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及现代化的影响_王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12月第21卷第6期
阴山学刊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Dec.2008
Vo1.21No.6
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及现代化的影响X
王群
(包头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文化产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而丰富的内容,也为中国经济影响世界提供更有效的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将越发的显著,应当将文化产业确定为中国现代化战略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国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69(2008)06-0077-04
一、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文化产业的兴起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又将很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新兴产业的出现是原有产业体系分工深化的结果。

考察文化产业的历史可以验证这一判断。

进入农业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阶层,当然那时的文化产品最初主要是满足上层阶级的享乐或标志性活动,并成为区分不同阶级生活的标志和国家统治的工具,比如在中国农业社会,在服饰、饮食、建筑、音乐、礼节等等方面形成诸多层次的异彩纷呈的文化形态。

在工业社会,文化活动逐渐获得服务于生产的功能。

在这一阶段,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迅速膨胀,新兴产业不断出现,原先附属性的生产环节纷纷独立出来并成为完整的产业。

这个时期,媒体传播、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设计等等文化产业分支渐渐兴起。

在发达国家(有人称之为后工业社会)这些产业的经济影响力已经超过传统产业,比如美国娱乐业每年创造的价值已经超过汽车业。

原有产业体系的分工通常由市场扩充、技术更新等因素引起,具体到企业层面则体现为某一产品平均成本的下降,当独立的工序的产品化并且具备规模经济效应就会加速发展。

在整个产业体系里面,不同产业的需求弹性不同,技术更新速度有快有慢,在需求弹性大、技术上升速度较快的产业里面也往往容易有新的产业独立出来。

短期内改变了产业内部供需均衡,正是这一力量催动了新的产业生长。

同时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新的产业地位上升,创造出增量市场,进一步促进分工,而旧的产业未必意味着衰落,这时传统产业往往从新产业吸收新的要素方面的供给支持以及市场需求,在绝对量上继续保持增长。

现实经济就是在这种供需不断失衡不断调整并重归于均衡的过程,这也正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通过分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得以实现。

尤其是在技术、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等新型要素介入之后,经济增长的方式以及企业的组织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今天,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以往的奢侈性消费品逐渐转化为大众消费品,汽车、电脑、手机等等均在经历这一过程。

所谓产品升级换代是产业升级结果的市场体现。

产品升级往往是技术与文化二者一定的组合,比如产品具有更多文化含量、更多品牌价值、更多人本意识,更多非物质要素创造的经济价值。

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微观机制正在于此。

(二)文化产业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足,并找到了改进的机会。

中国经济不足的第一个表现是增长的质量不
77
X收稿日期:2008-10-07
作者简介:王群(1965-),女,内蒙古包头人,包头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

高,中国制造距离中国原创仍然有很大距离。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GDP每年9.7%的速度创造了全球罕见的高增长记录。

这一成就有起点很低的缘故,但主要是对计划体制进行改革与市场开放的结果。

值得反思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除了在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之外,中国经济存在诸如创新不足、模仿过度、分工粗疏等根本缺陷。

市场化仍然有待提高。

市场秩序仍然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善,市场精神仍没有深入人心。

[1]
这一现象与我们多年依靠计划力量实现工业化,与工业强国的梦想有关,在思想上形成由农业进而工业化对物质经济传统的习惯性依赖。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往往将增长的路径寄予后发优势,而对走世界一流的产品自主研发道路越来越陌生。

对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等代表知识、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没有足够的兴趣,更加没有一个较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传统。

近年来自然资源的约束挑战中国经济的粗放型增长路径,对此很多人视作严重威胁,事实上,这是一次很好的改进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机会。

在我们感叹国内资源贫乏的时候,应该想到思想的贫乏远比资源贫乏更为可怕。

进行知识创新、新资源尤其是技术、文化、人力资本等非物质资源的开发是中国经济实现真正飞跃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方面,有些发展中国家做得要比我们好。

