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道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3.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4.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5.教书育人原则: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
6.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对学生持有超出一般情意的崇高感情,深切地关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和学生相互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7.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才能。
8.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成为可资学习的表率,可效法的榜样。
9.教师职业义务: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对社会和他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10.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11.教师职业荣誉: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后,社会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12.教师职业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
13.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
14.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持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简答
1.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第一,在内容表达上,带有强烈的具体职业特征。
第二,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具体、灵活、多样。
第三,在调解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第四,在功能和效果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
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什么?1)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①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②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③教师独特的劳动手段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特点2)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
3)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4)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是由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
1)道德意识的自觉性;
2)道德行为的示范性;3)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4.人道主义及教育人道主义的内容是什么?人道主义坚持以“人”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在价值领域里确立了“人的目的”这一根本的道德原则,它主张去掉一切标签,以“人就是人”的眼光来看待人和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保障人的权利。
教育人道主义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5.贯彻教书育人原则必须反对哪几种错误倾向?一是“分
家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
二是“自
发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混淆了教书和育人
各自确定的内涵。
三是“代替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从
另一个极端混为一谈,用育人代替教书。
6.未来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是学生学习的指
导者。
二是未来的设计者。
三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
7.教师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首先,在服饰上,要做到整
洁高雅。
其次,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
第三,在
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
第四,在举止上,要做到稳
重端庄。
第五,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
8.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是什么?教师职业良心一旦形成,
便能够调节教师的行为,具体有三个方面:第一,教师
行为前的选择作用;第二,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第
三,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
9.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有六个基本的要素:教师道德认
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
师道德行为和教师道德习惯
10.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一)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
律的升华(二)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三)达到
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
论述
1为什么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就是必要性)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
道德修养是
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
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教师道德修养的高低。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精神与物质、集体与个人、
奉献与索取等方面的关系,树师表,铸师魂,正师德真正做
到正已、敬业、爱生、奉献,而要做到这几点,就必须加强
教师的道德修养2)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
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具有激励
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
极为重要的影响。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
世纪挑战的需要。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
济对社会各方面正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这对教育发展和教
师素质的提高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提供了全所未有的机遇。
2教师如何做到严谨治学?
首先,树立优良学风。
教师树立优良学风,主要应当做到以
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求实。
二是勤奋刻苦。
三是虚心踏实。
四是科学严谨。
其次,刻苦专研业务。
教师要淡泊名利,甘
于寂寞,力戒浮躁,潜心钻研;要认真读书,关注现实世界,
注重学术积累。
要加强团结,和谐合作,在业务研究中相互
切磋,共同进步。
再次,强化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
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是,教学能力,教师要掌握和提高
教学内容的加工能力,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教学信息的传
递能里,教学过程的调控能力,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
二是思想工作于组织管理的能力,要擅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擅于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并维护良好的
教学教学秩序。
三是教育科研能力,要成为科研能手,以科
研促进教学。
最后,处理好教学和治学的关系。
具体讲一般
应该围绕教学搞科研,兼顾二者,又以教学为主,以教学为
中心,只有这样,才算摆正了教学与治学的位置。
3论述教师职业公正的作用
教师的公正,对指导教师高校教师履行道德义务,推动师生
搞好教学,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
成。
教师能够对人对己做到公正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公正处
理好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就会有利于形成较好的学
校教育外部环境;等等。
第二,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
学
生对教师公正品质的期望很高,教师公正与否,会影响他在
学生心目中形象的好坏。
第三,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
挥。
教师的公正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的重要性体现在两方
面:一个是个体,教师公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之一。
另一个是集体,不公正的教师行为会人为地造成学生集体的
分裂。
导致集体生活和集体建设的动力减退。
第四,有利于
学生的道德成长。
公正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涵,所以
教师公正本身直接构成德育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选择公正
的生活准则,他自己就必须首先做到为人出事公正无私。
第
五,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起点,
如果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能感受公正的存在,学生就很难树
立起公正的信念,最终不利于公正的实现。
4论述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他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
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因此教师道德修养一
方面要学习相关的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又要在道
德实践中不断锻炼。
(一)理论学习的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过
程中进行学习,有助于明确师德修养的方向和要求,提高对
师德和师德修养的认识,用正确的理论指导道德修养实践。
所以,学习在教师道德修养中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道德修
养过程中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马克思
主义的道德理论(2)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3)学习党和
政府关于教育方针、政策。
4、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途径(二)
实践锻炼的方法。
道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并为社会实
践服务。
没有人类的社会实践,道德现象就无从产生,离开
了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活动,就不会有教师职业道德,当
然也不可能有教师道德的修养。
教师必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
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1)通过实践增强教师
道德修养的主动性(2)通过实践把道德认识变为道德行动(3)
通过实践磨练道德意志(三)慎独的方法,(1)慎独是道德
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极高境界(2)
慎独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标准和方法(3)慎独是教师道德的崇
高境界。
总之,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由教师道德
的本质和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的……………..
