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农村小学师资紧张,我教过小学多门学科。
我认为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承担学生思想教育的任务。
我教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已有三年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它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基础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开设的一门非学科性的必修课程。
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对提高全体学生德育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认为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要做到“三个融入”。
即把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德育方法融入教学方法,德育评价融入教学评价中去,建立健全良好的德育机制。
一、把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
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区别但同时也有很多共同的教育目标,德育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让学生在完成学习、工作、劳动任务和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自身也会产生遵守道德规范的需要,形成一定的道德实践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感恩母校》时,我让学生用实际行动和所学知识回报母校。
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有的通过演讲比赛,制作手抄报等形式表达对母校的感恩;有的给学校花坛浇花、锄草,为学校图书室“爱心捐书”;有的给学弟学妹修理桌椅,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制作玩具等活动来表达对母校的感恩。
学生在助人中体验服务的快乐,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
从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人生意义的感悟,而且这种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活动更有利于老师引
导学生说、学、做合一。
老师没有过多的要求,而是将教育目标隐含起来,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去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懂得了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而培养起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德育方法融入教学方法
方法一:亲身实践强化德育。
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重视德育课堂教学,只关注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忽视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更谈不上让学生感受生活。
德育教育的方法、手段呆板单一,多以灌输、说教为主。
我在综合实践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实践,使思想教育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例如,学生不懂得珍惜粮食,吃剩的饭菜随意丢弃。
老师和家长多次说服教育,效果都不明显。
对此,我设计了一次《粒粒皆辛苦》的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领到田间地头,让他们参与劳动实践,拔草、浇水、施肥等,让他们了解粮食加工成食物的繁琐过程,还让他们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粮食现状。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真正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珍惜粮食不再是体现在他们的口头上,而是内化为一种道德,体现在了实际行动中。
方法二:合作研究渗透德育。
在德育教育当中进行学生合作研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认知能力培养均有积极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中,多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形式。
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创造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在合作研究中,能
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点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对不同观念做出比较,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学会如何与别人协调,如何去尊重别人,如何与别人沟通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德育评价融入教学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途径来搜集学生在多方面的发展。
比如: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课堂中表现很好,是老师眼里的优等生,可是实践能力不强,自立能力差。
还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虽然不理想,但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画画得好,有的交际能力强,有的劳动技能出色等。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彼此之间的差异,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及他人。
他们才会从内心认识到一些自己或别人的不足,从而就会在平时的生活中给予关注和改正。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今后,我将不断思索,在综合实践及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深入有效地将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