比如印度人均GDP水平远低于中国,但印度文化产业中的印度电影、印度演艺业在世界就很有影响力,印度软件业更是全球翘楚,说明了未必只有发达国家才有可能走科技、文化强国之路,作为大国,中国必须有足够勇气在软资源方面进行大力开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走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道路。

第二个表现是中国经济与中国文化的不协调发展,虽然中国经济进入崭新的阶段,但中国文化并没有因此得到同样的繁荣,比如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我们可以结合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给予新的诠释,但事实是拜金主义横行,社会责任与道义已不为人们重视,出现了社会整体人文关怀的淡化与道德水准的滑坡,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失信与失序,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凝聚力,尤其社会信任度降低,其后果是大大增加了市场交易费用与人们之间交往的成本,终将制约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不足,尤其是近代以来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的争议一直没有结果,由于文化体制的束缚,更多的将文化视为上层建筑,没有将其进行市场化运作,抑制了文化产业的成长,结果是国内文化市场以舶来品占据很大部分(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了,而社会信任不足了,有人将其归因为市场经济的结果,然而我们看到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社会信任度方面确实非常高,市场秩序与社会秩序一样的好。

所以探索改变这一面貌的方式很有必要。

发展文化产业在近期内可以满足国内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繁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利用市场力量将优秀文化传播天下,发扬光大。

这对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对社会信任,社会资本的形成均具有现实意义。

文化产业不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而丰富的内容,也为中国经济影响世界提供更有效的方式。

作为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应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世界大放异彩,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与国外政府间文化交流十分活跃,比如中法文化交流年、中俄文化交流年等等,但在民间文化贸易方面却相对滞后。

如果能够以文化架桥,以文化贸易带动相关产业的贸易与合作,借助文化产业提升产品增加值,借助文化沟通缓解文化隔阂与贸易摩擦,不失为改进国际经济环境、获得更多国际贸易利益的好方法。

发挥文化产业的/创意产业0这一灵魂作用,与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形成居于先导的产业集群,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创新型经济转型引路。

[2](P89)
二、文化产业与现代化的关系
(一)文化产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依照现代化研究的代表人物C.E.布莱克于1966年在5现代化的动力:比较历史研究6一书中的认识,/现代化是在可能对自然和社会现象寻求合理解释的创新意识中显示出来的0。

现代化研究的又一权威人士塞缪尔#亨廷顿于1976年对现代化的理解如下:/现代化是将人类及这个世界的安全、发展和完善,作为人类努力的目标和规范的尺度。

现代化意指社会有能力发展起一种制度结构,它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挑战和需求0。

1999年我国学者何传启研究员出版的5第二次现代化6,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研究。

基本上,我们认同现代化的这一内涵: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识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

传统和现代是相对的,是不断变化的。

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标准是不一样的。

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应当指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
78
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

这中间,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多样化、信息化和普及高等教育等是关键因素。

以往的现代化,重物质轻文化,物质生产扩大物质生活空间,满足人类物质追求和经济安全。

今天的现代化,应当把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依靠文化扩大精神生活空间,满足人类幸福追求和自我实现。

从对现代化理解的不断演变可以看出,文化因素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愈发突出。

现今,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人们的基本物质需要已经得到一定满足,对精神需要和高级需要的要求逐步成为主要的需要。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使文化产业突破国界和时空,成为网络化和全时空的新型产业。

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日趋平衡,文化产业将获得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衡量指标。

(二)现代化测算指标体系中的文化因素。

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评价指标体系
类别评价指标标准值经济发展1人均GDP9000美元
2农业产值占GDP比重l0%以下
3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60%以上社会进步4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80%
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5%
6人均收入42000元
7基尼系数0.25
8信息化综合指数60%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9人口自然增长率7j
10识字人口比重90%
11适龄人口中大学生比重20%
12平均预期寿命75岁
13每名医护人员服务的人数500人
14恩格尔系数40%
1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0%资料来源: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2)
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是英格尔斯提出的社会现代化指标体系,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适龄青年中大学生的比重、每名医生服务的人数、平均预期寿命、婴儿自然死亡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在英格尔斯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减去了婴儿死亡率一项,增加了人均收入、基尼系数、信息化综合指数、恩格尔系数、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五项,提出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三大类15项现代化评价指标(见上表)。