5教师应如何贯彻教师育人原则(一)既要做学生得良师,
又要做学生的益友。
做学生的良师,教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
专业造诣,把书教好,做学生得益友,教师就必须具有好的
人品,有人生的经验,有做人的工作热情,把人育好。
不管
做良师还是益友,教师都必须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二)
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
要掌握教书育人的规律
和艺术,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勇于
进取的精神,勇敢的地在实践中探索的精神。
其次,要努力
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并与自己的具体教育实践紧
密结合起来,把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实际能
力和艺术。
再次,必须精通新时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
和艺术,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
式(三)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
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在
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都应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进
行思想教育(四)扩宽教书育人的空间,教师应把教书育人
的空间从课堂内扩大到课堂外。
(五)形成全面育人局面。
在
高校工作的每一位教职工都要自觉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
(六)进行科学管理。
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学生
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引导教师教书育人的行为。
选择、判断
1.道德的本质:(1)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作
用,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思,它植根于经济
关系之中。
第一,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
系的性质。
第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
德的内容。
第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道德的变化。
第
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和道德的共同性是由经济关
系决定的。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这种特殊的规
范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
的规范。
第二,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
神。
2.道德调整的是以个人为主体的社会关系。
3.生产劳动是道德产生的客观前提,自我意识是道德产
生的主观前提
4.人类最初的道德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呢?第一,劳动是道
德产生的根源。
道德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一定社会
关系即个人与他人、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的产生;二是
人们具有一定的能够反映这种关系的能力,即人对自身所构
成的这种社会关系的自我意识的出现。
第二,社会分工是道
德形成的关键
5.职业道德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生产的发展
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二,人
们从事的各种职业活动,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
基础。
6.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脑力劳动与体
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7.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一)对学生得教育作用(二)
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四)
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8.道德规范体系包括: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
9.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它最初是
针对封建等级制度、经哲学及宗教神学对人的身心的无情禁
锢而提出来的。
10.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对教育活动中的一切参与者都具有
约束力。
11.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其具体要求是:第一,尊重
每一个学生。
第二,关心每一个学生。
第三,教育学生学会
尊重、学会爱人。
第四,教师还要把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贯彻
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
12.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3.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
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
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得灵魂,并把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
14.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首先,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得可
塑性。
再次,师生关系影响信息的传递。
再次,师生关系影
响学生得心理。
最后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得学习。
15.师爱的教育意义:首先,师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
师爱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
一是目的性。
二是广泛性。
三是
科学性。
其次,师爱巨大的教育力量。
16.热爱学生得具体要求: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
其次,教师要热爱所有学生。
再次,严格要求学生,一是要
严而有爱,二是要严而有格,三是严而有方,四是严而有恒。
17.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是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必
备条件。
18.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智力、专业能力和创造力三个方
面。
19.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劳动的特定要求。
20.道德义务就是个人自觉无私地对社会、他人所承担的
道德责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人们
行为的要求。
21.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方面道德义务是客观存在的社会
现实关系的反映,社会的人必定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
从而也必然有一定的道德义务。
22.道德义务是无私的纯碎的义务。
23.教师道德义务具有下列突出的特点:第一,履行教师
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
第二,出于道德义务选择
的行为,教师不乞求相应的报酬。
第三,教师道德义务的内
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24.职业良心,就是职业劳动者对职业责任的自我意识,
就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职业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
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是一定的职业道德观念、
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
的统一。
25.荣誉是社会对人们履行义务后的赞扬和肯定,以及个
人由此而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
26.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教学工作的
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
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
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
27.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不断地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
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
(1)道德必然性和个人道德选
择能力之间的矛盾(2)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品质与他个社
会或阶级的道德品质的矛盾(3)道德理性与情欲的矛盾
28.道德修养的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第一,人性是后天
形成的,第二,人性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
第三,人性善
恶具有可变性
29.教师道德修养的可能性:一,每一个教师都有道德修
养的主要能力。
二社会或阶级为教师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
供可条件。
三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30.教师道德内化的三个阶段(一)服从阶段(二)同化
阶段(三)内在阶段
31.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
的根本属性,也可以说是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同社
会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1)道德品质
是道德关系的体现2)道德品质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化(3
道德品质是主体自觉意志的凝结
32.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1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2
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 3道德品质是行为整体的稳
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