偏大, 按此资源量规划开发利用, 在平水
(2) 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 是针对某一供水水 源地进行的评价, 该工作是在水文地质详细勘查的基 础上进行的。 其主要任务是: 确定在开采地段内通过 一定的取水构筑物, 能保证长期开采利用条件下的开 采量, 也就是确定开采地段内可开采资源量, 并预测 未来水位、 水质变化以及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1.2 水资源评价原则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 常用方法有水量均衡法、 开采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等。 重点讨论
了水量均衡法评价过程及其优缺点。 若能结合开采试验法或数值模拟法进行评价, 可提高评价精度,
评价结果将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资源评价 水量均衡法 补给资源量 可开采资源量
中图分类号 TV211.1+2
1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地下水资源评价是指在一定的天然和人工条件下, 对地下水资源的质和量在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等方面 进行综合分析、 计算和论证。 地下水资源评价[2]主要 包括两部分内容: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可 开采资源量评价。
1.1 水资源评价的任务 1.1.1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是地下水系统在天然条件下或
· 43 ·
·水 资 源·
北 京 水 务 2011 年第 2 期
年和枯水年得不到保证。 (2) 如果计算年是枯水年, 其结果又过于保守 ,
不能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的作用。 (3) 为避免上述问题, 通常利用降水长期观测资
料进行频率分析, 而后,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 (这里主 要指含水层的调节能力), 选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
2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目前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方法很多, 包括水量均衡
法、 水文分析法、 开采试验法、 数值模拟法等。 各类
方法均有不同的适用条件。 下面重点描述水量均衡法
的特点和评价步骤。
2.1 水量均衡法基本原理
根据质量守衡原理, 将均衡区视为一个整体时,
某一均衡时段内地下水补给量与消耗量 (排泄量、 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