在现代化的三大类指标体系中,都渗透着文化因素。

首先,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战略产业之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文化产业的支撑;其次,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是促使社会不断进步的主要标志和提升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必要途径,信息化综合指数、识字率、适龄青年中大学生比重等指标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尤为明显。

(三)文化产业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产业。

奋起直追,赶超英美,这确实是今天中国经济与中国社会的节奏,与计划时期不同的是,现在更多依据社会以及经济运行的规律。

中国改革开放的收获期在不断延展,现代化这一历史使命在一步步完成。

现阶段中国经济的重心是制造业的自主技术,与之密切关联的是知识产业。

知识化的特点是物质产业比重的下降和知识产业比重的增加。

知识产业包括知识性产业(研究与发展、高技术产业)、知识传播业(教育培训业、信息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和知识服务业(专业服务、医疗服务和政府民用服务),而文化产业是知识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文化产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战略产业来看待,利用文化产业促进现代化的尽快实现。

中国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潜力巨大。

从国际看,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

如美国是世界第一大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首位是军事工业),在出口方面则是第一大产业。

日本仅次于美国,其文化产业的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

日本的动画产业占世界市场的62%,游戏领域则占世界市场的1/3。

日本最近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法,并将文化产业列为未来七大战略产业之一,还成立了以总理为委员长的机构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具体到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中国是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2004年世界文化遗产已有26处,排世界第四位。

中国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是按照我们的文化产业实力,却是文化产业的弱国,文化贸易进多出少,积累了不少文化贸易赤字。

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文化产业已经滞后于我们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这与我们忽视文化产业与现代化的内在联系有关。


79
国有强文化,现代化离不开文化内涵和文化产业的支撑。

[3](P39~42)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布5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6,其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

0也充分说明了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

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要实现民族复兴,文化复兴不可或缺。

只有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才能在文明冲突中处于有利地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

正如李慎之指出:即使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达到了,要取得世界各国的尊敬,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力量,或者如陈寅恪所说/以学问美术等之造诣胜人0。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将越发的显著,应当将文化产业确定为中国现代化战略的组成部分;文化产业一方面通过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文化复兴提升国家和民族形象,这将对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

[4](P97)
1参考文献2
[1]冯子标.打造比较优势,发展文化产业[N].光明日报,
2004-11-29.
[2]叶取源,王永章.中国文化产业评论[M].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5.
[3]江蓝生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M].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李培林.中国小康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1责任编辑韩芳2
On the Effec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to C 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WANG Qun
(Faculty of Politics and Law,Baotou Teachers.s College;Baotou014030)
Abstract:The cultural industry provides ne w and rich content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also provides the world more effec tive way for China.s ec onomy.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ing,the effec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will be more significantly to China.Thus the cultural industry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strategy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Key words:Cultural industry of China;Economic development;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上接第39页)
Appearance C hanging and Spirit Saving,Sense and Sensib ility C oexistence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Change of Chen Miaochang
ZHUANG Xiao-shan
(College of Literatur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007)
Abstract:Being the heroin in/The Story of Jade Hair Clasp0,Chen Miaochang is well recognized as an artistic im-age that has the c ourage to protest against religion and feudal ethics and rites in pursuit of free love.However,the uncer-tainty of her religious identity and the/arranged and forced pre-birth marriage0makes the image c omplicated in certain wa y.Owing to the play writing reality which is not stick to the real life and the/I ma ge First0dra ma aesthetics,the au-thor modifies the image artistically by changing the character.s appearance while maintaining her spirit.The social c ond-i tion,religion,feudal ethics and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have funda mental influence on the author.
Key words:Gao Lian;/The Story of Jade Hair Clasp0;Chen Miaochang;Appearance changing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